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精選22篇)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
轉念冷靜,敬畏的看着小狼,明白這纔是草原真正的狼,這纔是狼性,這樣的狼才能在草原生活下去。理解了狼性,我們就會明白爲成吉思汗的鐵蹄能夠掃蕩千軍萬馬橫跨亞歐大陸的輝煌歷史,就會明白草原人民敬畏的把狼 當作圖騰的深深敬仰之意。
之所以喜歡這部影片,不僅在於影片內容的豐滿,對狼的形象的成功塑造,更在於這樣一部影片令人深思。在商業化的現代社會,難以找到像《狼圖騰》這樣有價值的影片,它既貫注了人的生命燃燒,情感表達,更是自 然而然地引人反思,人類與自然界與動物的相處方式。在生態環境正面臨嚴峻形勢的當下,這樣的影片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思考。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2
人在不同階段的追求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競爭。部分人面對競爭勇於挑戰,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有的卻落荒而逃,慘遭淘汰,甚至付出慘重代價。有些人高考失利,出現精神問題;有些人商場敗北,選擇放棄生 命;有些人情場失意,行爲過激,釀成傷人害己的慘劇。
競爭的結果註定會有人勝出,也必定有人被淘汰。草原的競爭使大批羊羣、馬羣、野兔喪命,人類社會的競爭也使許多人的生命、人格及財產受到打擊,這些都應該被 視爲一種自然現象。我們要做的不是沉溺於抱怨競爭的慘無人道,而是想法設法在競爭中突出重圍,完成蛻變,實現進步。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3
狼是草原人精神的圖騰,他們信仰狼的精神,認爲狼是最聰明的動物,狼懂得團結,懂得分工合作,懂得戰鬥策略,懂的幫助,甚至比人還有愛心。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非常的惋惜,狼羣走了,他們不會再回來了,是我們把他們一步步逼走的。僅有的一條小狼也死了,是爲了準求自己的自由而死的。
《狼圖騰》用狼哭嗥的憤怒與血淚的控訴換回了人們的覺醒,來認清並正視自己的錯誤。
《狼圖騰》借狼告知了人們生態學與生存學的道理,而草原人與狼的關係不過是人類與自然、人類與自身關係中的一箇典型代表。《狼圖騰》將這些關係說得真切,說得生動,說得深刻,說得催人淚下,說得令人警醒。
現在的一些蒙古人根本就沒有見過狼,而且現在的生活習慣也不再是傳統的草原人的生活,而是幾乎完全被同化了的農耕民族生活。我不禁爲草原人感到哀婉,爲草原感到憂慮,同時也爲狼打抱不平狼的消失將意味着草原的消失,而草原的消失將意味着草原民族的消失、草原文化的消失,並將導致生態系統的失衡,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變異,導致人類自身文明的倒發展。
因此,請我們把狼留住,把草原留住,把草原文化留住,來維持大自然的平衡,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維持人類文明的正常發展,這是人類對騰格里、對自己的母親——大自然的最好回贈!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4
姜戎,我心目中的頭狼!
——題記
不知什麼時候,許多同學的腋下都夾着一本《狼圖騰》,我驚異異常,既而變的興奮。
在記憶中,好像沒有哪一本書對我的觀念影響那樣大,在對中國儒家思想的列強爲何入侵等中國“國性”問題的思想幾乎進行了“顛覆”式的清洗!
“這當然是一部奇書,一部因狼而起的關於遊牧民族生存哲學重新認識的大書。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處的弱性……”
作爲一箇讀到《狼圖騰》的讀者,恐怕評論家周濤的言語名副其實!的確,幾千年的文化深湛使我們這個深受其益且深愛着儒家——這個統領中國地道,國產的,只對寬袍大袖的迂腐的儒生管用的思想的我們變的過於麻木,過於謙卑,過於迂腐。以致於出現了魯先生筆下“一羣讀書人在車上見到一空座,便‘請’‘請’地謙讓起來,車一開,衆人便都倒了”的笑劇。
“天行其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自然不會盡皆糟粕,先期儒家也有激勵向上的言語,後來儒家的思想漸漸成了統治者控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姜戎,一箇操縱狼羣在《狼圖騰》裏飛越馳騁的我心目中的頭狼的大師,無疑賺足了讀者們的心。我完全被它們迷住了,煌煌五十萬言,純粹是五十萬匹狼的精神之會合!之所以高興,也是因爲我終於有個夥伴來討論“狼”了,
32年的等待,值!腹稿,初稿,二稿,三稿,定稿,姜老先生用汗水換回了我們在狼的觀點,絕不自給!
