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精選30篇)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
《最後一頭戰象》的作者是著名動物小說家沈石溪所寫,其中包括了《最後一頭戰象》《野豬囚犯》《智取雙熊》等關於象、野豬、熊的小說。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一篇就是《象警》。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是我和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因缺水而來到一箇湖,但由於湖中有兇猛的鱷魚而不敢到湖中喝水。後來來了幾頭大象,在湖邊圍成一箇警戒線鱷魚不敢靠近,最後我們高興地在湖裏喝水玩鬧。
這篇文章中寫道各種各樣的動物其樂融融地喝水,不論是食肉還是食草動物,都互不侵害,這不正是我們現在社會所希望達到的嗎?忘卻眼前的利益,而尋求合作,互相幫助,誰有困難都幫忙,沒有紛爭,沒有私心,那該多好啊。
而且我們也應該在生活中學習大象,學習大象們的團結互助以及對同伴的不離不棄。在生活中總會會遇有一定難度的困難,可能自己一箇人完成不了,這是我們就會想到團結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只有團隊內每一個人都對別人着想、鼓勵團隊裏的每一個人,這樣纔會團結,我也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
它曾經是威風凜凜的戰象,如今卻成了有殘疾的戰象,不過這應該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八十多頭戰象,就它一頭存活下來,它就是——嗄羧,也是最後一頭戰象。嗄羧不僅是戰象,還是功臣,受到了村民們的尊敬和照顧,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優哉遊哉地在寨子裏閒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桶泉水。
有一天,嗄羧把打仗時穿的象鞍重新穿了上去,去了百象冢……
這是一頭多麼有靈氣的戰象啊!臨死前沒有到遙遠而又神祕的祖先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曾經並肩戰鬥過的同伴葬在了一起。作爲一頭老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讀了這本書,我才認識到了一頭有靈氣的戰象。同時也看到了人類的內心有多麼大的對金錢的慾望。不過這兩個人還是有些許良知的,最終沒有去把象牙撿去賣。
這本書寫出了人類文化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僞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
我會永遠記住這頭戰象——嗄羧。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3
《最後一頭戰象》 的作者沈石溪當時住的地方是一箇名叫曼廣弄的傣族寨子,那裏地廣人稀而且遠離市鎮,寨子四周都是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享有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的美譽。
書中主要寫了作者和大象、野豬、熊這三種動物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其中主要有給大象拔刺、象冢、野豬王、智取雙熊等故事。
作者在書中能把每一箇故事都寫的栩栩如生,彷彿讓我親眼看到了文章中發生的故事,我想這和作者平時不斷的觀察和日積月累地練習寫作有着密切關係。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動物是有靈性的,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這樣它們才能和我們人類成爲好朋友,所以我們一定 要保護它們。從這本書中我也知道了動物之間也有着親情,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從中學會理解和富有愛心。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4
今天,我讀了沈石溪寫的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深有體會。那些戰象們
死也要死得悲壯,死的英姿颯爽。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中,無數的戰象爲了祖國的千秋大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唯獨有一頭戰象還在呼吸,於是人們就把它帶了回去。很快,憑着象靈敏的感覺,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可它死也要帶着自己的象鞍,拿到象鞍以後,這頭象才安息地躺到象墓裏。
我覺得這頭象死得很有骨氣,他雖然是唯一活下來的戰象,但它沒有因此目中無人。而是按照平常家養象的生活一樣平靜。臨死它只想跟它並肩作戰時的好夥伴象鞍在一起,和一起並肩作戰的象戰士埋在一起才能死得安心。
由此聯想到一些戰士,一些英雄,細細回想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流傳千古的感人故事,他們也全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一代大俠荊柯,他就是感到秦王統治的制度太殘暴,於是以獻地圖爲理由,找機會刺殺秦王,臨行前,他高聲吟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明知道此行兇多吉少卻義無反顧,最終死在秦王的咸陽殿上。
文天祥被敵人捉住,他堅決不投降,在押去刑場的路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名句永遠激勵着後人。
一箇人只要做了爲祖國努力奮鬥的事情,他死了也覺得安心。這樣的人會被永遠記住活在人們心中。我崇拜他們,我也要做這樣的人。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沈石溪寫的一本動物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就是《最後一頭戰象》。
在這本書裏,出現了老戰象嘎羧,野豬黑旋風,被沈石溪救的小熊,這些動物的故事都描寫的十分有情感,引人入勝,我最喜歡的一箇就是老戰象嘎羧的故事。
老戰象——嘎羧是在戰爭中唯一倖存下來的一頭大象。他受傷了,村民們給他治傷口,精心的照料他,但是動物也是有壽命的,當嘎羧知道自己的壽命將至的時候,用吼叫讓村民們爲它帶上沉重的象鞍,當我看到書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可以看出象鞍上記載着凝重的歷史,記載着嘎羧的忠誠,這個象鞍對嘎羧也十分重要。帶好象鞍後,嘎羧向村民們告別,表示對他們的感激之情,然後便向大山裏走去,去與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們死在一起。
當我看到這裏的時候,內心深受撼動,嘎羧是一頭多麼忠誠的戰象啊。臨死的時候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後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他走到當初自己和兄弟們一起作戰的地方,挖了個坑,躺在裏面,和他的兄弟們在一起,這是一頭多麼重情重義的戰象啊。我爲它讚歎!
