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讀後感怎麼寫(精選17篇)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
我小的時候就對風箏滿懷憧憬,可能是因爲當時還不明白飛機是什麼玩意吧,當然也可能是因爲晚上抬頭就能看到一閃一閃的眼睛,我抓着爸爸的胳膊讓他看會眨眼的星星,之後老爸告訴我那是風箏尾巴上栓着的燈在高高的雲朵裏穿梭。上初一時我聽過一篇學姐的朗誦詩,是透過風箏來寫父女間親情的,當時很感動,從此便愛上了風箏放飛的季節——春、秋。我第一篇被當做範文在全班朗讀的作文也是關於風箏的,彷彿只要提起這個名詞我心裏就會充滿許多完美而溫潤的回憶,此刻在這衆多感動之上恐怕還要加上這本《追風箏的人》了。
如果我硬要做個類比的話這本書在主旨上就應與托爾斯泰的《復活》相一致,只是在我的印象中《復活》並沒有這種脈脈的溫情,而且由於年齡和間隔時光的關係我已經基本忘卻了聶赫留朵夫的一系列自我救贖過程,此刻只能就書論書,談談《追風箏的人》了。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阿富汗作家寫的書,對這個國家惟一的印象就是無休止的內亂和拉登,甚至不僅僅僅是那裏,整個西亞就是鋪天蓋地的黃土、取之不盡的石油、永遠裹着全身的虔誠的伊斯蘭信徒,至於具體是阿富汗、伊朗還是伊拉克好像從來都不在我的思考範圍之內。這本書很是驚豔地融進了從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的阿富汗國家背景,透過書內主人公阿米爾的眼看到了共和、蘇聯入侵和驚人的破壞力,以童年悠閒的背景與之後回到時所看到的殘酷現實做了比較,赤裸裸地揭露了人性的醜惡和戰爭的殺傷力,這種感覺很像《飄》。
而在一切罪惡都還沒開始的時候,那裏還是個充滿歡笑的國度,有這樣兩個少年——阿米爾和哈桑。他們從小一齊長大,喝着同一個乳母的奶水,像兄弟一樣,可地位卻有着天壤之別,阿米爾是少爺,而哈桑只是他的僕人——一箇出生後學會的第一句話是他主人名字的僕人而已。阿米爾是懦弱的,在被欺負的時候他總選取忍氣吞聲,每次都是哈桑爲他出頭,這使阿米爾的父親十分苦惱,他期望自我的兒子能像個男子漢一樣。對於生來就失去母親的阿米爾來講,父親是他惟一的親人,他不願意與人分享父親的愛,哪怕是同他情如手足的哈桑。他總會想出一些小花招惡意地嘲笑哈桑,可哈桑從來都不會生氣。
那個冬天像往年一樣舉行了風箏大賽,阿米爾成爲最後的贏家,父親爲他歡呼雀躍,可他卻從此失掉了最忠誠的哈桑。由於哈桑義無反顧的善良使他每時每刻如坐鍼氈,哈桑像面鏡子一樣會倒映出他一切醜惡的背叛,他最後趕走了哈桑——以一種及其卑劣的方式。之後蘇聯入侵,阿米爾和父親被迫移居美國,在那裏他得到了暫時的安寧,直到二十五年之後自伊朗,一箇名叫拉辛汗的朋友告訴他:回阿富汗來,那裏有能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阿米爾最終還是回來了,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卻意外得知已經死去的那個曾被他背叛卻始終愛着他的僕人哈桑,實際是他同父異母的的弟弟,帶着贖罪的心理他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爲好人的道路。一路的艱辛、危險、命懸一線,最後讓他救回了哈桑的兒子——他的侄子——索拉博。
追風箏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在追尋一條自我救贖的路,心裏藏着陰暗,有些人敢於應對,像索拉雅和拉辛汗;有些人選取用另一種方式去彌補,像阿米爾的父親和哈桑的母親;有些人在逃避後選取再次迴歸,像阿米爾。我想沒有人是哈桑,因爲不會有那樣善良的人存活,所以我們的一生都是個追風箏的過程,期望在追到風箏的那一刻再倒下,然後仰望藍天說一句:“這輩子我不再欠任何人的。”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2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裏的資料蘊藏着許多道理,只要我們反覆回味,就會有許多體會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很久纔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那裏,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到……關於愛情的簽名
有一次,媽媽一箇人在家裏大掃除,而我在做媽媽佈置的“海量”作業。經過兩個小時的“拼搏”,我最後把“海量”作業給消滅了。沒想到,我剛剛寫完作業,媽媽就叫道:“阿怡,幫媽媽洗洗拖把吧!”我聽了,說:“媽媽,我剛剛纔把作業給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媽媽說:“我幹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給累壞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聽了,又說:”下次大掃除我就和你一齊幹活,這總行了吧!”媽媽聽了,說:“唉!算了,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此刻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媽媽。媽媽期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什麼家務活都不讓我幹,全部家務一向都是她做的。此刻,媽媽很累很累,叫我幫她洗個拖把,我都不肯。唉,媽媽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她還要忙個不停,我又何曾幫過她幹過一點活呢?平時,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她叫我回去複習,不好再看電視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時甚至不聽呢,淨和她“唱反調”。媽媽處處都爲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呢!但是,我此刻決定改變自己,要做一箇好孩子!
