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踐報告心得體會(通用3篇)

創新實踐報告心得體會 篇1

  市委市政府組織了創新與超越性思維的專題講座,在短短的3個小時的學習 中,會議 室內氣氛熱烈,掌聲不斷,創新思維心得體會 。王健教授從新時代與創新思維、超越性思維等不同側面,藉助一系列智力 問題、遊戲和案例,闡述了思維創新的全新理論研究成果,聽來既生動有趣 又開拓思路 。通過學習,使我們對創新有了全新的認識 和理解。這裏,我結合本職工作 淺顯地談談這次培訓 的心得:在本職工作中培育創新思維,重點要抓住三個方面。

  一、要善於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善於發現問題,及時認識不足。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爲創新思維提供素材 ,創造“入口”。

  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增強觀察 能力。一是要善於從高處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計劃 、方針、指導思想 是否對路,是否符合上級要求,是否符合社會 發展方向。二是要善於從低處觀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民-意,羣衆是否樂意接受和執行 。三是要善於在過程中追蹤,看一看工作過渡、銜接等是否暢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實兌現。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創新思維,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加強訓練 ,心得體會 \。

  第一,加強學習,注意訓練。在當今社會,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學習已成爲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學習、不進步,就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加強學習。同時,在學習的基礎上,注意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開發自己的智力。平時,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要養成經常問自己 “到底應該怎麼辦?”的習慣 ,從而給自己思維施加壓力,使思維保持在靈活狀態,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確保正常運轉。

  第二,對自己的工作要經常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指從全局性、層次性、動態性、互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考將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新的思路,使人們從複雜細節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借鑑比較,尋找 啓發。唯物辯證法認爲,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沒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們要善於從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移位,在時間 和空間上轉換,在物與物之間尋找橋樑,在事與事之間搜尋紐帶。找到了聯繫,認識了共性,我們就要結合本職工作實際,進行借鑑比較,啓發自己的思路,去創新求解。

  三、要勇於付諸實踐

  創新思維作爲一種思維,從根本上說,還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如果沒有實踐,那麼再好的思維也是空中樓閣。只有把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一箇新層次、新水 平。在實際工作當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親自去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他們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對工作的使命感、責任 感。所以,在競爭 時代,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強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勇氣,不斷開創本職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思維作爲意識的範疇,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又反作用於實踐。我們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工作效果,思維方式對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難,往往也會“柳暗花 明”;反之,機遇和條件再好,有時也會陷入“山重水複”。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千頭萬緒、複雜多變,我們的思維同樣需要靈活多樣、與時俱進。

創新實踐報告心得體會 篇2

  按照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做好環境日宣傳工作的通知》,區生態環境分局緊密圍繞世界主題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中國主題,以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組織宣傳活動,動員公衆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提高公衆環保意識,使每一箇公民,每一箇家庭都成爲環境保護的宣傳者、實踐者、推薦者,自覺節儉消費,崇尚綠色生活,爲低碳減排貢獻力量。

  一、制定方案,周密部署

  區生態環境分局高度重視環境日宣傳活動,超前謀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宣傳活動進行全面安排部署,並制定了《市生態環境局分局生態環境保護知識講座活動方案》、制定印發了《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舉辦“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的通知》、聯合區教育科技局、區科協制定並印發了《關於舉辦區第一屆生態環境保護演講比賽的通知》,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確保了“六·五”世界環境日系列宣傳系列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製作和推廣宣傳產品

  1、重點圍繞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及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的成效,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科學知識的普及,製作宣傳摺頁5000冊,烘托紀念日氛圍。

  2、充分用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製作的世界環境日海報、宣傳片等主題宣傳產品。通過“進企業、進社區、進基層、進學校、進家庭、進機關”發放宣傳海報、宣傳冊,同時,動員社會公衆積極傳播、規範使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LOGO,以及踊躍參與主題歌曲傳唱,擴大宣傳活動影響力。

  三、開展生態環境知識講座活動

  5月22日,市生態環境局、區生態環境分局與二十小聯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爲主題專項宣傳教育活動。

  活動中,市生態環境局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現場向師生講解生物多樣性知識,讓學生當好“宣傳者”,呼籲保護動植物與生態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活動開始,提高大家保護動植物的意識,讓保護動植物成爲大家的自覺行動。

  通過此次活動,給予廣大小學生不一樣的課堂,開拓了視野,增進了他們對自然界的瞭解,明白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激發了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同時提高了廣大師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深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營造全社會關愛生物多樣性的良好氛圍。

  本次活動的開展,增強廣大中小學生“美麗中國、美麗貴州、美麗家鄉、美麗校園”的主人翁意識,將更多地喚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倡導人人蔘與環境保護、共同呵護人類家園。

