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彙報材料(精選3篇)

中學教師彙報材料 篇1

  我是x中學的一名教師。主要負責協助學校領導抓好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任職以來,始終以校爲家,公而忘私,任勞任怨,一心撲在工作上,克盡職守,甘心奉獻。下面把我工作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克服困難,堅持出勤

  雖然家庭瑣事很多,上有小,下有小,壓力很大,但爲了學校工作,卻很少爲自己的親人承擔。爲了學校利益,只有犧牲個人利益。我每天堅持早來晚走。爲了工作,咬牙堅持出勤,淚流在心裏。

  二、加強政治思想觀念,增強自己職責意識

  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認清自己的職責,立足本職,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做實實在在的事情,認真完成好領導交給的任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領導、老師滿意。樹立自己良好的道德風範,爲廣大師生做出表率,切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剖析自己,虛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評和建議,以便自省自勵。

  三、兢兢業業,做好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我始終以“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的人生信條,從每件事情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不斷進取,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具體以供作如下:

  1、配合政教處做好學生紀律工作

  紀律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學校其他一切工作的保障。每天對紀律工作沒放鬆過。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外,都由我忙碌的身影。只要上課鈴聲一響,我都會在兩樓中樓道里穿梭,看一看學生上課情況,如學生是否睡覺,坐姿不正,與老師頂撞,是否有老師罰站現象。下課鈴聲一響,看一看活動區是否有追逐打鬧,廁所裏是否有吸菸現象等。每天放學還要到校門外看一看學生是否在路上停留,堵塞學校西邊的十字路口現象。所以通過以上的.工作,學校紀律非常良好。

  2、嚴抓衛生工作

  我們學校近幾年名氣很大,參觀學習的各級各類學校、領導很多,衛生工作是學校的門面工作。自我主抓以來,室內、室外衛生區分工明確,每天都要查兩遍。早晨、中午一邊督促,一邊檢查,工作非常繁重,面積很大,但我沒有怨言。在我的主抓下,沒有出現衛生死角。凡是來我校參觀的領導都對我校的衛生工給予很好的肯定,多次受到表揚。

  3、耐心、細心做好政教處檔案材料管理工作

  學校共20個班級,需收發的材料很多。我及時把材料編輯、打印、下發給班級,同時也及時把老師的材料收集、裝訂、彙總、存檔,做好記錄。從而爲整個學校的檔案管理提供了系統的、標準的第一手材料。這項工作以前從來沒有抓過,有時會出現問題,但我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更新自己,爭取把涉及到自己的材料整理得井井有條,爭取把工作做到極致。

  4、以愛換心,以心得愛,愛心傳遞

  在工作中,我接觸最多的是學生和老師。爲了促進我們之間關係的和諧,我始終把愛貫穿於我們心靈之間,用我的心贏得他們的愛,是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當老師工作上抱怨時,我認真聆聽他們的心聲,彙報到學校,緩解他們的煩惱和壓力。當他們高興,工作熱情相當高的時候,我也走近他們,與他們一起分享喜悅。對待學生也是如此。我把手頭工作做完之餘,經常深入到師生們中間,用心感受他們的信息,把我們的愛互相傳遞。

  我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在此不能一一細說。

  總之,對於今後的工作,我會更加盡心盡力,要做就做最好。

中學教師彙報材料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叫,來自實驗中學。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支教故事。今天我彙報的題目是:有你在身邊,生活更精彩。

  黍谷飄香的九月,我接過支教的接力棒,滿懷着一腔熱血,伴着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跟着兩位年長的老師,走進初家中學,開始了爲期一年的支教之旅。回首來時路,伴着純真質樸的笑臉,我自信滿滿;回想過去的120多箇日日夜夜,我感慨萬千。

  是支教,讓我接受了特殊的培訓;是支教,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激情;是支教,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帶着理想重新上路。

  走進初家學校的大門,無論在路上,還是在辦公室裏,都會看到真誠美好的笑臉。郭萍校長親自領我們去餐廳和宿舍,一箇勁地說着“不好意思啦,食宿條件太簡陋”,卻不曾介紹爲我們三人新買的軟體牀墊和牀品,也不曾介紹那擦拭乾淨的桌椅和擺放整齊的教參書。這些怎能不讓我們感動,感動着初家人做事的用心和真誠,感動着他們對支教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最讓我感動的,還當數這羣來自鄉村本土的純真質樸的孩子們。第一次走進教室,她們都站起來鼓掌,齊聲喊:“老師好。”這不是我聽到的第一句“老師好。”卻讓我的心在進門的一瞬間感到無比溫暖。孩子們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用質樸的微笑迎接着我,讓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面對這份感動,我能做的就是迅速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

