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通用8篇)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1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是新時代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的生動實踐,是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金鑰匙,也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有效途徑。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既是時代所需,更是發展之要、民心所向。開展好共同締造活動必須要以“五共”理念爲根本遵循,踐行“五共”理念,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在基層實踐中要圍繞“謀”字做文章,聚焦“五共”的每一箇環節抓實工作策劃、組織、實踐。
一、借需謀事。羣衆有需求,所謀之事纔有結合點,有結合點纔有共進動力。彌市鎮廣泛開展了“五訪”“五查五看”“鄉村振興大家談”等多種形式的走訪調研活動,與羣衆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問需於民、借需謀事,找準羣衆需求與政策支持的結合點,將羣衆的需求清單不斷轉化爲工作的任務清單,激發出幹部羣衆一起幹的強大源動力。
二、依事謀心。所辦之事是民之所盼,能辦好了自然凝聚了民心,民心齊才能行動一致。彌市鎮始終堅持爲民辦事聚民心,積極圍繞羣衆所思、所想、所盼策劃項目、謀劃工作、擘畫藍圖,依託羣衆期盼之事的落實贏得羣衆的真心支持參與,切實推動“你和我”向“我們”的轉變。
三、以心謀建。民心齊泰山移,有了人民羣衆對共同締造目標的嚮往和認同,發動羣衆、動員社會多方力量捐資出力即是順勢之事。彌市鎮大橋村就以春節、國慶等節假日爲契機,與回鄉訪親的鄉賢共話家鄉發展,從改善村組的生產生活環境入手,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該村的外出能人就爲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捐款近200萬元,在家的村民則投工投勞齊心協力挖溝渠、清堰塘、清垃圾、拆亂象,有效解決了“沒錢做事、沒人做事、無心做事”的難題。
四、共建謀管。羣衆自己參與了、投入了、用心了、用情了纔會珍惜共同的勞動成果,共管也就水到渠成。彌市鎮堅持以共同建設的參與感喚醒人民羣衆的“主人翁”意識,通過村級“四議兩公開”程序、“金豆工程”等方式平臺,問計、問需、問效於民,全面提升羣衆參與度、獲得感、滿意度,切實推動羣衆從“置身事外、靜觀其變”向“主動動起來、幹起來、管起來”轉變,以精準謀帶精準幹、用精準幹促共同管,攜手締造美好環境、共享幸福家園。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2
伴隨着“五共”模式的深入開展,雷家壋社區深刻領悟共同締造理念,強化黨建引領,廣泛發動羣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紮實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形成“支部引領、黨員牽頭、羣衆參與”的良好氛圍。
社區“兩委”通過搭建羣衆議事平臺,將居民關心的“小區發展規劃”“民生設施建設”“老舊問題”等事項列入其中,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通過建立微信羣、入戶走訪、羣衆代表會議等方式,廣泛徵求大家意見建議。截至目前,累計收集意見78條,已協商解決問題11個。
環境改造完成後,如何維護管理是關鍵。社區改革創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推行“代表羣衆選、項目代表定、建設羣衆幫、建後大家管”工作法,制訂“門前三包”“環境共掃”等制度;鼓勵居民針對社區環境衛生、公共空間管理、生活垃圾分類、住房安全隱患等內容,共同商議擬訂《居民公約》並監督執行;定期開展“菸頭換雞蛋”、環境衛生評比等活動,評比結果在全社區公示,讓居民成爲管理維護的主體,逐步改善人們生活習慣,把環境持續扮靚。
通過開展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改善羣衆生活環境,歷時5個月時間,轄區改造的二輕宿舍、教工宿舍、102號宿舍、104號宿舍、民政宿舍、運政宿舍、路燈宿舍、香料廠宿舍、康復醫院宿舍、福利院宿舍、精醫小區等11個老舊小區全部完成雨污分流、下水管網疏挖、道路硬化、外牆粉刷、樓道窗戶更換、“飛線”整治,新增晾衣杆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後期,社區還將持續推進非機動車停車棚修建、引進“簡易物業”管理等工作,並建立長效機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3
基層社會治理事關民生福祉, 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 隨着城鄉 融合互動發展, 基層社會治理成了 一箇重要的時代課題。 尤其是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之後,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既是現實的需要, 也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關鍵要堅守人民至上, 始終把握黨建引領大導向、 用好改革關鍵招、 激發主體內生力。
樹立黨建引領大導向。
辦好中國的事情, 關鍵在黨, 關鍵在黨的領導。 無論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還是推進省域治理, 都始終要強化黨的領導。 從一些地方成立社會治理委員會, 到出臺一些社會治理指導性文件, 都始終在地方組織部門的指導和引導下進行的。 從各地推出的這些試點探索文件來看, 都是由地方組織部門牽頭來實施的。 從文件指導思想來看, 都始終牢牢把握住了 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 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實踐直接影響到人民羣衆的獲得感、 幸福感與安全感,每一箇文件的出臺, 每一次的試點探索, 都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都必須要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唯有堅持黨的領導, 才能讓基層治理的探索實踐取得更好成效, 才能贏得人民羣衆的支持。
