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初中讀後感(精選33篇)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法布爾爲了寫《昆蟲記》整整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和精力,他仔細觀察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爲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並將觀察所得作了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我覺得法布爾是一箇不輕言放棄的人。

  《昆蟲記》是一本專門介紹昆蟲的書,書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等知識,猶如一片知識的海洋。《昆蟲記》是一本對中小學生十分有益的書。

  《昆蟲記》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彩色條紋圓網蛛,它能織出非常漂亮的網,隨後,在網上耐心等待那些送上門來的獵物,因此,我想到一箇成語:守株待兔。它也是昆蟲世界裏最負責和最粗心的母親,即令人感動又讓人哭笑不得。

  《昆蟲記》好比一箇知識加油站,源源不斷地把知識傳輸給我們。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

  這段時間,我讀完了法國作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通過讀昆蟲記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小蜘蛛怎樣從媽媽的卵袋中孵出來;胭脂蟲怎樣度過屬於它的冬天;蟬的壽命最長爲什麼可達17年之久;蜜蜂怎樣築巢;蝴蝶怎樣孵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妙趣橫生、回味無窮。

  法布爾主要從昆蟲的產卵、孵化、食物、生活習性等方面來描寫的。法布爾筆下的昆蟲被描寫得很形象、很生動具體。他經常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甚至還運用了排比、聯想、反問等各種各樣的修辭方法。如果不讀《昆蟲記》,對於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在生活中會有了缺憾,無法瞭解到那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昆蟲世界,無法瞭解到昆蟲王國裏那些神祕而又友好的昆蟲朋友了。

  剛開始看《昆蟲記》的時候,我很不耐煩,覺得作者的語言讓人看不懂。可是慢慢的,我發覺我已經漸漸愛上了閱讀這本書的感覺,我彷彿已經融入了昆蟲的世界,彷彿正在和那些可愛的小昆蟲一起遊樂。這本書有種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使我對它愛不釋手。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是描寫蜜蜂的故事。法布爾分別寫了隧蜂、切葉蜂、黃斑蜂、沙泥蜂、節腹泥蜂……他們的捕獵的方式不同,習性不同,但他們都有一箇共同的特點,他們都非常疼愛、非常關心自己的小寶寶。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是《看門戶人家》,裏面描寫的的是隧蜂寶寶已經長大,當它出去外面採蜜時,它面前蜂巢的“門”就會自動打開;當它回到家的時候,那扇“門”就會自動關上,他一直在保護着隧蜂寶寶。那扇“門”究竟是什麼呢?它…其實就是隧蜂寶寶的媽媽。他們的母親不能外出參加大家的勞動,就自願當起看門人,不讓陌生人隨意進出它們的家,母親是多麼偉大,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那樣呢?

  在自然界中,有無數像昆蟲這樣有趣的動物,不妨讓我們一一去瞭解。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爲人類品味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它將永傳於世。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3

  最近,我看完了法布爾寫的一本書——《昆蟲記》。法布爾花了二十多年,通過自己親身捕捉、觀察、發現,終於寫成了《昆蟲記》。我在讀它時,總是感覺自己身臨其境於這個五彩繽紛的昆蟲王國。

  《昆蟲記》生動形象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箇奇妙無比的昆蟲世界——勤勞的蟬、粗暴的螞蟻、溫柔的恩布沙、愛家的蟋蟀、天才的紡織家蜘蛛……各種昆蟲的習性、叫聲、住所也都非常細緻地寫了出來。

  作者以他的經驗爲我們介紹了昆蟲的一生,生動又趣味。我印象最深的是蟋蟀幼蟲從泥土裏奮力鑽出來的過程。“戰鬥”、“踢”、“弱小”等詞語體現出蟋蟀幼蟲的弱小以及它對陽光的無限渴望。它們從剛出生起就在與周圍的事物、環境作鬥爭,努力地生存着。

  讀完這一段,我的感觸很深。蟋蟀幼蟲們如此幼小,毫不起眼,在困難面前決不放棄,儘管無法克服,都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成長,繁衍下一代。想想這些小昆蟲,再想想我們,這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

  我們從剛生下來就可以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無論什麼事父母都會在身旁關注着我們,不讓我們受半點委屈。可這些可憐的小蟲卻不行。在它們生長的過程中,只能靠自己去利用自己的本能,去拼搏,去頑強地生存着。希望大家珍惜我們寶貴的生命。昆蟲雖渺小,但它們卻知道永不放棄生的希望,我們比它們大那麼多,所以更加要如此。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4

  在我三四歲的時候,住的地方門口就是一棵高大的泡桐樹,旁邊還有幾棵低矮的楊梅樹。每當初夏來臨的季節,蟬兒就開始在樹上鳴叫。天黑時,爸爸經常拿着手電抓起“知了龜”來,不一會總能捉到幾隻,我就把它們放到蚊帳裏,希望它們馬上就變成長着透明的翅膀飛起來。我對它們產生了好奇,它們來自哪裏,又會到什麼地方去?讀完了《昆蟲記》我知道了原來蟬在樹枝上產卵,自上而下用尖利的短針扎進樹枝,然後把卵放進去。到了十月初的時候,它就變成能看見東西的幼蟲了。有一天,幼蟲會落到地上,找一塊鬆軟的泥地鑽進去,藏在土中。就這樣他必須在很小的地方孤獨的生活四年,沒有朋友,沒有夥伴,還有經受着大自然的考驗。直到有一天,它終於爬出了洞,爬上了樹,退了殼,在樹上大聲地鳴叫起來。

