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精選30篇)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
我喜歡閱讀。隨着知識量的需求,也隨着閱讀的迫切,我捧起了《城南舊事》。
惠安館講的是瘋女人秀貞尋女的故事。善良質樸的英子,瘋瘋癲癲的秀貞;天真可愛的妞兒,竟是大家苦苦尋找的“小桂子”。故事讓人着迷,情節讓人感動。我愛不釋手,有時寫作業竟不知不覺看起了《城南舊事》,魂兒像跑了一樣,呆呆地看了半天,也不肯放下。它就像有一股魔力,吸引着人。
故事一直在爲妞兒的身世做着鋪墊,總是圍繞着“淚坑兒”展開。這種情節的轉變讓人絕對想不到英子的兩個朋友竟是母女關係。母親秀貞,想嫁給一箇大學生,懷了個小女兒,本應幸福美滿,生下女兒後,卻不得已拋棄女兒,最後落得“夫離女散”,她也變成了瘋子。女兒小桂子,被人在齊化門撿到,從此爲了唱戲而奮鬥,是因爲她有個狠心的養父。她們相認時,我讀到“她的熱氣一口比一口急”時,我感到氣喘;當讀到“終於哇地一聲哭出來”時,我的眼淚也要迸發出來。當她們離開時,我點了點頭,欣然接受這個結果。
這本該是個圓滿的結果,可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這麼簡單。秀貞和妞兒的生命,不,是和小桂子的生命,結束在火車軌道上。這也是英子爲什麼會收到自己送出的手錶、金鐲子等物品的原因。最後的結果是個殘局,秀貞沒了、妞兒沒了、小桂子也沒了。英子的搬家使她忘掉了秀貞、妞兒、小桂子,開始新的生活。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
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海英寫的《城南舊事》。這本書記錄了小英子的童年生活。
我在讀第一篇文章“惠安館傳奇”時,我知道了小英子一家搬到北京還不到一年,作者寫出了他們的對話,雖然只是短短几句話,就能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好像徜徉這本書中,能者見他們的舉手投足、喜怒哀樂一樣。特別是英子的媽媽和宋媽的對話:媽媽從不會說:“買一斤豬頭,不要太肥。”而是“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還有“惠安館",宋媽說“惠難館”媽媽說“灰娃館”爸爸說“飛安館”小英子和孩子們說“惠安館”,這些語言描寫了他們每人格形象的鮮明對比。
別人都說秀貞是瘋子但小英子卻很友好地和她相處。這件事讓我明白,在生活中,我們只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多爲別人着想,我們就會理解別人,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年僅七歲的小英子,用自己的想法與行動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沒人能真正分清他們,就如同沒人真正分清海和天一樣。因此看人不要只看錶面,也要看內心的東西。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3
《城南舊事》,看似平凡的一本書,卻講述了一箇悲慘且又意味深厚的故事
《惠安館》中,小英子並沒有因爲秀貞的“瘋瘋癲癲”而感到畏懼,還想盡辦法讓秀貞和妞兒母女相認,體現出了英子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質
《我們看海去》,蹲在草叢中的厚嘴脣小偷,一箇美好的約定,展現了孩童眼裏的世界是多麼的平凡
《蘭姨娘》中,“狡猾”的小英子別有居心地做了一回月下老人,爲漂亮愛笑的蘭姨娘和德先叔牽線搭橋,一掃母女倆多日來的煩惱和隱痛。可見小英子是多麼機智
《驢打滾兒》中,宋媽的堅強、倔強與她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爸爸因肺病而從此離開了人世,小英子也從此告別了這段童年生活。
不管是人、還是那裏的一草一木,他們都和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爲英子記憶裏深刻的人物。
童年是人生的開端,就像樂曲的前奏。花兒謝了還會再開,但是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不要讓童年滿是遺憾……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4
赫爾岑曾說過:“書,這是這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準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代替他的崗位的哨兵的命令。”的確,書便是這樣。
前幾天,我看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書中講的是英子小時候的故事。兒時的作者小英子一直生活在北京,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還是衚衕生活的時代。長得清秀可愛的妞兒;衆所周知的“瘋子”秀貞;重男輕女的宋媽,還有講不清北京話的爸媽。他們都深深印在了我心中。
《城南舊事》這本書像一幅童年的風景畫,很多童年的生活細節都被作者描述的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老洋槐上的“吊鬼子”,西廂房裏的小黃雞,草叢裏的小皮球,跟爸爸亂學歌謠,撮合蘭姨娘與德先叔。儘管時代不同了,生活的條件也不同了,但作者純真的童心並沒有改變,因爲那是作者最深處的記憶。
回過頭,讓我們也想想童年,有多少記憶是我們回味過的。或許真的很少很少。有的人甚至不稀罕去回味,因爲他們認爲,過去並不能代表現在。但他們又可曾想到:如果沒有過去,又怎會有今天;如果沒有過去,又怎會有悲與歡,如果沒有過去,又怎會有離與合。過去,是重要的!
