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通用13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1
這個星期,我們整個班都在讀《呼蘭河傳》。這本書頗好看,這是作者蕭紅記錄她美好的童年。
蕭紅住在呼蘭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鋤草,學詩……就連花園裏的植物也是自由的,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它們。蕭紅就這樣快樂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裏一天比一天荒涼,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朗讀聲,花園裏的植物也乾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馮歪嘴子,他是靠賣年糕爲生,生活很艱難。他娶了一箇妻子,妻子又生了一箇兒子。從那以後,每次馮歪嘴子去喫飯,人們多會諷刺他說:“少喫些吧,把饅頭留給兒子喫吧!”又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產後不久便死去。雖然生活更爲艱辛,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放棄兒子,他堅強的維持着一家人。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呼蘭河城的民間風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呼蘭河城是個特色濃郁,熱鬧的地方。
這本書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豐富的情感,全部表達的是作者的心裏話,真實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2
放假了,我開始迷上了閱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箇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
打開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着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在那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週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裏,因爲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着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
看完第一章,其中有一箇情景令我感到悲憤,在那個小鎮的一箇大泥坑,七尺來深,就因爲它。淹死過豬,悶死過貓,將很多家畜給害死,人們說拆牆、種樹,但爲什麼不把大坑填上,是因爲天意如此,讓這裏有一箇大坑我們就該順應天意!
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爲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剛開始活潑、開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沒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讓親人傷心的並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們做了一箇賠本的買賣。
在舊社會中,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那樣,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爲舊觀念,舊思想,我慶幸現代的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也沒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與祖父在那座大花園裏充滿快樂。而我憶起我的童年,是溫馨的,童年在每個人心裏,如詩、如酒、如畫,我們可以自由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爭論,相比之下我們是幸福的。所以我更可以體會出蕭紅在離開香港後對故鄉的深刻懷念,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自己童年的過往,這裏沒有優美的故事,而處處是令人心動的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3
童年,在我們眼中是充滿了幸福,充滿了快樂的。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我想,現代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當我拿到《呼蘭河傳》這本書時,就會想到我們曾經學過的那篇課文《祖父的園子》,也是蕭紅所寫的。那篇課文所描寫的蕭紅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啊,可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蕭紅的父親對她很冷淡,母親對她很兇,祖母對她很不好,她只能和祖父在一起。
這本書最讓我深刻的一章就是第五章,主要講了胡家養了個童養媳,他就是年近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胡家經常無端打她,鄰居還沒有一箇出來制止的。終於,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了的事。
小團圓媳婦是個較典型的童養媳,這個事例更加表現出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們的愚昧。這些人還很迷信,認爲只要請了法師來,一切災難都能解決。
當讀到“還沒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就死了”這句時,我心裏就會有一絲憤怒,爲那些愚昧的人民的所作所爲感到憤怒。如果一箇人的生命不能自己做主,還讓別人隨意踐踏,那人世間還有良知存在嗎?還有人性存在嗎?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可是我們卻不懂得珍惜。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吧!因爲比起呼蘭河的那些孩子們,我們的童年好得多。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4
讀完《呼蘭河傳》,讓我不禁心生感慨。
西二道街、東二道街的對比,及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讓人感覺那個泥坑裏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麼多的人,牲畜及馬車,但無任何人修補他,是諷刺還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這種現象在現代文明的都市依舊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無任何關心的立場,只是作爲莫名的、陌生的、堆滿笑臉的無情看客,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爾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來就任其自然生長,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瀟灑,痛苦,但其隱含其中的淡然、不關心,像個活死人,更讓人心痛,沒有靈魂的活着,似乎從出生只是爲了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一樣。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爲什麼這麼悲涼?”跳大神的利用人們對神鬼的敬畏,騙取人們的血汗錢和食物,裝大仙的人樂此不疲,進入其中被騙的也是從未懷疑過,任憑哀傷的鼓聲勾起內心深處最爲難過傷心的回憶。
“人生爲了什麼,纔有這樣淒涼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娘娘廟與老爺廟的區別和差異對待,顯現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傳下來的老規矩,對娘娘廟的不尊,對老爺廟的心悅誠服不都是這般體現的嗎?很多節日都是爲鬼準備的。例如,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燈,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麼人性應該放在何處呢?這個問題引人深思,也必須要重視起來。
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一段快樂的時光,只屬於我,“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只有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和祖父共同擁有的後園及玩樂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愛溫暖着我,很令人羨慕和感動,祖孫之間純樸的友誼和愛的傳遞。除了後園的樂土之外,還有兩個小黑屋子的寶貝,任我隨意翻看。
“家裏邊多少年前放的東西,沒有動過,他們過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就算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尤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着。”他們對他們之外的人麻木,連同自己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對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5
放假了,抱着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箇又一箇畫面,一箇又一箇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箇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箇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6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本書,我體會到了呼蘭河這個地方的有趣和熱鬧,也感受到了作者那難得的溫暖!