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動物之間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着自己的情緒,我們人類又怎麼能再去傷害他們呢,給動物一箇和諧的家園吧,不要再爲了自己的小算盤,傷害了那麼多的動物!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裏面講了象、豬、熊,三種動物的故事。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要數《最後一頭戰象》了。
書中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1943年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一頭名叫——嗄羧的戰象,和它的80多位戰友。在打洛役非常激烈,槍炮聲、廝殺聲和象吼聲驚天江畔和日寇打了一戰。
這場戰動地,鬼子在打洛江裏扔下70多具屍體,我方80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紅了。戰鬥結束後,人們在打洛江邊挖了一箇巨坑,把陣亡的戰象隆重埋葬了,還在坑上立了一塊碑:百象冢。只有戰象嗄羧幸運地活了下來,人們像對待英雄一樣照料嗄羧。
20xx年過去了,嗄羧也快要死去了。但是它臨死前沒有選擇到遙遠的神祕的祖宗留下來的象冢埋葬自己,而是想起了自己和80多位象戰友,20xx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那次抗日戰役。又堅定地回到了百象冢,回到了80多位戰友的身邊,做爲一頭老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心震撼了。
原來動物是如此的重情重義,它們知道“情誼”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就像嘎羧,決定和同伴在一起。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6
我非常喜歡看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近,我讀了他寫的《最後一頭戰象》。
我原以爲,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夥伴,只是普通的動物。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爲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最後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箇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後的一箇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後,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後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裏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起。
讀過這本書後,你不覺得很感人嗎?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後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到它心裏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複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迴盪着……
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偉大,讓我知道可以從大象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善待這些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7
以前,我總以爲動物是沒有人們聰明的。但是當我讀完《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之後,徹底的改變了我的想法。
這本書裏主要介紹了大象、老虎、野豬、棕熊等動物的感人故事。
最讓我感動的,是《棕熊的故事》這一章。這一章主要寫了小熊麗麗經常粘着”我“,所以熊媽媽對”我“十分怨恨,一直想搶走麗麗。直到最後,熊媽媽爲了保護麗麗被豹子咬穿肚子,並在臨行前把麗麗託付給”我“的感人故事。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新聞。一箇媽媽不喜歡自己的女兒,就虐待她。她不僅不給她喫飯,還要打她,罵她。就因爲女兒太餓偷吃了一點鴨食而把他的嘴巴縫上……我心想:狗熊尚且能如此護子,那麼人呢?
我認爲,動物之間的感情,纔是最真,最純的。它不會因爲對方瘸了一條腿而拋棄它,它不會因爲自己身處險境就不爲對方着想,它也不會因爲沒有喫的而離開它,它不會……
所以,我認爲,我們應該學習動物。學習他們那種不爲自己着想,一心只爲他人的精神。如果人人都是這樣,世界會更加美好!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好書,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帶給我了很大的啓發和快樂,這本書還告訴了我許多有趣的故事,它還告訴我了:大象是一種聰明的動物。而大象嘎羧不僅聰明,更忠誠!