  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了四年,在陽光下狂歡一箇月,這就是蟬的生命。我們經常責怪成年蟬的太吵,因爲它們有時影響了我們的休息。但你想想,它穿着邋遢的外套,在黑暗中生活了四年,一朝換上漂亮的衣衫,長出可與飛鳥媲美的翅膀,又沐浴着溫暖的陽光,你叫它怎麼不如癡如醉,不停地歡唱呢?爲了慶祝這來之不易而又爲時短暫的幸福,它歌唱得再熱烈也難以表達歡樂的心情啊!這也是蟬生命中的絕唱啊!大自然中每一箇生命都是美麗的,每一箇生命都要忍受成長的磨難,才能長出美麗的翅膀,開出美麗的花朵,唱出動聽的歌聲。

  通過蟬的故事,使我懂得要熱愛大自然的每一箇生命,因爲每一箇生命都有各自的平凡與美麗。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5

  讀了《昆蟲記》裏關於蟬的文章後,我知道了發佈爾先是寫蟬和螞蟻的寓言來爲蟬“澄清”我們對蟬的習性的誤解,其次寫蟬出地洞——蟬的蛻變——蟬的歌曲——蟬產卵及孵化。

  看完了蟬出地洞這一章後,使我瞭解到了蟬的自衛——當敵人靠它太近時,蟬還會向敵人猛撒一泡尿,然後趁機逃走,作者還把蟬和拉伯雷放在一起作比較,誇張的突出了蟬的滑稽,不僅於此,蟬還利用這一特點來方便自己發掘地道,從中可見蟬的聰明之處。

  作者還找到了五種蟬:山蟬、紅蟬、南歐熊蟬、矮蟬和黑蟬,法布爾通過這五種蟬來做實驗並且來獲取蟬的發音器官的信息。

  蟬的產卵總數大概在三百到四百之間,可是蟬孵化的卵一生下來就得面對各種危險,別看產下的蟬卵很多,但能存活下來的蟬卵又能有多少?實在是寥寥無幾啊!

  蟬——夏天的主宰,一位偉大的歌唱家,用四年在地底下的黑暗生活來換取短暫的幸福,夏天,樹蔭下的你盡情的歌唱,綻放出生命的光芒。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6

  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是不知道這本書怎麼的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被裏面各式各樣的昆蟲迷住了。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我最喜歡的昆蟲是蟋蟀,因爲它的歌聲很好聽,那動聽的歌聲使任何人都陶醉,連法布爾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榮譽給蟋蟀。

  我一直不知道爲什麼蟋蟀能彈出這麼美妙的歌聲,直到我看了這本書,原來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裏,使四個發聲器同時震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隻發生器就能將音樂傳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聲音是如何的洪亮!

  《昆蟲記》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告訴我們很多有關昆蟲的知識,讓我們更加瞭解昆蟲世界,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們讀一讀。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7

  他用一圈圈火紅的煤炭圍住一隻白蠍,他用自己的居室飼養蝸牛。他將自己漫長的青春生命都獻給了對昆蟲的研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布爾先生。

  合上《昆蟲記》時,我的心裏仍有些小激動。雖說它是一部材料科普讀物,可當我剛剛翻讀一頁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比如說,人們覺得,蟬的叫聲與烏鴉一樣,會帶來詛咒,但法布爾拋下這些想法,對蟬的叫聲進行深入研究。法布爾在對蟬的描寫中提到蟬是大自然的歌唱家。不久,他發現了蟬是之前的“用嘴說話的蟬是罪惡的”的無稽之談。這使我明白了,並不是聲音響亮就是說話有理,要用事實,而且要善於去發現、研究、證明。被人唾棄的蜣螂其實是勤奮的勞動者,勤勞的螞蟻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強盜。法布爾用《昆蟲記》推翻了一箇又一箇人們對昆蟲的錯誤理解。

  我覺得,《昆蟲記》就是一本奇蹟。他記載了衆多種類昆蟲的方方面面,擺脫了十八、十九世紀人們對於昆蟲的瞭解只停留在標本的局面。這本書,可以說是完全顛覆了當時人們對各種昆蟲的認知和瞭解。

  我們能從字裏行間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生命的敬畏,更能體會到他對科學的執着。正是因爲他對自然科學的喜愛與執着,法布爾才能耐下性子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園裏,追逐一箇個細微的身影,並樂此不疲。

  突然一下,許多對科學熱衷的身影,從我腦海裏浮現出來。我看見居里夫人在破敗的實驗室裏忙碌着,愛因斯坦在瞑目思考着質能方程,達爾文奮筆疾書的背影。正是他們對科學,對真理的熱衷,纔開拓了人類一箇又一箇偉大的成果。