用好深化改革關鍵招。
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題, 要用好改革的思路和辦法。 基層社會治理牽一髮而動全身, 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化解眼前矛盾問題的同時, 關鍵要從機制體制着手, 着力解決一些影響基層治理中的深層次問題。 從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 到逐步下放審批執法服務權限, 從突出創新志願服務工作機制, 到試點探索基層治理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等, 這些都需要打破常規, 打破條條框框。從資源整合, 到機制保障, 從制度完善, 到活力激發等, 要全面激盪基層治理的動力活力。 越是在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的關鍵時刻, 越是要用好改革關鍵招, 越是要大膽改革, 大膽創新, 通過探索實踐來釋放強大的發展動力。
激發幹部主體內生力。
無論是基層社會治理, 還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 或者是推進省域治理, 都需要激發黨員幹部的內生動力。 對在崗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實行事業崗位管理、 享受事業崗位待遇, 同時要對適宜街道管理的職能部門延伸派駐機構, 逐步將管理權限、 編制、人員直接下放街道, 從明確身份、 定崗定級、 落實待遇、 加強管理、增強活力等方面, 全面加強城市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激發了 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對在基層服務兩年以上的優秀志願者, 優先招聘爲社區專職工作人員, 在鄉 鎮(街道) 公務員招錄、 基層事業單位招聘時, 同等條件下可優先錄取, 激發了 志願者的動力活力。
通過政策激勵和待遇保障, 不僅穩定了 基層社會治理的幹部隊伍, 而且堅定了 他們紮根基層幹事創業的信心與決心。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4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王蒙徽強調,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實踐活動,發動羣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締造實踐活動是深化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以進一步提升湖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應時之舉、創新之策、有效之爲,基層治理要用好這把金鑰匙。
共同締造的核心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治理全過程,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要一切以人民羣衆滿意爲標,以人民羣衆的急難愁盼和民生爲切入點,以獲得人民羣衆支持理解和發動人民羣衆共謀共建爲動力。在事務決策中,充分體現人民羣衆的主人翁地位,要勤下基層多調研,察民情、解實情,不武斷的以“我認爲”代替羣衆認爲,真正把羣衆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帶到政府機關的決策部署中來;在基層建設中,多方論證研究,多地走訪考察,弄清楚“爲誰建”、“誰來建”、“建好給誰用”等問題,不好大喜功、脫離實際,真正把基層建設、民生工程做到人民羣衆心坎上;在幹部評價時,堅持從羣衆中瞭解幹部作風,通過羣衆的滿意度來測評幹部的工作成效,不能脫離人民羣衆,用自我感覺替代羣衆評價,真正讓羣衆滿意成爲衡量基層工作的唯一標準。
共同締造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共同締造實踐活動以發動羣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爲路徑,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治理”的城鄉治理體系。“縱向到底”是指要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領導作用以及羣團組織建設落實到鄉鎮、社區,政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資源和平臺下沉到農村基層;“橫向到邊”指的是每一位居民都納入一箇社會組織,讓每一箇社區組織有序參與鄉鎮社區治理;“協商共治”就是發揮協商民主,基層事務就是要你一言我一言,衆人事衆人商量,也是要你一手我一腳,衆人事情衆人幹。這正是我黨“發動羣衆、依靠羣衆”這一工作法寶的繼承與發揚,真正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羣衆優勢轉化爲基層治理優勢,讓羣衆在基層治理中唱主角,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整體智慧與強大合力。
共同締造是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徑。共同締造是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嚮往、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創新之舉。因此,基層治理要聚焦羣衆所需、傾聽羣衆呼聲,聚焦民生實事、解決羣衆心憂,積極搭建共商共謀共議的公共平臺,讓羣衆說事議事,提出解決方案,激發羣衆的內生力量,努力將羣衆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的美好畫卷。聯合多方主體共同行動,從人居環境改善、房前屋後保潔、垃圾污水處理、道路修繕等身邊小事、民生實事做起,聚焦羣衆生活中的痛點、難點、堵點,讓社區從“爲民做主”向“請民做主”轉變,讓居民從“站着看”到“搶着幹”轉變,不斷提升羣衆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以人民爲本、從基層出發,深入推進“共同締造”活動,不斷提升湖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征程上穩步前行。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5