今後,我必須會做個懂事、聽話、勤勞的好孩子,學會幫媽媽分擔辛苦,讓媽媽不再爲我的學習操心。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3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 《昆蟲記》
很奇怪的感覺,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明顯感覺到法布爾的看法與大部分的人不同。大部分的人覺得:蜘蛛有毒,而且會致人與死地。但在法布爾的手中合理正確的角度上把許多昆蟲的特點、愛好、外形、生存等等寫的栩栩如生。他把他看見的所有蟲子,包括爬行的、飛行的、會變色的等等都寫了進去。並把這些昆蟲的一生給寫了出來,讓人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個蟲子有毒沒毒,或對你有什麼幫助,你都知道。
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通過這本書我瞭解了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着的各種科學真理,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法布爾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昆蟲世界是多麼的奇妙啊!
瞧!雪地忙忙碌碌的瓢蟲,優雅翻飛的蝴蝶,身影矯健的蜻蜓,還有那樹上狂熱唱歌的蟬和那盡興彈琴的蟋蟀。彷彿就在眼前似的。使我印象最深的昆蟲是:食糞蟲屎克螂。它會把糞做成小圓球滾回家的傢伙。看了才知道,原來這些傢伙運糞球的時候居然是倒着走的,爲了不引人注意通常還挑難走的路回家,除了要克服漫漫長路上的艱難險阻,還要時時刻刻留神可能來搶奪勞動果實的攔路劫匪或裝扮成搭檔的騙子。功虧一簣是常事 好不容易搬到家裏,暫時放一放,先把藏匿的洞挖好,誰知什麼都做好以後糞球不見了,在家門口被偷了,可是它並沒有受命運的打擊而沮喪,它搓搓雙頰,伸伸觸角,吸吸空氣,然後飛向附近的斜坡又開始覓食了。
《昆蟲記》,帶給我的啓示是:要熱愛大自然,不傷害昆蟲們;在作者法布爾的身上我們因學習他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4
魯迅的著述浩如煙海,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繪出百草園充滿着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裏無疑是一箇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機,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百草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時,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老師家的書房。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習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內容。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裏自由、快活。
通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童年是那麼美好,令人留戀。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玩耍,這束縛了學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現在上的學校,每節課下課都會有時間玩,也還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我們像在天堂。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裏,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我覺得,在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玩好。
魯迅的名字家喻戶曉,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了魯迅的《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與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親切地交談。
暑假期間,利用空閒時間讀了《朝花夕拾》,其中我感觸最深的便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這篇文章記錄了魯迅在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所發現的樂趣。
那個荒蕪的百草園,生長着各種不知名的雜草和蟲蟻鳥獸,而魯迅卻從中發現了無限的樂趣,這有高大的皂莢樹,也有矮小的珊瑚珠,還有輕盈的叫天子。偶爾翻開石頭,還能發現其中的蟲蟲蟻蟻,更是增添了無限樂趣。魯迅在這裏發現探求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妙,滿足了那顆好奇的童心,他置身於百草園中,拋開一切煩擾,盡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5
大家好你們還記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李高潤,今天我讀了張老師給我們發的大語文書上的《夸父追日》。
我先給你們講一講夸父追日的故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箇叫夸父的人,他很高很大,他的腰圍比一百個西湖還大呢!就別說他的身高了就算是一千個西湖豎過來然後在加上一千個泰山也不如他高,可是夸父有一箇實現不了的愛好就是希望太陽永遠在天上,那樣的話,我們就會被渴死的,對了夸父我因爲是個笨拙的巨人想不到夸父既然跑的風一樣快,一站眼的功夫就能跑兩千米,要是我們人類走的話那需要走上幾百天呢!他的胃口也是十分驚人,他既然能把黃河裏的水全喝沒了呢,還不解渴,就這樣夸父他不斷的墜崖追就這樣,跑呀跑眼最後夸父活活的累死了,它的身體變成了很多的高山還有桃園,只要是快富死在那裏的地方,哪裏的他自就會越長越大,啊,夸父真是個爲人力造福的大好人呀!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6
本書寫了一箇對主人百分百忠心,百分百誠意的黑奴——湯姆大叔。湯姆的忠心使喬治·謝爾比先生把農場都託付給了他;湯姆的誠意使他在面對像勒格里·賽門那樣的暴主時都不會逃跑。湯姆大叔太忠心、太誠意了,忠心的讓人覺得他笨,誠意的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湯姆最早在喬治·謝爾比先生家,但因主人破產,他被賣到了一箇奴隸販子手裏。幸運的是,他被好心的伊娃一家買下了,但不久,伊娃和她的父親奧古斯丁先生先後去世。瑪麗把湯姆和莊園上的其他黑奴一起賣了,湯姆被賣到了一箇暴主——勒格里·賽門手裏,當喬治少爺終於湊足了錢,來替湯姆贖身時,他卻被主人折磨得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最終,喬治·謝爾比先生把他厚葬了。
