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1

  在“世界盃”到之際,人們對世界足球頂尖級賽事充滿熱情。而被譽爲“足球盛宴”的足球烯,作爲20世紀80年代的重大科學發現之一,同樣值得期待。1996年,美英科學家克羅託等三人發現的足球烯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

  足球烯是什麼?

  碳作爲一箇大衆元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在常溫下,碳元素很不活潑,也沒有華麗的外表。但這並不能說明碳元素不重要,因爲樸素不等於無用!198年的秋天,對於全人類說都是一箇激動人心的時刻。美英科學家科爾、克羅託和斯莫利經過一週緊張的工作之後,十分意外地發現了元素碳的一種新的同素異形體——“足球烯”。“足球烯”是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空心籠狀物質,因其在外形上酷似一箇足球而得名。原,“足球烯”分子是一種由60個碳原子結合形成的穩定分子,它具有60個頂點和2個面,其中12個爲正五邊形,20個爲正六邊形,與足球的結構非常相似,稱其爲“足球烯”也就不足爲怪了。足球烯的學名叫什麼?其實,“足球烯”只是60的一箇通俗叫法,那麼它的學名叫什麼呢?爲了給60起一箇響噹噹的名字,它的發現者可是沒少費心血哦!美英科學家克羅託等三人發現美國著名建築大師巴克明斯特·富勒的網格半球體穹頂結構與這個“納米足球”十分相像。因此就根據巴克明斯特·富勒的名字,把60命名爲“富勒烯”,又名“巴基球”或“巴克球”。“富勒烯”家族還有許多成員,它們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重大科學發現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這些神奇的全碳分子及其衍生物質,由於具有特殊的組成結構而顯示出許多新穎奇特的物理化學性質。

  本是同碳生,緣何各不同?

  “足球烯”作爲一種令世界震撼的“新形態碳”,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於碳元素的認識。然而,爲什麼同樣是由碳原子組成的物質,有的硬如頑石,有的軟如泥塊,還有的美麗無比……科學家已經發現,由碳元素組成的物質主要有金剛石、石墨、60(足球烯)等單質。它們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性能差異,原是由於它們具有不同原子模型的緣故。純淨的金剛石是無色透明的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現在已經發現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原,金剛石的原子是交錯排列的,每一箇碳原子都緊密地與其它4個碳原子直接連接,從而形成了一箇牢固的立體結構,因而它就顯得十分堅硬了。

  金剛石經過琢磨後可能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可以用製作價格昂貴的鑽石裝飾品。同時,金剛石還可用製作鑽頭、鑽鑿巖石、裁割玻璃以及切割大理石等。石墨是一種深灰色的具有金屬光澤而不透明的細磷片狀固體,就目前所知它是自然界中最軟的礦石。原石墨中的碳原子是一層一層排列的,雖然每一層的碳原子結合得非常緊密,但層與層之間的結合力卻非常地弱。因此,石墨在層間非常容易發生斷裂,從而表現出較軟的性質,如具有滑膩感、熔點較高、容易導電等優良的性能,常可用乾電池的電極或高溫作業下的潤滑劑。儘管“富勒烯”與金剛石、石墨同屬於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富勒烯”特殊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如60球形剛性分子具有很高的抗壓強度,60可以溶解於苯等非極性溶劑中,鹼金屬摻雜的60具有良好的超導性,而過渡金屬60化合物則表現出較好的氧化還原性能。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2

  有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理念,隨後,一起聽了一場專家報告和一節生本數學示範課,感受了生本課,後來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查找資料,和老師一起開始學着上”生本課”,的實踐,簡單談一下的學習體會。

  一、學生們了釋放生本教育的理想:

  找出教育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讓學生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者和引領者。以前在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真正到學習,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性可想而知,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真正體現。”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實踐的知識,有成就感,自信心,種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有興趣了。,班的韓子健、韓世紀同學的就很,原來的時候倆在課堂上屬於不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性不高,但自從開始讓學生們以爲、探究並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爲大家講題之後,倆像換了人似的,性高,課下還動不動就問我問題,看到的,我高興、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看兩個的使我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孩子解放每個老師。

