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怎麼寫300字(通用14篇)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1

  我上小學四年級了,放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報了一箇閱讀班。有一天,老師搬來了一些書。其中有一本是《湯姆叔叔的小屋》,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媽媽借了新華書店的書目。上面有一本書,也是《湯姆叔叔的小屋》。我還記得媽媽對我說過下次要是我買《湯姆叔叔的小屋》她也看。

  我就向老師借了這本書,當我打開這本書時,裏面的內容太精彩了,我就情不自禁的把它帶回家。裏面的人物有麗莎、克魯伊大嬸、湯姆叔叔、賽爾比太太、賽爾比先生、吉琳、歐菲麗小姐等等。我還知道它的作者是斯托夫人。

  賽爾比太太對僕人最好了,她最喜歡麗莎了。賽爾比先生明明過着快樂的生活,最後居然把湯姆給賣了。克魯伊大嬸是湯姆叔叔的妻子。麗莎是賽爾比太太的僕人。吉琳是湯姆叔叔的新主人,但是,吉琳最後死了。歐菲麗小姐是吉琳的姑姑。我最喜歡吉琳、賽爾比太太、湯姆叔叔、歐菲麗小姐、克魯伊大嬸等等。

  我還記得《湯姆叔叔的小屋》反映的主要事情:湯姆叔叔是一箇黑奴,他善良能幹,相信上帝掌握人們的言行,主宰着人們的命運。他命運多變,雖然渴望自由,但都因不願意連累其他的奴隸而放棄了逃跑的機會。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2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現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箇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着你生活的崗位……"

  這就是雷鋒的釘子精神,也許現在我們不能感受到它的偉大之處,甚至認爲雷鋒是一箇"傻"的人,但當讀了他的日記之後,便能瞭解到雷鋒是一箇多麼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的人.

  時至今天,四十多年過去了,雷鋒精神曾激勵過多少青少年,胸懷遠大志向,活躍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線無私無畏,赤誠忠心地像雷鋒那樣奉獻壯麗的青春,雷鋒已經成爲"爲人民服務"的楷模,開創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標兵,這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嗎

  不僅我們受到雷鋒精神的影響,連不少外國人都受到了這股"風"的影響.一箇美國商人如此說道:"雷鋒精神是人類應該有的,應把雷鋒精神弘揚到全世界.要學習雷鋒對待事業的態度,學習雷鋒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學習雷鋒關心人,愛護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質."

  西方人和我們一樣,給予雷鋒最高的表彰,雷鋒精神與上帝共存.

  無論時空如何變化,無論日月星辰如何變幻,那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是沒有變的.所以雷鋒精神以超越時空的力量成爲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3

  今天,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斯托夫人寫的一本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書中着力刻畫了具有崇高犧牲精神的黑奴湯姆,他的主人謝爾比先生爲抵債不得不將其變賣,湯姆最終被第三任主人毒打折磨而死。這本書揭示了奴隸們的悲慘命運,控訴了奴隸制度的罪惡。

  讀完這本書,我既憤慨,我又傷心,爲什麼白人就可以過着不愁喫穿,雍容華貴的生活,而黑人就要過着悲痛,痛苦的生活,今天賣給你,明天賣給他。在像雷格里莊主的眼裏,黑人的命一文不值。這個世界應該是公平的!黑人和白人不應該有區別,我們要反對這種種族歧視,爲自由奮鬥。

  由此我想到了《三毛流浪記》裏的三毛,他到哪裏都會被人看不起。別的小孩都是喫飽穿暖,而三毛卻在大街上流浪。

  三毛和湯姆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讓人欺負,但他們都在黑暗社會里保持天真的心,而我希望世界上每個角落都人人平等,讓人們沒有飢餓寒冷。但願這樣的罪惡和歧視永遠消失。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4

  讀《夸父追日》我才知道:夸父不喜歡黑暗,他喜歡光明,《夸父追日》讀後感400字。他看見太陽每天都是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長的黑夜。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陽才又從東方升起,夸父便決定去追趕太陽,把太陽抓住,想讓它永遠的固定在天上,想讓大地一直充滿陽光。

  夸父追到了太陽那兒,忽然間,夸父的喉嚨乾的直冒煙。於是,夸父俯下了身子,把黃河、渭河的水喝的一滴不剩。可他還是渴,就向北方跑去,想喝大澤裏的水。

  可是,夸父還沒有到大澤,他就像一座大山一樣的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爲他的倒下而發出了巨響。夸父看着西沉的太陽,嘆了一口氣,把手杖向前一扔,就閉上眼睛長眠了。

  第二天早上,太陽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是一片鮮果累累的桃園,是夸父的手杖變的。樹上有鮮美的桃子,可以爲追尋光明的人解渴,讓他們精神百倍,奮力前行!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5

  傳說古代有個叫夸父的人,他曾經跟太陽賽跑。他拿着木杖,死命的追趕太陽。途中,他感到異常地焦渴,便喝乾了黃河和渭河裏面所有的水,卻仍無濟於事,於是便往北想去渴一箇叫大澤裏面的水,但是他還沒有走到那裏就在半路里渴死了。

  夸父是一箇有決心、有毅力的人。他死命地追趕太陽,從不放手。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但是夸父也是一箇不自量力的人,和太陽賽跑,想比太陽跑得更快?不可能!