  把育才實驗中學的特色帶到初家學校,帶動教科研工作,是陳啓亭校長交給我們的重任。因此,我們一行三人把在育才編制好的導學案帶到了初家學校。課堂上,看到學生們雙手接過學案時欣喜的樣子,我有些驕傲和激動,幸虧可以印製學案,否則,憑着一支粉筆丈量黑板長度的生活我能否適應,還得打個問號。而今可以偷個懶兒,省點事兒了。心裏這樣想着,可麻煩卻接踵而來。育才的學案到了初家這片新的土地上,竟然和它們的主人一樣不能完全適應新的環境。我發現學生交上來的學案裏有許多空白。通過了解,有這樣的結果,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編制的學案難度偏大。看來,移花接木的路是走不通了!

  正當我們準備放棄使用導學案時,細心而果決的陳校長適時地打來電話:“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管遇到什麼事,多聯繫,多溝通,多請教,我跟你們一起想辦法,我們決不能後退半步……”有這樣的校長做後盾,我們哪能不幹勁十足地向前衝呢?隨後,我們積極地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們諮詢、請教,跟同學科老師們一起修改、調整,適當降低學案難度,制定適合農村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的學習方案。每當看到孩子們能在我們的精講點撥之後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體味到成功的喜悅,取得一點一滴的進步,我們都感到無比欣慰。郭萍校長看到我們如此精誠團結,致力於教科研活動,動情地說:“從育纔來的支教老師是我們初家學校的一股清風,希望這陣風颳得更猛烈一些!”

  其實我們哪裏配得上什麼“清風”美譽?我們只不過是能快速進入角色而已,我們只不過是在努力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的同時,沿着初家學校純樸的教研之路走下去罷了。其實,我們做的也只不過是走進課堂,觀察老師們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做的也只不過是在自己認真備課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了初家學校的教師培訓,我們做的也只不過是帶着十二萬分的真誠與老師們交流溝通,在思想的碰撞中攜手並進。

  鄉鎮中學的特點決定了不少老師的專業不對口。對於那些轉崗的語文教師,我們一起手把手地教備課、編學案,面對面地探討教學重難點,深入課堂觀察每一處教學細節,從教態到板書設計,都及時進行講評指點。尤其是新學期“轉行”教初一語文的小於老師和韓老師,剛開始有點兒不適應。我一邊鼓勵,一邊毫不保留地傳授她們語文的教學技巧,幫她們從容地跨越過渡期。現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過短短几個月的努力,她們已經學會了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並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個性特點。這種收穫和體驗只有在不斷地相互學習,相互切磋中,才能獲得。不知不覺中,支教這次特殊的培訓讓我真正懂得了所謂“人的價值”,就是我們的存在對別人有幫助。

  只有走到農村孩子的身邊,才知道,不是他們不向上,而是我們還沒有撥動他心中那根學習的弦;只有走進農村孩子的心裏,才知道,不是年少沒有夢想,而是少了些堅持與毅力。

  依然記得第一次走進初家學校課堂上發生的故事。爲了快速熟絡感情,我創設情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最愛。談話間,教室最後邊一箇高個子男孩站起來,喊了一句:“我最愛上網吧!最不愛學習。”甩了甩頭髮,又坐了回去。面對這樣的舉動,我不敢敷衍,因爲我看到了同學們臉上的不屑一顧和眼中的質疑,大腦飛速旋轉,眼睛瞅到了座次表,隨機應對了一句“孟子的後代!文化人啊!”而後佈置了探究作業——孟子尋蹤。課後我及時地跟進了檢查。記得小孟的作業中,有這樣的話:“今天語文老師沒有罵我,還微笑着讓我們搜尋孟家祖先的蹤跡,第一次有這種奇妙的感覺!”我慶幸自己及時地處理了這次可能影響教學進程的小插曲,但這樣的突發事件卻時時挑戰着我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機智。