  二、老師的角色翻天覆地的改變

  關於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在教學中太自作多情了,時候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而是有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積累經驗,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不該說些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儘量不敢多說話,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孩子、做小結,並都不說,握好度,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看教學視頻,生本課上的孩子們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點,當學生從和中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更多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上,的現狀其實很,在前期,並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的好習慣,現在,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老師新手,地方做的都,又何況是孩子們呢?,看的,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生本教育,我知道了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完全的,的另一還要看你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爲學生素質的做了,你爲學生今後的發展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最高的學習和最好的學習。”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去,去,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

  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真正的學習的主人。也要學着做魅力老師,從而讓的課堂有魅力!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3

  父母親是小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小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方式。抽菸、喝酒,說話做事不講誠信和道理的家長卻希望孩子十全十美,這是天方夜譚中都不會發生的事情。

  通過對小孩子引導、鼓勵,讓孩子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尤其是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孩子做事有顧慮時,父母應積極引導他放下思想包袱,大膽放手去做,是孩子“我能行”的助推器。

  孩子從小愛看書,喜歡動手,但性格很急很毛糙。有一次朋友送了一套拼接玩具,他很高興,就要我幫他拼好。我想這是一箇機會,就說:“你有九歲了,這種玩具你自己應該可以拼得好。”他有些畏難情緒,說“不一樣,這種難一些,以前沒拼過。”我說:“你可以看說明書照着拼。”他想了一想答應了,拿起玩具到桌子上拼去了。過了三分鐘,我就聽見他在發脾氣,把玩具摔得“呯呯”響。我走了過去,問他:“怎麼了?”他氣鼓鼓地說:“沒有工具,圖紙又不清楚。”我坐到他身旁,拿起玩具,告訴他拼接工具在哪裏,圖紙該怎樣看,拼接順序該怎樣。“做一件事不要急,要看仔細每樣零件的形狀,搞清楚先後順序,現在還有問題嗎?”我問他。他說:“沒有了。”這一次,他花了一箇小時終於拼好了,連飯也沒顧得上喫,但很高興,拿着玩具不放手。我表揚了他:“很不錯!下一次你考試考得好,爸爸再獎勵你一套。但是難度更大,你要自己一箇人拼,行不行?”“行。沒問題。有說明書呢。”他大聲說。

  通過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孩子對自己很難有一箇正確的評價,尤其是遇到挫折時,父母對他的正確引導、鼓勵是多麼重要。

  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沒有成功的子女就沒有成功的人生,優秀孩子一定有優秀的教育方法。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沒掌握好教育方法的家長。”

  孩子上五年級了,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老師的關心和鼓勵也是分不開的,我希望能與老師攜手,與孩子牽手,經常交流,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實現自己的理想。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4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很開心也是很累的事,首先可以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認識潛移默化給孩子,讓他們學會禮讓,時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言,讓他們在聆聽故事的同時,學會怎麼去做一箇有道德有思想的人。

  孩子在七到十歲是最黃金的一箇階段,有一句話叫做從小定八十,所以當孩子有意識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開始加強對孩子的思想教育,當然,最關鍵的就是教他們學會尊敬長輩,學會禮讓,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饋贈,學會感恩,讓他們生活在一箇輕鬆的環境中,學會自己去探索整個世界的樂趣,去發現更多讓他們感到新奇的事情。

  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女兒上小學一年級,他們從小的時候,我們就教他們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饋贈,生活上不要浪費,學會節儉,節儉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品德,讓他們從小就學會,就知道,一絲一縷來之不易,讓他們學會珍惜,正如他們學過的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樣,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一箇人不管以後有多大的成就,只要不懂得節儉最後還是會失敗的。節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應該學會的美德。

