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精選7篇)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1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戲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爲此,媽媽大發雷霆,我纔不得已關掉了電腦。

  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爲,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箇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箇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

  《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爲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範文4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爲喘氣而活,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裏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

  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爲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爲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爲先。

  《弟子規》裏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纔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2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學習完《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後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箇人而言。報答的應該是最大恩情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箇“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孩子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後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唸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品德,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箇過程,過程如何要有很大程度上是取於你選擇了一箇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3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箇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啓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做人做事的書籍。《弟子規》全文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箇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進行了高度概括。通過淺讀,使我意識到《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好教材,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箇標準,對我們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與《弟子規》的內容有相同之處。《弟子規》用簡單明瞭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身養性、尊老愛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從小處着手,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個人的形象,也就是維護集體的形象。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與單位同志團結友愛。

  《弟子規》所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規律,是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規》則是儒家思想的根。我們學習《弟子規》,目的是要紮好中國文化的根。

  《弟子規》規範了人的行爲,一句話一箇道理,一句話一種思想。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啓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我們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爲,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講一箇人負責的態度,讓有條不紊的做事方法紮根。“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講的就是我們的要養成良好的六常工作習慣。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沒能及時跟上。倫理道德淪喪,道德水準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這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與沒學《弟子規》有很大關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環顧全球,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人民,特別是在全民中推行《弟子規》教育,纔是出路。

  總之,只有學好《弟子規》,才能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建立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4

  國學,是我們中國智慧的寶藏。《弟子規》這本書,分爲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兩句,他們告訴我:事情雖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麼喜歡的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來。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水果店裏買水果,我們挑好了後,媽媽正在買單,我偷偷拿了兩顆提子喫掉了,當時我還很不以爲然。後來讀了《弟子規》裏的這兩句話,再想到那天喫的兩顆提子,突然有如鯁在喉的感覺,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它告訴我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一天早晨,我六點多就起牀了,爸爸說:“早上這麼好的時光,你讀會英語吧!”當我正要磨蹭找個藉口不想讀時,忽然想起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於是馬上動身,拿起了英語書,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以前早上我都要七點多才起牀,現在每天我都會六點半左右就起牀了,這樣可以讀半個小時的書呢。

  《弟子規》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怎麼做事,更教會了我們怎麼做人。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源遠流長,更是博大精深。身爲當代的小學生、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一定認真品讀《弟子規》,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5

  當一縷陽光射進我的小屋,微風拉開窗簾,我捧起那本被我束之高閣已久的《弟子規》,心中感慨萬千。兒時,當我光着腳丫跑過書櫃時,就被這本《弟子規》可愛的封面吸引,曾伸出髒兮兮的手摸着可愛的封面問媽媽:“這是什麼書啊?”媽媽說:“這是《弟子規》,寶寶長大了也可以讀的。”這是我初遇《弟子規》。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對《弟子規》有了更多的瞭解,它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學者李毓秀所著,《弟子規》跨越時空的障礙,引導着不計其數的年輕人,讓我不得不歎服這學者的厲害。

  《弟子規》以孝開篇,“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頗有感觸——

  我家經常上演這一幕:母親做好了飯菜,連聲呼叫我的名字:“萌萌,喫飯了!”可我還沉浸在我的動漫世界中,對母親的呼喚充耳不聞,直到母親怒不可遏,我才遵命。自從我讀了《弟子規》後,才知道自己的行爲多麼的不孝,就是在古代也是令人不恥的,此後,我改掉了自己這個壞毛病,媽媽再喊我喫飯,我會馬上關掉電視到餐廳,爸爸媽媽呼喚我時,我會第一時間應聲並跑到爸爸媽媽跟前,爸爸媽媽對我的這種改變也讚賞有加。我感謝《弟子規》爲我帶來的改變。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我默默地讀着。我覺得這是教我們有“禮”。禮貌是我們最基本的教養,沒有禮貌就更談不上孝道了,恭敬長輩也是孝道的一種。有一次,我剛剛被班主任批評了一頓,結果回家的路上就與班主任撞個正着,我尷尬地想要繞路,不想與老師打招呼,可忽然《弟子規》裏的句子在腦海蹦了出來,古人都懂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難道我還不如古人?文明在我這裏就退化了嗎?想了想,我大方地站好,給老師敬了個禮,恭恭敬敬地問了聲:“老師好!”老師和藹地摸摸我的頭,直誇我有禮貌,我心裏輕鬆了很多,也爲當時想繞路的想法羞愧不已。

  現如今,《弟子規》仍然廣泛流傳,很多和我一樣的孩子都讀過這本書,它通俗易懂,能教育你守孝道懂禮讓、教育你遵守社會公德。在歎服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我也在《弟子規》中慢慢成長。現在,我仍然會在閒暇時翻看《弟子規》,我一遍遍地讀,在《弟子規》潛移默化的薰陶下,使自己成爲一箇有教養有素質的文明人。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6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喫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箇星期,過了一箇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喫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箇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箇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紐扣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爲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箇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箇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箇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裏也提倡過講究衣着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着整齊,衣着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7

  孝順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高尚品德。人要擁有一顆孝順的心。

  翻開《弟子規》這本書,裏面的一篇篇、一行行,是那麼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有爲了母親能喫到米而不辭勞苦地從百里之外買米回來給母親喫的孝子;有不顧寒冷跑到竹林裏幫母親找筍的孟宗;有十分孝順父母的姚重華……

  十四歲的楊香因隨父親到田間割稻穀,忽然跑來一隻老虎,把父親叼走。楊香爲了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把老虎嚇跑了,勒住老虎的脖子,因爲頸子被勒住受不了疼痛,只好張口放人逃走了,楊香的父親得以逃離虎口。

  那懂得孝順的姚重華,家人多次想陷害他,他不但每次都能順利地逃過,而且事後毫無嫉恨,仍對父親恭敬,對弟弟慈愛。他的孝順感動了天地萬物。

  什麼力量使小小年紀的楊香不怕危險救父親;什麼力量使姚重華在家人的陷害中每次都能逃脫,而且事後毫無嫉恨,仍對家人孝順?是感恩的心、是孝心!因爲只有孝心的人才能克服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難,做出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而我在外婆家生活時,卻經常對外婆撒嬌,鬧外婆去買那些古里古怪的食品、東西;叫外婆帶我去超市買東西;喊外婆陪我在這裏玩那裏玩……像我這樣,不能體恤大人的辛苦,和姚重華比真是差了天壤之別。好在我看了《弟子規》這一本書,它讓我學會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關愛他人;讓我懂得在家盡孝心,在學校獻愛心,在社會鑄愛心,成爲一箇有道德,能爲社會謀福利的人

  是的,我要從現在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奉獻愛心,讓中華民族源源流長的孝道、道德文化得到發揚光大。讓孝心永存心中。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