20__年10月11日,湖北省法院召開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座談會,中基層法院、人民法庭代表參加會議並作了交流發言。10月25日,湖北省法院《關於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指導意見》印發,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江夏區法院烏龍泉法庭庭長 石英:
湖北省法院《關於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指導意見》出臺的非常及時,爲我們人民法庭緊扣“三個便於”“三個服務”“三個優化”工作原則,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做出了明確的指導。下一步,我們烏龍泉法庭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繼續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堅持依靠黨委領導,高位推動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
創新打造一庭一品,優化法庭佈局。緊貼實際、因地制宜,找準司法服務“五個江夏”建設、“五穀”共建發展戰略的切入點、着力點,努力開拓“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的生動局面。充分發揮五個法庭“緊鄰長江+環繞樑子湖”的地理優勢,優化“五星環湖”佈局,加強環境資源審判,擦亮五里界人民法庭環境資源審判品牌。把握金口通用汽車城建設機遇,推動金口人民法庭打造汽車行業特色法庭,在通用產業園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爲汽車產業鏈企業當好司法“店小二”。利用靈山礦苑文旅區、茗泉谷農業園等發展利好,推動烏龍泉人民法庭打造現代農業服務法庭。結合山坡光明茶、法泗大米等農特產品優勢,推動山坡人民法庭打造特色農業服務法庭,在光明茶廠設立茶園法庭,助力茶業健康經營發展。依託湖泗人民法庭打造農旅融合服務法庭。
強化基層設施建設,夯實基層基礎。貫徹落實《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準》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設管理技術標準》,以“開庭辦案科技化、訴訟服務便民化、文化建設特色化、駐庭生活庭院化”爲目標,在省、市兩級法院的指導下,爭取區人大、區委的支持,把“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作爲一把手工程抓牢抓實。
二是堅持集聚解紛合力,耐心推動基層矛盾實質性化解。
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地方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建立健全與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調解組織、基層自治組織的協作機制,更好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之前,烏龍泉法庭聯合烏龍泉司法所建立破解烏龍泉礦老人去世後家人面臨賬戶“取錢難”與房產“過戶難”問題的協作機制,打通“兩難”案件的“一日結”的快速直達通道,爲人民羣衆妥善辦理9起“兩難”案件。金口人民法庭邀請轄區街道、村委會參與調解,促成16個農戶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妥善化解並當場履行完畢。五里界人民法庭在社區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依託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僅用4天成功在社區就地化解一批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爲20名物業服務人員討回了工資。這些案件處理方式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依託“兩個一站式”建設,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努力將更多糾紛化解在訴前、化解在基層。1-8月,訴前調解糾紛1453件,調解成功率31.20%,平均調解時長16天。山坡人民法庭推進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工作,特邀6個基層治理單位和6名特邀調解員參與訴前委派調解成功139件,其中申請司法確認92件、出具調解書30件,撤訴17件。烏龍泉法庭在訴前主動協助司法所、派出所在事故現場成功調解了3起意外死亡事件,助力轄區街道高效處理1起因土地權屬矛盾引起的打架索賠事件,破解當事人到區委上訪、鬧訪難題。
三是堅持宣傳輿論引領,傾情推動良好法治文明建設。
