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初中讀後感(通用5篇)

父與子初中讀後感 篇1

  今天,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本漫畫書《父與子》,一聽書名就知道這是關於父親和兒子的書。《父與子》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書裏的畫面是許多人一直嚮往的生活,溫馨而又奇妙,所以這部漫畫纔會經歷80餘年而不衰。

  書中有一箇小故事是這樣的:一天父親帶着兒子去理髮,兒子因不敢理髮急得眼淚嘩嘩直流,父親看見兒子這副模樣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苦思冥想,絞盡腦汁地想給兒子變幾個戲法子讓兒子安心理髮。不一會兒父親摘下自己的帽子倒着立在自己的頭頂上,還一邊哼着小曲一邊跳着不知名的舞蹈,兒子立馬轉過頭來,看見父親滑稽的模樣,不禁開懷大笑起來,理髮師見兒子笑得那麼開心也轉過頭來看父親的表演。

  父親越表演越來勁,一會兒倒立在板凳上,一會兒站在板凳邊緣跳舞,笑得理髮師和兒子不可開交。兒子的恐懼早已煙飛雲散了,邊捂着肚子還邊說:“老爸,你可真像一箇小丑!別把腰閃了,哈哈哈······”理髮師一遍觀看一邊還不忘給兒子理髮。這時父親的舞蹈結束了理髮師也給兒子理好發了,當理髮師將兒子從座位上抱下來時,不禁被嚇得目瞪口呆,父親的嘴巴也張成了“o”型,而兒子卻渾然不知。

  而此時的我也正在捧腹大笑,從這一則漫畫中我懂得了:人做事不能一心二用,要專注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好,否則到頭來兩件事都做不好。正如我有一次練習打字,我邊練習邊打開了音樂,一邊聽歌一邊打字,打着打着還覺得今天的課文挺好打的,結果往上去一看,打了一半後面一半都打成了歌詞。

  我們對待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能分心,不然什麼事也做不好。

父與子初中讀後感 篇2

  一次和父母逛書店的時候,我偶然看到了《父與子全集》這本書,隨手翻看了一下,裏面的內容就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這是一本德國著名漫畫家卜勞思的連環漫畫作品,作品闡述了一對善良、正直、寬容的父子之間的故事,書中通過一些父子之間搞笑事情讓我懂得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以及理解感受到了父母對我濃濃的愛。

  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是“哄兒子睡覺”,故事描述了主人公每天睡前都要和父親玩耍一會,還讓爸爸講睡前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我爸爸也是幾乎每天睡前都給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我們的老家就在海邊,所謂靠山喫山靠海喫海,爸爸告訴我他小時候家裏有一所祖上傳下來的箔(也就是用竹子一條條排插圍在淺海中用來捕魚的一種方式),他不到十歲的時候就時常跟隨祖父一起下海去抓魚。當每天海水退潮的時候魚兒就會順着海水游回大海,就會進入圍網再也出不來了,就可以用網兜去撈魚了,有些不小心夾在竹竿中間的還要潛進海里用手去抓出來。爲了讓我有親身體會,爸爸帶我和上海回過來的表弟一家回到我們老家進行一次探箔體驗。等到海水退潮時已經是凌晨一點了,但是我卻沒有一絲的睏意,我滿懷的興奮的來到海邊,四周漆黑一片,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摸索着走下滿是棱角的石頭堆砌成的海堤,好不容易走下了海堤我輕輕鬆了口氣。

  卻不知這僅僅是個開始,在海里需要靠岸上的燈光來辨認方向,所以我們緊緊跟着漁民的身後,怕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走着走着就到了淤泥區,腳踩進爛泥沒入小腿部而寸步難行,這時的我一點心情都沒有了。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說:“仔仔,要堅持哦,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加油!”。爸爸一邊說一邊拉着我的手照着電筒緊跟着隊伍朝着圍箔的方向走去。大約走了半小時,我們來到了圍箔的地方。看見高高的竹竿插進海地裏,旁邊綁着大網,大網埋進了海沙。

  我們一直走進網裏,海水已經慢慢退去,只有腳面的水,箔主將大燈掛起來,看見好多的魚在裏面游來游去。我們用網兜撈魚,忙活了兩個小時,魚獲有兩擔約一百斤,我們準備滿載而歸。由於剛纔太興奮撈魚,現在感覺渾身疲憊,想馬上就有一張牀倒下就睡。爸爸走了過來抱抱我說:“所有的所獲都會來之不易,今晚你親身體驗到了,希望你好好記住今晚的經歷。爲了對你的獎勵,爸爸來揹你上岸吧。”此時此刻,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那是我感受到濃濃的父愛開心的眼淚。往後,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更加愛我的爸媽,更加要勤奮學習。爸爸,請你放心,我一定會成爲你的驕傲!

父與子初中讀後感 篇3

  今天,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本80餘年而不衰的漫畫書——《父與子》,書中處處體現了人們嚮往的生活,我百看不厭,對它愛不釋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幅《騎大馬》:

  有一天,不知兒子怎麼了,又哭又鬧,吵得全家都煩!爸爸就上樓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我的小祖宗啊!你別鬧了!什麼事讓你不開心呀!”爸爸懇求道。誰知道兒子聽完這話臉比翻書還快,大叫道:“我要騎大馬!我要騎大馬!陪我玩!”呵!還以爲什麼事!就這事?小菜一碟!爸爸二話沒說就當了馬,兒子騎上馬高興地叫道:“駕!駕!”爸爸也爬着走,父子倆在房子裏走了一圈!