《最後一頭戰象》講述了一件這樣的故事:有一頭名叫嘎羧的公象,它身受重傷,好心的村名們治好了它的傷,把它養了起來。嘎羧在臨死前還奮力披掛當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 最後在埋葬着曾和自己浴血奮戰的夥伴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箇坑,把自己掩埋的故事。也有一直想發大財的獵手想跟蹤一頭臨死的象去象冢揹回象牙要發橫財。
大象嘎羧是一頭忠誠的大象,“忠誠”是在於戰鬥中的奮不顧身,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羣戰象,排水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就是在最後,這頭大象都深深眷戀着象鞍,不捨得自己的象鞍,嘎羧見了自己的象鞍,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裏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這種寧願捨棄象冢也要和夥伴們躺在一起重情重義的行爲,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都要把這種精神一直延續下去,不要讓它真的成爲“最後一頭戰象”。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9
今天, 我看了沈石溪的小說< 最後一頭戰象>, 感觸很深。故事主要內容是這樣的:
在保衛西雙版納的戰鬥中, 象兵只有一頭生還, 它名叫嘎羧, 因爲嘎羧是功臣, 寨子裏的人都很愛戴它。26 年過去了, 嘎羧老了, 它讓照顧它的波農丁幫它繫上它打仗時佩戴的象鞍; 波農丁認爲它會去祖先留下的遙遠而神祕的象冢, 所以叫上了沈石溪跟着嘎羧去撿象牙。不料, 嘎羧沒有到遙遠而神祕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 它在百象冢挖了個坑, 和曾經並肩戰鬥過的同伴們葬在了一起…
讀完這本書後, 我想: 爲什麼嘎羧要披掛象鞍呢? 因爲它是一頭重感情的大象, 它之所以披掛象鞍, 是因爲要在這與戰友並肩作戰的站場上, 緬懷死去的戰象。作爲一頭老戰象, 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同時, 這本書還收錄了< 象冢> 、< 死亡遊戲> 、< 野豬王> 等十幾個妙不可言的故事, 希望大家有時間也看看這本書。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0
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叫《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是著名動物作家”沈石溪“。
書講的是,解放前的西雙版納,人們都使用當象騎兵來打仗,因爲象既可以踩敵人,又可以用鼻子甩人,那種象就叫戰象。
再一次大戰鬥中,戰象幾乎全部死亡了,但還有一頭象堅強的活了下來,他趴在地上,極力用腳撐着地面,使自己站起來,嘴裏還不時的發出”哎“”哎“的聲音,好讓別人發現, 這頭堅強的象叫”嘎俊“,是頭很老練的戰象。因爲傷勢很重,所以被接到曼廣弄寨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很快康復了。有一天,嘎俊非要小閣樓上面的象鞍,並且他的眼睛溼潤了。原來他是回憶並肩作戰的犧牲的戰友,帶着象鞍,去百象□看他們去。
這本書,我感覺到嘎俊非常的堅強。身受重傷,忍着痛,堅強的等待被人所救治。這種精神太讓我感動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堅強的面對,不要自暴自棄。在學校裏要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不要因爲同學之間發生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失去友情,這樣很不值得。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裏面的《給大象拔刺》這個故事讓我頗有感受。
《給大象拔刺》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我”曾經是一名邊疆農村的赤腳醫生,再一次巡診時遇到了一公一母兩頭大象,它們要“我”去給他們的孩子——一頭右前腿受了傷的幼象治病。在“我”細心照顧下,小象的傷好了。一箇多月後,“我”收到了那家子象給我的醫療費——一箇蓄滿了金黃色的蜂蜜的野蜂窩。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都很愛自己的孩子,爲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惜代價,同時,它們也很聰明,知道我們人類可以治好自己的孩子的病,就道路上去向人求助,事後,它們還知道別人幫助了它們,就要報答別人的道理。
我還知道了其實動物(老虎、大象、獅子之類的)並沒有那麼可怕,不要把它們視爲惡魔,一見到它們就殺了它們,它們來找你一定有它們的理由,請給他們一箇機會。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2
《最後一頭戰象》中,我最搞不懂的一篇故事就是《野豬囚犯》。
這篇故事講述的是一羣野豬是一隻老虎的囚犯,他們長期跟隨着老虎,可從來不逃跑。一次,老虎在距離野豬比較遠的小河邊喝水,野豬們本可以趁這個機會趕緊逃走,可是他們沒有絲毫要逃走的的意識,讀到這裏時,我很不理解,野豬當時,爲什麼沒有逃走?