姜戎,我心中的大師!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5
讀完了《狼圖騰》,我的心思隨着草原狼一起奔向了遙遠的蒙古大草原,內心中湧現出一股野性,恨不得自己就是草原狼的一員,在明月當空的晚上嗷上那麼一嗓子。這本書最讓我感到喫驚的有兩點。
一,是作者對草原狼的熱愛,他能夠用非常多的時間去觀察狼的特性,習慣,全文按照主人公陳陣的思想來敘述整個故事,還加入了馴養小狼的想像。使全文內容更加充實。
二,在環環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氣氛中,草原狼的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講述了人和狼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情。
原先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爲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爲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着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了我的思想是錯誤的。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就像在實行孫子兵法。
同時它們也是忠實的,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非聰明,而是忠實。不僅如此,狼也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爲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狼有太多太多的優點值得人類去學習,可是人從來只看狼的劣根性,真是可悲的生物。還虧人與狼的近親狗生活了那麼久。
我覺得這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啓示,任何物體都有好有壞,不能片面性的去評價它,還有我們要取長補短,使自己更加完美。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6
不要探尋所有我無爲的迷惘,我污濁可我熱愛飛翔。
——題記
狼,一種從來都披掛着“壞蛋”稱號的動物。可在今年過年時,一部大片《狼圖騰》改變了我對狼的印象。影片講述了北京青年陳陣去錫林郭勒草原插隊,掏狼崽、養狼等與狼共同生活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箇大雪天,狼羣把黃羊趕入“大雪湖”爲了來年小狼有食物,“大雪湖”相當於一箇天然大冰櫃,黃羊被困在其中並凍死。每年牧民在黃羊被困在大雪湖的第二天,會來到那裏大聚餐,並帶走一部分。而這件事被外來戶聽說,用一臺收音機換取一位牧民口中的大雪湖的位置,連夜把牧民留下給狼的所有黃羊全部運走,倒置狼羣最後無奈之下攻擊人類養的圈裏的羊。這時,我覺得老牧民說的對,“我們已經拿的夠多了”,是啊,人們要有節制,貪慾要控制,狼也是有生命的,狼雖然會喫掉弱小生靈,可草原正因爲有了它,生態才得以平衡。
另一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電影結束後,片尾曲播放的過程中,我發現每一位狼演員都是有名字的,這再次體現出人們對狼、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頑強的。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爲殘忍,但狼只有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纔去攻擊牲畜和人,這比貪得無厭的人不知高多少倍。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卻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我深深地被這種“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不要懷疑我踉蹌的榮耀,我渺小可我眷戀流放。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7
五、六歲的時候,媽媽就用算盤和我玩狼喫羊的遊戲,聽媽媽講狼喫羊的故事,媽媽教我狼喫羊的漫畫,從小就認爲狼是兇猛可惡、專喫小孩、與人爲敵的。我六歲那年的夏天,巷口圍觀了好多人,小孩子像泥鰍一樣在大人堆裏穿梭。原來是一條好大的狼被打死吊在巷口,身長足有一箇大個壯漢那麼高,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一匹狼,主要的感覺是新鮮。 現在,去動物園看狼,幾乎分不清與狗的區別。
出於對狼的敬畏和電影的經典, 我推薦給北京的一位課友看這部電影,結果課友已經早早看過。俗套的分享觀後感是小學時候的事情了,年齡越來越大,心也越來越硬。我們不會多愁善感,聯繫自我,促進行動一樣去對待一部電影。“不過這部電影讓我感覺沒有捕捉不到的獵物,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捕;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課友的用心回覆,我覺得非常給力,重在“捕捉”、“野心”“獵物”三個詞,還有背後的認真勁兒。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8
《狼圖騰》一書帶給我了對狼,大自然,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煥然一新的看法與理解。蒙古大草原上狼與人,狼與獵物的故事在讀者的筆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令我無法自拔。
首先,先談一談狼的性格與其精神。狼,一箇頑強,倔強,不羈的生命。它不僅僅是草原上精神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勇敢性格的來源。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勤勞主要來自於中華農耕民族的性格貢獻,而勇敢則主要來自於中華遊牧民族的性格貢獻。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對於農耕人口占絕大多數,農耕歷史那樣漫長的民族來說,主要欠缺的卻是勇敢進取,沒有勇敢進取性格的民族,勤勞往往就是勞而無功,或是爲他人做嫁衣。是以,華夏民族要趕超西方,就必須在改變農耕民族存在和農耕民族性格上痛下功夫。