呼蘭河的趣事有很多,比如:大泥坑事件、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姑娘廟大會等。最有趣的是那野臺子戲,野臺子戲是因爲豐收或求雨才辦的。因爲那個地方接姑娘喚女婿的,在那個地方說媒的很多,所以很熱鬧。
每家都帶着一大批禮物,你送我,我送你,看得看得餓了,聽的餓了,聊得餓了,就在旁邊買些 涼 粉,糖球、粘糕,反正多得是。
唱臺上根本沒人關注,像看的看不着,不想看的到看得着。唱來唱去,也沒幾個人聽懂。大部分人會認爲,這樣熱鬧,不聊天那就可惜了。有些鄉下人還在沙灘上紮營了呢!看上去倒挺舒適的,一向無憂無慮的,還吹着清風,真舒服啊!
作者小時候,最喜歡在花園裏玩,跟祖父玩。作者總是跟在祖父後面,祖父幹什麼,她也幹什麼,累了就睡,多輕鬆,多自在啊!成了蕭紅黯淡孤零的童年心理中難得的亮點,是津津樂道的人祖小間的交流。現在我才發現,原先愛有多可貴。
可是,誰也沒想到蕭紅是虛假的背景裏成長的,只有那六七十歲的祖父給過她溫愛。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7
書香滿滿的圖書室,一排排整齊的圖書靜靜地躺在刻滿花紋的木頭書架上。在這個書的世界裏,蕭紅的《呼蘭河傳》只是一箇不起眼的小角落,它只是講述了蕭紅悲慘一生中唯一快樂的童年裏大大小小的事情,它沒有多麼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又是那麼動人,令蕭紅難以忘卻,忘不了,還有她的祖父,那是一箇家裏唯一疼她的人,祖父就像一縷淡淡的陽光,輕輕撥開她人生中的陰影,撥開她心中天空中的濛濛煙雨,讓太陽重新探出腦袋,重新笑傲天空。雖然這只是短暫的,但蕭紅她已經非常滿足與開心。
當我用雙手輕輕合上最後一頁,禁不住再看一眼,只消這麼一眼:“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一箇大花園,這花園裏蜂子、螞蚱、蝴蝶、蜻蜓,樣樣都有。”小時候的蕭紅竟如此天真、活潑,她把韭菜當做野草除掉,把狗尾草認作穀子,但好脾氣的祖父並沒有責怪她,而是認真給她解釋。美麗的菜園子,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還有到處搗亂的她,一切都是最美的景色,一切都融入了大自然深處中。
想到這兒,我眼前不禁了一幅美麗的景象,心中萌動着那種童年的不捨,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奶奶家:我騎在爺爺頭上,看着一望無際的青色田野,時不時俯身從人家番茄地裏摘一箇櫻桃番茄,大聲唱着那些我也根本聽不懂的歌謠,那是的我什麼也不知道,奶奶一樣樣介紹給我聽,可我根本不聽,去幫人家做金色的稻草人了。我最喜歡冬天了,因爲叔叔和爸爸會給我堆一箇大雪人,我還會和小夥伴打雪仗。當然,我最喜歡那個渾濁的大魚塘,看着一張大魚網撈起那麼多魚鱗閃着銀光的魚,我都會數着那一箇個胡蹦亂跳的小精靈,覺得世界如此神奇,如此美妙。雖然那些濺在衣服上的泥水會弄髒衣服,會被奶奶責罵,但我都不在乎。
想到這兒,那個沉浸的學習考試中的我終於釋放了出來,品味着童年如蜂蜜般的香甜,令人回味無窮。那些在鄉野中度過的時光是最快樂的時光。蕭紅,一位偉大的作家,她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呼蘭河傳》不禁讓我看清了舊社會的真面目,還喚醒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8
近期我讀了民國時期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以呼蘭河城爲線索,寫出了當時社會上的各種景象;寫出了呼蘭河城人們的生活百態。比如鄰居老胡家娶了個小團圓媳婦,婆婆爲讓小團圓媳婦進門後,能百依百順。適應當時的生活,所以就把小團圓媳婦吊起來用鞭子打,用烙鐵烙她的腳心。把小團圓媳婦打病了。可他們並沒有急於找醫生來給她看病,而是迷信地請來了跳大神的來給小團圓媳婦驅鬼。用盡了各種辦法也沒有把她的病治好,反而變本加厲。活活把小團圓媳婦折騰死了……
現在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確比當時進步了很大,但仍存在問題。
現如今馬路上開的都是外國車;用的都是外國手機;喫的都是洋快餐。彷彿我們已經與世界接軌。卻恰恰相反,我們拋棄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舉步維艱,停滯不前。讓國產二字成爲了劣等產品的代名詞。使中國的汽車生產商放棄了自主研發的理想,都變成了合資企業,買着外國的汽車,用着外國的技術。
所以我們仍需要像蕭紅那樣的當代民族文化的覺醒者,去指出這樣的怎麼不好。應該怎麼去解決這個民族文化的傳承問題。讓中國真正的覺醒;路上開的車大都是中國製造,讓中華民族真正的復興。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9
在學了《祖父的園子》一課後,我對蕭紅寫的這本《呼蘭河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就讀了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作者蕭紅用一箇孩子的口吻,生動形象地爲我們刻畫了作者童年所生活的地方——被稱作“呼蘭河”的小城。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描寫祖父的後院那一部分了。作者蕭紅用輕快的筆調,形象地把一箇給作者留下美好童年的樂園刻畫了出來。在這一部分,字裏行間都能讓人感受到“我”一箇孩童的天真活潑,還有作者對祖父,對後院,對童年的無限喜愛與留戀。展現在我眼中的是一箇美好快樂,令人羨慕的童年。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原來,不只是作者享受着院子帶來的樂趣,就連園中的一草一木,所有的事物都在享受着園子一切,它的美好,它的樂趣„„也正如文中所說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在這樣美好的一箇園子裏,誰都是不拘束的,自由的,快樂的。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
