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800字作文(精選5篇)

《傷仲永》讀後感800字作文 篇1

  記得中學語文課本上有一篇王安石《傷仲永》的文章,該文大意爲一箇名叫方仲永的早慧兒童,能夠“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四周鄉鄰不禁嘖嘖稱奇”。於是方仲永父親每日帶他“環謁邑人,不使學”,最終方仲永“泯然衆人”、一事無成,令人們無限惋惜。

  方仲永的悲劇值得每位教師和家長認真思索。略作分析,我們便不難想見,“神童”仲永在不斷向世人展示其超羣才華之時,肯定讚譽之聲不絕於耳。誇獎的話語、欽羨的目光,足令這位涉世未深,缺乏自我判斷能力的少年飄飄然迷失方向。因此,方仲永到處炫耀,無心功課,最後追悔莫及,只有徒嘆奈何。

  誠然,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誇獎與鼓勵,隻言片語的表揚也許可以讓孩子獲得肯定和激勵,今後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可以讓迷茫徘徊的孩子重新揚起自信的風帆。旁人一句經意或不經意的誇讚使得不少名人偉人的生命歷程從此峯迴路轉,精彩迭現。但是,片面誇大褒獎的作用並不科學,是不可取的,君不見即使天資聰穎、稟賦奇佳如仲永者,終日被誇讚的溢美之辭所包圍也難免使才華消失殆盡,更何況諸多普通兒童呢?

  教育學和心理學指出:人的發展取決於先天條件、環境、教育和個人主觀努力四方面因素的影響。只有充分發揮四方面的綜合效應纔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文中仲永的過人天賦自不待言,然而他卻被淹沒於一片讚揚聲中;家長又從根本上忽略了對他實施教育,方仲永本人也沒有真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於是,仲永“十二,不能稱前時之文”,成年後已“泯然衆人矣”,只留下深深的遺憾和無奈。

  行文至此,筆者不由得感慨良多,北宋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形象穿透近千年的歷史煙塵,仍然帶給我們今天的教育許多鮮活生動的啓示與思考,不是嗎?

《傷仲永》讀後感800字作文 篇2

  “天纔是99%的勤奮和1%的天資”,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即使一箇人的天賦卓越超羣,如果了放棄學習,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也終將墮爲庸人,平平無奇。那如果是一箇沒有天資,但還是不受教育,不就連一般有才能的人也比不上嗎?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仲永”五歲即不習而能寫,不學而能“書詩四句”,繼而“指物作詩立就”,驚動了一鄉秀才。讀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想:“真是天降英才,如果在遇到名師指點,必成大器!”可是有一箇不爭氣的父親,爲了謀取利益,不讓仲永學習,只會天天拉着兒子四處拜訪別人,爲他們作詩,結果呢,還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害的一事無成,最終成爲了一箇什麼都不會的普通人。天資這樣好的一箇孩子,還是讓父親給耽誤了前程,“神通”的光彩也消失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相信有許多人會與我一樣嘆惜道:“十二三歲則”江郎才盡“,”泯然衆人矣!“我們不能不爲仲永感到惋惜,仲永由”神童“變成無聲無息的”普通人“。由此可知,一箇人後天要受到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不論天資多好,不接受後天的教育,終究是不行的。

  這篇文章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成才的關係,不論科學與藝術,不論是誰,只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能”老大徒傷悲“。

《傷仲永》讀後感800字作文 篇3

  山東省汶上縣白石鎮中學韓春梅

  轉眼間,《傷仲永》一課就學完了,學完這課,我的感受頗深。

  在文中,年僅5歲的方仲永就已經會題詩了,而且所題的詩還頗有蘊意。我不得不羨慕他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親卻認爲這樣有錢可賺、有利可圖。帶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孰不知,他這是在害他的兒子啊!由於他有那樣一位父親,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衆人矣”。

  方仲永最後才華消失,與普通人一樣,也不能全怪他的父親,他也有一定的責任。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就應該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併爲此認真學習。然而,他並沒有學,使他成爲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這麼好天才就這樣成爲普通人,着實令人心痛呀!

  現實生活中,也有“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只想着自己這麼聰明,就不用學習了,可是,就算是偉人,不努力學習也不行啊!偉人也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才成爲偉人的呀!說到這兒,我不得不說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時,是班裏有名的差學生,差不多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名”,班裏的同學都嘲笑他,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於是,童第周決定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同學們在玩耍時,他更是如飢似渴的學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班裏的學生都對童第周刮目相看,由於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在班裏是數一數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順利的考上了大學。

  方仲永與童第周的事例向我們證實了這樣一箇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爲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傷仲永》讀後感800字作文 篇4

  轉眼間,《傷仲永》一課就學完了,學完這課,我的感受頗深。

  在文中,年僅5歲的方仲永就已經會題詩了,而且所題的詩還頗有蘊意。我不得不羨慕他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親卻認爲這樣有錢可賺、有利可圖。帶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孰不知,他這是在害他的兒子啊!由於他有那樣一位父親,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衆人矣”。

  方仲永最後才華消失,與普通人一樣,也不能全怪他的父親,他也有一定的責任。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就應該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併爲此認真學習。然而,他並沒有學,使他成爲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這麼好天才就這樣成爲普通人,着實令人心痛呀!

  現實生活中,也有“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只想着自己這麼聰明,就不用學習了,可是,就算是偉人,不努力學習也不行啊!偉人也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才成爲偉人的呀!說到這兒,我不得不說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時,是班裏有名的差學生,差不多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名”,班裏的同學都嘲笑他,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於是,童第周決定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同學們在玩耍時,他更是如飢似渴的學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班裏的學生都對童第周刮目相看,由於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在班裏是數一數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順利的考上了大學。

  方仲永與童第周的事例向我們證實了這樣一箇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爲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傷仲永》讀後感800字作文 篇5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啓示是:一箇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爲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衆人矣”.

  一箇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爲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爲一箇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衆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爲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箇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爲“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箇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