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青春心得體會(精選3篇)

成長的青春心得體會 篇1

  迎着晨光,我們的腳步踏上了鋪滿金光的路上;帶着憧憬,我們欣然走入了擁有無數輝煌的菁菁校園;振着羽翼,我們的搏擊掀開莘莘學子們向上的翱翔的天穹;披着彩虹,我們的歌聲飄向明媚的前方!每位涉世之初的青年人,都血氣方剛,都想使自己的人生走向卓越,奔向崇高,在自己的工作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然而,任何成績的取得和理想的實現僅僅靠一腔熱血是絕對不夠的。年輕的我們必須要學會冷靜的思考我們的成長過程,客觀的看待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成長之路。要想由一箇剛剛從高校的畢業的學生變成一箇骨幹教師,其中必定要經歷一箇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未必就那麼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曲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是我們應當需要我們應當如何去面對和處理。作爲青年教師中的一員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簡單談談我的個人體會。

  一、學會做人

  學會做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不管一箇人有多少知識,有多少財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個人最終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學會做人,是一們很大的學問,對於各人來說,非一時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要面對的課題和考驗。作爲青年教師來講,我自己認爲有幾個方面是特別應該注意一下的。

  1.心中擁有夢想

  夢想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給前進的人們以無窮的力量。夢想是黑夜裏的航標燈,可以指引着我們的方舟躲過暗礁,駛向成功彼岸;夢想是每個人心中的太陽,能驅走雲霾,讓心空朗照。人生可以沒有財富,但是人生不可以沒有夢想。有夢就有了方向,有夢就有了期許,有了夢想的人生,纔會不爲一時小利所趨;有了夢想的人生,纔會不爲一時小礙所擋;有了夢想的人生,會咬定夢想不放鬆,任爾東南西北風;有了夢想的人生,會風雨無阻,風雨兼程;有了夢想的人生,纔會笑對坎坷,所向披靡。作爲從教者的我們,尤其是深圳中學的每位青年教師更應該是擁夢而前,心中總有偉大的夢想的召喚,讓我們用人格感染人格,用智慧點燃智慧,讓我們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成就自己,使自己一直奔走在馨香四溢的幸福之路上!

  2.心中充滿愛

  教育是奉獻愛的職業,我們青年教師基本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對學生的培養方法有很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貫穿着對學生的愛。只有當我們的心中充滿愛才會用愛心感染學生,纔會使我們的平凡的工作變得偉大。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講:愛滿天下。我們青年教師就是愛的使者,我們的任務是真誠地將我們的.愛心的雨露播撒在校園的每一箇角落,讓愛心之春水流進每位學子的心田,讓他們在愛的浸潤中,學會愛屋及烏,關愛我們身邊的每個人,無論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對手;愛我們的自然的一草一木,讓人與自和諧相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石。愛自己的孩子是人類的本能,重要的是愛每位學生,愛每一片綠葉,哪怕是有斑點的。真正的使我們的教育做到爲了每位學生的終生持續向上的發展奠基!讓“愛”這個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時時盪漾在我們的蓬勃校園!讓學生們在愛的懷抱中幸福成長,再把愛的火花散佈到美麗的人世間!

  3.學會合作

  年輕教師無論是什麼學歷,不管你來自哪所名校,都要切記心高氣傲,目中無人。因爲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領域當中的成功都要靠一箇團隊的合作奮鬥,沒有那個成績的取得是僅僅靠個人完成的,作爲教師的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僅僅靠一箇教師單打獨鬥是覺對不行的。在《沒有人能獨自成功》一書中是這樣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組合形式努力的開始。一羣人爲了達到某一特定的目標,而把他們自己聯合在一起。拿破崙·希爾把這種合作稱之爲“團結努力”。面對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面對鮮活靈動的教育對象,這些對要求我們從教者要學會合作,合作雙贏。從教者要想使自己的天空也色彩斑斕,就需要學會合作,學會與組內教師合作,切磋技藝;學會於同一個班內的教師羣體合作,各科協調發展;學會與家長合作,共育棟樑。

  4.要有感恩之心

  教師的職業是“愛滿天下”的職業,是用愛激勵愛、感召愛、培育愛的職業。這一支也需要我們的教師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只有我們學會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完善。我們應當感謝我們的學校,是他們使我們找到了一方成就自我的天地,沒有學校的培養我們年輕教師很難順利成長起來,也很難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感恩是一種美好聖潔的情感,是道義上的淨化劑、事業上的推動劑。感恩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強健的身體和聰慧的頭腦,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無往而不勝。用愛的博大的力量使得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人,從本質上講,是社會的人,學會做人,離不開現實社會。面對千變萬化的現實社會而言,做人,是一箇永遠需要學習的過程。

  二、學會學習

  “教育的核心即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規劃研究所負責人庫姆斯提出的這一論斷標誌着教育發展史上教學重心的根本轉變——從傳統的以教師“教”爲主過渡到現代的以學生“學”爲主。我們如何在工作中做好這一點呢,我想至少有兩個方面很重要。

  1.我們自己要“學會學習”

  作爲青年教師可能有許多引以爲豪的榮譽。例如你畢業於著名的高校,你的畢業成績非常優秀,你擁有高學歷等等。但是,處於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你所擁有的這些知識或許很快將會過時,你原有的知識未必就是你的財富,甚至會成爲你前進的絆腳石。如果不懂得在新的環境中努力學習新知識,培養新能力的話你可能很快就發現,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正如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奈比斯特斷言:“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上,沒有一門或一套課程可以供可見的未來使用或可供終生受用,現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學會如何學習。所以作爲教育工作者者的我們,必須首先學會學習,把學習作爲一種習慣,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非常重要,只有我們學會學習,才能更好的把這個觀念傳授給學生,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趕上時代的步伐。