狼在華夏的典籍中一直都是個反面教材,成爲了邪惡,兇殘的代名詞。在我看來,卻不盡然,狼的性格是值得人所敬佩並崇敬的。狼的危機意識,勇氣與血性,團隊精神是現代人正不具備的。
首先,是危機意識,我們要像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在危機中人迸發出的力量是難以想象的。狼在草原上經歷着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和人的巨大威脅,使其一直處於危險之中,才磨礪出它那種時時刻刻的危機意識。
然後,便是狼的血性與勇氣。狼在其逃生時,甚至可以咬斷自己的腿,狼有與生俱來的血性與勇氣,甚至是小狼也不能被人輕易馴服。這點在那些少數遊牧民族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其不屈的民族性格融入與中華民族性格之中後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力量,在近代中華民族遭壓迫之時,我們站了起來,驅走了封建官僚,驅走了帝國主義,中華民族才得以在這場世界化潮流中站穩了腳跟,挺起了脊樑。
最後,便是狼的團隊精神。《狼圖騰》一書中,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捕食故事令我記憶頗深。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則同進,退則同退,井井有條,分工明確,是以無往而不利。在現實社會中競爭與合作相互依存,不可或缺,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將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的,這時候別人的幫助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9
這幾天,我看了《狼圖騰》一書,對狼有了新的認識。在人的眼裏,狼往往是壞與惡的象徵。像狼心狗肺、狼狽爲奸、鬼哭狼嚎、虎狼之勢、虎穴狼巢、進退狼狽等詞,都說明狼是卑劣的生物。其實,狼是一箇豪邁的動物,它頑強的毅力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遇到危險時,它們可以咬掉斷腿逃生,疼的受不了也能保持沉默。他們還會把剛喫的東西吐出來以減輕體重便於逃命。不僅如此,狼羣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撤退時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亂的情況。撞上大批獵人時,一兩隻狼就會引開獵人來保全集體。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軍人開着大馬力的吉普車肆意殺狼,其中一隻狼爲吸引軍車被狂追了數十里耗盡了最後一口氣轟然倒地,以自己悲壯的死換來了狼羣的安全。
羣狼有組織、有紀律、能忍耐、會配合。它們在狼王的指揮下從容作戰,不爭不搶,個個兇猛強悍。進攻時,長尾平翹像一把即將出鞘的軍刀,隨時準備補殺獵物,一副弓在弦上,居高臨下的樣子,始終保持着最佳戰鬥狀態。還有母狼,它們捕殺野馬時,利用身體優勢,咬住馬肚往下拖,全然不顧馬羣鐵蹄踩死的威脅,這種不計個人利益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可欽可敬。
我們應該學習狼不懼艱險克服困難的堅韌毅力和不折不撓的頑強生命力,團結協作,勇於奉獻,不論什麼時候都不放棄希望,勇往直前去奪取勝利。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0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長篇紀實體小說,它的名字叫《狼圖騰》。本書有十幾個狼的故事組成的。那些草原狼隨時會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突襲的戰術;狼對氣象的利用;狼羣中爲了保護孩子不惜犧牲自己的母愛;狼與大草原的關係;小狼艱難的成長過程等。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書。
原來的時候,我只認爲狼是狡猾,狠毒,殘暴的動物,不通人性的,在我心中狼的地位是低下的,不如獅子和老虎兇猛,不如豹子跑得快,同樣是食肉動物,卻只能偷羊,馬喫,他們的存在似乎就是襯托虎豹之類的大型猛獸的。然而,讀完《狼圖騰》這本書之後,我對狼的認識有了新的看法。狼羣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爲了不使狼羣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他們爲自己的孩子復仇時,決心消滅人的馬羣。它們爲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自己去撕爛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並將馬羣趕向大泡子,也就是大泥潭。這次打圍狼羣算好了時間,算好了天氣,無論老的,弱的,壯的還是母狼,全員出動,勢不可擋。這次狼的突襲,夾雜着風災,雪災等自然災害,真是百年一遇!狼羣爲了復仇殺紅了眼,見騎在馬上的巴圖指揮着馬羣,竟開始攻擊巴圖騎着的馬!幸好巴圖拿出了他的打狼神器——打狼棒。這根打狼棒是巴圖的祖宗傳下來的,上面有許多黑色的污穢,這是祖先們打狼留下的狼的血跡。巴圖找準時機,“砰”的一聲,巴圖將一隻狼的狼牙打掉了,狼牙是狼的致命要害,因爲狼牙是狼身上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了那四顆鋒利的狼牙,就會慢慢的痛苦而死,餓死。但是還是沒有躲過狼羣那可怕的自殺性攻擊,馬羣全都被趕到了大泡子裏。
狼羣本不會殺馬,都是由於從內陸來的人們不懂草原的規矩,亂掏狼窩,導致母狼沒有了孩子纔會迫不得已的叫上公狼,發起了這次大的攻擊。
在我看來,狼的品行不是用“兇惡”“殘忍”兩詞來表達,而是用聰明、智慧、尊嚴和頑強來描繪狼的一生。那些精靈一般的狼羣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佈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理巧妙利用;狼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狼羣中的友愛與親情。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1
