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記》讀後感800字(精選4篇)

《三毛流浪記》讀後感800字 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三毛流浪記,雖然我看過這本書的電視連續劇,但是文字更加讓我感受到了三毛的苦難和善良。

  三毛是一箇沒有父母,沒有家的流浪兒。他看見小羊、小雞、小狗都有父母的疼愛,淚水不禁嘩嘩地直往下掉,他多麼想有一箇家呀。

  他聽說上海有喫的,也有玩的,他就來到上海,卻見街頭一片混亂,哪裏有飯喫?可憐的三毛,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單薄、破舊的衣裳,冷得瑟瑟發抖。富人家裏大擺宴席,山珍海味,酒足飯飽,而一牆之隔的外面牆角的三毛,卻飢寒交迫,無家可歸。

  爲了生活,三毛做過很多事,比如:學藝,擦鞋,拉車等,可是都做不長,還常被人打罵,被人欺負。有一次,三毛給一位時髦的女郎打扇時,熱得滿頭大汗,一不小心把汗水濺到女郎身上,女郎轉過身來一巴掌把三毛打得眼冒金星,這樣的欺負,三毛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每次看到這些,我就覺得這些欺負三毛的人太可惡了,沒有一點愛心,我恨不得把他們打得四腳朝天。

  造成三毛不幸的都是可惡的舊社會,如果三毛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我相信我們都會幫助他,還會有人收養他。他會有飯喫,會有漂亮的衣服穿,會有玩具玩,還會去他十分嚮往的學校讀書。

  三毛還是個善良、堅強、樂觀的好孩子。雖然沒幾個人疼愛他,但是有人需要幫助時,他還是會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小明摘橋旁的小花,一不小心掉到河裏,一旁的三毛見了毫不猶豫地跳下河去,把小明救了上來。一位年輕人把一位長着白鬍子的老爺爺推倒了,三毛見了連忙把老人扶起,坐到馬路邊,把他好不容易得來的燒餅分給了老人一半。三毛才吃了一口,發現老人已經全部喫掉了,三毛想了想,把他僅有的一半燒餅也給了老人,之後三毛卻餓着肚皮走了。三毛真是個捨己救人的好孩子。

  和三毛比起來,我們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們應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三毛流浪記》讀後感800字 篇2

  我讀了《三毛流浪記》這本書,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這是中國漫畫大師張樂平爺爺1935年精心創作的一本漫畫小說。小說主要是寫了舊社會一箇叫三毛的孩子流落街頭,無爹無娘,掙扎着在一箇大城市裏露天宿地,衣不蔽體的心酸生活。

  三毛沒有親人,只能每天靠討飯來維持自己的生活,要是討不到,就只能餓着肚子。他每天不止沒有什麼飯喫,還總是被別人嘲笑和譏諷,三毛看到和自己同齡的孩子們都能夠與自己的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心裏很不是滋味。一到了晚上,他又在到處尋找自己能夠睡覺的地方,找不到,就睡在一箇屋檐底下,蜷縮在牆角,又冷又餓,要是碰到下雨天,雨刮到了屋檐底下,三毛被淋雨,又被風吹,無奈下,流下了他的眼淚。

  只要他睡着了,夢裏總是會出現媽媽的身影,他看見媽媽正要帶着他過上幸福的生活,他給媽媽看他身上的處處傷痕,媽媽的眼淚就一滴一滴地落下來,一醒來,媽媽卻不見了,原來是從屋檐上滴下來的雨點,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他多麼渴希望有自己的親人來呵護他,安慰他!每天,當他看見其他小朋友都在教室裏讀着書,學着知識,都會想,要是他也能夠讀書,那該多好啊!看到這,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就流下來了,媽媽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我覺得三毛實在太可憐了。想想他,再想想自己,覺得溫暖、幸福多了。

  三毛真的很可憐,但他很堅強。因爲他幫人擦皮鞋,最後他的工具和錢都被警察給拿走了。但他不泄氣,又去賣報紙。

  第一次,因爲他跑得太慢,他到人羣中的時候,發現每一個人手上都拿着一張報紙在看,於是他就把舊報紙當廢紙賣給小販。第二次,三毛一拿到報紙就往人多的地方跑,不一會兒功夫,報紙全賣掉了。三毛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求生的勇氣值得我學習。

  還有一次,三毛喫住無靠,在街上流浪,肚子很餓,他看見有錢人正在訓狗,就把拴狗的繩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請求有錢人也拋個包子給他。有錢人心想:馴人表演,這倒新鮮。就拿出一箇包子向三毛拋去,大黑狗看見有人跟它爭食物,追着三毛不放,三毛手足無措,只好把手裏的包子丟給大黑狗。在舊社會,窮人連狗都不如啊!而我現在天天喫雞鴨魚肉,水果零食,若是哪天有個菜不配胃口,便飯碗一扔不想喫飯。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現在想起來,真是慚愧萬分。

  三毛是個善良、堅強、樂觀的好孩子。雖然沒幾個人疼愛他,但是有人需要幫助時,他還是會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小明摘橋旁的小花,一不小心掉到河裏,一旁的三毛見了毫不猶豫地跳下河去,把小明救了上來。一位年輕人把一位長着白鬍子的老爺爺推倒了,三毛見了連忙把老人扶起,坐到馬路邊,把他好不容易得來的燒餅分給了老人一半。三毛才吃了一口,發現老人已經全部喫掉了,三毛想了想,把他僅有的一半燒餅也給了老人,之後三毛卻餓着肚皮走了。三毛真是個捨己救人的好孩子。

  三毛還是個有志氣的孩子。有一回,爺叔教唆三毛去偷錢包,這樣就有飯喫有衣服穿,三毛心想“就算窮,也要窮得清白,我纔不當小偷呢!”三毛氣憤地脫下衣服,朝爺叔擲去。大冬天,三毛光着膀子走了。

  讀完《三毛流浪記》這本小說,我想我們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學習三毛身上堅強、樂觀、勇敢、善良、永不放棄的精神!