童年,是每個人最純真,最快樂的時代。童年,也是每個人最深處的美好記憶。讓我們一起來開啓心靈的窗戶,去回味心中最美麗的種子——童年的記憶!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5
暑假裏我讀過許多書,如:《窗邊的小豆豆》、《繁星·春水》、《再見,壞習慣》等。我都很喜歡它們,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城南舊事》這本書,它告訴了我們:有堅強的意志力,是最有用的。
這本書的人物有:英子,宋媽,蘭姨娘,德先叔,英子爸媽,秀貞,妞兒等。裏面最讓我敬佩的不是會將心比心的宋媽,不是漂亮聰穎的蘭姨娘,而是堅強着實的小英子。在小英子的童年,經歷過各種開心,憂傷離別,也嚐到過許多幸福的滋味。這本書主要寫了:小英子在原來居住的地方交到了妞兒和秀貞兩個好朋友,她們每天彼此之間互相玩耍,互相談天說地,從來都沒有誰怨誰過。但秀貞找到了她失蹤已久的女兒“小桂子”,兩人迫不及待地去找思康叔叔,也就是“小桂子”的父親,但最終非常不幸,英子的兩個好朋友妞兒和秀貞雙雙慘死在了火車輪下。在故事最後,英子又嚐到了悲痛的滋味,失去了父親,這是非常難受的,這對於小英子來說,也許是撕心裂肺的痛。
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堅強意志力很強,在秀貞、和父親與世長辭後,小英子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憑着自己勇敢的一面活下去,讓自己活的不是很糟,而是變得更加成熟了,她的堅強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再看看我們,有時因爲一點小事就亂髮脾氣,有時甚至還會自暴自棄。可小英子遇到了人生中最打擊她的事,她也會用平凡的目光去看待一切。在我們生活中,也會有自暴自棄的人。比如:我,在一箇下午,因做不好小製作而被爸媽斥責。在那一刻,我的心中特別不舒服,心想:我可是第一次做,就不能給我點時間嗎?想到這兒,我立刻轉身跑上樓,偷偷哭了起來。不一會兒,淚水已經佔滿了我的雙眼,我的眼睛紅紅的,想哭卻哭不出來。在小英子失去親人的瞬間,想必她也很傷心!
小英子的堅強意志,是我最值得敬佩的。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6
文/董佳穎
《城南舊事》是我第一次看的小說。這本書非常的精彩,讓我一看就非常入迷。
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所記載和描寫的一切事件和情景,都是主人公小英子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感受或思考的。這樣一來,小英子經歷的人和故事舊使讀者既感到新奇,又覺得真實可信。小說在語言上、人物形象和故事的內容上,都體現了它的“京味”特徵。爲讀者展現了濃厚的北京地域特色,如北京話、北京人、北京的風土習俗等等。
我最喜歡“惠安館”.這一段最精彩、最好看。英子幫助秀貞和妞兒團聚,但不幸死在了火車輪下。秀貞和妞兒好可憐啊!