很不錯的一部電影。書我沒有看過,朋友圈裏有人說這電影不錯,就帶着老婆孩子一起看了。沒有什麼血腥暴力以及其他可能少兒不宜的鏡頭。
影片講述了在上山下鄉時期兩個知青插隊到內蒙古某牧場,關於人,狼,天鵝,羊羣,馬羣還有狼狗之間的恩恩怨怨。當大自然的平衡被人類的貪婪打破之後,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這是一部關於自由的電影。自由,一箇永恆的話題。就跟完美的愛情永遠不存在一樣,真正的自由是沒有的,就連相對的自由也是十分的稀罕。如果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話,至少也得是不想幹什麼就不用去幹吧?這樣的自由雖然打了折扣,但如果能有一些也足以讓人傲嬌了。狼的自由沒有了的話,他就失去了尊嚴。就像片中所講,他們要有自己捕獵獲取食物的尊嚴,而不是等着人拿着東西來喂。在經歷漫長耐心的等待之後拼盡全力得到的獵物纔是來自大自然有尊嚴的獎賞。
狼在捕獵時很有紀律,也很聰明,所以戰果也往往不錯。這也是他們自由的產物。想起剛剛看過的一篇文章,說是有學者認爲埃及金字塔不是奴隸建造的,而是一箇個享有充分自由的技藝精湛的工匠們的作品。就像奴隸造不出瑞士鐘錶一樣,奴隸們也造不出精妙絕倫的金字塔。被困住的禁錮的心是沒有太多創造力可言的。
對於自由的追求達到極致的動物和人,就會贏得尊敬。就像影片中的狼,也如很多的志士仁人。他們都沒有屈服,對得起自己的傲氣。
狼越來越少了,大多進化成了搖頭擺尾的狗。就連兇猛一點的狼狗也不例外,說到底他也只是狗的一種罷了。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2
《狼圖騰》,從題目中就透露出狼的優秀、莊嚴與神聖。作家姜戎以史詩般的敘述手法和深邃的人文胸懷吟唱了一曲遊牧文明和草原生態的輓歌。
整本書都在以事件來描述狼的精神、特質,還有蒙古人既受狼害又與狼不可分離,既恨狼又敬畏、崇拜狼,所謂“學狼,護狼,拜狼,殺狼”的圖騰崇拜和精神悖論。
在閱讀《狼圖騰》時,看到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羣捕食獵物的故事,更是能使我鮮明的看到狼羣的威力。狼羣由狼王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羣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混亂。
身處草原,就會置身於這個巨大的食物鏈中,任何生物都有被喫的命運,要想佔據食物鏈上端的位置,就必須在殘酷的現實中磨練自己,造就卓越的品質。草原殘酷的生存狀態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存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狼擁有血性,它們十分勇猛,有尊嚴。草原狼決不屈服於人類,即使小狼從小就被人類飼養,但在它骨子裏還保留着草原狼的尊嚴與氣概。
在戰略上,狼十分精湛,草原狼圍捕黃羊的戰役,縱橫捭闔,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是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而作戰時迅雷不及掩耳,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又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狼在自衛時的機智與狡詐也是驚人的,它摸清了人類的動機,知道對自己不利,指引錯路,誘導人類。
自古以來,在漢人眼裏狼是奸詐的動物。什麼狼狽爲奸,狼心狗肺都是關於狼的貶義詞。但其實狼在這個蒙古草原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也是畢利格老人年對漢人不尊重狼而不滿的原因。在蒙古人眼中,狼的一切都是優秀的,雖然有時會捕殺自己的馬、羊,但他們只是阻止,並不會無緣無故的殺掉大羣狼羣,如果沒有了草原狼,黃羊就會大量繁殖而不削減,草原上的草也會被黃羊大量啃食,牛羊馬沒有了食物會被餓死,牧民沒有了經濟來源與食物來源對蒙古民族來說正是最大的毀滅。不僅是狼重要,在這個龐大的生物鏈中,每一樣都不可缺失。
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應當保護生態環境,不能因爲一己私利去擾亂生態系統,不然會有毀滅性的後果。還有,做人要擁有一些狼性,不能像羔羊一樣任人宰割。現在,我們中華民族就像是一箇羊羔民族,沒有狼的機智、勇猛,更沒有狼的骨氣與尊嚴。但願我們能夠做到書中所表達的一切。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3
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這本書,《狼圖騰》讓我瞭解到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着追求關注和焦點。
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爲它的厚重,因爲它的不可再現。因爲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羣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人們對狼的誤解。
這部以狼爲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遊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在環環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氛圍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還有以畢利格老人爲代表的蒙古草原的遊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長。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箇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4
狼,一箇既遙遠又熟悉的字。