建基地樹站牌提升“見法率”。法庭分別掛牌成立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宣傳、平安建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增設巡迴審判點,在重點項目、社區建立法官工作室,在重點產業園區設立法官聯絡站,在學校掛牌成立“護航青春”家庭教育指導站。選取贍養糾紛、鄰里糾紛、土地流轉糾紛、物業糾紛等具有教育示範效應的案件在巡迴審判點、法官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導站開展巡迴審判,增進村民對法律的敬畏,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以移動微法院爲載體,開展訴訟事務一網通辦,深化案件“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改革,推進網上立案、跨域立案、視頻調解、雲上法庭、在線繳退費等便民舉措,解決人民羣衆高品質司法需求,提升人民羣衆“見法率”,讓人民羣衆在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有“法”的存在,提升人民羣衆對司法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編髮《家事夏語》內刊,發揮“政法先鋒進村灣”“送法六進”、法制副校長等平臺及本地電視、媒體、網絡及微信平臺作用,通過以案說法、發放法治宣傳讀本等形式,宣傳“小案件、大道理”,努力提升人民羣衆知法度。貫徹落實省高院《關於依託人民法庭開展法治講堂活動的通知》的精神,策劃“夏法夜話”法治夜校集中開講,通過法治故事會、釋法答疑座談會、普法歌曲及短劇等豐富多樣的宣傳方式將法律知識送到羣衆身邊。與村幹部、人大代表共謀辦理信訪事項的良方,與調解組織、調解員共建多元解紛陣地,與司法所、調解委員會共管企業勞動糾紛案件訴前調解全流程,與村幹部、村民代表共評司法服務成效,提高村幹部和人民羣衆的法治意識,營造學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法治環境,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現代化水平。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6
近年來,新溝鎮向陽社區踐行“五共”工作理念,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動廣大羣衆大力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積極構建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促進社區經濟更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決策共謀,爲鄉村振興領航。
積極構建“社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農戶(居民戶)”四級模式,把羣衆組織起來,引導羣衆共同協商事務。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爲依託,通過建立微信羣、入戶走訪、羣衆代表會議等形式,廣泛徵求羣衆意見建議,把“百姓想要的”和“社區想做的”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民事民議,決策共謀。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凡是社區重大事務和與羣衆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由羣衆商議,由羣衆決策,用羣衆智慧謀大事定大事。近年來,社區將道路、培訓中心大樓、生態園林建設及老年人生活補貼等20多項議題,全部由村民代表“自己說了算”,社區兩委當好“配角”。如新剅路是20多年前修建的一條村級水泥路,由於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加之路面太窄,嚴重影響了三個居民小組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在向陽社區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提出重新修建新剅路這條建議,在場的村民代表紛紛響應。隨即,羣衆出點子,社區“兩委”班子跑現場、請專家、定方案,多次召開黨支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商議表決。新剅路的重建提上日程,如今,一條寬敞的新剅路呈現眼前,舊貌換新貌,村民喜笑顏開。
發展共建,爲鄉村振興立基。
按照黨支部發動、黨員幹部帶頭、羣衆參與、理事會協助的思路,發動羣衆共建美好家園。該社區推行“門前三包”整治人居環境,號召居民民主動清掃、主動拆偏房、主動植樹造林。發動羣衆籌工籌勞參與防汛抗旱和疫情防控。成立鄉賢理事會,發揮鄉賢優勢,引導羣衆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服務公益性事業。發動鄉賢積極參與招商引資、捐資助學,介紹務工,凝聚鄉賢智慧,激活鄉賢資源,帶動羣衆增收。社區部分農戶庭院雜草叢生、環境零亂,今年7月,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推行黨員包戶制度,5名黨員帶頭拆除自家危舊空房,在他們的帶領下,院落整治拆除工作進展順利。羣衆主動拆除偏房18間,清理雜物10處,整理形成了一條沿院小道。
建設共管,爲鄉村振興聚力。
充分發揮羣衆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激發羣衆參與的內生動力。一是發動村民廣泛參與到村規民約的制定和落實中來,通過定規矩、立良俗、破陋習、扶正氣,激發羣衆主體意識,推動了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的形成。二是實施“三務”公示公開。通過設置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欄,每季度進行一次更新,將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向羣衆公開,請羣衆監督。同時,成立財務監督小組,管理和監督村內公共資金使用、資金撥付、資金估算和資金結算;組建施工質量安全監督小組,履行施工技術員和工程監理的雙重責任,負責技術評估和工程驗收。三是是構建“十戶聯防、鄰里守望”網絡,責任到組、聯繫到戶,包乾到人,形成全覆蓋、大聯動的強大氣場。四是成立民生代辦、生活保障、法律諮詢等志願服務組織,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廣泛開展便民服務,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米”。
效果共評,爲鄉村振興賦能。
