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當一箇人的心真正動搖了,纔會用行動去實現自己的夢。今天我用文字記載我的心情,我的教學經歷4年多,如果一天一天,紮紮實實地算起來,時間很漫長。經常暗自告訴自己向專家,大師們學習她們崇高的品德和境界,不會的知識和技能,沒關係,從頭學起來。

  每年一到一批孩子們從幼兒園畢業的時候,我們忍着內心的捨不得,要讀小學了,孩子們又懂事,能幹了許多。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幼兒園是讓幼兒夢想成真的地方。

  我小時候,就想着長大了可以當老師,我喜歡,尊重那些曾經教過我的老師們。記得剛開始我很想進幼兒園—-幻想着一位美麗的天使帶着學多可愛的小鳥和五彩繽紛的花朵在飛舞的夢境。在我的衝動和勇氣下,我被小朋友喊着老師,我既興奮有感覺到有點(實在不敢當 )。剛開始我吃了不少苦頭,被十幾個調皮搗亂的小屁孩整得坐在牆角哭了,委屈啊,無助啊。一箇月三十天,每天都在熬着過,入不敷出,只有幾百塊 ,很迷茫,決定放棄了(很多同事教了幾年就不做了)。後來發現因生存需要,一箇成年人總不能呆在家看電視,上網吧?不得不做老師,捫心自問,其他的不擅長,既然愛當老師,就是塊做老師的料,接着就是向專家型,教研型發展,做社會需求的分子。

  國家的政策到課程改革,需要校園,教師隊伍又要落實到每個教師個人的信念和追求。可想而知,一箇老師的師德多麼重要,最重要的基礎勞動力是我們教師。

  所以作爲教師要 敬業;教師要爲自己的這份工作感到幸運,尊敬,佩服自己的職業。

  創業; 課程上的創新改革,必須符合時代,社會的需求。

  樂業; 把事業當樂趣來做,產生內需力和自信,苦中有樂,纔會更用心,做的更好。

  這個職業有一箇共同點—–播種幸福的人。所以教師本人必須是一箇具有幸福價值追求的人。教師生涯,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我們給自己增強教育的活力,避免產生職業怠倦,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重視教育質量,更新教育觀念,要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要符合社會需求。

  我們面臨的挑戰成了智慧的演練, 艱鉅的任務成了寶貴的機遇。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在舉手投足之間。只要當了老師,就不是自己了。是孩子的引導者人民羣衆對老師們的期望很高。

  對這份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我們需要持之以恆,專業要精益求精,從小目標到大理想我們要堅定信念,我們每一天,隨時隨地都是走在教育的路上。

  唐僧有夢——西天取經。我們也有夢, 用心來做到最好,創造奇蹟, 精心營造每一箇時刻,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在驕陽似火的20xx年的暑期,師德培訓於火熱的八月如期而至。今年的師德培訓主題爲《踐行高尚師德助推專業發展》,非常貼合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在爲期一週的培訓中,我們聆聽了許多代表新時期教育新理唸的專家講座。博士的“鏡像革命”和“量子教育學”讓我們明白了身爲教育者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和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能量;博士針對中國國情爲我們分析了當下教育與國家發展的關係,讓我們體會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名師們的經驗介紹也讓我們領悟到了反思性學習在教師專業成長道路上的關鍵作用,並體會到在忙碌的生活中真的要學會慢下來,仔細品讀經典,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

  回想自己已在教育的三尺講臺走過了九個春夏秋冬,彷彿都是匆匆行走在教育和學生心靈的邊緣,也似乎未曾駐足回首反思自己爲何不能真正走進它們的內心。我想,那大概是因爲自己的內心似乎已經“囊中羞澀”了,當初滿溢的激情已近枯竭了吧。那麼,的確應該慢下來,好好地補充一下精神食糧,好好地反思反思這些年的所得所失。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緻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而我們很多教師和家長似乎過快地把學生拉向我們所設置的一些所謂正確的目標,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進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在這些太多的不應該中,我們在不斷地喪失自我,丟棄思想。而我們的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去解釋教育的現象、揭示教育的真諦、預見教育的未來;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領導,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動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長,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學校,去創生先進的辦學模式;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編輯,去鑑賞和傳播對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去發掘新的表達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