  從此,我記住了小孟搖晃着兩條腿的挑釁樣子,我更是特別關注着這個臉上有傷疤的男孩。我知道要想真正抹去同學們嘴邊的嬉笑、眼中的質疑,真正走進小孟的心中,我還得用更多的鼓勵和耐心纔行。慢慢的,我瞭解到小孟的父母從事長途販運,早出晚歸的他們,只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根本顧不上對孩子的教育。在對小孟的教育上,我有時是和風細雨,有時是疾風驟雨,雖然他的每一樣不當表現,我都苦口婆心地勸說指出,雖然他還是屢教屢改,屢改屢犯。但聽到任課教師們不時傳來小孟進步的喜訊,我還是感到由衷的高興。我相信面對逐漸膨脹的厭學情緒,只要我們做老師的能對學生多一點愛心和耐心,小孟們身上的頑性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消褪,良性定會迴歸並充盈心中。我們該做的就是悄悄地走近他們,訴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悄悄地用智慧點醒生命,用愛心點燃心靈,讓掉隊的天使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身邊自從有了初家學校這羣淳樸的農家娃娃們,我的生活變得更精彩。曾經的曾經,我也有過抱怨,那糾正了不知有多少次的錯誤,他們還在堅守,未經老師同意就扯着嗓子說話,懶於思考,疏於動筆,有時真把我氣得鼓鼓的。每當我像“氣球”一樣回到家裏時,我就開始想念我在育才的那羣“小棉襖”和“開心果”們,想念他們自信滿滿發誓要改天換地的樣子,更想念我們之間的默契和他們驕人的成績。而今,跟農村孩子相處久了,我才發現當初的想法是多麼的淺陋啊!

  10月8日那場車禍到底是怎樣發生的,我幾乎無法記起,但我卻永遠記得——病牀前站滿了前來慰問的人,兩個學校的校長和兄弟姐妹們,紛紛趕來探望,因爲那天我是主角,一箇頭上、臉上掛了彩的主角,我的傷勢牽動着他們的心哪……然而,最讓我難忘的是那天下午病牀前的這一幕:慰問的人羣裏探出一箇小腦袋,身後跟着一箇中年男人。這個小腦袋,竟然是班上有名的調皮大王小林。當確認牀上躺着的人就是他的語文老師時,小林將一大把五顏六色的紙片放在我的面前,原來他帶來了班上所有孩子的祈禱和祝福。看着,讀着,我的淚早已止不住了。小林俯下身子,小聲地說:“老師,您疼嗎?”我趕緊擦乾眼淚,搖搖頭說:“不疼,不疼,老師是高興的!”突然間,他就提高了嗓門:“老師,我看您也沒斷胳膊兒沒斷腿兒的,給你五天時間休養啊!我們還等着您上課呢!”調皮大王還是那麼調皮!緊跟着,他的父親,一箇老實巴交的農民漢子笑着對我說,“還在種地,小林一定要讓我來,我們也沒啥好東西,只有些笨雞蛋,給老師補補……”

  聽到這些話時,我的淚再次溢滿了雙眼,我不知道他們爺倆是怎樣趕了這40多里的路程,在沒有電話聯絡的情況下是怎樣輾轉找到病房的。我只知道小林本是一箇什麼作業都要催着才交的孩子,我只知道他的媽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女人,我只知道那十幾個笨雞蛋是小林和他奶奶唯一的營養來源,今天,我更知道了樸實的他們還有一顆純真的感恩的心。

  孩子啊,是什麼讓你有了這樣的舉動?是什麼讓你們送來了這麼多祈禱和祝福?我只能小心地猜測:難道是因爲我習慣在和你們說話時彎下腰,多些笑?難道是因爲在你們犯錯時我及時壓住了嘴邊過重的話?還是因爲在作業本上我多寫了幾句交流的話,多添了幾個鼓勵的詞?我無法猜出其中原因,但我知道我與你們已經成爲無話不說的“朋友”,已經成爲心心相印的“知己”。

  有了孩子的祈禱,我的傷好得特別快。是啊,面對如此真誠的祝福,我怎能不快快好起來呢?小林給我的期限沒結束,我就帶着尚未褪淨的傷疤回到了日夜牽掛的孩子們身邊,那熱情略帶羞澀的擁抱,讓我忘記了傷痛,那不時出現的雞蛋、潤喉糖,甚至早晨還溫熱的雞湯,卻讓我再也不敢生病,感冒發燒時,我悄悄吃藥挺着,嗓子疼時,我含着潤喉片抗着。但孩子們的小禮物還是在不經意間塞進了我的口袋,填進了我的抽屜,我從未調查清楚過是誰幹的,只好幸福地收下……

