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有效性發言材料
有效的課堂教學體現的基本情況
1、教材觀發生變化,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理解課程標準,真正以課程標準指導課堂教學。
3、課堂從教堂向學堂轉變,成爲師生共同成長的場所。
4、利用現代技術使課堂從一元轉向多元化,逐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5、師與生的關係正得到改善,課堂逐步呈現出融洽、民主、和諧的氛圍。
6、教師從課程的執行者轉化爲課程的設計者,備課中注意關注教學設計,教師的設計能力也得到提高。
7、課後注意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課堂教學,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課前準備:
1、注意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同時要挖掘知識背後所蘊涵的學科教育價值。
2、注意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正確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智能。
3、注意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研究學習間,學科內學段的縱向聯繫。
4、注意對學生學習實際的瞭解,對學生已學知識、生活經驗、實踐體會加強了解。研究學生學習的困難點,除了有感性認識外還要加理性認識。
5、教學設計真正實現從“教”爲中心向以“學”爲中心的轉移。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制定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手段,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盡力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
6、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設計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教學策略”的研究,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
7、注意設問的有效性,從難度、坡度、針對性、啓發性、明確性、開放性等方面注意。
8、深入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
9、教學設計中要注意體現因材施教。
10、體現整體思考,注意將一學期的內容綜合考慮,已學的內容、現學的內容、將來學的內容很好地融入。
課堂教學:
1、注意在課堂上進行師生平等的、民主的、開放的思維層面的對話。
2、根據內容選擇靈活多樣、有效的教學模式。儘可能考慮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探究式教學、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要經常性應用。
3、注意發揮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很好利用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
5、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過程反應,有效利用課堂中學生的各種生成性資源,以彌補教學設計中的不足。
作業與評價
1、注意作業和學習的內容不能有脫節,層次性和容量也要注意,注意對於學科整體性的思考。
2、很好利用作業的結果,爲課堂教學的反思和改善服務。
3、控制訓練及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
4、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得隨意拔高要求,同時要適當考慮學生的差異。
關於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討論
從本週開始,語文學科中心組將開展主題式網絡教研活動,每週由一名主持人提出討論的話題,中心組成員主動跟貼或發動其他老師跟貼,目的是藉助網絡優勢,跨時空開展網絡研討活動,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問題。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促進教師們經常性地反思,從而加快專業成長的步伐。
本週研討的主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最近幾天到學校裏聽了10多節課,主要是高三的課,這些課包括新課、練習講評課、專題複習課。有的老師效率很高,比如標點符號專題練習講評,老師邊讓學生分析題目,邊從中歸納出誤用標點的幾類情況,然後輔之以“點對點練習”,一堂課,目標非常明確。學生不是被動地聽記,而是積極地參與分析;老師不是簡單地給個答案,而是恰當地歸納點撥。尤其是“點對點練習”,針對性很強,都是老師經過精選的題目。這樣的課效率很高。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