  我們身爲一線的教師則需要通過誦讀經典,反思自我重新獲得思想。因此,現在的我們應該儘量地做到博覽羣書,瞭解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用經典來幫助自己樹立大的人生觀和人生方向,準確把握教育的脈搏。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地坐下來,以古典的心情,以從容的氣度,打磨經典。”從而更好地與經典對話,充分領略那份古老的教育智慧的魅力,並將其運用到教育中來。正如著名的教育學者肖川在他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中提到的話——“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與好書親密接觸。

  我們的教學研究,也是慢的藝術,有所發現,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這個慢,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慢,就是不急於求成,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這纔是真正的教育。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充滿着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乾脆不起來,等着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爲,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揮慢的藝術。

  老師們,慢下來啊——與經典爲友,與反思爲伴,做一箇有思想的教師吧!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暑假裏,我參加了“暑期中小學教師培訓”活動,邀請到了市內頗負盛名的專家。專家的報告既有鮮活案例的支撐,又有精準理論的提升,貼近教師工作實際,符合教師工作需要,爲全體教師呈現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

  作爲一名教師,我有幸目睹了專家迷人的風采,聆聽了他們對教育的企盼和點化,感受到了專家對教育的熱愛與赤誠。跟隨專家的思想的腳步我一路走來,時而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時而掩卷沉思,冷靜理性。其間更多的是對自己從教之路的思考,對自己精神世界的叩問,對自己職業幸福的探尋。今年我已從教已多年,無論是做爲在天地之間存在的生命個體的生理年齡,還是作爲從事着天底下最光榮工作的職業年齡,我都應該由內而外散發成熟的氣息。”毫無生機、瞭然無趣的職業生命也決定了我整個生命的蒼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恐懼安於現狀,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嚮往超越自己。如何實現?緊張、慌亂過後我重整心境,找尋方向。

  用閱讀改變行走這句話是我在《教師的心靈溫度》一書上讀到的。閱讀改變的是思想的行走,心靈的走向。日趨激烈的競爭、加劇的壓力使每個人都緊繃了神經,淡定、從容離我們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猜疑、排擠。輕鬆愉悅被身心俱疲所吞噬,更有不少深思遠慮者由現在看到了未來,感到舉步維艱,所以各種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發病率直線走高,嚴重者甚至輕生。這個暑假曾到濰坊參加一箇“人文教育高端論壇”,其間聽過一箇叫老咪的女孩子的報告,我很難相信對於生命的透徹感悟和在困境面前的淡定從容會是出自一箇只有26歲的年輕人之口。老咪對生命的感悟顯得那樣彌足珍貴,一箇柔弱女子身處異國他鄉,遠離父母的庇護,遠離親朋的慰藉,她的處境可想而知,而伴隨她一路歡歌的就是書,她涉獵的範圍竟然有《聖經》,這是我想也沒想過的,也正是這些蘊含了大智慧的書籍才成就了老咪的大智慧。一張娃娃臉,一雙澄澈的眸子,就是這樣一箇渾身散發着年輕與靈性的女孩卻擁有了常人難以擁有的成熟。老咪說了一箇自我檢測的方式:喫得好不好?喝得好不好?心情好不好在撲哧一笑的同時,我卻大爲贊同,喫不好,喝不好,心情不好的人又怎能工作好?又怎能心無雜念,一心一意地愛學生,愛孩子,愛父母?受折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身邊那些關心自己的人。莎士比亞曾嘲諷生命:“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裏面空無一物。”這是對現代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使心靈保持純淨。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教師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求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必須時刻謹記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一)、熱愛教育,獻身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最爲重要的美德,教師對教育工作應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教育事業,不計名利、樂於獻身,有所作爲。

  1、認識上我們應尊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熱愛自身的本職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熱愛的一項事業來耕耘。

  2、實踐中我們應盡心盡責,敢於挑戰困難。我們只有對教育事業注入深厚的感情,我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關民族、國家興旺的崇高的教育事業中,兢兢業業,知難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爲榮,以苦爲樂。

  (二)、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爲“教育的奧祕”,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馬卡連柯也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箇教師如果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能是一箇好教師,一箇教師如果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箇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熱愛學生也是師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爲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爲舉止、板書筆跡等。而師愛則是師德的靈魂。