還有一次,野豬們看到木瓜,控制不住自己,竟吃了起來。我本以爲老虎會大發雷霆,沒有想到,老虎卻大發慈悲,任由他們喫。老虎在旁邊巡視,他旁邊有一塊牛背似的磐石上,如果我是老虎,我一定選擇站在磐石上,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嗎!可老虎只瞟了一眼,他似乎很信任野豬們不會逃走。
正當他們走到樹下的時候,老虎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樹上有隻金錢豹,如果不是老虎及時提醒,野豬恐怕就要成爲豹子的盤中餐了,老虎和金錢豹廝殺起來,由於豹子打不過老虎,便灰溜溜的逃走了。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波農丁一槍把老虎打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原來,野豬跟隨老虎,是爲了安全。動物也很聰明,我們不能小看他們。野豬們也是爲了生存,逼不得已,纔去與老虎合作,每一件事,都有原因,需要我們去不停的探索,才能發現新的大陸。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3
《最後一頭戰象》可真是一本好書,是我從4年級下冊就想得到的,如今我終於得到了,它可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著作!
我回到家,就拿起它專心致志的看了起來,第一篇我就看的入迷,是“給大象拔刺”,內容是:兩頭大象,一公一母,在路上“綁架”了作者(沈石溪),它們把作者帶到了一頭小象的面前。這頭小象的足墊扎進了一根一寸長的鐵釘。原來大象是讓作者沈石溪來給小象看病,於是他就看好了小象的病。過了幾天,作者又碰到了這一家象,小象的傷好了,所以它們就給了作者一箇野蜂窩來報答他。
多麼可愛的大象呀,它們的品質比一些人的品質都要高,它們知恩圖報,而有些人卻忘恩負義,那種人真是可惡,簡直是枉披了一張人皮。同學們,你們可一定要比大象強呀!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以前我總認爲動物不如人類聰明,但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個故事後,我發現動物的感情不比人類差。
這個故事講述了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它放棄了去大象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重披象鞍,來到埋葬自己戰友的“百象冢”旁挖了個坑,莊重地把自己掩埋。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我想它一定無法割捨戰爭時光,無法記記戰友們。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它心裏藏的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們,是善良的比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寧靜。
這也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因爲它臨死前還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後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的和平,不再有戰爭。
這本書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又應該怎樣做呢?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4
今天,我去了堂弟家,但他去上興趣班了,我閒得無聊,見桌上有一本《最後一頭戰象》,就看了起來。
我原以爲,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夥伴,只是普通的動物。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爲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最後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箇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後的一箇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後,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後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裏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起。
讀過這本書後,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覺得很感人,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後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到它心裏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複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迴盪着……
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偉大,讓我知道可以從大象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善待這些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5
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沈石溪寫的小說《最後一頭戰象》。在書裏,他給我們講述了一頭叫嘎羧的老象在它生命中最後一段歷程。
嘎羧是一位讓人敬仰的戰鬥英雄。年輕的時候,作爲一箇象兵,嘎羧參加過許多場戰鬥。 1943 年,日本鬼子通過緬甸,企圖進攻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嘎羧等象兵們與鬼子在打洛江畔打了非常慘烈的一仗,這一仗,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嘎羧是唯一的死裏逃生的倖存象兵。戰後,寨民們集中掩埋了戰死的大象,把嘎羧運回寨子,細心治好它的傷,並且在日後的幾十年裏象對待功臣一樣尊敬和照顧它。
後來,嘎羧老了,生命到了盡頭。它翻出戰爭年代它作戰用的象鞍,讓人幫它披掛起來。它繞着寨子走了三圈,向常年照顧它的寨民們依依惜別。它走到埋葬其他戰象的地方,自己挖了一箇坑,躺了進去。至死,它也沒有忘記過去和它一起戰鬥過的夥伴,在天堂裏,它要和夥伴們在一起。
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我覺得嘎羧真是一箇有情有義的英雄。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6
在我的印象中大象是一箇一種有着身軀龐大、猶如扇子一般的耳朵、長着一對猶如月牙一般的兩顆大牙、能給自己洗澡喝水,像是喇叭一樣的長鼻、肢粗大如圓柱,支持巨大身體。有的大象個性強、有的大象很好奇、好動、有的大象很貪玩、有的大象很溫和、還有的大象能耐勞。可在我讀的這本《最後一頭大象》中有一頭戰象很善良、忠誠、的大象嘎羧。
《最後一頭戰象》主要寫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箇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嘎羧是一頭非常 “忠誠”的戰象。當我在書中讀到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這句話我明白了嘎羧在臨死時重披象鞍的意義:象鞍上記載着嘎羧對自己戰友的懷念、對世界永遠和平永遠的期盼,。