湯姆的結局是一箇灰色的結局,也是一箇紅色的結局。因爲,他對勒格里·賽門說過:“你只買走了我的肉體,而我的靈魂已經被一箇最有錢的人買走了。”買的人,就是他一直敬仰的上帝,他的肉體被折磨死了,而他的靈魂,則是去天國享福了!喬治·謝爾比回去以後,給每個黑奴發了自由證書,他在湯姆大叔墳前發過誓,不再養一箇黑奴。
湯姆大叔雖然逝去了,但他的精神卻值得世界上所有的人尊敬和學習。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7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並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多麼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後,也並非不快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並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讚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麼真摯,彷彿就在眼前,看在眼裏,刻在心裏。我想,這不只是因爲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
撲蝴蝶、捉鳴蟬、採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後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麼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瑕疵。悠悠童年,承載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當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8
作者憎惡的“死水”不僅僅是路旁的一箇臭水溝,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徵意義。從詩人聞一多創作、發表、出版<死水>的有關情況可看楚“死水”象徵的社會現實:
一、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徵。<死水>創作於1925年4月的芝加哥,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二、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北洋政府。1926年3月18日,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聞一多先生懷着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鬥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三、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於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封面與封底,採用的是通盤的黑紙。整個封面封底散發着憂鬱、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詩歌中反映的厭惡、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麗的祖國形象在現實面前碰壁後產生的一種過激情緒。而隱藏在揭露醜惡的背後,是對祖國無比強烈的眷戀之情和爲祖國利益而獻身的決心。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9
看英子奶奶的書,就像在快樂的書花園裏盡情地玩耍,就像在軟軟的草地上舒服地進入夢鄉。我對《城南舊事》這本書的讀後感,我想你在上面的文字中已經知道了吧!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0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的代表作,一套書籍共有10卷,每卷裏有許多不同的章節。它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昆蟲和它們的生活習性,比如:節腹泥蟲竟能讓獵物一動不動,毛刺砂泥蜂會爲黃地老虎幼蟲做手術,石蜂特別的進食和產卵方式, 砂泥蜂和燕子爲什麼喜歡在別人家築巢, 松毛蟲爲什麼總是一絲不苟結串而行, 而圓網蛛織的網不僅結實更像是一幅有規則的幾何圖案……
這些書不僅描寫各種昆蟲的特性,還引入了許多生物知識和專業術語,讀起來還是挺花時間的。我剛完成了第一卷《高明的殺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章節是關於“聖甲蟲”的。我喜歡它的原因是這一章節不但完整地描述了聖甲蟲的外形,而且還擬人化地描繪了聖甲蟲找糞便、做糞球和推糞球等一系列動作和故事,比如:聖甲蟲會爭先恐後的擠到最前面,有的梳耙表面的糞便,有的往下挖,尋求更好的糞便;聖甲蟲在推糞球時常常會有“熱心的合夥人”來相助,可它真正的目的不是幫助,而是想要搶走這個本來屬於原主人的糞球;當糞球推着推着不小心被固定在一枚大頭針上時,兩隻聖甲蟲就會合力從糞球底部拱糞球,可是如果大頭針太長,聖甲蟲拱不出糞球來時,他們就會立刻放棄,因爲他們想不出其它更好的辦法了……
我覺得這是一篇關於昆蟲的佳作——作者知識非常淵博,更可貴的是,法布爾把對昆蟲的介紹簡化成通俗易懂的語句,並且適當地加入自己的觀點,還爲書中出現的昆蟲們配上了精美的插圖,整本書像一本字典,又像一本童話書,讓我這樣的小讀者也能讀懂這些文章,幫助我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就像書中所說的,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看了這本書,讓我喜歡上了昆蟲。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1