  這一羣初家的開心果和小棉襖們讓我病痛的日子不再憂鬱,讓我在寒冷的冬季內心溫暖無比。每當走進教室,77名學生,仰望你時一臉的虔誠,見到你時一聲聲純真而質樸的問候,讓我羞於去計較路遠,風冽,天寒,居室陋。

  生在農村的我知道,擁有一箇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開心的,是幸福的,這是城市學生無法比擬的。長在農村的我更知道這裏的孩子最想要什麼,他們不僅需要我教會他們用質樸的語言描繪優美的大自然,更需要我用一系列活動爲他們打開一扇扇通向外界的窗口,讓他們夢想的天空從此不再單一和蒼白。於是,支教路上,我絲毫不敢懈怠,每天堅持讀書學習,只爲能帶給孩子們多一些新鮮,多一些興趣。我常常“挑燈夜讀”而樂此不疲;常常在教育社區和同仁們交流經驗而倍受啓發;家裏、辦公室裏,桌子上,沙發上,放着的盡是一摞摞的讀書筆記和教學反思。支教生活砥礪着我,不學習,談何創新?不思考,談何發展?

  忘不了,孩子們每個週一的早晨經典詩文誦讀時,爭先恐後的積極性;忘不了,每個中午練漢字書法時,一筆一劃非要描得像老師一樣的認真勁;忘不了,創辦特色牆報、詩文報時,非要老師寫報頭並一定爭個你高我低的情景;更忘不了,我的特色語文作業——作文日記化改革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帶給我的成就感。我所做的除了在輕鬆愉悅的課堂上給他們傳授知識外,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對未來充滿理想,對故鄉以外的更大、更廣闊的世界充滿嚮往。

  我的積極鼓勵,激發了孩子們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願望!每天,只要翻開學生的日記本,你就會發現,裏面都有一片燦爛的人生。

  聽啊,“任何一棵種子都會開花,更何況語文老師在我們的心田裏播種的是希望的種子呢!努力奮鬥,讓心田盛開美麗的鮮花。”

  “我沒有生花妙筆,無法把平凡的生活變得娓娓動聽,但我想用我勤勞的雙手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聽到一張張小嘴裏迸出的激情奮進的話語,又有誰不動容呢?又有誰不爲農村孩子的最質樸的理想而擊節叫好呢?

  年前,孩子們聽說我要到教育局參加支教座談會,彙報跟他們在一起的收穫,他們非常激動,你一言,我一語,告訴我自己的變化和全新的體驗。班長張一諾說:“有首歌,最能表達我們的心聲,最能展示我們的成長,這首歌就是《我相信》。唱起來吧,有鍾老師相伴,我們一路行走一路歌。”

  很抱歉,由於天生五音不全,加上水平有限,今天我只能把歌詞帶給大家:

  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臺中間/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邊/讓生活更新鮮/每一刻都精彩萬分。

  激情飛揚的演唱後,是扯着嗓子的一吼:“老師,我們相信你!”

  此時此刻,耳畔響起的還是那段熟悉的旋律,腦海裏浮現的還是那些微笑的臉龐,心中盪漾的卻是感恩的漣漪。我滿懷感恩的心串起半年來無數箇令我感動的故事,用它們裝飾我的支教夢。支教旅途才過半程,感動已溢滿心田。有純淨的心靈相伴,未來的日子會更加燦爛!

  幾度春秋,我們欣然看到的是,城鄉教師交流的建設與發展,促進了教師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縮小了城鄉教育的差距,也滌盪着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冬已盡,春將至,於是,我們有了更多的期盼:

  ——關注農村教育吧,不只是爲了自己的一箇夢想,更爲了農村娃娃那期盼的眼神。

  ——加入支教的隊伍吧,在這方熱土上,不只是盡一份綿薄之力,更爲了促進教育的公平和均衡發展;

  ——走上支教的旅途吧,在這條道路上,不只是爲了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更爲了磨礪你堅定的步伐,沉穩的心性。

  來吧,我們攜手,讓支教的薪火相傳;

  來吧,我們並肩,讓支教的絃歌鳳鳴於高密大地!