我也喜歡“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在是小孩”裏的插敘那一段,體現了爸爸慈愛的一面,爸爸雖然嚴厲,但卻是爲了“我”好,不願“我”養成不好的習慣。
在“蘭姨娘”中,爲了讓德先叔和蘭姨娘彼此有好感,狡黠的“我”耍了心思抹去了“四眼狗”,反而說蘭姨娘誇德先叔有學問。在午飯時,兩人看着對方,表現了“我”的計劃成功。在這裏小英子的角色就像似媒人。她用她的聰明、狡黠,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城南舊事》實在太好看了。到現在都讓我回味無窮。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7
童年是多彩的,是美麗的。每個人都喜愛童年,珍惜童年,寫童年數一數二的就是《城南舊事》了。在課本里,那個在大樹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可愛的小英子,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童年如畫,把點點滴滴的微笑收集了起來,放在白紙上,使它脫離了潔白,變成了一幅一生都珍惜的畫卷。童年如流水,從叮咚的泉水,變爲涓涓細流,再匯入成熟的海洋。《城南舊事》生動有趣,雖然不是我們現代的童年,但卻有獨特的樂趣。拿起書,沉浸在作者的童年往事中,看着那無邪的英子與惠安館的“瘋子”做朋友,與衚衕裏的賊相互談笑,也只有一箇孩子才能幹出這種事來。還有蘭姨娘、宋媽,與每一個人物的交往都是那麼有趣,同時也讓我體會到不同的人生,不同人的苦衷。
《城南舊事》也讓我想起自己年幼時學金魚嘴巴一張一合的傻事,英子彷彿就是從前的自己。我還想去用擀麪杖把一張照片擀成大海報,這些都只有童年的腦袋纔想得出來。每一箇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本豐富多彩又與衆不同的“城南舊事”。翻閱童年這本書,讀起那不一樣的“童年舊事”,每一件都是一幅有趣的童年水墨畫!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8
《城南舊事》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在上個世紀的老北京,衚衕、四合院、暖爐、小棉褲、八珍梅、城南遊藝園、大鼓書場„„書中的小主人英子被這些充滿溫情的事物包圍着,又被慈祥而嚴厲的爸爸、操持着家務的媽媽、善良的宋媽等人寵愛着,再加上幾乎每年都會新加一箇的弟弟或妹妹„„這樣一大家子的生活故事韻味十足的
英子的童年趣事都體現在了《惠安館》裏。英子敢去闖一闖:她的媽媽和宋媽都不讓英子去惠安館旁玩,甚至每當走到惠安館門口時都會加快腳步:因爲那兒有一箇“瘋子,”可英子還是經常揹着她們去那兒了,並慢慢地於“瘋子”秀貞成了朋友,明白了她並不是真瘋,而是因爲想念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而“瘋”。英子發現與自己同齡的好夥伴——妞兒竟然是小桂子時,我也不禁大喫一驚.
《城南舊事》故事中的角色都與英子建立起一定的感情,但隨着事情的變化,這些人都由於種種原因離開了英子,甚至是永別。
現在我們正處在美好的童年時光,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隨着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們不會向英子那個年代一樣,失去朋友了就聯繫不上。我們更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件事和每個人。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的許多趣事爲童年增添了色彩。童年,一去不復返所以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麗童年時光!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9
讓我最喜歡的是小說的主人公——英子。她那善良,聰明,勇敢的性格和樂於助人的美德深深的感動了我。她衝破了家庭的重重阻力。勇敢的與“瘋”女人——秀貞接觸,兩人還成了好朋友。當她瞭解到秀貞和妞兒的身世及不幸遭遇後,幼小的心靈產生了同情之心,千方百計幫助她們實現了母子相聚,它還把把自己的生日禮物——手錶送給了妞兒,把媽媽的金手鐲送給秀貞做盤纏。去找思康。一箇六歲小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不值得我們對照英子,找出自己的差距嗎?
《城南舊事》確實是一本教育人的好書。我真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0
近日一部小說邁入我的視野中,它堪稱寫的最爲吸引人眼球的文章,它就是《城南舊事》,一本作者的回憶錄,回憶了瘋子秀珍,回憶了藍姨娘,回憶一切。
在本書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節,在這一章節中,我見證了上天所創造的奇蹟;英子的好朋友妞兒,是一箇棄嬰,被他的養父養母撿來,當唱戲賺錢的機器,一弄就用皮鞭抽打,可真兇殘,英子的忘年交秀珍,是個瘋子,她的父母嫌自己孩子生的這個孩子沒有父親,所以就把孩子放在城牆底下,秀珍也因此瘋掉了,可是萬萬沒想到,妞兒就是秀珍的孩子,只是最後因爲事故,母女倆被碾死在火車下,不過也成全了他們的親情。
這本《城南舊事》寫了作者小英子的童年趣事,是二十世紀初期孩子童年的一箇縮影,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十二歲失去父親的滋味一定不好,再加上七個孩子,一箇母親,沒有工作,可真可憐。英子的童年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改變了命運成爲母親的幫手。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1