我讀過很多書,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懂得了很多如何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是小說《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箇故事,一位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同行看成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鉤到一條大魚,大魚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最終被老人殺死了,綁在船的另一邊。老人在歸途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但他仍然鬥志昂揚,像一箇角鬥士在大海這殘酷的角鬥場是頑強地展開搏鬥,歷經了重重艱難險阻。雖然老人捕的魚,在歸航的途中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絲毫沒有減退老人的堅強意志。這本書告訴了人們一箇道理,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人可以失敗,但絕不能在意志和精神上被打敗!
以前,我做事情不順利的時候,就會退縮,有時候還會垂頭喪氣。在學習上,只要有幾次考試不理想,就失去了信心,認爲自己的成績不能進步了。看來《老人與海》的主人公以頑強的毅力,想方設法,永不氣餒,最終戰勝鯊魚的襲擊,他依靠的就是堅定的信心。因此,如果你做任何事,不管有多少困難,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心,就成功了一半。我深受啓發,心裏默默發誓,我要向老人學習,樹立自己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學習的信心,急起直追,在期末考試中,我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故事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長河中,不管會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風風雨雨,都要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堅持到底、永不言棄、永不退縮的精神面對一切,我們就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2
一、精讀原文,感悟內容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怎麼讀呢?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覆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實質,聯繫自己生活的實踐,加以對照、比較,同時要在原作上作上記號,如圈、點、劃,或在空白處寫上簡略的看法等,以便讀後好查找重點之處。
二、圍繞感點,引述內容
讀後感是“讀”後所得,寫的時候要緊密結合原文,圍繞感點,適當地引述原文,讓人家看得出的確是讀有所獲。如果脫離原文,別人就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這感受從何而來。如讀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引用文中小女孩賣火柴給媽媽買藥或小女孩在幸福的幻想中凍死在大年夜的句子,引出自己的感點。由此可見, “感”是由“讀”而生,自然就是讀後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時不能太多,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複述原作的內容或敘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結尾發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不符合要求了,“讀後感”就變成“讀後抄”了。
三、分析材料,提煉感點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兒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箇情節、一箇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後,我們可以抓小女孩對媽媽很有孝心這個感點,也可以抓小女孩生活悲慘這個感點,還可以抓……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四、聯繫實際,充實內容。
結合實際,可以是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是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一定要真正結合實際去“感”。可有些同學把讀後感寫成了檢討書,一對照,書上講的都是“光明”,自己一身都是“黑暗”。聯繫實際一箇重要方面是聯繫思想實際,即讀了文章明白了什麼,知道了應該怎樣做……比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學生就可以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平時是如何對待父母的,自己是如何看待現在的幸福生活的,今後應該怎麼做。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3
利用暑假,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裏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着很大的幫忙。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只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樣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好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好應爲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範,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時刻剩餘,等期限快到了纔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因此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打開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後發下來,我打開本子,上方寫着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裏還有着許多“規矩”,等着我們去學習,去明白,去體會。
《弟子規》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我們認真去踐行,給父母開來的快樂是無限的,給自己帶來的收穫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必須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4
