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實習日記(精選4篇)

工程管理實習日記 篇1

  這次在工地上纔算真正瞭解了這些鋼筋的作用。對以後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感性認識。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複覈,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製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1)鋼筋表面應潔淨,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鏽使用前必須清理乾淨,可合冷拉工藝除鏽。(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儘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4)鋼筋彎鉤或彎曲: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爲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不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

工程管理實習日記 篇2

  今天是我在工地現場實習的第二天,雖然在辦公室看了一天的圖紙,但給我的感覺是在現場看圖紙與在學校教室看圖是完全不同的。在學校看圖是平面感覺,在施工現場看圖更加有立體感,與施工方法、施工工藝相合更切合實際,從中可以發現許多以前在課堂上不能發現的問題。現在正是地下施工階段,看完圖後再去現場去看看工程實體,在大腦中形成一箇立體完整的建築物,能夠把圖紙和實際有效合起來。在現場,我看到了兩座忙碌的塔吊正在運輸鋼管,是構造柱的組成部分。技術部人員下午的工作就是搬運鋼管到現場,我也參與其中,體現了一下搬運工的工作,幹了不少苦力活。我發現只有在現場才能更好的學習工程知識,畢竟理論結合實踐是的方法。

工程管理實習日記 篇3

  今天,我來的比較晚,剛好趕上了工地澆築混凝土,感覺以前是見過這個場面,不過現在在現場,看的仔細一點,我以前以爲有個人在泵車裏忙,原來有個他們公司的人在利用短程遙控技術遙控,這樣能隨時控制混凝土的澆築地點,這樣可以不使落點很難控制的,現在有很多的人員,有他們混凝土公司的,有建築單位的,也有監理也在那裏控制質量,有兩個工人在控制着泵口,他們也是混凝土公司的,這麼做是因爲他們有經驗,可以很好的保證質量,還有幾個一直在利用震動棒振動着,不過發現他們從來不碰鋼筋和模板,這樣更有利於質量的保證,混凝土車一車一車的來混凝土,我發現技術員在做實驗,過去詢問知道是在做試塊和做塌落度實驗。

工程管理實習日記 篇4

  今天,我簡略的瞭解了鋼筋的綁紮法,並查閱了相關資料,總如下:1.覈對成型鋼筋:鋼筋綁紮前,應先按設計圖紙覈對加工的半成品鋼筋。對其規格、形狀、型號、品種經過檢驗,然後掛牌堆放好。2.鋼筋綁紮:鋼筋應按順序綁紮,一般情況下,先長軸後短軸,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進行。操作時按圖紙要求劃線、鋪鐵、穿箍、綁紮,最後成型。3.預埋管線及鐵活:預留孔洞位置應正確;樁伸入承臺的鐵筋、承臺樑上的柱子、板牆插鐵,應按圖紙綁好,綁紮應牢固,應採用十字扣綁紮或焊牢,其標高、位置、搭接錨固長度等尺寸應準確,不得遺漏和移位。4.受力鋼筋搭接接頭位置應正確:其接頭應相互錯開,上鐵在跨中,下鐵應儘量在支座處;每個搭接接頭的長度範圍內,搭接鋼筋面積不應超過該長度範圍內鋼筋總面積的1/4。所有受力鋼筋和箍筋交接處全綁紮,不得跳扣。5.墊塊:底部鋼筋下墊水泥砂漿或大理石墊塊,保護層的厚度40mm,每隔1m放一塊,側面的墊塊應與鋼筋綁牢,不應遺漏。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