在大人們的眼中,秀貞是一箇女瘋子,而在英子眼中,秀貞是一位可愛的大姐姐。英子有一箇朋友叫妞兒,因爲妞兒的養父母對妞兒很不好,所以,妞兒決定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結果她們發現,秀貞就是妞兒的親媽,就這樣,秀貞和妞兒離開了英子。
同時,英子也搬家了。到了新家裏,新朋友走進了她的生活。在她家附近,英子與一箇陌生男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眼中,他是一箇老實的人,但是,那人卻是一箇小偷,被人抓走了。蘭姨娘和德先叔也乘着馬車離開了。宋媽也回到了鄉下。爸爸也因病離開了英子,從此,英子長大了,懂事了,她學會了如何勇敢地面對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城南舊事》絕不僅是一本回憶錄,它還是名篇佳作,它以它獨特的特點,洗滌人的自私心,讓人受到教育。這本書,的確讓人沉醉,它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爲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房間裏飄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2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這一首讓人回憶離別的歌謠在《城南舊事》中響起。
林海音筆下的城南舊事,是美好而又平凡的,一箇個文字都散發出溫暖的氣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冬陽童年駱駝隊》,在這篇文章中,天真的英子也學着駱駝一樣,唾沫沾在薄薄的脣邊。“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喫飽的。”做任何事都耐得住性子,要學會讓自己平靜下來。也許駱駝就是因爲不慌不忙的性格,才能耐得住長途的寂寞吧!生活中,我們不也要向駱駝學習嘛。
“叮呤呤——”下課了,我也開始想數學題了,一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可我還是毫無頭緒。“啊”我有些不耐煩了,於是開始瘋狂地咬筆根,可是越急越是想不出辦法。而就在這時,我想起了駱駝,也想起了它們不慌不忙的性格。“呼——”我深吸一口氣,試着讓自己平靜下來,我開始冷靜地思考數量關係,分析題目意思。三分鐘後我終於解決了這個大“BOSS”。
生活處處皆學問,書中自有黃金屋。《城南舊事》不僅教會我要冷靜,還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來看看這本書吧,讓我們平靜下來,我相信你也會有所收穫的。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3
《城南舊事》這本書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爲當我打開書的時候,我對裏面的內容一無所知;熟悉是因爲這本書在去年的時候它就已經靜靜地躺在了我的書櫃裏。
暑假裏,這本書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但是,它是那麼的灰不溜秋的。總是被我喜歡看的書壓着。我在媽媽的催促下很不情願的翻開了書的第一頁,卻捨不得再把書合攏了。這麼好看的書,我怎麼現在纔看呀?
書中的主人公叫英子,生活在民國時期的北京城南。家裏住着英子的父母,弟弟和妹妹,還有一箇僱傭的保姆宋媽。第一個故事講的是:惠安堂裏有個女瘋子,媽媽不讓英子去搭理她。而英子卻很喜歡她。第二個故事講的是:一箇哥哥答應陪她一起去看海,爲了供弟弟讀書而去偷別人東西。但是對於英子來說,他卻是自己的朋友。但是最後還是失去了這個朋友。第三個故事講的是:聰明的英子用自己的方式讓蘭姨娘離開了爸爸。保護了自己的家。
看完了這本書,我想起了媽媽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媽媽一定要給你一箇快樂的童年。以前我沒有體會媽媽這句話的意思。看了這本書,我漸漸明白了:童年會隨着我的長大會消失的,有一天我也會變成大人。但童年快樂的記憶卻不會消失,會永遠留在我的心裏。我會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讓每一天都過得開開心心。
《城南舊事》是一本你你能一口氣看完,但過幾天你又想重新打開的書。不信,你試試?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4
這個暑假,我又一次拜讀了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這本書是作者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爲背景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描繪了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惠安館》中:純潔、癡情的“瘋女子”秀貞最終和她的女兒“小桂子”一起慘死在火車輪下。《我們看海去》中講述了爲供弟弟上學,迫不得已而做了賊的年輕人。《驢打滾兒》中:來自農村爲了養家餬口,千里迢迢到英子家做奶媽,而她自己的孩子一箇被淹死,一箇被賣掉的保姆宋媽……
林海音把她小時候的童年惟妙惟肖地記敘下來,飽含真情實感。我捧着她的書一會兒邊看邊笑,一會兒又邊看邊哭,彷彿自己就是那個小英子。瘋女人秀貞、夥伴妞兒、做賊的青年,美麗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宋媽和因患病而長眠地下的慈父……這些人物都曾陪伴過英子,卻都又一一離開了她。這本書中的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親切,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受。