小說總是能表達出各種情感:悲傷快樂又或是殘忍,本週若說起最大的收穫除了課堂上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就是看了<<追風箏的人>>這樣殘忍而又美麗的故事,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給寒冬的季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心間頓生暖暖的感動。
人生也是這樣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不要總在抱怨生活,而要學着應對人生。本書的主人公阿米爾的朋友哈桑就是這樣的一箇人。他的母親很小就拋棄了他和他的殘疾父親。他們遭受着衆人的恥笑和不屑的眼光,他們難過悲傷但並沒有放下生活的期望依舊在這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找尋着他們自我的天地。
童年就像糖果的香味那樣甜,那樣完美。“我的整個童年,似乎就是和桑一齊度過的某個懶洋洋的悠長夏日,我們在爸爸院子裏那些交錯的樹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與強盜,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蟲……”追逐着風箏望着空中的飛鳥飛過而留下的痕跡真期望這一切能夠定格在那一瞬間。
杯具是什麼?魯迅先生說”杯具就是把完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阿米爾和僕人的兒子哈桑參加了阿富汗傳統的鬥風箏比賽。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還務必追到被他最後割斷的風箏。哈桑是當地最出色的追風箏高手,他替阿米爾去追,承諾阿米爾必須追到。然而,風箏追到了。哈桑卻被幾個少年抓住恥笑與傷害哈桑。阿米爾目睹一了,格軟弱的他卻選取了袖手旁觀,並再次錯誤地選取了逼哈桑離開家門。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和他父親亡命出逃,,阿米爾遠遷美國,但他對哈桑的負罪感未減,之後他知曉了有關家庭的巨大祕密,原先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爲了找回“再次成爲好人的路”,阿米爾重返阿富汗,而哈桑已死,阿米爾在被拳擊的捶打中我看到了久違的感動,那是一種勇敢,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一瞥驚鴻的亮光。阿米爾最終救出哈桑的孩子找到“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是一箇象徵。它是珍貴的友情、溫暖的親情、完美的感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我的最完美的心;而他爲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爲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期望的寄予,我相信這個時候阿米爾的心已經得到了救贖因爲他已經找到了自我失去的完美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5
我讀了《夸父追日》的故事,我覺得夸父有偉大的理想、敢於實踐,還有偉大的奉獻,這三個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夸父他不喜歡黑暗,而喜歡光明,所以,他就去尋找光明,他要把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在一天夜裏,夸父他拿起手仗,抬腿一跑,就跑了兩千裏,跑到了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陽光照在他身上,陽光在他身上的時候,喉嚨直冒煙,彎下腰去和黃河和渭河裏的水,但是兩條和裏的水都和光了以後,還是沒有止住渴。夸父又向北面的大湖奔去,可是,還沒有到,就倒下了。就在他倒下的時候,最後一縷光明照在了他臉上,他遺憾的看着太陽,倒下了。夸父倒下以後,他的手仗變成了桃林,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那鮮美的桃子帶給後來尋找光明的人解渴。
我覺得,我們要像夸父一樣奮勇向前,有偉大的理想,敢於實現理想。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6
黑奴的悲慘,和人們對於奴隸的不屑並且惡毒而造成的。這種現象在很多書內有所體現,《湯姆叔叔的小屋》可以說是代表作了。
《湯姆叔叔的小屋》全書以湯姆的命運爲主線,寫了一箇黑奴的一生。湯姆一出生就是黑奴,長大後因爲主人欠債而無奈被賣出。但他遇到了可愛又善解人意的小伊娃,伊娃的爸爸花重金買下了他。但不幸的是伊娃和男主人接連着去世了,家裏剩下的唯一能做主的女主人從來沒有對他正眼相待過。於是,可惡的女主將其賣給了一箇莊園的主人,在那裏,湯姆幫助兩個嚮往自由的女工逃跑。而他,卻依然忠心耿耿地留下了。當喬治少爺趕來贖回他時,他已經奄奄一息了。
其實這本書內最打動我的是伊萊薩帶着孩子逃跑時的情景,那一段的細節描寫十分細緻,讓我覺得眼前都是一片血紅。光着腳跳過浮冰,這對於一箇虛弱的女子來說,幾乎不可能做到,但她做到了。是什麼樣的情節讓她變得這麼勇敢?除了她對孩子的愛,還有一箇重要的原因–恐懼。這是對債主的一種恐懼,她一定知道如果此時被抓會被打的體無完膚,所以她選擇了放手一搏。
伊萊薩沒了命似的逃跑,兩個女工費盡心思地逃跑,這也顯現出社會對於黑奴的瞧不起和輕視,正是這種輕視,使得湯姆忠心耿耿卻慘遭厄運。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或許伊娃的笑臉和小喬治的諾言,給了他堅持到最後的力量吧。
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篇17
本書作者羅貫中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箇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爲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箇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箇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箇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喫,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喫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箇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箇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