狼,一種既有心計又霸氣的動物。
小時侯,在我的記憶中,狼算是所有動物中最兇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關於狼的貶義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爲奸。還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童年。看着這些成語和故事使我覺得狼是一種世上最惹人厭的動物,直到我讀了《狼圖騰》才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
這本書講的是一箇漢人到了草原從認識狼到崇拜狼的經理和心理活動。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頭腦。
說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們比比了。狼雖然老盤算着有一頓美餐,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攻擊人或牲畜。它們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樣會盤算着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權利,有名利,有金錢,有名氣等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學不會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錢或不正當的手段去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這樣換來的東西還留有多少價值呢?可以說人的野心是不和乎情理的,這些野心不但不會激勵自己反而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質量現在是比狼略遜一籌了,現在看看狼的頭腦。有句話說,“成功是準備出來的。”我認爲這句話,人比狼說得次數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從不打無準備的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等等,都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狼的頭腦,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是它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說不定其餘的三十五計都是人向狼學到的。
這樣說來,狼做人的導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沒有《狼圖騰》這本書我們又怎能相信這一現實呢?所以,謝謝狼和《狼圖騰》,你們真的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德風範!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5
今年暑假,我懷着深深的感動讀了《狼圖騰》一書,我被狼的智慧和精神震撼了,而我對狼也有了一箇全新的認識。
以前我認爲狼只不過是喜歡羣居的野獸,憑藉着數量的優勢能捕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趕不上獅虎,速度比不了獵豹,同爲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爲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在電影中,它永遠只能做配角一樣。然而,讀了《狼圖騰》時,隨着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爲了不使狼羣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不是一般的聰明,而是大智慧。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爲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羣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刻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爲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裏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於是有了成吉思汗,於是有了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
今天,我們不能不爲《狼圖騰》中狼的精神而感動,不能不去學習狼的智慧和精神。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有時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有時做事只想自己,沒有集體觀念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去克服改進的。我希望大家也能消除對狼的偏見,學習狼的精神,做事有頭腦,不屈不撓,勇敢頑強,團結協作,讓《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像烈火一樣在我們的胸中燃燒,永不停息!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6
孔子提倡“仁”,卻把無數人教化成了“小羊”,無“狼”之時,天下太平,可“狼”來之後,“小羊”便無反抗能力,任人宰割。清朝便驗證了這一點。遊牧民族不管老少男女,個個都是戰士,農耕民族的思想使人變得善良,遊牧民族的思想使人堅強,具有狼性。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使人既不變成任人宰割的 “小羊”,也不會變成殘忍的“狼”。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把握人性的尺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才能利於不敗之地!