看了這部書,讓我懂得了:我們人類不能爲了自己的貪婪而去肆意殺戮它們,我們應該善待它們,因爲任何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他們最真誠的朋友。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7
我今天讀了一本名叫《最後一頭戰象》的書感受很深。
作者在十六歲時剛好遇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城裏的青少年通通被趕到農村安家落戶,她也在母親和姐妹的哭泣中告別上海,來到雲南西雙版納一箇叫曼廣弄的傣族寨子。親眼目睹了許多感人肺腑的動物故事。
有一次,我爬到樹上掏鳥窩一不小心卻碰落了馬蜂窩,憤怒的大馬蜂追的我無處躲藏。我忠實的獵狗奮不顧身的衝上去,朝空中吠叫撲咬,使得我能趁機逃脫,而我的獵狗卻被馬蜂蟄死了。
還有一次,我被一羣別名紅狼的豺狗圍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樹上,整整兩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餓得快虛脫了,最後,村長領人把我救了出來。
我讀完這本書後發現自己過去對動物的理解很膚淺。動物並不是僅爲人類活在地球上的,它們還有一箇屬於自己的弱肉強食的生活圈。完全可以在叢林法則的舞臺上塑造動物的本體形象。
動物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爲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的種種虛僞的表現,可以毫無遮掩的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爲一體的原生態生命。這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大感受。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8
《最後一頭戰象》講的是一隊象兵打敗了日寇,日方枸杞子了七十多人,我方的戰象也只剩一頭傷勢嚴重的戰象。人們把其它犧牲的八十多頭戰象埋在一箇地方,並取名爲“百象冢”。那時是一九四三年。
作者一九六九年到曼廣弄寨子時,戰象嗄羧五十多歲。作者和養象老人波農丁十分要好。
過了三年,嗄羧開始不喫不喝,生命之光馬上就要熄滅,波農丁和作者決定跟着它找到神祕的象冢,把其它野象象牙拔下來大賺一筆!誰知,嗄羧沒走向祖先留給它的神祕象冢,而是來到“百象冢”和自己的戰友、象鞍葬在一起。出於良心,波農丁和作者都空手而歸。
我找到的精彩句子是:它突然變了一頭象似的,身體像吹了氣似的膨脹起來,四條象腿皮膚緊繃繃的老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叫越悲壯!
嗄羧的行爲都有着連某些人類都沒有的高尚精神——它知道感恩,它重情誼,它捨不得與它並肩作戰的好隊友們。雖然它是獸類,不是人,但它感恩救它一命的象形石,它感恩戰友爲它擋子彈,它感恩波農丁對它無微不至的照顧,它感恩曼廣弄寨子裏的所有人!它的行爲讓我思考了好一陣子。
現在的人們就是缺感恩這一善。孩子應該感謝父母,卻沒有感恩。更有些人長大後當了官,就更六親不認了,對父母就乾脆說:“我不認識你!”爲你成功而做墊腳石的人,不但不感恩,還恨他們。俗話說的好: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而現在的人們呢?別人的救命之恩卻當做是理所應當的小事,當別人落難時,他(她)卻坐守旁觀。這真是可惡!所以我決定,我要把嗄羧這感恩傳下去,讓所有人都學會感恩!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我很喜歡讀動物作家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他筆下的動物栩栩如生,在表現動物習性的同時,賦予動物“人性”和情感,通過一箇個曲折生動地故事,向人們展現出動物的情感世界。今年寒假,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個故事,故事的情節讓我十分感動。
《最後一頭戰象》講的是:一隻唯一在1943年抗戰中倖存下來的戰象,名叫嘎羧,它身受重傷,被運回了寨子療傷。病好後,它漸漸老了,自知生命已至,便要離開了。男女老少都來給它送行,他們多麼希望嘎羧留下了呀!村長不忍心看它那熱淚盈眶的眼睛,知識用粗糙手撫摸着它,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淚。
在1943年的一天,它和其它戰象一起走入了戰場,儘管他們奮勇殺敵,但還是讓一些敵人有機可乘,當它們發現的時候,敵人已將槍口對準了它們。上面的象兵爲了保護他們,用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它們立誓,要向敵人報仇。但最終大象還是沒有人類聰明,沒有了象兵的領導,它們有的是爲了救朋友而犧牲,有的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只有嘎羧活了下來。嘎羧回憶起了這些,還是走出了寨子,我們原以爲它會去象冢,但它去了曾經埋葬戰友的地方,它即使死,也要和戰友死在一起,這樣的情感令我十分震驚。
大象竟有如此靈感,它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它同戰友永恆的友誼,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感人更真切。我也從大象身上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忠誠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品德。 這篇文章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大象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感悟呢?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19
近讀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 ,它叫 《最後一頭戰象》 。
文中講述了: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箇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後的一箇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後,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後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裏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的戰象,嘎羧挖了一箇坑,它躺在坑中,去找他的戰友。
我非常非常喜歡嘎羧,因爲它不求功名,不會因爲自己戰績而驕傲自豪,而它只希望與並肩作戰的戰友在一起。我從它的身上找到到了人的品質——謙虛,重情義。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團結就是力量。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0
上學期,老師在課堂上無意中提到了一套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因爲我特別喜歡動物,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幫我買了下來。這些動物小說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後一頭戰象》是我這套小說裏最先看完的一本!