  爸爸想:這回行了吧!可別嚷着去外面。說時遲那時快!兒子張着大嘴叫道:“去外面走!大馬去外面!”爸爸無奈地爬了出去,生怕這小祖宗鬧啊,只能聽他的。大街上的人一看都驚呆了!嗯?這兒子咋騎在爸爸身上?這街上的人都議論紛紛,滿腦問號,有個行人爲了看這父子倆,騎車撞樹了!這人要點兒背,喝口水都塞牙!剛巧正前方有條狗擋道,俗話說:好狗不擋路!可關鍵是這條狗不是好狗,因爲它被眼前這一畫面“吸引”住了,狗的心裏想:這是什麼同類?我怎麼從來沒見過?身上的毛去哪了?長得還這麼特別,上面還騎一位!還好我膽大沒被嚇死!“大馬!去!趕走他!”

  兒子依然開心地叫道,爸爸真是太愛兒子了,居然做到這種地步:張開大嘴就像狗撲過去!狗都沒反應過來,被嚇得一蹦三尺高,接着扭頭就跑!邊跑邊叫:“汪!汪汪!汪汪汪……”意思是:哇!朋友!聽我說!這什麼鬼?啊……父子追着狗跑,路人哈哈大笑!

  這幅看完後,我又哭又笑,書中父親是爲了兒子什麼都肯幹,就像我們,小時候,我們要什麼,父母就給我們什麼,爲了你,父母什麼都肯幹!常說母愛是最偉大的,可父愛也偉大,只是它不願顯露罷了。

父與子初中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完了《父與子》這本漫畫書。它的作者是來自德國的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

  《父與子》這本書成功塑造了幽默、和藹、聰明、寬容的大鬍子爸爸和調皮、聰明、可愛的刺蝟頭兒子的形象。該漫畫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傳入我國,魯迅先生、豐子愷先生都非常喜歡這部漫畫。

  這本書中的每一箇故事都非常有意思,而且簡單易懂。其中有一箇故事叫做《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大幹講了一箇這樣的故事。該喫晚飯了,兒子還在看書,爸爸就去叫他,結果把兒子叫走了,自己有看上癮了。於是媽媽又讓兒子去叫他。

  還有一箇故事叫做《一年後》,爸爸栽了一棵小樹苗,然後亮了兒子的身高並標記在小樹上,一年以後,爸爸有帶兒子來量,結果兒子的身高比之前標記的還要低,大家知道是真麼回事嗎?

  《父與子》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漫畫書,裏面的故事既簡單,又好玩。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父與子初中讀後感 篇5

  陳老師推薦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父與子》,作者是德國的卜勞恩。這本書被譽爲“德國幽默的象徵”,充滿了人情和喜感,把父子間的生活瑣事刻畫得非常純真、動人。

  我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五年級語文書中看到的。現在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了。這本書的封面上畫了父與子的擁抱,兩人十分開心。當我打開這本書時,我發現整本書幾乎沒有文字,每一箇小故事都以漫畫方式呈現。每一箇小故事講述父與子在一起所發生的事。

  當中,我最喜歡第14篇《忘加葡萄乾怎麼辦》這個故事。當我看到這個標題時,我心想:父與子幹什麼事,就忘記加葡萄乾呢?我帶着疑問看起了這篇漫畫。原來,父與子在做蛋糕,把沒有加葡萄乾的蛋糕放進烤箱,兒子發現了,指着葡萄乾對父親說:“我們忘加葡萄乾了。”父親看着烤箱想辦法,兒子一隻手摸着頭走來走去,也在想辦法。突然,兒子走向房間,把掛在牆上的槍拿了下來,告訴父親自己的小方法。父親也覺得兒子的方法可行,就用槍把葡萄乾一發發打進烤好的蛋糕裏。

  看到這裏,我不禁笑了起來,這父與子就是一對活寶啊!看着看着,我彷彿看到了我的爸爸。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件T恤,我穿着十分得意。在課間時衣服不小心被勾出了一道縫,我看見之後,心想:怎麼辦呀?媽媽肯定要罵我,我該怎麼辦呀?放學時,我跟爸爸說了事情的經過,爸爸路上一邊安慰我,一邊想辦法補救。

  到了家,爸爸就想出了方法,他拿出了剪刀在我的白T恤縫的邊上又剪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縫。我想:爸爸這是幫倒忙嗎?我急忙大聲叫道:“爸爸你在幹什麼呀?”“你不要慌呀!等一下就知道了。”爸爸不緊不慢地說。當剪好時,那一道道縫變成了美麗的花紋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對爸爸豎起了大拇指,說:“爸爸你好厲害呀!”“小意思!小意思!”爸爸難爲情地說。當然,最後,我也沒有被媽媽批評。

  有一箇這樣的爸爸是多麼幸福呀!你想看更多父與子之間有趣的故事嗎?那趕緊拿起《父與子》這本書吧!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