觀後此影片,總結出一句話:要想成功,必須具有狼性。狼是集智慧、團結、勇敢於一身的,我們無論做什麼千萬記得不能像羊一樣任人宰割,我們要學會羊的平和穩定性格,也要學會狼的拼搏、團結合作,兩者結合才能成功!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7
狼,在歷史有着無數洗不淨的罪惡,許多成語都是來形容狼的無惡不赦,比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爲奸、狼貪鼠竊等。人們一提到狼更是聞風喪膽,可謂是“談狼色變”。曾經的我也對狼有極大的偏見,認爲狼是邪惡的化身,可自從讀過《狼圖騰》這本書後,對狼反而有一種深深地敬佩感。
《狼圖騰》這本書是歷史上迄今唯一一本描繪、瞭解、研究蒙古狼的“千古奇書”。書中講述了北京青年陳陣插隊到蒙古草原做知青,並在草原與狼搏鬥、與狼鬥法、捉狼、養狼的事情。整篇文章一氣呵成,情節緊張而又激烈,並不失悲傷之情。讀完之後,我心潮澎湃,激動地心情難以平復,就好像是享受了一頓精神盛宴,進行了一次生命洗禮。這本書已把我拉入了那個曾經綠意盎然的額侖大草原。
我敬仰狼,佩服狼,是因爲狼的狡黠與智慧,狼的軍事才能,狼堅強不屈的性格,狼的視死如歸,狼的集體合作感,狼的家庭責任感……這無不透露出狼高尚的品格。
如此之多的原因中,最爲顯著的便是狼的軍事才幹和堅貞不屈的性格。
狼的軍事才能可謂是無人能比。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排兵、進攻、突襲、包圍都十分精密,考慮周全,面面俱到,想要破解還真是難。狼在戰鬥中巧妙地運用了大自然中的環境,隨時隨地都頭腦冷靜,沉着鎮定。一箇個都是戰術精湛的軍事家。
狼堅貞不屈的性格讓我最佩服。千百年前,狼和狗本是一家人,經過千百年的馴服,狗已變成了人類最忠實的夥伴,可它們失去了野性,多了一些懶性。而狼,就不同了,它們桀驁不馴,千百年的變化,它們的野性依然揮之不去,它們爲自己是狼而感到鄙夷。所有的狼,都有着一箇觀念:我是狼,心中不可有傲氣,但絕不可無傲骨。
回過頭,再看看我們自己。懶惰、懦弱,生活在溫室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家“稱王稱霸”,出門便膽小如鼠。我們應改變這個現狀,獨立生活,培養獨立性,變得勇敢,變得堅強。
狼魂,這區區二字,包含了狼的一切高尚品質。狼魂,一箇不滅的靈魂,一箇永存草原的信仰。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8
狼,一種兇猛、聰明、羣斗的犬科動物;圖,一種意會、溝通、展示的深邃符號;騰,一種生存、向上、發展的蓬勃狀態!狼圖騰: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嚴!一部小說,一部電影,一段音樂。用文字語言,鏡頭語言,聲音語言記錄、彙集、傳播着大自然的法則,震撼、觸動、撞擊着我們寵物般安逸的神經和思維。
狼本無心喫羊,人本無意殺狼,只因食物之爭!到底是誰先動了誰的奶酪,最後又是誰保住了自己的奶酪?拼到最後,才發現:人們要控制自己貪念,不去多喫別族的喫物,否則,到頭來,自己的喫物也會莫名其妙的稀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而這正是人們自己的造就。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19
從生活的角度,人們的感情貫穿全部,在羊羣下都可以體驗美好感情;從自然的角度,生態圈的平衡,無論外力如何改變,總會經過變革恢復平衡;從動物的角度,動物的本能和品質有時候比人還要優秀和卓越,狼在告訴人類發展的本質。
我們要熱愛生活,珍惜當下;保持平衡,善作公益;像狼學習,本能驅動。我們就像那匹小狼,被關在溫室裏,而不同的是我們差點忘記我們的使命和本能,變成了沒有戰鬥力的、聽不懂狼羣語言的、不想掙脫鎖鏈的“小狼”! 或許我們更本不需要學到什麼,而是做到了什麼!人性與狼性的合併,就像小狼義無反顧、毫無眷戀、目標堅定的走進大自然,冷靜思考、朝天嚎叫、羣狼共舞、爲食而戰一樣!