  上一個暑假的時候,我打算每天寫一篇日記,結果只寫了16篇就覺得沒有意思了。有一次,我下決心要把整個房間都打掃一遍,結果只收拾了一些書就不想再幹了。等等。

  這些事情都是因爲我沒有毅力的表現。但是我卻知道取長補短的道理,我想我應該學習夸父身上的那種堅定的毅力,讓自己能夠在做事情時變得持之以恆起來。

  夸父或許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或許是後人的笑柄。但是夸父逐日這個故事正是人類征服大自然的過程中堅定信心的真實寫照。

  夕陽如血,照耀着大地。有一箇身材高大的人,流着汗水,咬着牙齒,死命的追趕着天空中的太陽。他的身後有一大串腳印,清楚地記錄下了這位英雄所走過的每一步……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6

  昨天,我讀了一箇故事——《夸父追日》。這裏面講述了一箇震動人心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位大英雄,名叫夸父。他的身材很好,爲人很正直,所以人們都喜歡他。那時候,很多人向太陽神祈求一箇願望,讓太陽走得慢一點,這樣他們纔有更多的時間做工。看到這樣,夸父幫他們跟太陽神講。但是太陽神不要聽他的話,讀後感《《夸父追日》讀後感400字》。因此他決定要把太陽追回來。在追太陽的時候,因爲口很渴,所以他死了。當太陽看到這動人的情景後,便放慢了腳步,把白天變得長了一點。

  一開始讀這個故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夸父的性格。他具有堅貞不屈的精神。在碰到困難,也就是他覺得口很渴的時候,還繼續追太陽。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不要這樣做。對我來說,他也是一箇捨己爲人的人。他很關心別人,會把一生的精力奉獻給人們,他是一箇那麼好的人。

  可是,我偶爾也會想:爲什麼他感到口渴的時候他還追太陽?爲什麼要危害自己的生活呢?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爲他很笨,對不對?不管怎麼說,從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堅持不懈,努力地試一試纔有可能成功。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7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啓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可以對故事內容稍作介紹,對人物和書進行一箇整體評價。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箇“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

  (2)亮明基本觀點。

  喜歡哪個故事片段,是什麼感動着你,說出文章中的哪個情節吸引了你(概寫),你是怎樣被感動的,受到了怎樣的啓迪。(突出細節,寫好感人點)詳寫

  (3)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

  聯繫自己的生活,談談讀完這本書後,你會怎麼做,或者將對你有什麼改變。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詳寫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8

  九歲的凡卡,本應該和我們一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認真地讀書的,而他卻在一箇鞋匠鋪裏打工,這個鞋匠主人不但沒有給小凡卡足夠的食物,反而隨時打凡卡,還讓凡卡睡在冰冷得讓人發抖的過道里,只管自己的孩子的幸福,不管凡卡的死活。如果現在有人像那樣對待小孩,鐵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在那個社會,社會制度是黑暗的。在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根本不是窮人呆的地方。凡卡時時處處都要受到任何人的欺侮。讀到這裏,我的心情由平靜變爲憤怒,憎恨那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同情凡卡的命運……

  凡卡生活在一箇沙俄時代黑暗的社會,像凡卡這樣命運的人成千上萬,而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新中國,衣食無憂。想到這兒,我不禁熱淚滿面,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九歲的凡卡正在受着百般折磨,而我們卻躺在父母的懷裏撒嬌;坐在空調房裏喫着肯德基;在電子遊戲廳裏肆無忌憚地玩着遊戲。我們都有慈祥的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那個溫暖、舒適的家。他是個孤兒,沒有地方落腳。我們都有漂亮的衣服,名牌球鞋。凡卡卻只有幾件打了補丁的破衣服,打着赤腳。我們一日三餐,想喫什麼就喫什麼,凡卡卻只能啃那乾巴巴的麪包,喝一點稀粥,甚至沒有喫的。跟凡卡比,我們是生活在蜜罐裏,卻常常不珍惜,浪費糧食。對父母一句不中聽話,還大發脾氣。學習上還覺得自己苦了、累了。這是多麼的不應該。我們太幸福了!

