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怎麼寫400字十篇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1
今天,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斯托夫人寫的一本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書中着力刻畫了具有崇高犧牲精神的黑奴湯姆,他的主人謝爾比先生爲抵債不得不將其變賣,湯姆最終被第三任主人毒打折磨而死。這本書揭示了奴隸們的悲慘命運,控訴了奴隸制度的罪惡。
讀完這本書,我既憤慨,我又傷心,爲什麼白人就可以過着不愁喫穿,雍容華貴的生活,而黑人就要過着悲痛,痛苦的生活,今天賣給你,明天賣給他。在像雷格里莊主的眼裏,黑人的命一文不值。這個世界應該是公平的!黑人和白人不應該有區別,我們要反對這種種族歧視,爲自由奮鬥。
由此我想到了《三毛流浪記》裏的三毛,他到哪裏都會被人看不起。別的小孩都是喫飽穿暖,而三毛卻在大街上流浪。
三毛和湯姆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讓人欺負,但他們都在黑暗社會里保持天真的心,而我希望世界上每個角落都人人平等,讓人們沒有飢餓寒冷。但願這樣的罪惡和歧視永遠消失。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2
“讀”,是指在文章開頭交代讀了何人何文,有何感發點;“感”,是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談自己的感受。而讀後感,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後發感。
寫好讀後感,除了掌握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五個寫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第一,要研讀原文。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學生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第二,確立感發點。
也就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入手處”,千萬不能馬虎。選好了這一“入手處”,文章會寫得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
第三,述讀與發感。
述讀,包括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簡潔的話概括有關文章的內容和總體感受,也可提出明確的感發點,也有開頭交代一下所讀作品寫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
第四,讀後感的結尾
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根據不同類型的讀後感可採用不同的結尾形式。
第五,寫讀後感常見的毛病。
①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後感,主體部分完全是複述原文的情節,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後感的最基本要求。
②評述原文多,“感而發,牽強附會”,這類文章混淆了讀後感與文學評論的界限,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勉強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學最易犯的一箇毛病。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3
利用暑假,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裏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着很大的幫忙。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只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樣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好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好應爲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範,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時刻剩餘,等期限快到了纔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因此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打開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後發下來,我打開本子,上方寫着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裏還有着許多“規矩”,等着我們去學習,去明白,去體會。
《弟子規》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我們認真去踐行,給父母開來的快樂是無限的,給自己帶來的收穫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必須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4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
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
總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箇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箇感點,聯繫實際,談深談透。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5
我讀了《夸父追日》的故事,我覺得夸父有偉大的理想、敢於實踐,還有偉大的奉獻,這三個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夸父他不喜歡黑暗,而喜歡光明,所以,他就去尋找光明,他要把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在一天夜裏,夸父他拿起手仗,抬腿一跑,就跑了兩千裏,跑到了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陽光照在他身上,陽光在他身上的時候,喉嚨直冒煙,彎下腰去和黃河和渭河裏的水,但是兩條和裏的水都和光了以後,還是沒有止住渴。夸父又向北面的大湖奔去,可是,還沒有到,就倒下了。就在他倒下的時候,最後一縷光明照在了他臉上,他遺憾的看着太陽,倒下了。夸父倒下以後,他的手仗變成了桃林,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那鮮美的桃子帶給後來尋找光明的人解渴。
我覺得,我們要像夸父一樣奮勇向前,有偉大的理想,敢於實現理想。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6
作者憎惡的“死水”不僅僅是路旁的一箇臭水溝,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徵意義。從詩人聞一多創作、發表、出版<死水>的有關情況可看楚“死水”象徵的社會現實:
一、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徵。<死水>創作於1925年4月的芝加哥,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二、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北洋政府。1926年3月18日,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聞一多先生懷着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鬥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三、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於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封面與封底,採用的是通盤的黑紙。整個封面封底散發着憂鬱、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詩歌中反映的厭惡、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麗的祖國形象在現實面前碰壁後產生的一種過激情緒。而隱藏在揭露醜惡的背後,是對祖國無比強烈的眷戀之情和爲祖國利益而獻身的決心。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7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現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箇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着你生活的崗位……"
這就是雷鋒的釘子精神,也許現在我們不能感受到它的偉大之處,甚至認爲雷鋒是一箇"傻"的人,但當讀了他的日記之後,便能瞭解到雷鋒是一箇多麼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的人.
時至今天,四十多年過去了,雷鋒精神曾激勵過多少青少年,胸懷遠大志向,活躍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線無私無畏,赤誠忠心地像雷鋒那樣奉獻壯麗的青春,雷鋒已經成爲"爲人民服務"的楷模,開創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標兵,這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嗎
不僅我們受到雷鋒精神的影響,連不少外國人都受到了這股"風"的影響.一箇美國商人如此說道:"雷鋒精神是人類應該有的,應把雷鋒精神弘揚到全世界.要學習雷鋒對待事業的態度,學習雷鋒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學習雷鋒關心人,愛護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質."
西方人和我們一樣,給予雷鋒最高的表彰,雷鋒精神與上帝共存.