創新實踐報告心得體會 篇3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在這個七月裏我們響應學校的號召“青春九十年,報國勇爭先”帶着滿腔的熱情踏上了實踐的征程,開始書寫我們實踐的答卷……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爲加強我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傳遞孝心、宣揚愛心,我們大家決定去蕪湖市敬老院開展我們的實踐。

  6月29日早晨,我們便抵達香苑敬老院。在敬老院裏,我看到了很多老人,他們基本在七十歲到九十五歲之間,有的老人可以自己行動,但很多老人早已癱瘓在牀好幾年了。看着他們佝僂的背影、蹣跚的步伐、深陷的眼窩、渾濁的目光……我的心中一陣悲涼。

  看到了我們,老人們都很開心。當我們把帶去的西瓜切開送到他們手中時,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說着謝謝。之後,我們爲他們唱歌、跳舞,老人們也替我們打着拍子,敬老院裏的氣氛頓時歡快起來,歡笑着的老人們也似乎年輕了很多。

  後來老人們給我們講故事,我們像一羣小孩子一般依偎在他們的身旁,靜靜的聽着。有少年時的離鄉背井和顛沛流離,也有動亂時期的痛苦記憶;有國民黨蔣介石的黑暗統治,也有解放戰爭時期的英勇事蹟;有土地改革的巨大變化,也有時代鉅變的落寞不適;有踏上故土卻發現一切都是陌生時的茫然無措和老朋友失去音訊的失落,也有四世同堂共享天倫之樂喜悅;還有護理人員的貼心照料,老人之間的互相幫助……他們溼潤着雙眼,聲音顫抖着,或嘆息,或凝望,久久的沉醉在回憶之中。

  中午我們大家開始和老人們一起包餃子,大家圍在一起有說有笑,一位老人感嘆的說“好久都沒有這麼熱鬧了,今天就像過節!”而另一位老人笑着說“更像以前在家中與兒女子孫們在一起,真的太開心了!”

  在後來的一箇星期裏,我們每天都往返於學校與敬老院之間,我們一起給老人洗衣服、打掃衛生、和他們聊天、陪他們散步、教他們做一些保健運動……每天我們的活動都很多,每天敬老院裏都充滿了歡聲笑語。一箇星期轉眼過去,我們的實踐也結束了,臨走時,我們像告別親人一般向老人們一一告別,我們含着淚,都說以後一定會再來。

  在敬老院的七天裏,我看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看到當我們唱着《常回家看看》時,一位老人悄悄的摸着眼淚;我看到當我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時,一位老人說很久沒有回家了;我看到一位半身癱瘓的老人堅持着自己行走,他說他能行……我無數次的這樣想,老人們,他們年輕時用寬大的肩膀爲我們撐起一片藍天,讓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家園。可是時光荏苒,他們在慢慢老去,歲月不會放過任何一箇人。無論你曾經的做過多大貢獻,付出怎樣的心血,它也一樣會讓你頭髮變白,背慢慢駝了。在時光無聲的腳步下,慢慢老去。他們的辛苦和貢獻,是無法計算出來的。現在他們老了,累了,需要休息。而就在這人生的暮年卻因爲種種原因他們要離開自己的家,與兒女們相隔兩地,儘管敬老院的服務很周到,但這畢竟比不上子孫們歡聚滿堂的歡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關愛,是親情!我想,在中國,在這大大小小的城市和農村,像這樣的老人一定有很多吧!也許,隨着國家經濟的不斷增長,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這樣的現象會越來越少。而此刻就讓我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來關心這些老人吧,慰藉他們的心靈,用我們的真純氤氳着周圍的世界,社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七天的時間,我們順利的完成了我們的暑期實踐,我們不僅鍛鍊了能力,更傳播了自己的愛心。儘管夏日炎熱,儘管來回勞累,但是我們都不怕,因爲我們年輕。年輕,是我們驕傲的資本,這個時代註定要我們去開拓。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少年輕狂,禁受不住暴雨的洗禮? 誰說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不負他人的期望,爲自己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

  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我也更深刻的瞭解暑期實踐的含義。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作爲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爲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的高度重視。暑假期間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

  流火七月,我們完成了自己的實踐,看到了社會弱勢羣體的生活,更深刻理解了學校舉行實踐的宗旨,我們永記着“青春九十年,報國勇爭先”。在今後的日子我們將繼續履行我們青春的誓言,就像我們離開敬老院的那一刻所說的“我們還會再來”,是的,我們還會再來,繼續我們的實踐,希望因爲我們的努力,明天的社會會更和諧,明天的世界會更美好!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