《三毛流浪記》讀後感800字 篇3

  假期裏我又讀了《三毛流浪記》這本書。讀完以後我的心裏酸酸的,像打了五味瓶。這個故事也給了我很多感受。

  書中的三毛是一箇沒有父母,沒有家的流浪兒,他四處流浪。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單薄破舊的衣服。寒風襲來被凍得瑟瑟發抖。他在流浪的日子裏,一次次被貧窮的好心人收留,但是因爲舊社會的貧窮又一次次的被拋棄。他看見小羊有母親的疼愛,小狗有媽媽餵養,小雞有母親的照顧。可是他卻什麼都沒有,他傷心極了。

  三毛流浪在繁華的大上海街頭,常常把垃圾箱當成牀,把報紙當成被子。爲了生活三毛做過很多事,比如;跟賣藝的師傅學賣藝、擦皮鞋、拉黃包車、在舞廳打雜等。他一心一意的爲別人做事,可是常常都被人打罵欺負。有一次,三毛在拉黃包車的時候,當他滿頭大汗,好不容易把客人拉到了地方。當他伸手向車上的闊老闆要錢時,老闆不但不給錢還把三毛痛打了一頓,連人帶車一起推倒在路旁。

  還有一次三毛看見有人掉了錢包。連忙叫道:“你的錢包掉了”!可是那人沒有聽見只顧朝前走。當三毛撿起錢包正要追上去還給失主時。正巧失主發現錢包不見了,回頭看見三毛手裏拿着他的錢包。沒等他解釋,就認定三毛是小偷,還狠狠地踢了他一腳。

  在可惡的舊社會里,三毛受盡了折磨和凌辱。但是不管他的生活多麼艱苦,他一直都非常堅強,而且還保存着一顆善良的心。他一次次被壞人利用做壞事,當他知道真相後,寧願自己喫苦,也不被壞人利用做壞事。他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我,和三毛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啊!

  我們擁有爸爸媽媽的呵護,老師的關愛。擁有明亮的教師,嶄新的書本。擁有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像三毛學習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不怕苦不怕累,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毛流浪記》讀後感800字 篇4

  《三毛流浪記》我一口氣看了兩遍,流了好多淚。

  故事的小主人公是一箇叫三毛的流浪兒,他人如其名,頭上長着三根毛,大鼻頭、大眼睛,十分可愛。他看見小羊、小雞、小狗都有父母的疼愛,淚水不禁嘩嘩地直往下掉,他多麼想有一箇家呀。但是他沒有爸爸、媽媽,也沒有一箇親人,更沒有一箇固定的、溫暖的家。街邊、橋洞是他晚上睡覺的地方;他睡得是磚;枕的是瓦;身上蓋的是晚霞。他生活在舊社會,到處流浪、到處受欺侮,過着飢寒交迫、無家可歸的日子。爲了生存下去,他吃盡了各種苦頭,從事着本不該他這個年齡的孩子去從事的工作,可是在那樣的舊社會,即使他那樣賣力地去討生活,然填不飽自己的肚子。

  他聽說上海有喫的,也有玩的,他就來到上海,卻見街頭一片混亂,哪裏有飯喫?可憐的三毛,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單薄、破舊的衣裳,冷得瑟瑟發抖。富人家裏大擺宴席,山珍海味,酒足飯飽,而一牆之隔的外面牆角的三毛,卻飢寒交迫,無家可歸。

  讀三毛流浪記,不僅讓我看到舊社會的黑暗,社會制度的腐敗,富人居上,窮人寄下,證明了舊中國的無道與政治的缺失。舊上海,沒有摩天大廈,沒有綠樹成蔭,沒有鮮花飄香,只有低矮的街道、破舊的鋪子,侵略軍的汽笛聲,刑場上慘無人道的,低吼的聲,繁雜不斷……

  在閱讀的過程中,字裏行間那令人忍俊不禁的兒童情趣、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和緊張激烈的與碩腹巨賈、富豪地紳的“戰鬥”,都是一箇個豐富的課題。更重要的是會覺得找到了一箇終生難忘的親密夥伴——他就是書中的小主人公三毛。聯繫生活實際,我們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朗朗書聲;我們在家中,享受着家的溫暖;我們坐着車,到各地旅行,去年時,我來到了國際大都市中國——上海,眼前,東方明珠矗立浦江之岸,羣樓呼應,直刺青天,登上金茂,縱覽上海華景,遙想當年,流浪的三毛,沒有喫喝,沒有住所,也許,我經過了他流浪的大街,經過了他喫住的地方……《三毛流浪記》是一篇引人發省的紅色鉅作,也是一篇精神與夢想的結晶。讀了《三毛流浪記》,我知道了奮進不息,知道了堅持不懈,知道了頑強拼搏,三毛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了我的榜樣,幫扶着我,使我站上精神與善良、友愛、關心的心海之船。

  在一則報道上,赫然登着一箇流浪街頭的孤兒被一對打扮靚麗的人踢得流血不止,一家黑心公司把停滯街頭的流浪者綁回做苦力……這些報道,在百年前平淡如水,但在21世紀的今天,還要出現嗎?不!不能,流浪者,是社會的一部分,是弱小的羣體,我們有責任給予他們一箇溫暖的家,三毛,讓我們看到了一箇舊中國,讓我們富有愛心,幫助他人。現在,我們要全力打造一箇新世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