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精選7篇)

《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 篇1

  《成語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書,書裏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每篇都帶有插圖,非常吸引人,所以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箇故事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裏混喫混喝,後來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來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箇一箇的吹,最後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於是就逃跑了。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要我們回家好好練習新學的歌,我回去沒有好好準備,心裏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師不會發現的,可是第二天的音樂課上,老師請了幾個同學起來單獨唱,我被叫到了,結果我結結巴巴地沒有唱出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我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心裏想我以後再也不濫竽充數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箇人他的性子很急。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於是他就跑到田裏,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後原來綠油油的秧苗,最後都枯黃死了。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箇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裏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心急,憑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爲了讓我們多學點東西,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學,給我們跑東跑西報這個班那個班地學東西,到最後我們什麼都沒有學好。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能爲我們考慮考慮。

  我喜歡讀《成語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受到了很多啓發,增長了知識。

《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 篇2

  寒假裏我讀了《成語故事》一書,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語,比如半途而廢、不恥下問、脣亡齒寒、風聲鶴唳、涸轍之魚、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這些成語都包含着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這則故事是這樣的:有一箇人決定外出尋師,提高自己的學識。一年後他放棄了學習,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氣,拿起剪刀紡織機前說:“這些絲織品都是蠶絲織成的,一根一根蠶絲累積起來纔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積起來,纔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現在把織機上的絲織品剪斷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費。你在外學習,每天都要問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方面不夠?這樣日積月累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來了,跟我剪斷織機上的絲織品沒什麼不同。”聽了妻子的話,他深受教育,立刻動身回到老師那裏,繼續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到頭來一無所有,結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貓釣魚一樣。

  《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歷史知識、文學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 篇3

  《成語故事》裏的成語故事多不勝數,這本讀物,它不止有對成語由來的小故事,對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詳細的解說之外,還增設了歷史典故,人物介紹和小知識等小欄目。讓我們在認識成語的同時對當時的背景與學者的認識加深鞏固。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裏關於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可以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箇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己最後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後一名是自己,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己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爲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借鑑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爲什麼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遊酢,因爲老師睡着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爲其實可以稱爲“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爲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爲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羣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瞭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羣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一箇又一箇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

《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 篇4

  我看過的書有好多,比如《十萬個爲什麼》、《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中國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成語故事》,雖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裏面的內容很豐富,能讓你明白許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個急脾氣的人想讓禾苗快長大,他每天都到田裏看,嘴裏還不停的說:“禾苗禾苗你快快長大,早點讓我喫到香噴噴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箇辦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長高了嗎?說幹就幹,他一直忙到太陽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訴了妻子,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妻子聽了忙跑到田裏一看,喫驚極了,只見禾苗全部枯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是隻憑着自己良好的願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錯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的是一箇農夫在耕地,忽然一隻兔子撞死在了樹樁上,農夫高興極了,撿起兔子回家飽餐了一頓,從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樹樁旁,等着兔子過來撞死。可是一天、兩天……一箇月過去了,他也沒見到一隻兔子撞死在樹樁上,農夫的田裏長滿了荒草,顆粒無收。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成果,就在那等將是一無所獲。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我看了許多遍,但是還是很喜歡看,並且保護的很好,我會讓它一直陪着我成長。

《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 篇5

  《成語故事》這本書裏有很多成語故事,我喜歡的有《囫圇吞棗》、《拔苗助長》、《亡羊補牢》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畫龍點睛》這個故事。

  《畫龍點睛》講的是一位名叫張僧繇的畫家的故事。有一天,他在金陵一所寺廟的牆上畫了四條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龍,卻都沒有畫眼睛,大家好奇地問他爲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一臉認真地回答,龍的眼睛不能隨便畫,這是最緊要的一筆,一旦畫出來,龍就會飛走了。人們聽得哈哈大笑,硬要他畫上龍眼睛看看。張僧繇剛給其中的兩條龍畫上眼睛,奇蹟就出現了。只見電閃雷鳴,兩條龍舞動起來,沖天而去,牆上只剩下還沒畫上眼睛的那兩條龍了。人們因此對張僧繇佩服得五體投地。

  讀完《畫龍點睛》的故事,讓我深受啓發。今後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我一定要把好詞好句都記下來,等說話或寫作文的時候,在關鍵地方用上些好詞好句,就可以讓語言和文章更加精彩了。

《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 篇6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中國上下五千年》

  高爾基曾經說過:"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的確如此啊,《上下五千年》就爲我的生活開了一扇大窗,一扇我最喜歡的大窗。她裏面有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驚心動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無窮。在那麼多的故事中,有幾個故事我印象最深。

  第一個就是《負荊請罪》,內容講的是: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爲相國,將軍廉頗覺得自己出生入死,血灑疆場,官職反而比耍嘴皮子的藺相如低,所以心裏不服氣。而藺相如爲了國家,爲了共同抗敵,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爲同生共死的交情。從這個歷史事件中,我深刻領悟到,家庭只有和-諧了,纔會更加的興旺發達,國家和-諧了,就會更加的繁榮富強,走向世界。

  第二個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就是王安石,他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詩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憂國憂民,爲官正直,不畏權貴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最終導致多次被罷官。但是他面對挫折從不害怕,而是著書立著,關心時政和百姓疾苦,更是以一首《梅花》抒發了他的高尚情操。

  中國五千年的長河中,閃耀着無數箇爲社會的進步而做出貢獻的人物,是他們使得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要以他們爲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爲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成語故事365》讀後感300字 篇7

  《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成語故事書也寫了許多古今聞名的成語故事,如《近水樓臺》、《餘音繞樑》、《雞犬不寧》、《驢鳴犬吠》、《奉公守法》等成語故事,這些故事對我們小學生既能“益智”,又能“養性”,非常值得我們去閱讀,去思考,從中懂得更多知識。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閱讀起《中國成語故事》來。當我讀到《玩物喪志》這個成語故事時,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寫信勸武王的事所感動。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滅了商朝以後,號召遠方各國都來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國來了一位使者,送給武王一隻名叫獒的大狗。這隻狗有四尺多高,兩眼十分機靈,深得武王喜愛。從此, 武王每天都顧着玩這條大狗,連國家大事也不顧。後來,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喪志,連忙寫信給武王,勸他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應該勵精圖治。

  武王看了這封信,忽然反省過來,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奭的話很對。從此以後,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不敢荒失,周朝的統治也得到了發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喪失進取的志向。學習也是一樣,不能沉迷於玩樂,荒廢學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