環保治理彙報材料(精選3篇)

環保治理彙報材料 篇1

  湖北恩來恩黔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中鐵一局項目經理部的環保、水保工作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爲總綱領,以着力打造一條景觀路、生態路爲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從源頭抓起,從基礎工作做起,強化環境整治,改善環境質量,防治水土流失。現把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程概況

  湖北恩來恩黔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位於咸豐縣境內,起止樁號爲k84+964~k105+550.231,全長20.586公里。

  主要工程內容:特大橋1407m/1座;大橋2940m/6座;隧道5603m/4座;分離式立交2座;互通立交1處;主線收費站1處;天橋3處;涵洞通道50道及路基土石方附屬工程。

  技術標準:設計爲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km/h,橋涵荷載標準均採用公路-ⅰ級。

  二、環保、水保內業資料整理情況

  我標段按照湖北恩來恩黔高速公路指揮部《環保、水保管理制度》結合標段實際情況,組織編制了具有實施性和操作性的《環境保護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排查,對存在問題施工點下發限期整改通知,確保《環保、水保體系》有效運行。

  三、環境保護小組的成立

  爲了加強恩來恩黔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環境保護管理,保障工程建設中環境保護工作,維護工程建設的正常秩序。項目部特成立了環境保護領導小組,並明確了環保責任職責,確保對工程建設周邊環境的保護。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環保、水保工作開展情況

  4.1防止對大氣污染

  1)施工現場的垃圾清運,採用專用車輛。嚴禁隨意凌空拋撒,施工垃圾及時清運,且近期雨水較多,污染程度爲約爲零。

  2)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物、細顆粒散體材料,安排在庫內存放或嚴密遮蓋,運輸時要防止遺灑、飛揚,卸運時採取措施,減少污染。

  3)禁止在現場採用熱溶瀝青等施工中對大氣產生污染的防水材料。

  4)加強對現場的煙塵監測,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對現場煙塵程度按林格曼煙氣濃度圖進行觀測,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確保煙塵排放度達到林格曼i級以下。

  4.2防止對水污染

  1)現場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場地統一規劃排水溝,控制污水流向,將污水排入指定範圍內,嚴防施工污水直接流出施工區域污染環境。

  2)加強對現場存放油品和化學品的管理,對存放油品和化學品的庫房進行防滲漏處理,採取有效措施,在儲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體。

  4.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1)現場混凝土振搗不得振動鋼筋和鋼模板,並做到快插慢拔。

  2)除特殊情況外,在每天晚22時至次日早6時,嚴格控制強噪聲作業,對混凝土輸送泵、等強噪音設備,以隔音棚或隔音罩封閉、遮擋,實現降噪。

  3)模板、腳手架在支設、拆除和搬運時,必須輕拿輕放,上下、左右有人傳遞。

  5)使用電鋸切割時,應及時在鋸片上刷油,且鋸片送速不能過快。

  6)使用電錘開洞、鑿眼時,應使用合格的電錘,及時在鑽頭上注油或水。

  7)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採用有力措施控制人爲的施工噪聲,嚴格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噪音擾民。

  8)嚴格控制作業時間,晚間作業不超過22時,早晨不早於6時,特殊情況連續作業,需提前向環保部門報批。

  9)成品、半成品儘量在工廠區加工,減少因施工現場加工製作產生的噪

  4.4對棄土(渣)的’管理對取土或棄渣有定點,不存在亂填亂挖、亂取亂棄現象。並對棄渣場做好防護和綠化,防止棄渣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4.5其它管理

  1)對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學品的採購、運輸、貯存、發放和使用後對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專項措施,並設置專人管理。

  2)對施工機械進行全面的檢查和維修保養,保證設備始終處於良好狀態,避免噪音、泄漏和廢油、廢棄物造成的污染,杜絕重大安全隱患的存在。

  3)生活垃圾與施工垃圾分開,並及時組織清運。

  4)施工作業人員不得在施工現場圍牆以外逗留、休息,人員用餐必須在施工現場圍牆以內。

  5)對水資源應合理再利用,如將降水時抽出的淺層水用於沖洗車輛、降塵和沖洗地面。

  6)項目經理部可請環保部門定期對各項環保指標進行測試。項目經理部對環保指標超標的項目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五、後續環保、水保工作重點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加大對施工現場巡查、監管力度。