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當我讀了這一段,就覺得有趣極了。從中可以感受到“我”作爲一箇孩子的天真活潑和調皮,讓人不理解的想法,讓我覺得很好玩。一邊插花,一邊笑,祖父竟渾然不知,而且還說了那麼有趣的話——“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真是個慈祥的爺爺!這樣愜意,這樣美好的生活,可真令人羨慕啊!
作者的童年,真很美好呀。雖然蕭紅很早就離開人世了,但她卻留下了一本優秀的書,一段她童年的回憶。在歲月的長河裏, 這些故事如寶石般閃閃生輝,陪伴着我們一路遠行。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10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式’長篇小說。它充滿了童心、詩趣和靈感。 本問講述了作者蕭紅她小時候在呼蘭河時發生的事情,首先是老胡家上演的家破人亡、鬼神與人的生活童話。 第一女性人物是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經歷了捱打、跳神、熱水驅鬼到奄奄一息卻無人問津這四個階段,人們以爲小團圓媳婦會好起來,但迎接她的卻是命入黃泉這一悲哀的事實。他的死給我們展現了封建社會的一幕,她成了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第二個女性人物是老胡家的大孫子媳婦,她是人們心中典型的能幹、聰明、溫順的好兒媳婦,她經過小團員媳婦死了以後他也就失蹤了,他幹什麼去了呢?原來她是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第三個女性人物就是老胡家的婆婆,她後來也成了個半瘋子。 第四個人物是作者家的‘有二伯’他雖然也偷東西,但他是善良的。 文中的最後一箇人物是“馮三歪字”,他疼愛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生產完後太虛弱他就儘量讓自己的妻子少乾點活多喫一點雞蛋。但是她的妻子在生完第二個孩子之後就已經去世了,人們都以爲他會自殺,但是他雖然很悲痛,卻堅強地挺了過來,獨自帶了他的兩個孩子長大。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11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箇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爲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箇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12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它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伕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着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爲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說這是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說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說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裏的辦法,如: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箇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
茅盾曾經說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爲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說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瞭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箇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文600字 篇13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呼蘭河傳》,讀着讀着,我彷彿被蕭紅帶回了呼蘭河,彷彿看到了胡家無緣無故地打小團圓媳婦,彷彿看到了雲遊真人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騙錢,彷彿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兒瞎擺弄,又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滾燙的熱水中的掙扎……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比如說街中的大坑吧!人們和家畜不管在晴天還是雨天都會遭殃,這個坑淹死過豬,淹死過貓、狗、雞、鴨,甚至有人掉進裏面也很難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把坑填上不就好了麼?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什麼拆牆讓路啦,種樹攀爬啦,但就是沒有想到這個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
茅盾曾經說過:“呼蘭河傳裏的人物都像最低級的植物似的,只要極少的水分、土壤和陽光就能夠生存了,磨官馮歪嘴子是他們中生命力最強的一箇——強的使人不禁想讚美他。”這本書不但形象生動,還有一定的諷刺意義,希望你有時間也去看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