這本書樸實易懂,就連我們少年讀者也能領會書中微妙的情趣和含義,是一本上佳的兒童讀物!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5
這些天,我看了一本好書,名字是《城南舊事》。這本書是被稱作中國臺灣祖母屆的人物林海音所寫,講述了林海音童年在城南時的悲歡離合。
這本書的內容是:林海音五歲時跟隨父母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一住就是二十幾年,這裏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鄉。林海音在這條衚衕裏,認識了許多朋友:小桂子,小栓子,妮兒等,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這本書描寫了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間英子也經歷了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箇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裏:惠安館內被稱作瘋子的姑娘秀真,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爲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本書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去看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她有着特別的理解和看法。她有分不清的事,比如分不清海和天,她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起來的,但它也是從蔚藍的天空中升起來的。她的身上有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有顆助人爲樂的心。有一次,她爲了讓別人一家團聚,竟然把媽媽的的手鐲拿去給他們做盤纏,這幾乎是一箇成年人都不可能做的事情。這讓我想起一句俗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說起這些,我就會想起我自己,以前我也不太愛幫助別人:看到別人摔倒不去扶她,看到別人做壞事也沒有制止。以後我要向她學習,她那助人爲樂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6
文/莊樂鵬
在《城南舊事》中,我最喜歡第一篇,就是《東陽童年駱駝隊》。這是我第二次在除了語文書外看到的了。
作者林海音雖然沒有用聲音讓讀者聽到這駝鈴“美妙”的聲音,但通過作者的寫作,彷彿這聲音就在耳邊,好像置身於場景中。作者也沒用多少誇張的句子,就只用了那些通俗易懂的字句。可這平常的寫法,卻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讓我每次讀都讀到神魂顛倒,昏天暗地。
作者的手筆對於人還是動物,都有着細緻而精準的描寫。如: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着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大氣中。如果這是一幅畫卷,那就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了。讓我體會到了文中意境的寒冷,感受到拉駱駝的人的辛苦。
從文中作者與“媽媽”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小時候的天真,對新事物的好奇。感受到作者多麼懷念童年的時光。
讀《城南舊事》,彷彿身在意境,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無拘無束。感到作者小時候與我神似,天真,對任何事物都有獨特的感觀。讀了《城南舊事》,讓我永不忘童年,珍惜童年,不忘童年的點點滴滴。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7
《惠安館》一章中,當街坊四鄰都排斥秀貞,稱她爲“瘋子”的時候,英子卻主動接近她,還成了她的唯一的朋友。在英子看來,秀貞只是一箇普通的人,一箇爲失去的孩子而焦慮的母親。帶着這個天真的想法,英子幫着秀貞找到了被家人遺棄多年的女兒,也就是她的玩伴妞兒。善良的她送走了這對苦命的母女,也拉開了小說的序幕,奠定了純情離愁的基調。
同樣,對於高牆後面的那個男人,我們暫且稱他爲小偷,英子卻有着自己的想法。她不懂“賊”的概念,更堅信那個小偷只是畢業會上優等生的哥哥。
最讓我動情的是《驢兒打滾》那章。以前喫過這種點心,但在書裏,我卻發現了濃濃的情誼。我想,奶媽是偉大的。一箇能將自己奶水哺育其他孩子的女人是美麗的,無論是出於貧窮還是其他原因。宋媽將她最燦爛的的光陰留給了翁家,盡心竭力地照顧着他們的生活。在得知兒子的死訊後,她說了一句:“這次不走了,死也不走了!”要知道,那可是她幾年來的牽掛,她的精神支柱啊!如果不是因爲生活所迫,宋媽也不會撇下自己的兒子,而到北平用乳汁喂育了英子的弟弟。但現在,宋媽的愛已經深深地滋潤了孩子們,這種超越親情的愛,濃於血液的愛,才叫人動容。
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傷感的小說,每個故事的主人公最後都離去了。但是,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爲童年時代純真的思想,就如英子,她深信這個世界是善良的。