  1、我標段將定期對全體員工和參見人員進行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教育,增強環保、水保意識,確保我標段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臺階。

  2、將環保、水保工作貫穿於施工的全過程,加強對施工現場環保工作的巡查力度,切實做好環保、水保防範工作。

  3、組織全體管理和技術人員學習環保、水保知識,提高環保、水保業務素質,杜絕在施工期間破壞環境和水土流失情況的發生。

環保治理彙報材料 篇2

  本項目採用由國內自行研究開發、且比較先進的一sks氧氣底吹熔煉爐+鼓風爐還原+渣煙化爐吹煉工藝。硫酸工藝採用雙轉雙吸的工藝流程。粗鉛產量6萬t/a,硫酸產量爲58800t/a,電鉛5.7萬t/a。

  一、廢氣治理

  1、精礦乾燥窯煙氣治理

  精礦乾燥窯產生的煙氣採用布袋除塵器除塵,除塵效率爲99.5%,淨化後的煙氣排放量爲23375m3/h,經30m高的煙囪排入大氣,外排煙氣中so2濃度爲372mg/m3,煙塵濃度爲60.7mg/m3,符合《工業爐窯煙塵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限值要求(so2濃度850mg/m3,煙塵濃度100mg/m3)。

  2、氧氣底吹熔煉爐煙氣治理

  火法冶煉系統氧氣底吹熔煉爐產生的煙氣,首先進入餘熱鍋爐,回收煙氣中熱量及沉降部分煙塵,然後進入電收塵器進一步收塵淨化後,收下的煙塵密閉輸送至料倉,淨化後煙氣送硫酸系統回收so2生產硫酸。制酸採用煙氣稀酸洗滌淨化、兩轉兩吸工藝流程,制酸淨化率爲99%,轉化率爲99.7%,吸收率爲99.95%。尾氣排放量爲23317m3/h,由60m煙囪排放。尾氣中,so2濃度爲903mg/m3,排放量21.06kg/h;硫酸霧濃度爲21.7mg/m3。,排放量0.51kg/h。尾氣排放濃度和排放量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的要求(60m煙囪so2濃度爲960mg/m3,排放量55kg/h;硫酸霧濃度爲45mg/m3,排放量33kg/h)。

  3、鼓風爐和煙化爐煙氣治理

  鼓風爐產出的煙氣經過冷卻煙道、布袋除塵器除塵,系統總除塵效率爲99.65%,收下的煙塵密閉輸送至料倉,除塵後的煙氣由煙囪排放;煙化爐產出的煙氣經過餘熱鍋爐回收餘熱及沉降部分煙塵、再經冷卻煙道進一步降溫、最後經過布袋除塵器除塵,系統除塵總效率爲99.95%,收下的煙塵密閉輸送至料倉,除塵後煙化爐煙氣與淨化後的鼓風爐煙氣一起由高度爲60m的煙囪排放。

  4、原料貯運、乾燥及配料過程中的通風除塵

  精礦乾燥窯卸料皮帶受料處設有吸塵點,選用單機袋式除塵器除塵,1f=80m2,風量4000m3/h,除塵效率大於99%。鉛精礦倉內給料、輸送、混料等均產生粉塵,選用機械振打袋式除塵器除塵,f=400m2,風量200m3/h,除塵效率99.5%。上述廢氣經除塵器除塵後,由高度爲20m的排氣筒排入大氣,粉塵排放濃度小於120mg/m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5、環保煙氣治理

  熔煉爐加料口、出鉛口、出渣口和鼓風爐出鉛口、出鉛溜槽、出渣口均有少量煙氣外泄,在煙氣外泄處均設有吸風罩,設有兩套除塵系統,熔煉爐環保煙氣治理系統選用f=3200m2。脈衝袋式除塵器除塵,風量158600m3/h;鼓風爐環保煙氣治理系統選用f=3200m2。脈衝袋式除塵器除塵,風量155500m3/h;兩個系統的除塵效率爲99.9%,經除塵器除塵後煙氣由風機送入60m煙囪排放,煙塵排放濃度小於100mg/m3,符合《工業爐窯煙塵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限值(煙塵濃度100mg/m3)。

