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精選3篇)

困難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 篇1

  一、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管好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促進農村人口就近就業。根據《關於繼續實施相關就業幫扶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阜州就辦〔20__〕9號文件,保持全區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總體穩定。目前全區鄉村公益性崗位人員3044人,其中區級開發1967人,根據考覈結果發放1-8月份崗位工資1302.06萬元。

  20__年以來通過2+N招聘活動在9個鄉鎮舉辦線下小型招聘會31場,向羣衆宣傳就業政策,提供就業崗位。加大帶貧載體建設,目前全區共有就業幫扶車間13個,(居家)就業幫扶基地99個。就業幫扶車間共帶動426人就業,其中脫貧人口130人,(居家)就業幫扶基地帶動6989人就業,其中脫貧人口853人。爲在帶貧載體就業的脫貧人口發放20__年前兩季度就業崗位補貼192.26萬元,爲57家帶貧企業發放帶貧補貼29.15萬元,爲爲7個就業幫扶車間發放第一批車間運營補助14.1萬元。

  (二)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着力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水平。充分發揮勞務協作在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力資源區域流動的延伸擴展作用,構建信息互通、組織優化、服務高效的勞務輸出平臺。同時發揮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優勢,加大力度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__年全區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7.48萬人,其中省外務工11.56萬人,省內市外務工1.35萬人,市內區外2.86萬人,其餘區內務工。省外務工中長三角地區3.74萬人,珠三角地區1.13萬人。爲跨省外出務工的脫貧人口2074人發放交通補貼103.7萬元。

  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力度,開展汽車維修、母嬰家政、電子商務、機器系統操作等專業技能培訓,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培訓農民工1765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暢通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信息獲取渠道,爲自然形成的農村勞動力市場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活力,在鎮村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信息發佈平臺,蒐集整理全國各地企業招工信息並定期發佈,及時統計勞動力就業需求,精準匹配崗位推薦就業。二是大力宣傳培訓政策,通過職業培訓學校免費培訓、以工代訓、企業招錄新員工培訓等方式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困難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 篇2

  根據工作安排,現將XX鄉鄉村振興實績考覈工作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鄉地處XX縣以北,距離縣城xx公里,北接、南臨、東與相鄰,西與相依。全鄉共有人口XX萬人,其中脫貧戶XX戶、XX人。

  二、當前工作完成情況

  (一)耕地保護及農業情況。

  一是全面加強耕地保護。通過對接縣自規矩,聯合鄉自規所,開展佔用基本農田和違規用地整治工作,共整改基本農田佔用、違規用地XX處。

  二是推進撂荒土地整治。通過動員農戶復耕、流轉土地至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共治理撂荒土地x畝;安排鄉紀委、農業服務中心,對全鄉撂荒土地整治工作進行督導,現場指導工作XX次,查看臺賬本,對整治情況進行每週通報、每月調度,有力推進了工作進度、工作質量,截止目前全鄉撂荒土地均已整治完成。

  三是抓牢抓實糧食生產。對標年度糧食生產(含大豆擴種)任務,對各村(社區)進行任務分解,做到因地制宜,目前已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實現大豆生產、大米生產。

  四是大力發展生豬養殖。對標年度生豬發展任務,實現生豬養殖頭,其中能繁殖母豬數量1489頭。

  (二)相關機構設置情況。

  一是便民服務中心運行有效。便民服務中心設立醫保服務窗口;羣衆能夠調取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補貼、退耕還林補助資金等惠農補貼發放情況,對有疑問的安排專人答疑,已進行100餘次查看答疑記錄。

  二是是“一辦一站一中心”運行有序。鄉村振興辦、畜牧站和農業服務中心制度上牆、人員全部在崗,法律服務站標準化建設,人員到位,今年開展法律服務10次以上並建立服務檯賬。

  三是機構編制配置有力。制定鄉級分工文件,對鄉村振興有關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耕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鄉村規劃、農經管理、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宅基地管理等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三)村社發展和防返貧工作。

  一是加強陣地建設。各村(社區)黨員活動室、衛生室、便民服務站、法律服務站均達標,文化廣場、童伴之家電商服務店建成XX個;建成獨立公測XX個。

  二是狠抓集體經濟。通過“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盤活農業資源,有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收入XX元。

  三是推進規模性防返貧工作。防返貧監測工作常態化展開,經過自主申報、日常摸排、縣級反饋等,通過程序上報,新增監測戶x戶x人,實現應納盡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續推進農業發展。

  一是常態化抓好耕地保護。通過聯合國土所,常態化巡查我鄉耕地使用情況,安排村組幹部開展監測、檢查,確保耕地不佔用、不亂用。

  二是常態化抓好糧食生產。按照我縣糧食生產工作要求,立足各村實際,對各村(社區)常態化抓好糧食生產,通過集約化、專業化方式,提高生產效益。

  三是常態化抓好生豬養殖。通過引進優質生豬,進一步提高生豬養殖數量,通過建設養殖基地、改良養殖圈舍等方式,提高養殖能力。

  (二)持續推進文旅融合。

  一是弘揚文化精神。以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爲載體,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強化了全鄉黨員、幹部、師生、羣衆文化素質;用好本地“五老”,成立紅色文化促進會,不斷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精神。

  二是打造文化名片。以“x省鄉村旅遊示範鄉鎮”、“國家級溼地公園”爲抓手,培育以清水湖社區爲中心的“秀美,康養地”文化旅遊地,依託特色稻魚養殖打造及其品牌文化優勢,培育形成以“漁旅”相融爲主體的特色產業鏈,推動漁旅融合發展。