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不光是天下的父母會不顧一切地愛護自己的孩子,就連動物也是這樣。在給大象拔刺的那個故事裏:有一隻牛犢大的小象的腿受傷了,小象的父母爲了讓小象早點好起來,減輕腿疼,便想到路上劫持一箇路人來替小象看看傷。但如果誰因爲替小象來看病時,弄痛了小象,公象和母象就會採取最強的措施來對付你。看到這裏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幸福,好想親一下爸爸媽媽。在自己的家裏,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爸爸媽媽!
讀了憤怒的象羣這篇故事,讓我懂得了:象羣也是一箇整體,如果有人傷害了其中的一隻象,象羣就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報復我們。故事裏的巖溫扁爲了滿足自己小小的願望,去殺害和自己村寨和睦相處的友好“鄰居”初中作文遭到了象羣的報復。動物是我們人的好朋友,不能傷害它們,要保護它們,你幫了動物,動物也會幫你的。
我從《野豬跳板》體會到,野豬真聰明呀,竟會想到讓人來做它的跳板,讓它逃離陷阱,逃脫苦海。野豬的模仿能力很強,故事的作者只做了兩次,它就學會了。哎!作者遇到一頭這樣聰明的野豬,我很是替他擔心呀!
《最後一頭戰象》一本書,竟能把象,熊,豬三種動物寫的栩栩如生,活蹦亂跳,好像動物們就在我眼前似的。我從中學會了許多道理:人和動物是朋友,人離不開動物,動物離不開人,我們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1
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夥伴,但它只是動物。不過,在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的情感。
課文講述了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灘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它來到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箇坑,莊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它沒有。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割捨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嘎羧的心裏,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己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麼可以做到永恆,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珍惜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淨土。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因此,它二十六年來一直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爲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是那麼渺小。
這也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忠誠”是因爲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後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着凝重的歷史,記載着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篇課文,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動物居然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真是佩服!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2
今天下午,我又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中象的故事,《最後一頭戰象》建議大家多看一下。
故事寫了在日寇侵略中國的時候,傣族有一支象兵很是威風,南征北戰所向無敵,日寇一來大家就率領象兵與他們進性激烈的鬥爭,最後八十多隻大象全部戰死,大家挖了一箇大坑叫百象冢把大象們掩埋,發現有一隻大象還沒死,大家想辦法救活了這隻大象。這隻大象就生活在曼廣寨沈石溪插隊的地方,大家十分尊重它,什麼活計也不讓它幹,因爲它是一位功臣。當沈石溪來到這裏三年時,這隻大象越來越老了,大象有一箇規矩,不管走多遠,只要它活着都會走回到一箇叫象冢的地方死去,而這隻大象最後卻選擇死在埋葬它的戰友的百象冢。
從中我明白大象也是有情有義的。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3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很愛看書,你愛看書嗎? 我最近被一本書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的名字是《最後一頭戰象》。作者是沈石溪,原名沈一鳴,1952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慈溪,是動物小說大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沈石溪和動物朋友們發生的一些精彩又十分有意義的故事。有《給大象拔刺》、《野豬王》、《智取雙熊》……
我最喜歡《給大象拔刺》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沈石溪原來是個赤腳醫生。有一天,他到橡膠林去巡診,突然有兩頭大象要他治療它們的孩子,沈石溪同意了。在兩頭大象的虎視眈眈下,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小象治好了。一箇多月後的一天下午,沈石溪得到了一隻蓄滿了金黃色蜂蜜的野蜂窩,這是大象給他的回報。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箇道理:人類和動物是平等的,善待動物朋友,我們就能得到大自然的饋贈,擁有美好的家園。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4
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一文。當合上書之後,心裏難以平靜。
《最後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箇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後的一箇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後,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後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裏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起。
“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到它心裏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複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迴盪着……
我們應該善待這些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5
《 最後一頭戰象》講了許多動物如:象,豬,熊。在我記憶最深的是象。那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吧!