  6、煤粉製備系統廢氣治理

  煤粉製備系統產生的廢氣採用三段收塵,第一段採用細粉分離器,除塵效率爲85%;第二段採用旋風除塵器,除塵效率爲85%;第三段採用布袋除塵器除塵,除塵效率爲99%,三段收下的塵全部爲合格粉煤,經三段收塵,外排廢氣中粉塵濃度100mg/m3,粉塵排放速率2.61kg/h,廢氣經高度爲30m排氣筒排入大氣,外排廢氣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粉塵濃度120mg/m3,粉塵排放速率23kg/h的要求。上述各除塵、收塵系統均處於負壓狀況運行,不向外泄漏煙氣。

  二、廢水處理

  生產污水主要來自淨化工段及化驗室實驗排污水,進入生產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送總廢水站與各車間沖洗水、冷卻排污等生產廢水和前二十分鐘初期雨水一起處理達標後外排或回用,詳見給排水章節。生活污水經化糞池由地埋式一體化生活污水成套處理設備處理達標排放。

  三、固體廢棄物處置

  氧氣底吹熔煉爐產出的鉛氧化渣送鼓風爐處理,鼓風爐產出的爐渣送煙化爐處理,煙化爐回收鉛、鋅後,產出終渣。煙化爐渣主要成分爲sio2、fe、cao等,經水淬後送渣場暫時堆存,該渣經《危險廢物鑑別標準》gb5085.1—5085.3—1996鑑別,屬一般固體廢物,送渣場或外銷用於水泥廠等。

  四、噪聲

  熔鍊過程的羅茨鼓風機、離心壓縮機、收塵用的’排煙機、餘熱鍋爐排氣管及氧氣站的空氣壓縮機、氧壓機等均產生噪聲。對上述噪聲設備,主要採取建築隔聲和消聲的辦法,羅茨鼓風機和離心壓縮機佈置在風機房內,且在鼓風機、壓縮機的進出口均設有消聲器和隔聲罩,餘熱鍋爐排氣管裝有排氣消音器,確保環境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l2348—90中iii類標準的要求。

  五、綠化

  綠化具有較好的調溫、調溼、吸灰、吸塵、淨化空氣、減弱噪聲等功能。因此大力開展綠化、造林,對保護環境,改善勞動條件,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工作效率等都有一定的意義。

  廠前區爲綠化重點,並在廠區道路兩旁及建築物周圍均進行綠化。綠化工程選用對粉塵和so2具有阻擋、吸附和過濾作用且適於當地生長條件的樹種及其它植物。本工程綠化面積爲27940m2,綠化係數爲15%。

  附表:環保治理設備及資金投入清單

環保治理彙報材料 篇3

  農村環境保護事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城鄉羣衆健康安全與全縣和諧穩定。近年來,我縣堅持把農村環境保護作爲“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佈局,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不斷加大鄉村農業生產污染防治,着力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化規模化畜禽養殖治理,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村鎮創建,通過不懈地努力,農村環境保護取得了初步成效。解決了部分農村飲水不達標的問題,使萬人喫上了安全水,創建了1個省級生態文明村和1個市級生態文明村,無公害農區面積達到萬畝,促進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建設戶用沼氣池座,完成了6個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有效改善了農村環境質量。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實關注民生,着力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水是生命之源,飲水安全問題,直接關係到廣大羣衆的身體健康。我縣從維護人民羣衆根本利益,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把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問題擺了重要議事日程。在強化農村環境監管,加強農村污染防治,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水源的同時,主動出擊,積極開展了全縣地下水和白河、唐河、湍河沿岸地下水調查,摸清了全縣地下水水質狀況,制定瞭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規劃和計劃,連續三年縣委、縣政府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列入向社會承諾的十件實事之一,強力推進。今年,我縣又把解決白河沿岸居民飲水問題列入以項目爲主的重點工作,力爭3年內使沿岸羣衆喝上安全放心水。通過向上爭取和自籌資金,採取打深井、配套集中供水設施等措施,今年又解決了1.3萬人飲水問題,目前已使全縣鄉鎮村的20萬羣衆喝上了乾淨水。