  我的彙報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教師彙報材料 篇3

  中河小學一所6個班級的農村完小,全校12名教師,其中一名長代教師,三名臨代教師,一名民師轉正教師,一名高師預備班畢業,三名社會招聘教師,三名師範畢業教師,師資情況差強人意,但是,中河小學要想立足,就必須抓好學校的教學質量,要辦好一所學校,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堅持以教學爲中心,以教師隊伍建設爲重點。這是中河小學治校的根本。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學校從以下幾個方面紮實開展教師隊伍建設。

  一、行政領導率先垂範,深入第一線。

  身教勝於言傳,學校工作要堅持以教學爲中心,校長必須身先士卒,深入教學工作第一線,瞭解教師工作的辛苦,這樣學校管理的各項措施才能順利實施。一方面在教研活動中要勇作領頭雁。除平日經常聽教師們的課外,每學年我都爲教師們上幾節公開課,每次公開課我都認真備課,切實達到示範課的目的,使教師們聽後心服口服,學有所得。校長率先垂範,行政領導自然不甘落後,都紛紛勇挑重擔:總務應老師擔任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教導董老師擔任五年級的語文和2班音樂教學工作。大隊輔導員諸建斌甚至擔任2班(不是平衡班)的數學教學工作。行政領導都這樣肯挑重擔,教師們還會有意見嗎?他們對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也都能毫無怨言地接受。

  二、關心教師,以情感人。

  這是我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又一方案。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校長只有關心教師,設身處地爲教師着想,幫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上的難題,才能更好地穩定教師隊伍,調動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比如:我校的勞欣欣老師,由於她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經常會因爲要照顧身體垂危的父親而不能來校上課,學校並不因此給她工作上的壓力,教導處幫她解決課務問題,使她能安心處理好家務事,感受到學校的溫暖。比如:王平柏老師,其妻子生病住院,學校專程前往探望。

  過重的工作壓力讓老師們常常累得喘不過氣來。看到這一情況,校總務處與行政領導商議,帶老師們外出學習考察,既開拓了眼界,也緩解了壓力。

  心繫教師,全心全意爲教師着想,是我校行政領導一貫的工作目標與工作作風。

  三、爲教師搭建學習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開拓教師視界。

  行政領導非常重視教師的學歷進修,鼓勵教師參加高學歷進修。到目前爲止,已有兩位教師獲得本科學歷,四位教師即將完成本科的學歷進修。其他年輕教師都已達到大專學歷水平。

  作爲一所農村完小,外出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小,但我們積極爲全體教師搭建成長平臺,通過“請進來”“送出去”“集中培訓”等方式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如上學期與本學期,我們除了積極參加市鎮級教研活動外,還主動送各科教師到慈溪、寧波參加寧波大市級與全國級別的教學研討課,鼓勵教師多方取經,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

  雖然我校的在職教師只有八位,其中包括兩位即將退修的老教師,但老師們參加各類鎮、市級的競賽積極性較高,比如:上學期鎮級論壇,我校有兩名教師參加,超額完成了上級分派的任務,分獲二、三等獎;學科設計比賽,我校一名教師代表本鎮參加市級英語學科設計;近幾年來,餘姚市論文案例評比,我校教師踊躍參加,每年都有教師獲獎。

  四、建立完善教學管理機制,注重過程管理,將教學常規落實到平時的工作中。

  學校重視對每位教師教學工作的不定期檢查。期初、期中與期末,由教導處做好教學五認真工作的檢查與反饋工作;平時,行政領導進行不定期的推門聽課,翻看備課本與所上課是否一致,並將檢查與聽課情況作爲期末教師考覈內容之一。由此,使每位教師都能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上無準備之課,不做無批改之作業,使我校的教學質量在全鎮處於領先地位。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是一所規模甚小的農村完小,但所有的工作卻一樣都不能少,一樣都馬虎不得。要想小學校能有立足之地,抓好教師的隊伍建設是關鍵。與那些比較優秀、先進的學校相比,我校在抓教師隊伍建設中也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學校課題開發與研究的氛圍不夠濃厚。老師們更熱衷於自己的學科教學,搞課研的經驗相對薄弱,行政處在這方面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也不夠。

  2、至今還無一人蔘加餘姚市教壇新秀的評比。除了個人心理素質較差之外,還與老師們無參加市級公開課的經驗有一定關係。

  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將校本研修工作進一步落實到每位老師,鼓勵老師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爲老師們搭建好學習成長的平臺,使年輕教師能“走出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