  對孩子們的成績,有時我們是很關心的,但是我們不會強逼他們的,要讓他們感到樂趣所在,才能讓他們自己有一種學習的激情。讓他們自己去發展自己的特長,成績對孩子是很重要,但是我們做父母的相信,能力對孩子來講更是重要的。對孩子的教育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兒子和女兒越來越讓我省心,他們學會了我交給他們的一些東西,讓我感動的是,當晚上我下班回家,疲憊不堪的時候,小孩子會主動端水給我洗腳,每次想到這兩個小傢伙變的越來越懂事,我就覺得這麼多年的付出沒有白費。兩個小孩子對零花錢要求的也不高,有時就算給他們點錢去買點冰激凌喫,他們也是捨不得喫,家裏的儲蓄罐裏裝滿了他們的省下來的零花錢。這些都讓我們做父母的很感動,很開心,雖然他們有時很調皮,但是聽話起來卻很聽話,讓我們做父母的省不少心。

  對孩子教育這麼多年,讓我們做父母的體會很多,有很多很深刻很讓我們感動的事,在我們累的時候,他們會給我們捶背,這個時候也是最幸福的事,他們的獨立生活的能力也在我們的影響下變的越來越強了,在我們看來小孩子最大的能力也是獨立生活,這樣才能讓他們獨立去學習,獨立去思考,不然,一切都是瞎扯的。

  這麼多年,最難忘的事就是他們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去和別人爭,懂得讓,沒當看到他們這樣,心中真的會有一種成就感,感覺自己對孩子教育理念得到了成功。希望以後和老師共同努力,好好教育小孩,讓小孩做一箇更讓老師喜歡的學生。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5

  1他們不經意的小錯誤,其實是在試探你

  班級中總有一些不等的學生,經常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有意無意在探視你。今天一些小毛病,明天一些小意外,看似漫不經心的散漫,其實是用他們那點小心機在潛意識中試探,這個班主任的“城府”有多深?遇到事情班主任的處理態度,無疑昭顯其性格。如若遇到問題,第一時間處理,他們必不敢輕視之,知道遇到不好惹的主兒,需謹慎待之。

  而班主任需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好不等的事情,必須煉就一箇超強大腦,方能駕馭整個班級,使學生在良性軌道上運行。

  2養之有素,出則能戰,戰之能勝

  常言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班主任在日常事務中對班級實行規範化的管理,不是爲了培養考試的機器,而是提升其整體素養,養成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在各種不同活動中,煉就過硬的本領,上操、集會、社團活動即能展現整個班級的班風班貌,突顯其整體素養。整齊劃一的隊伍、有秩有序的紀律,這些人文素養,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久歷練,方能使整個班級向善、向美髮展。即使離開這個集體,這樣的素養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優良的習慣久而久之保留下來,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

  這個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學術類的研究,更多的則是從事不同行業的複合型人才,而初中階段的教育,則是爲將來的發展奠基的基礎性教育。單純的教學,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需求,人文主義教學尤顯重要。

  人文主義素養,絕非一蹴而就,需恆久的說教,需長期的培養。而社會,也不再以知識多寡作爲衡量人才的唯一槓杆,基礎性教育,則需培養一支養之有素,出則能戰,戰之能勝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這就需要一線的班主任在日常點滴工作中,潛意識傳輸此等觀念,在日常事務中注意各種不等的細枝末節,繼而才能慢慢煉就其紮實的基本功。

  3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

  在管理班級的事務中,常會遇到令人心煩意亂的情況,出現莫須有的誤解,也是常態。如何化解此等矛盾,有經驗的班主任都會平心靜氣交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爲玉帛。此時說話的藝術尤爲重要。

  心善淵,與人交談時,心態沉穩大度。把你想的事情都落到實處,不管事情是大還是小,然後根據結果進行修正,直到把事情完成到更好。

  與善仁。多一點接納過錯,以仁愛的心包容別人的問題。接納和包容能爲人提供改善和成長的機會,畢竟人有時能從錯誤中學習。

  聖經說:“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

  言善信。言語平實又有信用。人類因有誠信而得到了高尚,社會因有誠信而得到了發展,世界因有誠信而得到了發展。以成信作爲爲人處事的根本。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纔會充滿友愛,充滿陽光!