讀完書,再想想這個社會,我有些心痛,爲何那樣乾淨的世界只能是幻想呢?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8
今年,我看了《城南舊事》一書,我覺得它非常好看,並且還讓我懂得了一箇個道理。
這本書不但好看,而且故事語句優美,裏面還包含着一箇個小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惠安館裏有一箇“瘋子”,她叫秀貞,別的小孩都躲她,遠離她,只有英子願意接近她。最後,英子才知道秀貞並不是瘋,而是思念她的女兒小桂子;英子與一箇陌生男子成爲朋友,在英子的眼裏,他性情和善,是個敦厚的老實人,也是慈愛的哥哥、孝順的兒子,可是他卻是一箇偷英子家衣服的可惡的竊賊……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我們做事一定不要只看錶面,事情的真相不能只猜測,因爲猜測往往都是錯的。但是那個男人其實心地善良,無奈家境困難,走投無路,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們看海去。”表達了英子幻想有跟陌生男子看海的一天。
這是一本滋潤心田的書,這本書像天空,讓我們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19
《城南舊事》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作者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就是書中的英子。寫了小英子在北京的童年時光、樂趣,以及一箇個鮮活生協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文章描寫細緻、刻畫出了小英子眼中的老北京。
半個世紀前,小英子跟隨家人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信在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裏面的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在北京衚衕裏認識很多人,惠安館裏的女瘋子秀貞,小夥伴妞兒,甚至是出沒草叢的小偷等等,都讓她印象深刻。嚴肅認真的爸爸,每天朝夕相伴的保姆宋媽,慈祥可親的媽媽,有趣的蘭姨娘,這些每天都見到的人物,同樣讓英子記憶深刻。文章一共分爲6個小故事,分別是《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和《冬陽、童年、駱駝隊》。其中《冬陽、童年、駱駝隊》被選入五年級下課本教材,《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登與語文七年級下冊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寫了小英子第一次看到了駱駝,聽到了清脆的駝鈴聲,懷舊童年。《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寫了院子裏爸爸的石榴花落了,而爸爸也去世了,小英子終於長大了。英子是個樂觀堅強,富有愛心的孩子。她幫秀貞找到了女兒小桂子,也就是妞兒並把自己的鑽表和媽媽的金鐲子給秀貞做盤纏,去找思康叔。
文章描寫的並不是那麼優美,但卻充滿溫馨質樸。不緊不慢,不溫不火,讓人感動,描寫了一箇孩子眼裏的老北京,純真,善良。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0
文/裴靖含
童年是純真的演繹,是美好的開始,是一段最初的旅行,在着名作家林海英小時候就有一段《城南往事》:英子、駱駝隊的領隊、惠安館的瘋子——秀貞、爸爸、媽媽、宋媽、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草堆裏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作者寫了駱駝咀嚼時候的樣子,表現出了小孩子小時候的童稚,第三章題目很有趣,我們看海去。是那個小偷說的,不知爲什麼就感覺那個小偷不是小偷了,整片的文章都很有童真的味道,在文章的最後說“爸爸旳花落了”沒錯,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兒也落了。
《城南舊事》一本很好的書,悲悲喜喜,快快樂樂,都在這本書裏展現了,從喜到悲,這本書讓我們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悲歡離合,是一本你看完了放不下、還要看一遍的書。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1
讀完了《城南舊事》我彷彿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城南舊事》講了一箇富有家庭的孩子叫英子,她有一箇朋友叫妞兒,妞兒因爲家境貧窮,只得唱戲賣藝,但因爲父母不是親生的,所以父母天天都要打她。當我讀到“我是蹲着的,剛好摸到她腿那一條條腫起的傷痕”我便很氣憤,像妞兒這種年紀,應該去上學,而她爲了生存去唱戲,還要被父母打罵,她有多少痛苦啊!英子還有一箇被稱爲瘋子的失去了女兒的朋友秀貞,當我讀到“我聽見媽說‘把她包裹包裹,扔到齊化門那兒去吧!”我很生氣,秀貞的媽怎麼忍心把一箇剛出世的孩子扔了呢!不過後來秀貞也找到了女兒妞兒,當她們準備去找妞兒的親生父親時,卻不幸被車撞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這對母女本該幸福地住在一起,但她們被拆散了,這使我想起了就社會的三毛,他流浪在外,飢寒交迫,無人關心。再比比我們這個時代,不僅能上學,在家也有父母的關心,過着幸福的生活,比起三毛他們,簡直是天堂和地獄!