  想想《凡卡》,再想想我們。我們的心中是否應該燃起一股鬥志呢?如果是,那這股鬥志又是什麼呢?同情但又無能爲力;憎恨卻又束手無策。還是從現在起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祖國呢?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9

  星期四,我看了《誦讀經典 品味越韻》中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主要講了:屋主壽鏡吾是紹師興城裏有名的塾。他20歲中秀才,在自己家中設館授徒,以教書爲業。他制定學規,從嚴治教,每年收學生不超過8人。他對學生要求嚴而有度,待人以寬和爲懷。發現有學生不認真讀書,到後院去玩時,他只是大聲叫道:“人都到哪裏去了?”待到大家陸續的回來時,他也只是瞪幾眼,督促大家讀書而已。他也備有戒尺,但不常用,學生有違反塾師的也只是在學生手心上輕輕地打記下以示懲戒,不像別的塾師,要把學生的手心拗彎,將手背頂住桌角用力痛打,以示師威。教學之餘,他常以讀書自娛。每當學生放聲朗讀課文時,他便吟誦自己心愛的古賦,而且搖頭晃腦,顯得十分投入,也很有點幽默感。放學時,他會親自把學生送出大門,站在石橋上觀察良久,看學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鬧的情形,直到學生走遠,他才放心地踱回書房……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箇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

  有空時我還要看看《誦讀經典 品味越韻》中還有什麼有趣的童年樂趣。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10

  暑假期間,利用空閒時間讀了《朝花夕拾》,其中我感觸最深的便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這篇文章記錄了魯迅在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所發現的樂趣。

  那個荒蕪的百草園,生長着各種不知名的雜草和蟲蟻鳥獸,而魯迅卻從中發現了無限的樂趣,這有高大的皂莢樹,也有矮小的珊瑚珠,還有輕盈的叫天子。偶爾翻開石頭,還能發現其中的蟲蟲蟻蟻,更是增添了無限樂趣。魯迅在這裏發現探求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妙,滿足了那顆好奇的童心,他置身於百草園中,拋開一切煩擾,盡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11

  “讀”,是指在文章開頭交代讀了何人何文,有何感發點;“感”,是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談自己的感受。而讀後感,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後發感。

  寫好讀後感,除了掌握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五個寫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第一,要研讀原文。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學生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第二,確立感發點。

  也就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入手處”,千萬不能馬虎。選好了這一“入手處”,文章會寫得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

  第三,述讀與發感。

  述讀,包括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簡潔的話概括有關文章的內容和總體感受,也可提出明確的感發點,也有開頭交代一下所讀作品寫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

  第四,讀後感的結尾

  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根據不同類型的讀後感可採用不同的結尾形式。

  第五,寫讀後感常見的毛病。

  ①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後感,主體部分完全是複述原文的情節,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後感的最基本要求。

  ②評述原文多,“感而發,牽強附會”,這類文章混淆了讀後感與文學評論的界限,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勉強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學最易犯的一箇毛病。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12

  大家好你們還記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李高潤,今天我讀了張老師給我們發的大語文書上的《夸父追日》。

  我先給你們講一講夸父追日的故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箇叫夸父的人,他很高很大,他的腰圍比一百個西湖還大呢!就別說他的身高了就算是一千個西湖豎過來然後在加上一千個泰山也不如他高,可是夸父有一箇實現不了的愛好就是希望太陽永遠在天上,那樣的話,我們就會被渴死的,對了夸父我因爲是個笨拙的巨人想不到夸父既然跑的風一樣快,一站眼的功夫就能跑兩千米,要是我們人類走的話那需要走上幾百天呢!他的胃口也是十分驚人,他既然能把黃河裏的水全喝沒了呢,還不解渴,就這樣夸父他不斷的墜崖追就這樣,跑呀跑眼最後夸父活活的累死了,它的身體變成了很多的高山還有桃園,只要是快富死在那裏的地方,哪裏的他自就會越長越大,啊,夸父真是個爲人力造福的大好人呀!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13

  我讀了《夸父追日》的故事,我覺得夸父有偉大的理想、敢於實踐,還有偉大的奉獻,這三個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夸父他不喜歡黑暗,而喜歡光明,所以,他就去尋找光明,他要把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在一天夜裏,夸父他拿起手仗,抬腿一跑,就跑了兩千裏,跑到了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陽光照在他身上,陽光在他身上的時候,喉嚨直冒煙,彎下腰去和黃河和渭河裏的水,但是兩條和裏的水都和光了以後,還是沒有止住渴。夸父又向北面的大湖奔去,可是,還沒有到,就倒下了。就在他倒下的時候,最後一縷光明照在了他臉上,他遺憾的看着太陽,倒下了。夸父倒下以後,他的手仗變成了桃林,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那鮮美的桃子帶給後來尋找光明的人解渴。

  我覺得,我們要像夸父一樣奮勇向前,有偉大的理想,敢於實現理想。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篇14

  作者憎惡的“死水”不僅僅是路旁的一箇臭水溝,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徵意義。從詩人聞一多創作、發表、出版<死水>的有關情況可看楚“死水”象徵的社會現實:

  一、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徵。<死水>創作於1925年4月的芝加哥,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二、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北洋政府。1926年3月18日,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聞一多先生懷着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鬥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三、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於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封面與封底,採用的是通盤的黑紙。整個封面封底散發着憂鬱、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詩歌中反映的厭惡、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麗的祖國形象在現實面前碰壁後產生的一種過激情緒。而隱藏在揭露醜惡的背後,是對祖國無比強烈的眷戀之情和爲祖國利益而獻身的決心。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