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通用3篇)

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 篇1

  在一箇陽光明媚的下午,我讀了《童年》這本書。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

  《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高爾基。它主要講述了阿廖沙3歲時不幸父親去世了, 失去了親切的父愛,母親就帶他來到外祖父家住。和他們過着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複雜的性格,他的內心卻也有善良的一面,但貪婪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裏, 也不乏溫暖與光明。以外祖母爲代表的一些人,以他們的善良、博愛、博學和正直關心着他,給予他無限的溫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這使得阿廖沙有了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箇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書中的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那麼的困苦,但是他從未向困難屈服,而是憑着自己的勇氣和信心,成爲了一箇善良、勇敢、正直的人。而我們再想想現在的學習環境與生活條件根本無法與阿廖沙去相比。我們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被他們的愛擁護着: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想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我們現在有很多孩子都依靠着父母,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早上去上學,都要爸爸媽媽給收拾好書包,然後再去接送。還比如說,在學校,同學們之間需要互相幫助的時候,有的學生卻視而不見,不去理睬。以前的我也是這樣:有一次,同學問我一道數學題,而當時,我有好多道題都不會,她卻在我不耐煩的時候,來問我,所以我瞥了她一眼,連理都沒理她。但我看完了這本書以後,再回想這件事,我認爲自己這麼做是錯的。當別人很需要幫助的時候,無論你在多麼困難的情況下,只要你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那麼你就應該毫無怨言的去幫助別人。而我這樣做,就是沒有愛心的表現,這是我需要改正的。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發現了自己很多的缺點與不足,我要以阿廖沙爲目標,作爲我的榜樣,向他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希望大家讀了這本書,能夠一起帶動別人,向阿廖沙學習,學習他的善良、正直、勇敢、堅強和愛心。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成爲他那樣的人。

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 篇2

  前幾年看了《童年》,印象頗深,時值幾年之後,我再一次重溫這本高爾基所著的《童年》,感觸更深了。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箇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度過的,高爾基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

  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一箇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沒有痛苦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種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箇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但是卻鼓舞着我不停的前進,不斷地拼搏和進步!

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 篇3

  當我剛從童年時期跨入青春期時,便開始感受高爾基悲慘、黑暗的童年。

  創作於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紀實性小說,《童年》記述了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三歲喪父,被母親帶到外公家生活,外公從事印染致富,後外公因大量放貸款而破產。

  這本書中描寫了大量具有鮮明特徵的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人物代表莫過於外公和外婆。外公是第一個鞭打小阿廖沙的人,而且打完後還說這都是爲他好。自己挨的打比他多多了,沒有那麼打罵就沒有他今天事業的成就。苦難的時間磨練了他。三十年的時間使外公“媳婦熬成婆”,他練成了一副鐵石心腸,認爲人生在世,無時不在四面受敵,人與人之間只能以鄰爲壑,黨同伐異,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朋友。這就是外公的人生哲學。但外婆在阿廖沙的眼中就大不相同。他說:“我一想到外婆,一切苦惱與委屈都離我而去,化爲烏有,一切都變得比較有趣,比較愉快,人們也變得更加可愛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外公外婆各自的上帝。在外婆的心中,上帝是大慈大悲,和藹可親的。她視上帝爲知己,向他傾述自己的心事。實際上這個上帝的原型就是她自己_真誠老實,仁愛慈祥。高爾基將人民的一切優秀品質都體現在了她身上,而外公心目中的上帝就不同了,他兇狠殘暴,心胸狹窄,有強烈的報復心。“外公跟我講上帝的威力無處不在時,他總是先強調這種威力的嚴酷性:比如,有人造了孽_被洪水淹死了,又有些人造了孽_後來活活被燒死了,他們的城市也被毀於一旦。後來,上帝常用饑荒和瘟疫來懲戒世人,他歷來都是懸掛在大地上方的一把寶劍,是懲罰罪人的鞭子”。他認爲,既然上帝都是這樣,爲了發財致富,刻毒殘暴一點也就算不了什麼。他對幾十年的結髮妻子也毫不講情義,老了竟和妻子分家。讓外婆帶着阿廖沙獨自生活。

  在小阿廖沙心中,外婆是善的象徵,而外公是惡的象徵。除此之外還有內心與外婆相似,最終被壓死在十字架下的小茨岡;長期爲外公賣命,後來雙目失明而被趕走的格里戈裏師傅;被大家視爲“異類”,而被趕走的“好事兒”。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