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2
那天,我合上了《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頁,但英子的童年生活仍舊像放電影一般浮現在我的眼前,童年如同一株鮮花,漸漸盛開的時候,童年開始了,等它身上的花瓣全部凋落,童年就離我們而去了……
作者林海英因最純真的筆調,記錄了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和喜怒哀愁,不是響起小販們叫賣的衚衕,種着夾竹桃的四合院,西廂房的小油雞……小英子被這些充滿溫情的事物包圍着,可見小英子在北京城南度過的童年是多麼讓人羨慕呀。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是充滿疑問的,但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仍由人們進進出出。她和被世人認爲是瘋子的秀珍成了好朋友;她和“小偷”寫下承諾,並認真地聽着他將這自己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當她走的時候,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是天真的,卻表達了人世間不同的情感。
看完《城南舊事》我感慨萬千,回想我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但還是短暫的,就如林海英所說“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可童年卻一去不還了”我們要珍惜這充滿歡樂的童年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我將會告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寶貴而神聖嗎?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3
這篇小說字數雖不多,大約有七萬六千字,但是卻詳細的描述了作者 —— 英子,在北京童年時代的所見所聞。
這篇小說是由冬陽童年駱駝隊和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等五個短篇組成的。其中,“冬陽童年駱駝隊和惠安館”主要描寫了作者看到的駱駝隊和“瘋子”秀貞的愛情故事;“我們看海去”主要描寫了一箇小偷爲了養活自己的母親和讓弟弟讀書,然後被迫當了小偷;“蘭姨娘”主要描寫了作者爸爸很愛幫助已經落難的朋友,讓蘭姨娘等人在她家住了下來;“驢打滾兒”主要描寫了宋媽的兩個孩子一箇被她丈夫送人了,一箇溺水死了,但宋媽仍然善待別人的孩子;“爸爸的花兒”寫了作者的爸爸去世了。最後,作者用一種極爲傷心的手法寫完了全文。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4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箇美好的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這本書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爲背景,講述了英子在北京城南發生的種種故事。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英子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衚衕裏。那個常常站立在惠愛館的“瘋子”季貞,是英子認識的第一個好朋友。季貞曾經和一箇大學生相愛,後來,那個大學生被警察抓走了,季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被他們丟到了城根下,不知下落。最後卻被找到了,但是在尋找爸爸的途中,一不小心火車的輪子下死了。後來英子搬到了新簾子衚衕。英子就又認識了一箇人,他爲了供弟弟上學,就去偷東西。雖然我不喜歡小偷,但是聽到英子怎麼說,我就覺得他有點可憐了。過了不久,那個小偷就被警察帶走了。九歲那年,宋媽的丈夫來到了英子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在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了,女兒呢,卻被丈夫賣掉了,英子很難過,不知道宋媽爲什麼要丟下自己的孩子,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得肺病去世了,宋媽也走了。英子就隨着家僕乘上馬車,告別了童年的時光。但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的童稚的記憶裏,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着我……
《城南舊事》帶給我的種種有點甜,有點酸,有的開心,有點難過的滋味,都是一雙童真的眼睛告訴我的,我想,在我今後的人生中,這雙充滿童真的眼睛一定會永遠伴隨着我,而我的眼睛也會因此而清亮起來。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5
半個月的時間裏,我都在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本書的優美文字,給我的心靈很大的震撼。
這本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文章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時光如梭,眨眼間,英子已經小學畢業。可正當她興沖沖地趕到醫院中,想將畢業證給爸爸看時,她的爸爸已經去世了。回到家中,英子看到爸爸的花落了,她意識到自己已不是小孩子了。
是啊,無數時間在我們的身邊流逝。但許多人,明知道時間的珍貴,還在大量的浪費時間。與其泡網吧、打遊戲等做沒意義的事,還不如多做一些對自己、對他人有益的事。何樂而不爲呢?文中的英子,也充分意識到時間的速度。因爲時間,它匆匆的腳步,帶走了英子對爸爸最後的告別。也正是因爲爸爸的去世,才讓英子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
在生活中,時間也留下了它獨特的足跡。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發現,媽媽那濃黑的頭髮間,冒出幾縷白髮;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看見,爸爸那舒展的眼角,多出幾絲皺紋。這一點一滴的細節,使我不禁想到,最近炙手可熱的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正如《偶成》中的話:“少年易老
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珍惜時間吧!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6
這學期一開始,念老師就給我們介紹了一本作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舊事》。