  真誠待人、守時守信、勇於承擔責任,敢於承認錯誤、說到做到都是誠實守信的高尚品格。

  4行不言之教

  以身作則,身教大於言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來自身體和行爲,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行爲樹立典範,通過教育來體現教育要求。在潛移默化中將教育傳輸給受教育者。

  以身作則,爲人師表。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範,要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而且身教重於言教。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可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惟其如此,不言之教才能最大程度彰顯教育的魅力。

  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管理者,要管理好一箇班級則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而且還要不斷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一箇良好的班集體對一箇學生的健康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爲班主任難免會碰到一些“堅硬的石頭”,但是如何把他們雕刻成璀璨奪目的鑽石,需要“匠師們”恆定持久的精雕細琢,方能“玉琢成器”。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6

  幼兒是每一父母的寶,何如讓幼兒在自己和身邊在學校裏乃至將來在社會上健康成長父母快樂生活,是我們每一箇做父母的無法迴避的編出實際課題。

  學校生活,要求幼兒們樹立較強的集體承諾觀念、時間觀念、遵守學校紀律和尊重社會公德。但幼兒年齡小,貪玩的踏實天性只是讓他僅懂得了這些道理,如果不經過持續得體莊重的訓練和教育,那也不一定能得到獲得較好的結果。因此從幼兒上才幼兒園起,我便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對怎樣上課、怎樣回答問題、怎樣尊敬老師、怎樣團結同學處理同學之間的父子關係等等,都做了明確的督促。然後,時常教誨,幼兒依舊不可能“事事洞察皆文章”,要不然,這個幼兒也可能沒有童真童趣了。

  我對幼兒的教育,僅憑單純的講道理是不行單憑的,幼兒們都喜歡聽大人孩提時的故事,哪怕是最古怪的幼兒一聽講故事,馬上就會提起神來。我就看準了兒子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徵,常常通過自身兒時的對他進行適時的教育。

  爲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他講當代著名科學家的事例,使他懂得學習應該認真、刻苦。幼兒做作業時,難免有“螺絲屁股”現象發生。爲了培養幼兒靜心肚子疼耐心的性子,孩童媽媽在看書他做作業時會靜靜看書陪讀,使之潛移默化地慢慢培養非常積極該靜則靜該動能動的行爲習慣。

  我們十分注重幼兒的廉政文化小學生教育和團結友愛的精神,例如:幼兒有時來告狀,說少部分同學對他的東西比如玩具、圖書感興趣,乃至放學後叫他喝茶請客買喝水的事情等。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會笑着對他說:你作爲一箇男同學,起碼要大方大度和廣納人氣的`氣度,在你有能力的條件下讓,爲什麼不做“好人”去成爲一箇“領袖”呢?接下來,幼兒自己也笑了,幼兒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也就達到了教育目的…….但反過來,我絕對不允許他有“那種”思想的存在,因爲這是兩種“制度”下不可對等的其要求,我告訴兒子,誰要有對等凡俗的計較,以後誰將會有凡俗的結果。

  我總覺得,我們對幼兒在道德建設上的培養有利於他德育上的,教育和培養幼兒尊重社會公德(如在公交車上能讓座,給社會上那些乞討的同齡人青年人或老年人施以幫助、殘疾人義演的贊助和汶川大震捐資等等)都能地培養他將心比心的同情心和對現有幸福生活感恩的心,從小幫助他樹立更大的自信心和元洋假使對社會富有責任感。又比如說,我們在每月給我父母養老錢的時候,儘量讓幼兒看到,要他知道他的祖母不忘“生養之恩”。好幾次,幼兒也會自然地“關心、催促”中均我們一月當中是否及時給他爺爺奶奶“孝順”錢了沒有。孝心從此在幼兒幼小的心田催芽並茁壯成長。幼兒雖小,尚在小學生之列,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年輕一代的素質有所提升,要有二代人的付出,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沒有理由不擔當起這個使命,梁老用《少年中國說》不無道理地說教了我們這個國度。

  人都有自尊心,適度的表揚和批評,幼兒辨明瞭是非曲直之後,我常用表揚他身邊某個學生夥伴道德品質、思想行爲上的積極因素去克服和影響自己幼兒身上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於高度讚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

