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滸傳》讀後感1000字(精選3篇)
名著《水滸傳》讀後感1000字 篇1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其中,最令我有感觸的,便是《景陽岡武松打虎》這篇文章了。
作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果然名不虛傳。
《水滸》有許多 版本,京劇、評書以及電視劇,樣樣都有它的內容。然而讀一讀施老先生的原著,纔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痛快淋漓呢!人物對朝廷的不滿,一百零八好漢的俠肝義膽和英勇氣魄,以及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正氣,真真令人佩服至極。
讀完《水滸》,令我念念不忘的,便是好漢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魄力。在現代社會,也有不少的”不平“吧?然而人們的態度呢?路上遇到了麻煩,只會遠遠地避開。尤記得小悅悅,那個可憐的女孩。她在馬路被一輛輛汽車碾過,十幾位路人卻視而不見。唯有那位收垃圾的老婆婆,好心地將她送往醫院,最終卻也沒逃過那悲劇命運。那十幾位視而不見的路人,卻比不上那位盲老人。若是人及時伸出援手,那麼小悅悅應該還在父母前玩耍吧”這個時代,人們的心仍比不上那幾百年前般的善良純淨了麼?所謂“拔刀相助”,只怕已成了“拔腳就跑”了吧!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是所有水滸好漢的俠義了吧。在現在,這俠義,只怕也已有了變化了吧?人們都記得,一位老人被車撞傷,兇手逃逸,老人被救卻誣陷救自己的恩人的事情。因爲兇手跑了,所以老人寧可冤枉救自己的人,也要取得賠償。這也就是 “報恩”了吧?即便尋到了兇手,老人卻拒死不認。這就是人心了吧?於是,即使“路見不平”,她難怪沒有人敢去“拔刀相助”了麼?
或許,這便是虛構與現象的區別了吧。但是,有人想把虛幻的美好變成現實麼?一定有不少人看過《水滸》,併爲此激動奮發敬佩過。但爲什麼,不用實際行動來詮釋這《水滸》精神呢?在《水滸》書中,那些背景要比現在差多了,處處戰亂,人民起義。至於現在,人們生活在太平盛世裏,生活安逸富足。在這些熱鬧繁華的城市裏,若人的心可以更暖一些,豈不更好?
我敬佩《水滸》英雄,也嚮往一箇人人善良溫暖的社會。我會開始,學習那“水滸精神”!
名著《水滸傳》讀後感1000字 篇2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着,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着”。《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這民衆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爲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爲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爲“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爲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祕頻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着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壞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名著《水滸傳》讀後感1000字 篇3
《水滸傳》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從各位英雄的個人經歷開始講述,由個人的覺醒走上了聯合反抗的道路,發展成爲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過程。它講述了一殘酷的社會現象,表達了當統治階級不顧及農民的意願後農民也將覺醒起義,反抗暴政的事實。它體現出了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謳歌了敢於對抗暴政的農民起義領袖的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爲。
《水滸傳》以贓官高俅的故事作爲開端,揭露了北宋末年官僚結黨營私的腐敗現象,以此爲引線引出了各種贓官污吏和惡霸和迫於官僚和惡霸的逼迫不得不鋌而走險,反抗政府的各路英雄好漢,組成了這一壯烈而精彩的故事。
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是英雄不假,但是他們也並不是完美的。他們之中有擅長偷雞摸狗的樑上君子時遷,也有做事不過腦子視人命如草芥的李逵等等行爲並不完全正派的好漢,畢竟他們大部分都是無識的農民、亡命之徒。可是他們有勇氣提出反抗,並且實施了行動,這點無需質疑,也因此他們被後人稱讚。
只不過在《水滸傳》的最後,梁山老大宋江選擇了接受朝廷的招安,主題從“義”變成了“忠”。這羣朝廷眼中爲“叛賊”的好漢們的結局是什麼呢?果然還是隻有“卸磨殺驢”這一選項了吧。梁山的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潰不成軍,最終迎來了失敗的結局。
這一結局無非是令人遺憾的,但正是這叫人扼腕的悲傷結果使世人銘記下了這些好漢的英雄故事,成爲四大名著之一,傳世至今。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