用了幾天時間我把它讀完了,真是感觸多多,讀到最後都快感動得哭了,覺得英子真是了不起。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小時候發生的種種事情,林海音把她從小時候一直到六年級畢業發生的事情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小事敘述,大事生動。我在讀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謝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時,覺得自己彷彿就看到了堅強的英子。是呀!作者林海音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爸爸英年早逝,年幼的她除了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安慰媽媽。而且我從六年級畢業典禮上發現林海音是所有同學裏考得最好的一箇。
看完這本書,我的感想很多:作者林海音把艱難刨除在外,勇敢地面對困難,用自己的樂觀和堅強影響着弟弟妹妹,最終創造出一番成功的事業。她要照顧媽媽和弟弟妹妹,每天還有那麼多的作業,她上一年級時候也不愛去上學,但是她最終還是來到成功的山峯上,看之前走過的點點滴滴,記錄童年裏發生的趣事,這本書真好看,你也來看吧!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7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讀完《城南舊事》這本書,這首老歌就在耳邊盪漾。
英子是一箇活潑、天真、善良,樂於助人的女孩。她幫助瘋子秀貞找孩子妞兒,使她們母女重逢。這使我想到了,英子6歲,就懂得了什麼是愛,什麼是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英子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是純樸的,還是令人難忘的。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英子和惠安跟瘋女人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但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僅幫助她們母女重複,還將自己的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她們當做盤纏去尋找秀貞的親人,此刻,我不禁爲英子感到驕傲,一箇六歲女孩,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長吧!讀着讀着,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爲她有一箇純真潔淨的心靈,正是因爲她有了這顆心,童年纔會幸福。那纔是真正的,無憂的,不折不扣的快樂。
讀完《城南舊事》這本書,心裏感覺就像冬日的暖陽灑在身上,使我感到做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才能感到充實感到快樂。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8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我在圖書室借的,作者是林海音。
這本書主要是回顧自己的童年時所發生的事情寫的。書中的女主角就是作者自己。
那時候小小年紀的英子跟着爸媽搬了新家。在這兒的小小衚衕口裏,影子認識了被別人稱做“瘋子”的秀英。她和秀英接觸多了才知道,秀英和自己的丈夫還沒有結婚就有了孩子,秀英生下孩子後,丈夫都遠走在外求學。爹孃無奈把秀英生下不足一箇月的女兒扔在城南牆邊。秀英思女兒心切最終瘋了。後來英子在衚衕裏又認識了一箇小女孩,最後發現她認識的那個小女孩竟是秀英的女兒!英子幫助秀英和小女孩逃跑,可沒想到母女倆卻慘死在火車輪子下。影子因爲這件事又搬了家,因此也害了一場大病。搬了新家,影子認識了不同的人,又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
再後來,英子長大了,可是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爸爸卻沒有去參加英子的畢業典禮。
影子回到家後,看到正在玩耍的弟弟妹妹們,英子忽然覺得自己應該懂事了,可是她忽然發現爸爸心愛的夾竹桃落了,醫院裏又傳來爸爸病死的消息。可英子並沒有哭,她確實長大了!
看完這本書之後,心裏特別不是滋味,是爲英子的悲慘遭遇吧。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29
讀完了《城南舊事》,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這本書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它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示了一箇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箇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
作者林海音,是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3月在日本大阪出生,不久後,隨父母回國,在北京度過了難忘的童年。
我最喜歡的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這一章。這一章講得的英子的爸爸去世了,英子六年級畢業了,英子回想起宋媽,蘭姨娘,那個小偷和廚子第高說的一句話“英子,你長大了,不能欺負弟弟妹妹,要好好照顧你媽媽……”英子哭了,她開始明白自己要承擔起一箇家的責任了,自己要成爲半個父親了。
讀完這一章,淚水就在我眼珠裏打轉,到最後,我是實在忍不住了,竟低聲嗚咽起來,淚珠“撲嗒,撲嗒”的掉在桌子上,淚如雨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雖說現在我有一箇弟弟,一箇妹妹,可也沒有缺衣少食啊,和英子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
《城南舊事》讀後感_350字 篇30
前不久,我看完了林海音的名著——《城南舊事》,令我深受感動。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中的一箇情節了。
這一章主要講了林海音因爲下大雨二而不去上學被爸爸用雞毛撣倒打的事情。當我看到林海音的爸爸把她打的滿腳都是一條條傷痕時,我心裏想這個爸爸林海音管得那麼嚴呀!相比起我的爸爸,他就不像這個爸爸一樣對我不打也不罵,很縱容我,因此我身上纔有很多的缺點。看來,以後得讓爸爸也像這個爸爸一樣,把我管教的嚴一點,這樣,我身上的缺點纔會改正。
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林海音的爸爸雖然把林海音管教的很嚴,但還是很愛林海音的,畢竟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親骨肉呢?你看,故事中還提到這樣的一件事:林海音的爸爸打完林海音之後,親自冒着大雨戴上了花夾襖給林海音穿上,又遞給林海音一些錢,從這一刻中,我看到了一箇父親對女兒的那種無微不至的愛!此刻,我想到了爸爸,爸爸會在下雨時把傘偏向我;會把好喫的讓給我,我冷時會把外套脫下來給我穿上,總之什麼都讓着我,也是着濃濃的愛,讓我覺得很溫馨。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