  二、以治促建,穩步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

  清潔的環境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我縣在20xx年制定下發的《新野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年實施綱要》,把改善農村環境列爲重要內容,明確了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環保目標,提出要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設施爲突破口,抓好村莊佈局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改變農村整體面貌。幾年來,我縣不斷加大“一池三改”實施力度,按照“四清、五改、三化”和“六通、六有”的標準,着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完成戶用沼氣建設7800座,同時還建設了果園村綜合利用沼氣工程和南陽市種豬廠沼氣工程。集中對村的村容村貌進行整治,使這些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髒、亂、差現象不復存在。與此同時,我縣積極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創建,篩選出生態條件較好,文明程度較高的村鎮,按照生態創建標準,採取政策引導,資金項目扶持措施,進一步完善軟件和硬件建設,使一部分環境優美村鎮脫穎而出,目前已有兩個市級和1個省級生態文明村通過了驗收。典型帶動作用激發了全縣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創建熱情,全縣個新農村示範村把創建生態文明村確定爲新的奮鬥目標。

  三、防控結合,強化農村工業污染防治

  我縣首先是完善鄉鎮企業發展規劃,按照環境功能區劃和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原則合理規劃村鎮工業佈局,便於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集中控制與治理。其次是嚴格環境准入,實行發改、國土、工商、環保等多部門對建設項目的`聯動把關,確保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制度的落實,堅決做到“四個不批”,不符合環境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不批;佈局不合理,不符合選址、選線和規劃的不批;對環境敏感地區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不批;對增加排污量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不批,杜絕污染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去年以來,我縣先後否決投資額2億多元的10多箇項目。第三是狠抓農村工業企業污染減排,加強環境監管,加大染治理力度,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限產限排,對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三年來,我縣關停粘土磚等污染嚴重的鄉鎮企業29個。

  四、發展生態安全農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近年來,我縣圍繞發展生態安全農業的目標,不斷加快無公害優質蔬菜基地建設,着力改變靠大量施用化肥,噴撒農藥來提高農產品產量的粗放生產方式,通過實施沃土工程,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低毒高效農藥,擴大農家肥、有機肥施用面積,使區域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面源污染防治上探索了初步經驗。如今我縣的30萬畝優質蔬菜基地平均施用化肥和高毒農藥量不到其他農區的一半,這樣即保護了環境,又提高了農產品安全水平,打響了無公害蔬菜的品牌。與此同時,我縣不斷深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大力推進健康養殖。科學劃定畜禽禁養區域,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通過發展沼氣,促進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通過對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實行限期治理,實現了養殖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我縣畜牧公司種豬廠污染治理工程年產沼氣立方米,有機肥噸,不僅治理了污染,而且轉化成了資源,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在該治理工程的示範帶動下,今年我縣又有5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主動開展了污染防治。

  五、大力營造人工植被,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

  我縣一馬平川,缺乏天然植被,天然生態調節能力相對較差。針對於此,我縣以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爲重點,以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農村環境爲目標,大力營造人工植被,保護生態環境。通過國家項目支持和加大地方投入,採取種植環村林、環路林、環水林、環田林,不斷加強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擴大綠化面積。20xx年以來,我縣植樹造林萬畝,美化了自然環境,增強了區域生態調控能力,並通過了平原綠化高級達標驗收。

  各位領導、同志們:雖然我縣農村環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科技含量高的無公害農業面積有限,生態安全型農業剛剛起步,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任務相當繁重;農村基層環保機構還沒有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組織網絡還不完善,鄉村工業迅猛發展也將給農村工業污染防治帶來新的難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這次全市農村環保工作會議爲契機,進一步開拓創新,奮力拼搏。

  一是抓好規劃實施,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環保政策,落實工作措施,力促我縣農村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是儘快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把保障飲用水水質作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重點抓好農村飲用水水源的環境保護和水質監測與管理;加大投入,儘快解決依然存在的少數居民喫不上乾淨水的問題,保障全縣農村生活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

  三是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監管,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排放總量控制等環保法律法規,防治農村地區工業污染。

  四是繼續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着力控制面源污染和農村土壤污染,努力改善農村環境質量,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爲深化農村改革,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