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有感(精選8篇)

讀水滸傳有感 篇1

  武松在陽穀縣坐了都頭,又上京辦事。回來時,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實情,去告官,誰知縣館已受賄,無奈下在獅子樓爲武大郎報了仇。

  其中,讓人看得最熱血沸騰的就是最後報仇時殺死西門慶的那一段,武大郎雖死,潘金蓮和西門慶也得到了她該得到的惡果,而武松爲民除害還被髮配孟州。我覺得這有可能是作者在諷刺當時的朝廷昏庸無道。西門慶在這裏被作者描寫的簡直是“臭不可聞”,幾乎上誰看完都痛罵他一兩句,這能體現作者是多麼的會描寫人物啊!

讀水滸傳有感 篇2

  文/王佳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着之一。讀了水滸傳這本書後,我認爲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它真實的描寫了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過程。

  在書中,奸臣當道,貪官橫行的北宋,一百零八將各有不同的原因和情況,先後聚義,紛紛被逼上樑山,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濟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粗中有細,直率,又俠骨柔情,是條真漢子;武松出身平民,他疾惡如仇,爲打抱不平報殺兄之仇,屢次遭人陷害,終於造反。同時,他在打虎時的表現出的勇敢,冷靜沉穩也讓人佩服,使自己名揚天下;吳用滿腹經綸,足智多謀,見宋江被害,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讀了水滸傳,讓我瞭解了我國古代歷史。它展示了北宋的政治文化與社會景觀,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梁山好漢們的反抗精神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多箇好漢都應奸臣所害,真是可悲。

  水滸傳不僅有生動的情節,還有豐富的細節描寫,的確是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

讀水滸傳有感 篇3

  文/範舒琪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着之一,在這個暑假裏,我閱讀了這本書!北宋末年,奸臣當道,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上樑山有: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九紋龍史進;黑旋風魯達;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宋江、武松……

  他們“替天行道”、劫富濟貧。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松,他武藝高強,有很多的英雄事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武二郎醉打蔣門神》,武松替哥哥報了仇,被髮配孟州牢城,經過十里坡,結識了張青和孫二孃夫妻二人。張青和武松結拜成兄弟,武松來到牢城,認識了被蔣門神欺負的施恩。武松聽了施恩的遭遇,決定幫他奪回酒店,武松喝了三十多碗酒,來到了快活林,先到了蔣門神的店裏搗亂,店小二慌忙逃走去通知蔣門神,武松正好在大路口撞見了蔣門神,舉起兩個拳頭在蔣門神臉上虛的晃了一下,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追了過來,被武松飛起一腳,踢中小肚子。蔣門神頓時捂住肚子,蹲了下去。武松右腳又飛起,踢在蔣門神額角上。蔣門神往後便倒。武松追上一步,提起拳頭往蔣門神臉上打。武松這套拳腳叫:“玉環步、鴛鴦腳”,是他平身的真功夫,非同不可,直打得蔣門神躺在地上求饒。施恩重整店面,開張買賣,因爲武松爲他爭了這口氣,對武松也格外敬重。

  他們勇於反抗、見義勇爲的精神,讓我敬佩!也給我帶來了許多的道理,我應該再多讀讀幾遍!

讀水滸傳有感 篇4

  文/徐寧

  《水滸傳》講述了一箇一百零八好漢因各種原因在梁山上起義的故事。他們爲百姓打抱不平,卻遭到了朝廷奸臣的迫害,最終被逼上了梁山。

  在許多人眼裏,他們是賊寇,但是他們確是比某些官員更正義的人。他們只殺該殺的人,他們重情重義,劫富濟貧。原本梁山寨主是晁蓋,後因在曾頭市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逝世了。臨走前,他說:讓捉住史文恭的人做寨主。宋江大哭一場,山寨不可一日無寨主,衆人推舉宋江做寨主。宋江只得答應,並說誰捉住史文恭誰就做寨主。後來梁山好漢又施計將玉麒麟——盧俊義逼上了梁山,做了副寨主。宋江一人打破了曾頭市,盧俊義捉了史文恭,衆人將他剖腹挖心,祭奠晁天王。宋江推舉盧俊義做寨主,衆人不肯,只得通過比賽決定,宋江勝了,做了寨主。宋江一夥受了招安,破遼、平田虎、捉王慶。一百零八將毫無損傷,卻在征討方臘時損傷慘重。好不容易活下來的卻也被朝廷奸臣賜毒酒而死。

  也許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不會參加這些戰爭,無法向梁山好漢那樣爲國捐軀。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一些小事中體現自己的正義。比如在看到老人過馬路時過去攙扶,也許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卻可以帶給別人溫暖。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能像《水滸傳》中高俅等人那樣陷害別人。讓我們一起伸張正義吧!

