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_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精選6篇)
《水滸傳》讀後感_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 篇1
盧俊義本是大名府裏一富戶,由於他“棍棒天下無雙”,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所以“名震河北”。又因他長得“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如天神”,被江湖人物稱之爲“玉麒麟”。
據書中介紹,當時的北宋王朝內憂外患頻仍,北方的金、遼王朝虎視眈眈,對宋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而當朝皇帝又歷來只重“文治”不重“武功”,加之朝政腐敗,貪官遍地,國家積貧積弱,“猛士”奇缺。盧俊義雖身不入官籍,僅是一箇在野的“員外”,卻“位卑未敢忘憂國”,以天下爲己任,一心希望有朝一日能“殫赤心報國,建立功勳”。可就是這樣一箇憂國憂民的有志之士,最終也被迫上了梁山。
盧俊義本不把梁山英雄們看在眼裏,而且還常常故意和梁山英雄們“叫板”。一則梁山英雄們敬仰盧俊義是個頂天立地的豪傑,二則宋江希望藉助盧俊義一身好武功,捉拿殺害梁山第一任掌門人晁蓋的史文恭報仇。所以儘管盧俊義一再和梁山挑釁,並且在捉住了盧俊義而盧不屑與梁山英雄們爲伍時還把他放了。可後來的事情發展,卻令盧俊義始料不及。在盧俊義外出期間,盧家後院起火,他的老婆不甘寂寞,和管家李固勾搭。李固害怕盧俊義回來後事情敗露,同時又垂涎盧俊義的家財,於是借盧俊義被梁山擒住爲由,用盧家的財產,買通官府上上下下,誣陷盧俊義私通梁山。在那個錢能通神的社會,盧俊義縱有一千張嘴也無處申辯。被貪官梁中書逮捕後,不問青紅皁白,屈打成招,並處以死刑。由於昏君無能,奸佞當道,一箇本應爲朝廷效力的忠義之士,卻無端被推上了梁山,看了真是令人感概不已。
盧俊義被迫上樑山的故事又一次告訴我們,什麼叫做“逼上樑山”。
《水滸傳》讀後感_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 篇2
暑假裏,我讀了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滸傳》。
這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給我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義,可以解釋爲正義。一箇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箇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爲了正義,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爲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箇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爲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一箇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作爲祖國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的後代培養成爲新一代人才,以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爲更富強昌盛的國家。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_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 篇3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內容寫的是當時社會黑暗,官府腐敗,地痞流氓和官府串通,欺壓老百姓,官逼民反,農民被迫爆發出了自己的力量,走向反抗的道路。故事的情節描述的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是一代佳品。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裏的故事情節,描繪當時林沖被髮配滄州,差點被兩個衙役結果了性命,最後多虧魯智深一路跟蹤,拔刀相助,救出林沖。本以爲很平安,可朝廷又讓林沖看管滄州城外的山神廟,陸虞侯等也暗自跟蹤過來。在山神廟,當時天下着大雪,颳着大風,林沖要去買酒,保暖身體,回來的路上,偶爾聽見陸虞侯和富安設計圈套害自己,最終林沖被逼結果了他們。武松打虎的情節安排也很跌宕,像是這樣的情節在水滸裏還有很多。
水滸裏湧現出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點,林沖原來是官府八十萬禁軍教頭,開始逆來順受,最後被迫上了梁山;而魯智深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他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史文恭則會呼風喚雨;宋江有很強的領導能力,李逵有勇有膽天下老子第一,吳用則足智多謀,每個人性格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箇共同的的特徵——就是講江湖義氣。
《水滸傳》讀後感_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 篇4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爲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衆對統治者階級的反抗鬥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達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說創作方面的優勢,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地位,對後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結成一箇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一連貫的前、中、後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樑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水滸傳》充滿了官逼民反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作爲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戩等一羣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士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爲、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社會黑暗面的揭露,是隨着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誌着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讀後感_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 篇5
相信很多人對《水滸傳》都不會感到陌生吧,是否你們也和我一樣,在午夜夢迴的時候,自己也是那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中的一箇,自己也曾熱血殺敵。
《水滸傳》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兄弟之間的友情比天高。爲了情誼,兄弟可以肝腦塗地。有一副對聯就是描寫梁山好漢的“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梁山上的兄弟,人人是好漢,個個是英雄,他們可以歃血爲盟,可以一起喫肉喝酒,也可以一起上陣殺敵。
主要講的是徽宗末期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官府腐敗、貪官污吏、陷害忠良,鬧得民不聊生。很多正直的人被逼的落草爲寇。梁山上一百零八名好漢,打着“替天行道”的口號,對抗官府,各懷神技,有文有武。裏邊也出了好多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所以金聖嘆說“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梁山兄弟之間的情誼是值得我們後輩人敬佩的。
《水滸傳》讀後感_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 篇6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產生於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前一箇部分主要描寫了一支以宋江爲領袖的隊伍,他們一共聚集了一百零八個好漢,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貪官污吏、反抗壓迫、扶助弱民,跟地主惡霸、貪官污吏鬥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的故事,但這支隊伍最後接受朝廷招安,被派遣去鎮壓另一支農民起義隊伍,結果兩敗俱傷,最大的勝利者反而是朝廷。形象地反映歷史上的一場農民起義的從頭到尾的全過程,總結經驗和教訓,讓人們進行深入地思考,也引起了人民羣衆對這些英雄好漢的敬仰,歌頌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這些英雄好漢們,絕大多數都曾程度不同的遭受到封建統治階級的各種各樣的迫害。爲了樹起反抗的大旗,他們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標把他們團結起來。他們夢寐以求的,是盡忠報國,建功立業,懲罰那些狠毒的貪官,讓人們都過上好日子,也讓國家太平,不再發生貪官迫害人民羣衆的事件。
如果說,《水滸傳》是一部農民起義的史詩,那麼應當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篇農民起義的悲壯的史詩。如果說,《水滸傳》是一篇農民起義的頌歌,那麼,應當更全面地說,他同時也是一篇農民起義的輓歌。
所以,我們也應該向這些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英雄好漢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不怕犧牲,敢於懲罰那些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人,扶助有生活困難的人這種可貴的精神。希望大家看了《水滸傳》,能從書中領悟出一些對生活、對學習有益的哲理,因爲他們會對人的一生有較大的幫助。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