  每個學生,相貌有美有醜,智商有高有低,行爲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關愛需求是與生俱來的。崇高的師愛就應該對每一箇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對每一箇孩子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更要施與愛的陽光雨露,要像一箇無私的園丁,把愛的雨露灑入他們的心田,對他們應當變忽視爲重視、變嫌棄爲喜愛、變冷眼爲尊重、變急躁爲耐心,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恆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爲止。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習《意見》,更加堅定教師在加強師德建設中的重要意義:關乎民族、關乎國家、關乎孩子。重要不重要,掂量掂量,分量不輕,爲師者,沒有理由褻瀆,只有朝聖、敬畏本職,纔是爲師之道,爲師之理。《意見》頒佈是國家宏觀意義上的重視,學校更應重視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加強與強化。

  學校教育育人爲本,育人之本在於教師。教師的素質決定了所要培養的人的道德取向,小學教師面向的是小學生,素質高低更加決定了孩子的模仿性極高的價值取向。意見中講到“在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重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對教師的師德培養與教育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關注與深化,隨意的蜻蜓點水或是形式都不可能帶來質的改變,基於師德的落地生花,需要作出實質的思考與改變。

  師德之本,不在立意,而在真實的愛的教育中自然孕化,是一份濃濃的對教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是一腔對學生的真誠的愛護與熱情,是一份由心而出的對教育付出的正能量,師德,請以愛的名義做愛的事業,而不僅僅是愛的’名義下的種種。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箇問題: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是優美的語言?是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

  師德教育活動的學習,激勵了我教書育人的熱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所在,即:工作是快樂的,奉獻是幸福的。當然,加強師風師德建設,塑造爲人師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教師自身的高尚人格來感染和教化學生,需要我們每一箇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實踐,以求得社會對教師的尊重和理解。

  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身處幽蘭谷,孕育蘭花香。我會用行動見證青春的誓言:任憑青春流逝,紅顏憔悴;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我將用我的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啓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默默耕耘,不彷徨,不退縮,風雨兼程,勇往直前,守住心中的那片陽光。

  堅守一方淨土,用愛寫好師德。爭取做一名最美麗,最幸福的人民教師!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師德師風講座聽了之後有點感受,後來網上學習,很有感觸,在這裏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三點體會。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前半句我們說並不盡然,後半句卻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學生有着天然的向師性,特別是小學生,把教師的言行奉爲準則和標準,據好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開口就是“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閉口就是“這是老師叫我們做的”。在孩子眼中,我們老師是真理的化身,我們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對象。記得有一次,看到我班中的一箇小朋友在學跳繩,只見他彎曲着雙腿,很誇張地把腿抬得高高的,左蹦一下,右跳一下,卻又一箇也跳不過去,當時,我就樂了,不禁脫口而出:“趙聰,你跳繩怎麼像蛤蟆一樣呀?”過了幾天,一箇課間休息時間,我在批改作業,趙聰連蹦帶跳地來到我身邊,得意洋洋地說:“來老師,我會跳繩了,一次就跳了10多箇。”我連忙表揚了他,可沒想到他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我大喫一驚:“來老師,李佳凱還不會跳,跳起來像蛤蟆一樣!”說着,就咯咯咯地笑了起來。我的心着實咯噔了一下,沒想到我無意中的這麼一句話語卻在孩子心中留下那麼深的陰影,而且現學現賣,馬上用來形容別的小朋友,這真的讓我始料未及。看來,教師的言行儘管只出現微小的偏離,但在眼睛像“錄象機”、耳朵像“錄音機”、腦子像“電子計算機”的孩子面前,就會成倍地放大,並加以迅速地模仿。看來,我們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樣才能成爲孩子學習的榜樣!