讀水滸傳有感 篇5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爲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吳用多次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爲武勝軍承宣使。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讀水滸傳有感 篇6

  文/曹東林

  水滸一百零八將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吳用幾次獻策,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和戴宗。

  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成功攻克了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和花和尚魯智深,真不愧是“智多星”啊。

  吳用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爲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了一起。

  《水滸傳》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說。《水滸傳》既然是四大名着之一,就必定有他發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云。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裏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

  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爲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箇粗中有細,性格暴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讀水滸傳有感 篇7

  文/盧紀凡

  兒時曾因無聊,而捧起水滸這本又大又厚的書,那時看的是漫畫版,或是白話文,大多時只是注意其情節的變化,僅僅只是欣賞字裏行間透露的俠氣,令人心生敬佩。現在麼,當時扣人心絃的情節已然忘卻,只是模糊的記得,有一百零八個好漢,魯智深、林沖什麼的。現今的再次閱讀,以爲是回顧,卻不想我竟是相當於在讀了一本書,與兒時的記憶、書本帶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所以,是思維的方式不同了?所以閱讀的層次更深了些?我不清楚,看下去吧,說不定若是一年後我再看一遍,會有更多的不同見解。

  魯智深帶於我的印象極深,他是一箇粗手大腳的花和尚,卻也豁達不羈、具有江湖氣概的灑脫英雄。以前只覺得他粗魯,只會耍槍弄劍,甚至一度以爲他是個壞人,而現在認爲他是個大豪傑。他在野豬林裏遇見董超、薛霸,欲殺之,卻因爲林沖的勸阻而放下手中的屠刀,可見他是一箇重情重義、樂於助人的人。還有一次,金家父女身陷險境,他果斷摸出銀子救濟父女倆,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李忠卻是死死不願掏錢出來,後來不情願的拿出的錢,魯智深又還了回去。他很仗義,雖然希望別人也與自己一道施捨恩惠,但也不勉強,更不會讓沒有同情心的人掏出錢來做不願做的事。

  “水滸”是水邊的意思,我不知道施耐庵爲何要取這個名字,但是也能略猜到一二,此名定是與一百零八名好漢的“義”是分不開的。

  閱讀一本書,不是僅僅因爲它是名着,而是要明白深層的含義。對於在亂世間的水滸英雄,果斷贊,爲俠義,更爲中國文學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而自豪。

讀水滸傳有感 篇8

  文/周詩涵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李逵明知蔡太師給的是毒酒,而他無需死,爲了與宋江作伴,甘願自殺,這也是忠。

  魯智深是我認爲的這一百單八將中最爲敬佩的,也是最忠的人,他最初的出場就是爲了維護社會安定,振救人於水火,然而這也是他的職責,服務於老種經略相公,打死了鎮關西,不得不出家當個和尚,這是忠,在戰場上奮力廝殺,爲平定方臘做出貢獻,這也是忠,明不願被招安,但既然頭領一開口,魯智深也服從了,這是對朋友忠。忠心有些時候並非是自己的期望,但這是自己兄弟。

  對於義氣,依然是魯智深,最爲首當其衝,爲了林沖的性命,他不惜逼迫公差,與高俅作鬥爭,雖然不滿宋江的招安,然而聽說宋江有難卻奮起來救這邊是義氣。

  義,可以解釋爲正義。一箇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箇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真的不怕死嗎?他們爲了正義,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爲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箇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爲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他的靈魂被社會中醜惡污染了

  魯智深的聰明,正是在於忠義兼備,自古忠義難兩全,可魯智深做到了,愛憎分明,見義勇爲,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慷慨大方,仗義疏財,也正應了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