一是強化組織評價。社區黨支部將支委成員包保工作納入支委年度工作績效考評,實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考覈,對黨員、居民代表包戶工作優秀的進行表揚宣傳,評選爲優秀黨員和文明戶,由議事會、新鄉賢代表對工作進行點評打分,並對點評情況進行公示公開,充分發揮幹部羣衆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工作熱情,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二是優化黨員互評。每年定期組織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結合平時的工作表現和成效,黨員之間互相評議、羣衆代表評議黨員,評優罰劣、鞭策後進,確保民主評議結果公開公平公正。三是細化羣衆評價。定期評選好媳婦、好公婆、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黨支部組織村幹部代表、新鄉賢代表、理事會成員等積極介入婚喪嫁娶等活動,制止不良風氣,弘揚時代新風。
成果共享,爲鄉村振興提質。
爲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居民,向陽社區投資9000多萬元,建設了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1萬平米文化廣場,投資680萬元新建了黨員羣衆服務中心,投資800多萬元用於道路、水利、通訊、醫療、環衛等民生建設。此外,還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老年活動中心、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社區培訓中心,爲黨員羣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農民辦事不出社區。社區所有的農民種地實行以工養農,併爲居民全部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社區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每月還可領到由社區集體發放的老年人生活補貼,社區居民小孩考上大學有獎勵,社區羣衆過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7
10月24日,咸寧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文鋒一行到崇陽縣石城法庭和石城鎮西莊村,調研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和人民法庭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情況。
在石城鎮西莊村,李文鋒詳細聽取了鎮村負責同志關於共同締造活動開展情況的介紹。作爲全市共同締造工作試點村,該村堅持以改善羣衆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爲切入點,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爲路徑,發動黨員、羣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來到石城法庭,李文鋒實地察看了法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法庭、文化裝飾佈設、“五小工程”等,詳細瞭解法庭基礎建設、案件辦理、“庭室站點”運行以及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情況,就推進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工作與石城鎮黨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負責同志和法庭幹警進行深入交流。
李文鋒指出,人民法庭作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中必須主動作爲,也應該大有可爲。
一是要深刻認識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人民法庭在鄉村振興、綜合治理中所承擔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準確把握人民法庭“三個便於”的工作原則和“三個服務”的功能定位,切實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加主動融入黨委統一領導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職能,找準法庭工作切入點,積極用實際行動助力共同締造,讓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獨特優勢,與當地黨委政府及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引導人民羣衆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切實做到案結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化解在基層、消減在訴前。要積極參與“無訟村居”創建,積極主動爲鄉鎮解紛力量提供專業指導和業務培訓,打造一支支“縱向到村、橫向到戶”、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矛盾糾紛調解隊伍。
三是要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創新服務舉措,落實司法爲民,克服把法庭作爲單純辦案單位、單純就案辦案的狹隘觀念,變“坐堂問案”爲“上門送法”,靈活運用村灣夜話、“法治夜校”、上門走訪等形式,傾聽羣衆心聲,及時梳理羣衆反映的問題,提升人民羣衆“見法率”,把法律知識送到羣衆身邊耳邊,用法治理念滋潤羣衆心田。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篇8