  二、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說到熱愛學生,我們哪個老師不想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我們教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後並不企求給自己個人帶來什麼好處,這種愛難道不是一種無私的愛嗎?可遺憾的是,在原來學校一次年級組的書面調查時,我們測了這樣一箇問題,你認爲老師最喜歡班中哪個小朋友,請把他的名字寫在紙上,結果有好幾個班級都不約而同地寫了班中成績最好的小朋友的名字,我們班還算可以,有10來個小朋友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或寫上了一箇我字。面對這樣一種調查結果,我們教師都不禁愕然,我們明明對孩子們是一視同仁,可大部分的孩子爲什麼卻沒有感受到我們的這種愛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對這些孩子平時讚賞不夠多,也可能當這些孩子犯錯時,我們教師總是以發泄心中的憤慨爲目的,缺乏與孩子交流、溝通的誠意,無意中已傷了孩子的自尊。記得在有一次,接了一箇五年級,在眼保健操時扣分了,我倒也沒怎樣,就在班裏強調了一下,沒想到第二天又扣分了,在查清是由於一箇男生睜了一下眼睛後,我就讓這個男生站起來,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把他批了一頓,一直批到自己面紅耳赤,那個男孩子淚流滿面爲止。結果第二天,男孩子給了我一張紙條——來老師,昨天你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不分青紅皁白地把我罵了一頓,我覺得我們之間已產生了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你在這頭,我在那頭,永遠、永遠都不能成爲朋友!雖然事後問明原因是眼睛發痛才睜了一下,而且及時向孩子賠禮道歉,但孩子的這幾句話始終像烙印一樣深深地烙在我的心裏,多少年過去了,它時時鞭策着我,熱愛學生就意味着尊重學生,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要認真考慮自己對孩子的每一意見,每一做法,無論如何都不能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覺得熱愛學生還意味着熱愛一切學生,尤其愛後進生,能容納他們的天真,能容納他們的錯誤,這種愛才是博大而深沉的!但反思自己的言行,覺得真的很難做到。我們班中的楊加侖,幾年也難得一遇的調皮搗蛋生,幾乎每天都要惹事生非,談起他,無論是我還是任課老師,都是頭痛之極!可在7這一天,我在關北面的窗戶時,被楊加侖看到了,只見他從大卡車的窗戶裏鑽出了大半個身子,興奮地揮動着小手,大聲喊着“來老師再見,來老師再見”時,一陣感動湧上心頭,這麼批評他,可孩子就那麼天真,那麼寬宏大量,不光對我既往不咎,還那麼熱情,於是我暗下決心,下學期要偏愛這些孩子,多表揚,多給他們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評,即使批評也儘量不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讓愛的暖流也能流進在他們的心田。希望在下次調查時,這些孩子會毫不猶豫地說,老師最喜歡我!

  三、緩解壓力,苦中尋樂

  記得剛畢業的那年,由於環境寬鬆,教學上也沒有太高要求,所以那一陣子特別喜歡當老師,雖然一年級包班,但感受較多的卻是孩子們帶給我的快樂!清楚記得一年級第一次排隊,我喊着全體立正,向前看齊。可好多孩子似乎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依然我行我素。於是,我就解釋了一下,向前看齊就是眼睛看着前面一箇小朋友的後腦袋,這時,馬上有小朋友舉手發言:“來老師,我前面一箇小朋友沒有後腦袋!”這些工作中的小插曲常常成爲我和同事飯後的開心話題。但隨着教師這個職業社會地位的提升,我們日益受到外界的關注,來自家長,來自社會的壓力日漸趨增,所以現在當教師感受較多的卻是壓力,把教學當作是一種幸福、快樂不是一點也沒感受到,而是感受頗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感受!其實我們都曾有過幸福的時刻,當教了幾年的班級將要不教,孩子們在班隊課中流着眼淚與你述說心裏話時;當孩子們犯了錯誤後,手捧鮮花集體向你道歉時;當曾經教過的孩子一起約好到你家裏搞聚餐時,我們不也曾感動過,幸福過,快樂過嗎?所以我覺得壓力既然存在,也無須多加抱怨,苦中尋樂,調整自己的心態,去追求一種教學的新境界。

  有人說我們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人說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我們是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有人說我們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想我們沒有這麼偉大,我們不過是鋪路人,是橋樑,是燈塔而已!教書育人,不誤人子弟;以身作則,維護自己的聲譽;關愛學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尋找人生的一種樂趣!我想,我們不過是如此而已!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6

  X年5月16日我參加了全縣中學教師《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暨師德師風培訓》的報告會,主要聽取了省教育廳的韓小雨同志做了有關《教育法律法規暨師德師風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使我對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爲規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等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目前,全縣正在開展《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暨師德師風培訓》活動。目的是爲了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學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爲全社會創造一箇良好的育人環境。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重任,認識到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正如有人說“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愛生,在爲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這就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其中在業務素質上,爲了給孩子創造一箇良好的教育環境,要求老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下面就師德問題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要熱愛教育,獻身教育。

  要時刻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文獻。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爲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箇學生,尊重每一箇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箇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在與家長聯繫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髮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要做到“三心俱到”。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要積極進取,提高業務素養。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闢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着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

  四、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用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