那是一箇解放前的西雙版納。曾經擁有一支威風稟的象兵。象兵就是人騎在上面,用來打仗。
一九四三年,日本侵佔靦腆,接着跟靦腆隔着一江,日本也打入西雙版納,日本兵跟象兵也打了一仗,廝殺聲和象吼聲驚天動地,鬼子把七十多具屍體和八十多戰象都拋進江中,血把江水染紅了這都可惡的日本兵,戰鬥結術後把死得戰象都埋了並且還立個牌子百象冢。
在埋的過程發現一箇戰象沒有死,然後它被一箇農民收養了。農民給它包紮了包紮,可是時間過去了很久都沒有好,總一歪一歪地。它的身體也是越來越虛弱,兩隻眼睛燒得通紅通紅的。事件過了很久很久,最後一頭戰象看來也活不了很久,終於在某一天,它倒了下來,人們急忙把它埋在它的家園裏。農民也很悲傷。在土裏露出一箇個潔白的象牙,但是它們沒有撿,而是填好土。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6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牛欄山冬令營,體驗宿捨生活。在中午有午休,我睡不着,宿管老師說可以看書,我就趁着這幾天午休的時間把《最後一頭戰象》讀完了。
這本書是沈石溪的一本動物小說書。裏面講了很多的人與動物之間的事,講了人與象之間的事,人與豬之間的事,人與熊之間的事。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野豬囚犯》。講的是:我和老獵人波農丁到山上,看見一隻孟加拉虎看着一羣野豬,野豬們竟然沒有惶恐,反而悠閒自在。之後一件件事讓我起了一箇個聯想,最後波農丁一槍打死了老虎,野豬們還向我們惡叫。
這些野豬,我認爲他們爲了一時的安全,就跟着那隻孟加拉虎,整天無所事事,他們原本的獸性已經被淡忘,已經不是”拼命三郎“,而是整天等待不要下一個被喫的豬是我。
他們這樣不是和現在有的人一樣嗎?爲了榮華富貴,爲了不被欺負,整天給有勢的人賣命。他們安慰自己說: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晚點死吧,其實那樣會更痛苦。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7
我最近讀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叫《最後一頭戰象》。他是我非常喜歡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
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的最後一頭戰象嗄羧在一天要求重披戰甲,然後戰象又重臨舊地,仰天長嘯,最後,它在百象冢旁邊自掘墳墓,直到死去。看到這,我想,原來大象是這麼聰明,有靈性,重情義的動物,在這裏,我感受到了大象的不捨,大象的苦惱,還有他對旁邊事物的每一種情感。
嗄羧要走的時候,消息傳遍了整個山寨,大家都來給嗄羧送行,大家泣不成聲。村長還給嗄羧脖子上繫了一條白色的紗巾,在四肢上綁上了黑布,還給嗄羧好多喫的,可是他一點也沒喫。我看出了他捨不得大家和山寨。
我看完後,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我的心好像融化了,那頭象的真情在我腦海裏不停的迴盪着。
我看完這本書,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動物居然有如此高尚的情懷,我們人類是不是該擁有更深呢?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偉大,我們應該去保護動物,不要讓動物受到傷害。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8
《最後一頭戰象》是我國著名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小說,它主要記述了戰象嘎羧被救活回,村,重披上戰甲,故地緬懷辛酸淚,掘墳共埋付青天。從中我知道嘎羧是一隻重視情感,敬業善良的大象。
沈石溪是我國傑出的動物小說家,他創作了許許多多的鮮明的動物小說。這篇小說,他想揭示動物之間的感情糾葛,重情義。動物都這樣,我們人類呢?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嘎羧莊重把他自己掩埋的感人事件,讚頌了這頭戰象的善良與忠誠。從‘英雄獲救’,‘重披戰甲’,‘憑弔戰場'’莊重離去‘這幾件事把嘎羧生命的最後時間演繹的輝煌而又有意義,這一系列感人的行爲充分體現了嘎羧的品質。這一系列發人深省的的動作展示了嘎羧的忠誠。
面對敵人戰象嘎羧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用鮮血書寫着輝煌,面對死亡戰象嘎羧從容不迫,重披戰甲,莊嚴地走向百象冢。這位英雄的情懷,怎能不感染這着我們,激勵着我們!