與狼共舞,纔是大道!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20
今天讀了狼圖騰第一章,不愧是一本好書,纔看到第一章就帶給人如此的震撼,其實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本書了,那是去年九月份在北京,我媽媽看了這本書,跟我說這本書不錯,表面寫狼,實則寫人。當時我很不以爲然,後來又聽文學院一箇同學盛讚這本書,纔有了想看看這本書的願望,今天總算看了這個第一章。
表面寫狼,實則寫人。其實我覺得狼比人還要優秀,突出的戰鬥技巧,完美的團隊精神,精確的作戰指揮,人恐怕也比不上,其實狼好比商場上的人,商場上的戰士正是需要這種精神才能戰無不勝。正如張瑞敏所說,擁有狼的精神的團隊是可怕的,因爲他是最勇敢,最厲害的。以前總覺得江狼尊爲圖騰是可笑的,世界上又有什麼動物比得過人呢?不過現在明白了,狼豈止是狼,他簡直是神!
通過看這本書,我對草原上終日和狼打交道的人有了崇高的敬意,他們並不是一箇因爲閉塞而落後愚昧的羣體,二是一羣偉大的衛士。與狼作鬥爭,保衛自己的家園,在與狼作鬥爭的過程中,他們形成了我們自以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所無可比擬的智慧和勇氣。
向狼羣學習吧,向草原衛士學習吧!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21
這是世界上唯一一部描述、研究蒙古草原狼的“礦世奇書”。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爲它的厚重,因爲它的不可再現。因爲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羣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以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的刻毒漫罵的文字符號。
如果不是因爲《狼圖騰》這本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的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裏,漠視着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狼圖騰》是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祕。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中撰取強烈的閱讀快感,令人慾罷不能。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天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饒;狼族中的友情親情;狼對草原萬物的關係;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堅強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懸置未解的一箇個一問: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爲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次爲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爲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一箇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於是,我們不能不迫思遙想,不能不面對我們曾經輝煌也曾經破碎的山河和歷史發出叩問:“我們口口聲聲稱自己使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很有可能是從遊牧民族的‘狼圖騰’演變而來?”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範文 篇22
一首獻給草原狼的歌,一本讚美草原人的書,一幅描述草原生態的巨幅畫卷,只是一切都已成種經,引人無限感傷、惆悵與失落。洋洋五十餘萬字的《狼圖騰》,雖非字字珠鞏,卻頗有引人人勝、發人深省之處。同一本書,怯傭者讀出恐懼。善思者讀出優慮,從商者提煉“狼性法則”,歷史學者重新勾勒五千年史家之脈絡……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幾點感悟,輯錄於此,與諸位共享。
你的對手有多強,你的能力就有多強,感謝你的對手!書中一箇個人狼相鬥的例子—撕黃羊、咬馬羣令人膽戰心驚,整個過程彷彿草原版的《孫子兵法》。蒙古狼太狡猾、太堅韌,捕捉戰機組織有序、團隊合作、舍小顧大……在年復一年的周旋中,人們從狼羣中學到太多:戰術謹慎、聲東擊西。“兵貴神速”、 “兵者,詭道也”。在與對手的不斷較量中,一箇強悍、不屈的狼性民族逐漸形成。如今,孤獨的人類放眼望去。草原主人血性漸失,獵狗已成寵物,綠地漸成荒漠。今昔對比,不禁感慨:草原狼,今何在?
人狼共存,和諧之道。俗語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砍樹。後人遭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一箇無所畏俱的民族,一箇沒有人文關懷的民族會加速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會招致大自然抓狂的報復。所幸,那段時光漸漸遠去,而今和諧之風大行。生態保護倍受重視。然,前車之鑑不可不警惕。
血,仍未冷;狼性,依然隱藏。抽走野狼鏈條的生態環境必然脆弱,抽走狼性基因的民族必然受辱。a良謙恭讓的教化讓我們的民族變得溫順,近代的積貧積弱讓我們的國家飽受蹂頤。在列國爭雄的時代,重新祭起狼圖騰的大旗,讓漸冷的血沸騰。讓隱藏的狼性進發,復我漢唐氣象,揚我大國風範,冷睜觀察,穩住陣腳,和平崛起,“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作者並非專業作家,只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的樸素表達而已。相對於前面生動的描述。最後的”理性挖掘“顯得生硬、突兀。雖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使姜戎(化名)先生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心聲,卻顯示出作者在文字駕馭、章節安排方面的欠缺。然瑕不掩瑜,如林肯所言:缺點很少的人,優點也很少;書亦如此,一本偉大的小說往往富有爭議。作爲讀者,我們尊重姜戎先生的勞動,對其表達的思想有取有棄,讀畢心中有所獲、有所思,足矣!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