  三是整合資源倡導風尚。進一步傳承並弘揚稻漁文化、農耕文化,形成熱愛農村、關注“三農”風尚。

  (三)持續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持續抓好陣地維護。常態化抓好對文化廣場、便民服務站的運行、維護,提高其使用率和便民度。

  二是持續抓好集體經濟。通過農戶入股集體經濟的.方式,讓集體經濟發展增添後勁,進一步確保集體經濟和羣衆增收的相互促進作用。

  三是持續抓好防返貧工作。常態化做好監測戶、脫貧戶的方返貧工作,確保成效穩得住、收入穩得住、生活穩得住。

困難鎮鄉村振興彙報材料 篇3

  xx年,x鄉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根據x生態、綠色、旅遊、文化等優勢,圍繞打造“宜居宜遊、山水相依精緻小鎮”這一中心,緊緊抓住劃入“一區兩河三帶六平臺”的大好契機,以“十大”專項行動爲主抓手,以“多規合一”建設爲牽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是產業振興上,深化改革,加快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全鄉土地流轉率達到x%以上,新完善高標準農田xx畝,以豐澤農業爲龍頭,積極打造農業“新六產”融合發展先導區、樣板田,培育“大汶河溼地公園+豐澤現代農業園+梅山古傳統村落”x田園綜合體項目,新增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x家。

  二是人才振興上,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鄉村幹部隊伍建設,以豐澤農業爲龍頭,引進山東農業大學博士一名,聘請其爲科技副鄉長,帶動全鄉農業產業發展。

  三是文化振興上,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文明實踐站建設,已完成實踐分中心一處,實踐站四處。開展廣場舞比賽,深化移風易俗,實施鄉村文明志願服務行動。

  四是生態振興上,深化“藍天工程”,推進“碧水行動”,深入開展“清河行動”回頭看,實施“綠滿鄉村”工程,完成泉河生態廊道建設,堅決做好砂石保護工作,守住生態底線。推進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完善桃花園社區、錦秀佳苑社區服務功能,開展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

  五是組織振興上,把黨的建設放在統領地位,營造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發展黨員名,調整村級班子x個,高標準完成錦秀佳苑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建設,引進社區工廠一箇,x個村集體經濟全部過x萬元,x萬元以上的達到x個。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x鄉將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尊重x鄉廣大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力爭打造鄉村振興“x樣板”。

  一是實施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實施高標準農田(國土)項目、千億斤糧食項目、高標準農田開發項目等,新建完善高標準農田x.x萬畝,發展高價值經濟作物種植x萬畝,建設茶葉種植示範基地、設施花卉種養殖基地,高價值作物種植比例達到x%。建設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x處,建設蔬菜專業批發市場x處。發展分享農場、共享農莊、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打造大汶河生態旅遊休閒小鎮,完成大汶河沿岸旅遊線路、梅山旅遊線路、泉河沿岸旅遊線路的打造。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引導扶持豐澤農業、三秋農業、榮茂農業等龍頭企業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農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x%以上。

  二是扎牢“紅色陣地”強化組織振興。突出黨建引領,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按照xx年《中共x鄉委員會關於加快黨建示範點、示範區、示範村建設的實施方案》兩年計劃內容,規劃設計大汶河沿線黨建示範點提檔方案,在大汶河沿岸x個村“一村一品”打造“村強民富樣板化片區”黨建示範區;在馬山村打造“村容村貌風景化片區”黨建示範點。

  三是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優化鄉村空間佈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加大對大汶河、泉河生態保護和修復,深入推進砂石綜合治理工作,嚴格落實河長制,構建河流管理保護機制。實施造林綠化與退耕還林、森林質量提升、溼地保護與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工程,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x%以上。

  四是實施美麗鄉村提升行動。完善美麗鄉村規劃體系,實施提升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突出美麗鄉村示範引領,重點打造馬山、雲尾、南留村,提升李集、楊莊村,開展美麗宜居鄉村“精品”工程,打造一批田園村、文化古村、休閒旅遊村、現代宜居村。

  五是實施文明鄉風倡樹行動。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培樹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形成鄉村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

  六是實施鄉村善治行動。充分利用OxO服務管理平臺的訴求收集和大數據分析功能,以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三共四化”爲目標,完善“大調解”機制建設,建立“黨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模式,打造白店、南陶兩個社區黨建,實施“黨建示範區擴面”工程,堅持“一村一品”。深化村民自治實踐,開展“法治x”建設,大力實施德治工程,深化“平安x”建設。

  七是實施鄉村人才培育行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鄉村幹部隊伍建設,選拔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實施“一村一村官”工程,從企業專業人才中聘用一批村官,擔任村團委書記或書記助理,聘請部分優秀企業家擔任鄉經濟發展顧問,形成共謀、共商、共建的氛圍。

  八是實施精準扶貧鞏固提升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實現外部幫扶與內生動力的“雙輪驅動”。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和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做好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舊動能轉換的銜接,深入實施貧困村治理提升工程,力爭每個貧困村形成x—x個特色產業。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促進農民增收,

  九是實施農村體制機制創新行動。穩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探索鄉村與城市的需求互動機制。推動新型產業資源創新與服務產品的創新,以服務產品滿足對象的需求,探索公共資源性質的公共產品與具體的產業服務產品相結合,共同爲社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