我喜歡這篇文章,喜歡這頭戰象,喜歡這種精神!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29
今天,我看了《最後一頭戰象》的第四篇《憤怒的象羣》,我看到題目感到很奇怪,象不是溫順的動物麼?看完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利益惹的禍。
一天晚上,與人們和睦相處的鄰居戛洛象羣忽然來了,村長感到很奇怪,明明兩家沒有恩怨麼。不料象羣首領一根半卻紅着眼叫着,於是,老獵人波農丁說:“巖溫扁下午鬼鬼祟祟的從箐溝裏爬出來”。村長就把巖溫扁帶了出來,象們用鼻子指着他,巖溫扁才說:“上山時,看見一頭象,於是,殺了象,鋸了牙,準備換酒喝。”這是大家都沉默了,最後,巖溫扁爲了家人的安全,就跟象羣走了,第二天,有人看見巖溫扁的腦袋被象踩扁了。
看完之後,我想對那些被利益燻醉的人說:“你們是會遭到報應的。”
《最後一頭戰象》小學讀後感 篇30
媽媽帶我到書店裏讓我選一本書。我一進書店,眼睛在書羣中尋找着自己喜歡的“目標”。突然,眼前一亮,《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映入了我的眼簾。它就像一塊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便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它。我翻開了它,迫切地去尋找它的精華,去挖掘它的“寶藏”,去接識故事中的主人公。
我讀了這本書後發現不僅我們人類會愛子心切,就連動物也不例外。就像《給大象拔刺》這章裏說的:小象的右前腿受了傷,公象和母象因爲愛子心切,便到路上劫持一箇人路來替小象看病。如果誰替小象來看病時弄痛了小象,公象和母象就會採取最強的措施來對付你。從這章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公象和母象對小象濃烈的父愛和母愛。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愛。這個愛就在我們的家裏,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爸爸媽媽。
我從《象冢》這章感受到了:象羣中象爲了爭奪王位的野蠻爭鬥,象羣預知死神來臨的預感,象羣神祕的象冢,象羣隆重的葬禮。我體會到象羣的生活習性很與衆不同,葬禮竟然也能辦得如此隆重。大象竟然還是世界第一流的、絕妙的助產士。
我讀了《憤怒的象羣》這章感受到了:象羣就是一箇集體,如果有人傷害了它們其中的一員,它們就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巖溫扁爲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去殺害和自己村寨和睦相處的友好“鄰居”。從中我知道了,我們要和動物友好相處,不能去殺害自己的朋友。不能爲了滿足自己的小小需求而濫殺無辜。
我從《野豬跳板》這章裏知道了:野豬也很聰明,它竟然會想到讓作者來當它的跳板,讓它脫離“苦海”。野豬的模仿能力也很強,作者只做了幾次,它就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最後一頭戰象》寫出了象、豬、熊的生活習性。把這三種動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感覺它們好像就在我們的面前一樣。把它們寫得活靈活現,會說話一樣。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們應該與動物和平相處、互相幫助,我們要愛護動物,跟它們建立起友好的感情。從中我也知道人與人之間也要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