一年來,我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維穩、平安創建等各項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綜治辦的具體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有關文件精神,按照房管局年初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計劃,堅持以黨的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縣綜治委的決策部署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考覈要求,結合房地產管理工作實際,切實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領導重視,積極推進。全局社會管理綜治工作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局與各股站所室簽訂了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並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把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標,切實增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思想認識,加強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形成層層抓落實,一級抓一級的格局,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年初制定了房管系統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設活動工作計劃、綜治宣傳日工作計劃,安排部署房管系統全年社會治安、生產安全、消防安全等綜治工作,結合有關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落實。
2、認真落實安全防範措施,突出做好重點部位的“四防”工作。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狠抓落實,完善物管小區和機關單位內部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廣經濟適用、防範效果好的人防、物防和技防設施,提高了物業服務水平,落實了物管小區和機關單位的治安防範措施。辦公樓、大院和各物管小區都有專、兼職人員值班。及時開展了社會管理綜治工作大檢查,排查矛盾糾紛、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及時加以調處和整改,高度重視直管公房防火和房屋安全工作,形成了日常檢查和雨季、災害性天氣、節假日重點檢查相結合的工作制度,確保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
3、認真做好來信來訪工作。貫徹落實《信訪條例》,落實領導幹部信訪工作責任制和信訪接待日製度、節假日值班制度和目標責任制,針對排查的信訪突出問題,認真開展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穩定羣衆思想,及時解決羣衆反映的各種問題,化解各種熱點、難點問題矛盾,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階段。同時按質按量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類信訪事項。今年以來,共辦理信訪案件13件。落實信訪責任制和初信初訪首問責任制,堅決防止因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信訪事件的發生。
4、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辦”《關於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意見》、縣綜治委《關於印發黟縣20xx年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和《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認真開展了流動人口集中排查工作,全縣共排查直管公房330戶、保障性住房950戶,落實了治安責任,建立健全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落實“以房管人”工作制度,防止因漏管失控而發生重大安全隱患和事故。
5、進一步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進平安單位、平安住宅小區和平安重點工程創建活動,進一步夯實了平安建設工作基礎,提高平安創建的質量和水平,深入開展涉及重點工程建設矛盾大排查大調處活動,深入開展平安建設多種形式的創建活動,創新平安建設工作措施和方法。大力開展平安住宅小區建設,完善考評標準,把新建小區作爲創建平安住宅小區建設的重點,努力提昇平安創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6、加強社會管理綜治宣傳教育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以建設“平安黟縣”爲主題,大力開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宣傳月活動,按照“六五”普法規劃要求,牢固樹立知法守法思想,狠抓年度普法工作的落實,努力營造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良好的宣傳氛圍,加大社會管理綜治工作的教育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幹部職工思想道德水平,不斷增強幹部職工的法制觀念,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下一步,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中,繼續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以黨的精神爲指導,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爲主”的方針,結合我局的特點和實際,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方法,與時俱進,不斷開創全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新局面。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