無論時空如何變化,無論日月星辰如何變幻,那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是沒有變的.所以雷鋒精神以超越時空的力量成爲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8
在一篇篇辛辣的諷刺話語中,我彷彿看到了舊時被科舉毒害的懷才不遇的人們對封建頑固禮教的不滿、憤怒的吶喊。
《儒林外史》,中的周進令我印象很深。剛出場時,周進已經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在汶上縣做了三年西席,學生顧小舍人都進學成了秀才,他再無資格繼續教下去,淪落到薛家集觀音庵私塾中來坐館餬口,飽受秀才梅玖和舉人王進的嘲弄和冷遇。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羣商人當賬房,飄過貢院,觸景生情。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祿卻求之不得與所受過的夾雜着悲憤的情緒一下子全部發泄出來,化作一廂老淚縱橫,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讀到那裏,我不禁心感酸楚,周進只就是一箇代表,世上以前有多少人被封建禮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鑽令人費解的深奧古經而耽誤青春,使得人性蕩然無存,尊富鄙貧,社會不得安寧!
周進道:“若得如此,便就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幾個頭。(l)可見他已深陷科舉毒害中,不得自拔。這就是一種社會“濃厚”的風氣。
自此,周進的人生陡然發生了喜劇性變化。如果說從前沉淪落魄受盡冷眼,此後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中舉人,中進士,做御史,做學道,一路升到國子監司業。他節節高升的仕途更加顯現出世態醜陋,這就是對整個士人階層和市民社會的批判。
周進用錢買來了監生,讀一箇叫范進的老童生的文章。正因無事可做,便多讀了幾遍,這才領悟到文章玄機多,變化妙,加上遭遇與自己甚就是相似,立刻產生共鳴。從字裏行間也體現出對考場監生的諷刺:他們囫圇吞棗,漫不經心,不識人才。
其實,從辛辣的諷刺中,我還讀到了欣慰的一點,就就是已經有人開始意識到危害,並且想要革命去改變現狀,這就是思想的昇華。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9
《凡卡》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契柯夫寫的,這是我學過的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也是印象中最深刻的,它讓我心血來潮。
它敘述了主人公凡卡在莫斯科痛苦的學徒生活,反映出了舊俄時代窮苦孩子的悽慘遭遇,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罪惡。讀完課文,我爲凡卡的悲慘遭遇感到難過。
當我讀到“喫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喫一點麪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麪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喫大喝。”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不僅有的喫,還要挑三揀四的,是在慚愧。跟凡卡相比,我覺得自己十分的幸福了呢。
當我讀到“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我體會到凡卡那極度痛苦的心情,頓時我彷彿看到了凡卡悲傷痛苦生活的場景,流下了淚水。
我的心顫抖着,一箇九歲的孩子,才九歲!此時他應該伏在母親的懷抱中,傾聽着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然而他那慘白的記憶中卻從未有過如此溫馨的往事,只有和爺爺一起替老爺砍聖誕樹那一段極其愉快的回憶。凡卡渴望着溫暖,期盼着歡樂,然而他仍一無所有,渴望帶來的是孤苦,期盼換來的是淚水。曾記得兒時的我在寫第一封信的時候,是在爺爺的幫助下、教育中寫下了地址和收信人的姓名……鄭重地貼上郵票,和凡卡一樣,將那寶貴的信塞入郵筒裏。然而凡卡卻在昏黑的聖誕前夜,揣着驚恐的心發下了沒有郵票、沒有地址的一封“死信”。然而可憐的小凡卡仍充滿希冀,等待着這沒有歸宿的信寄到爺爺手中。哦,他分明是盼着幸福啊!淚水再一次矇住了我的雙眼,我多麼希望讓凡卡解脫這束縛。
我的一切和凡卡相比真是天籟之別啊!同凡卡相比,我深深感受到了咱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我會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這美好的一切。我要努力學習,不辜負祖國和人民對我們少年的、兒童的期望。
讀後感怎麼寫400字 篇10
傳說古代有個叫夸父的人,他曾經跟太陽賽跑。他拿着木杖,死命的追趕太陽。途中,他感到異常地焦渴,便喝乾了黃河和渭河裏面所有的水,卻仍無濟於事,於是便往北想去渴一箇叫大澤裏面的水,但是他還沒有走到那裏就在半路里渴死了。
夸父是一箇有決心、有毅力的人。他死命地追趕太陽,從不放手。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但是夸父也是一箇不自量力的人,和太陽賽跑,想比太陽跑得更快?不可能!
上一個暑假的時候,我打算每天寫一篇日記,結果只寫了16篇就覺得沒有意思了。有一次,我下決心要把整個房間都打掃一遍,結果只收拾了一些書就不想再幹了。等等。
這些事情都是因爲我沒有毅力的表現。但是我卻知道取長補短的道理,我想我應該學習夸父身上的那種堅定的毅力,讓自己能夠在做事情時變得持之以恆起來。
夸父或許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或許是後人的笑柄。但是夸父逐日這個故事正是人類征服大自然的過程中堅定信心的真實寫照。
夕陽如血,照耀着大地。有一箇身材高大的人,流着汗水,咬着牙齒,死命的追趕着天空中的太陽。他的身後有一大串腳印,清楚地記錄下了這位英雄所走過的每一步……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