  2.教會學生如何“學會學習”

  正如我上面所講,爲了跟上時代步伐,教育必須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埃德加·富爾則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表達了寫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那麼,怎樣纔算學會學習呢?一言以蔽之,在學習方式上,由知識性的記誦學習轉變爲智慧式的、創新性的學習;在教育目標上,由單純的學習知識轉變爲啓迪智慧,讓教育真正成爲學生享受幸福生活的過程。

  客觀的講,我們今天還有不少地方,不少老師依然延續着落後的填鴨式的、反覆記誦式的教育。我們年輕教師一定要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到這個問題,不要再走彎路,教育理念一定要跟上新時代的要求。追求知識理所當然,無可厚非。但是,當我們把知識的獲得作爲教育之全部,爲知識而知識,進而希冀以教育爲手段把學生塑造成“知識人”,這便釀成了知識對智慧、知識對生活的虛妄僭越。在“知識人”理唸的支配下,學生被看作是用知識一片一片搭構起來的,唯一充塞於心靈的就是知識,人性中的其他部分,如倫理道德、審美情操等則被虛無化,這不可避免地異化了教育的實踐追求,遮蔽了教育那崇高的人文精神。

  所以,我覺得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應轉化爲“怎樣使知識有力量”,“哪些知識真正有力量”的追問。簡答之,只有那些切實關涉個人幸福,能轉識成智,臻達人生智慧的知識才真正有力量,才更值得學生學習。因此,把學生從知識至上、分數至上的苦海中解救出來,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有選擇地獲取知識,學校在這個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並且也取得了很多成績,那麼如何繼續探索、完善和推廣就成爲我們青年教師的一項重要使命。

  三、學會創造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什麼是快樂?只有創造纔是快樂,其他都是沒有意義的在地上飄浮的影子。”作爲青年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努力的學習前人經驗。努力實現教學育人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結合進去,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在教學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並且能夠創造出前人沒有的東西。只有學會創造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是簡單枯燥的重複勞動,只有創造才能體現出一箇教師的真正價值所在。不但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精彩,也使的學生受益匪淺。

  教師是教材的實施者,更準確地說是教材的開發者。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完美地反映教材的思想。現行的教材並沒有把教師教什麼、怎樣教、學生做什麼都規定的非常詳細,而應是粗線條式的,要留給教師足夠的創造空間。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什麼樣的教學策略和手段,教學情景設計、教師和學生活動的設計等等,都需要我們體現自己的創造性,我認爲,教材的編寫已經爲教師的教學留下創造的空間,再加上現代教學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教學資源日益豐富,教師必須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教學成爲具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創造。這樣的教學纔是真正體現教師價值的教學。

成長的青春心得體會 篇2

  青春,一箇美麗又充滿活力的字眼!一箇容易滿足而又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紀。一箇渴望獨立但又稚嫩的小大人。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天真,一份稚嫩。隨着年紀的增大,以前崇拜的爸媽現在在我們看來確是“老古董”我們不滿爸媽對我們的一切評價,我們反對爸媽的只有好好學習纔有出路。漸漸的,我們與爸媽距離遠了,有了代溝。漸漸的,我們不再摟着爸爸要他給我們買零食,不再和媽媽說着那些小祕密。

  當我們發現枕邊的日記本又被翻過的痕跡,當我們發現我們的通話記錄有被查過的痕跡,我們一定會不管一切和他們大吵一架,不管不顧他們的臉色摔門而去。因爲我們討厭這樣。

  當我們下定決心要離開他們自己獨立時,但最後卻發現哪裏也沒有家裏溫暖,以前努力想要逃離的地方如今確實我們最好的歸宿。

  當我們慢慢走出青春期,開始正眼看看他們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已經有了幾根白髮。當我們想要和媽媽交流的時候她卻說,你已經大了,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吧。當你想摟着爸爸撒嬌的時候卻發現你已經比爸爸高了。失落嗎?以前想要得到的東西現在發現什麼也沒有他們重要。

  是的,我們已經長大了。當青澀蛻變爲成熟。我們也由蛹化成了蝶。當青春已成長,我們也應該努力。努力爲自己打拼一份天地。

成長的青春心得體會 篇3

  走過漫長的初一學年,讓我感受到了同學、老師以及家庭帶給我無盡的關愛和幫助,更讓我感受到了在學習中的壓力和困惑,初一年級的走過,更代表着我初中生涯的三分之一已經走過,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已不再是小時候不懂事的孩子了,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思想也在成長。

  在爸爸面前我是聽話的孩子,但在外面,纔是真正展現我的地方,骨子裏已經萌發出年輕的激情,青春的活力。

  記得小時候,我是一箇自卑而又內向的男孩,老師也說我是個笨孩子,在學習方面沒有希望,我聽這話之後就非常的傷心。從此之後。我下定決心要學會做一箇好孩子。但是,我轉了學校,走到新學校之後我充滿了信心,考試成績還不錯,我在初一看了《醜小鴨》一篇文章之後,深受啓發,他點燃了我心頭早已被撲滅地那片希望之火,我開始振作精神,學習比以前更加努力,雖然我很累,但是每當我要放棄時,我便彷彿看見了那隻飽經磨難的醜小鴨,鼓勵着我繼續努力。

  回想過去二年級時,考試的分數甚至可以到少得可憐的地步,是醜小鴨讓我找到了存在的價值;是它,讓我沒有自暴自棄;是它,讓我邁向成功。讀書,引領我成長。

  讀書伴我成長,一年中的歡笑與快樂,是它伴我成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