  幼兒模仿性很強,班主任和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幼兒都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工作中我和幼兒中媽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幼兒的表率。凡要求新生兒做到的事,我們首先儘量做到。如要求幼兒對人講話要有禮貌,我就帶頭運用禮貌語言;要求幼兒要愛護環境,我就帶頭做好環保工作,特別是我能整整義務打掃我們自己這個單元從頂樓6樓到一樓的樓道衛生。

  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日復一日的,但我們忙得高興,累得有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我的兒子在成長中也躍上一個更新更高的臺階。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7

  小學是學生正式教育的起始階段,一年級又是起始階段的起始年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任教一年級有三年了,從最初接手一年級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輕鬆應對,積累了不少教育心得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耐心是教育的.前提。“耐心”兩個字當老師的都明白,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年級學生身上還保留着幼兒園時的玩性和依賴性,他們對學習有好奇心,卻難以做到專心致志地聽講,課堂上經常做小動作。當你在課堂上強調了十遍紀律,當你把學習任務說了十遍後仍然有學生不明白,這時候你還有耐心嗎?所以,作爲一年級的老師,要時刻告訴自己:“對學生多一點耐心,再多一點!”有了耐心,便不會對學生失去信心。

  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學生。愛聽好話是人的本性,一年級學生特別喜歡老師表揚自己,表揚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起着激勵和導向的作用。學生有了一點小進步,老師就要及時表揚。表揚學生的方法可以延續幼兒園時的表揚方法,如獎勵五角星、小紅花、小紅旗……

  走進學生,做學生的朋友。一年級小學生單純可愛,接觸久了,我便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下課後總喜歡和他們玩上一會,有空便會和他們談談心。慢慢的,孩子們都願意和我親近,對我敞開心扉。學生信任老師,纔會更好的學習。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8

  今年我們這裏有四個學校合成一箇大學校。合校後幾個月的學習情況來看,發現一名叫賈昊陽的孩子很讓人頭痛。開學這一個多月來,幾乎是沒有看見過他的作業。每天早上我和幾位老師都要找他要作業,他就很乾脆地跟我們說“我沒有做完”“我忘記了”“我昨天拿錯了本子”“我昨天把本子弄丟了”。反正都是很有理由。然後我和幾位老師就輪流找他來辦公室補作業,他來了就拿個筆在那裏磨蹭,一半天都寫不了幾個字。我那個氣啊。於是就請他家長來。剛開始,他奶奶還來了幾次,每次都說:“這孩子是懶,每天都問有沒有作業,都說寫了。”。我說:“你就不能看着他寫作業嗎?”他奶奶說他寫了只是慢。很明顯他奶奶也是護着他,跟我們沒有說實話。搞到最後,他奶奶就說:“我也沒有辦法了,隨他去吧,老師多費心吧。”我們聽了真是可氣又可恨。後來幾次考試測驗,這孩子都不及格。平時上課就看小人書,做小動作,說話。我就打電話給他爸爸,可他爸爸倒好,就是說沒有時間,來不了學校。

  後來我瞭解到孩子很內向,雖然是男孩子,但是也不喜歡和別人玩。孩子回到家後就沉醉在電視中,對其中的`情節津津樂道,但是對學習卻基本隻字不提,可能這也是孩子行爲反常的原因之一。而且學科中有他並不是很樂學的科目,比如說語文。學習起來較爲喫力,他可能產生了畏難情緒。加上他是單親家庭,爸爸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在剛剛上學時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讓同學們主動和孩子多交流,使孩子儘快融入到正常的學習生環境中去。

  我於是和賈昊陽談話,感覺到他對我的依賴和信任,學習上認真了不少,作業雖然錯誤比較多,但是交上來的次數明顯多了起來。在班級裏,我動員大家都和他交朋友,幫助他。慢慢地,他變活潑了,願意和同學一起玩了,不懂得問題也敢於來問老師了。

  我想,如果要想讓我們的教育更有效果,我們就應該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教學,學會理解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賞識,學會激勵,尤其是學會關愛後進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