  再想想自己,不禁面紅耳赤。曾懈怠過多少次,放棄過多少次,家常便飯一般。

  這本書中,法布爾先生對生命的敬佩,探求真相的不懈精神和對待事物的嚴謹態度都是給我們最好的饋贈,也難怪雨果說《昆蟲記》是昆蟲界的一部史詩。我們都應該是法布爾,這樣學習才能不斷提高,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我彷彿又看到了,那個炎炎夏日,在田野裏舉着放大鏡的身影。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8

  《昆蟲記》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這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就要數螳螂了。

  這本書裏寫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專喫活食,是昆蟲世界兇惡的猛虎,埋伏着的惡魔,田野的霸王。

  螳螂在捕捉獵物時,它的鉗子先是收着的,靜靜地等待着獵物的到來,當地的人們還以爲它在祈禱。可是,假若有一隻蒼蠅從它面前飛過,它就立刻以閃電的速度撲過去鉗住蟲子,咬開它的頸部,然後從容地把蟲子喫掉。

  但是,別看螳螂這麼兇猛,它也有被欺負的時候。螳螂的幼蟲剛從窩裏出來的時候,往往被弱小的螞蟻咬碎喫掉。不過,一旦螳螂長大,螞蟻就再也不敢欺負它了。

  法布爾爲我們開啓了昆蟲世界的大門,我想,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法布爾觀察事物細緻入微的精神,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9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爾在對一種種昆蟲的日常生活描述中體現出對於生活的獨特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對於昆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特別是蒼蠅,蚊子更令人噁心。而法布爾則把昆蟲作爲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蟲作爲是一種樂趣,且畢生的心血都融入其中。因爲他喜歡昆蟲,把昆蟲當知己來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蟲寫得富有神祕色彩,令我這個討厭昆蟲的人也不知不覺得被他的文字吸引,開始瞭解昆蟲,願意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昆蟲了。蜘蛛在他的觀察下,已成爲一箇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的電報線可以知道遠處的情況;而蟋蟀的住宅,樂器也可以和人類比較。

  十卷《昆蟲記》我只讀了一小部分,卻足以從書裏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和他仔細的觀察。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蟲是可愛的,是有感情的,他們是大自然的生靈,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令人憎恨、厭惡的對象。在法布爾的書中,昆蟲演繹着大自然的經典故事,扮演着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法布爾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要寫完十卷《昆蟲記>>是何等困難,這不僅需要耐心與毅力,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法布爾他卻做到了,他觀察某種昆蟲,一觀察就是幾個小時,幾天,或更長的時間,這還不夠說明他的耐心與毅力嗎?他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用一生的時間寫完《昆蟲記》,他的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的精華,才能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0

  看了《昆蟲記》這本書後,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作者用一箇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瞭解到了許多我們平時不知道的昆蟲知識。裏面有蟬、螳螂、螞蟻等各種昆蟲。我知道了:樵葉蜂的外形是白色的,身上帶着條紋。它的生活習性是:樵葉蜂通常居住在蚯蚓的地道里。地道的深處又陰暗又潮溼,因此,樵葉蜂只會用靠近地面的那段作爲自己的住處。昆蟲記是法布爾用盡畢生心血觀察研究昆蟲所寫出的,其中詳盡的講述了昆蟲的特徵,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這些樸實的文字讓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感受到溼潤的泥土,高大的樹木,廣闊的天空。那些對昆蟲的細節描寫不得不讓人佩服法布爾觀察得細緻入微。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科學百科,更多的是作者對於世事的思考。文中無不包含了對生命的尊重。我們要學習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希望大家讀一讀。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1

  當我繼續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的作用時間與效果毒針,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

  但是我卻沒有這種作風,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情,而且做事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檢查。

  有一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是我卻磨蹭了好長時間到了10點鐘才寫完,我迷迷糊糊地收拾好書包,準備上牀睡覺,但是還沒上牀就被媽媽叫住了:“天卉,老師發來短信了,語文課文要背誦,你背完了嗎?”我心裏一緊張,支支吾吾的說:“背…背…背完了。”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虛,又厲聲問了一遍,我無言以對。在媽媽的嚴謹督促下,我睜開那已經要打架的眼皮,無力的背誦着課文,揹着揹着,就快要睡着了。這是媽媽問我說:“背完啦?等會兒,我來檢查。”啊?我一聽要來檢查,連忙胡亂的看了幾遍,其實也沒看到什麼。一開始背誦,我就卡殼了,連開頭都不知是什麼,這是媽媽提醒了我纔開始背出來。到後來不是卡殼,就是背多字,而且還差點漏了一大段文字。到了最後,媽媽再也忍受不了了,讓我重新背熟了再背。我可不願意,連忙說:“唉,差不多差不多,反正不都一樣。”第二天一早起來什麼都忘了,只記得那開頭的幾個字,結果被老師批評了。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要有認真嚴謹的想學習態度。

  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2

  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人文精神統領在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爲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地方,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鉅製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

  法布爾用他一生大量的時間觀察千奇百怪的昆蟲,收穫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觀察到了昆蟲們的所有習性,並且不斷思考,必要時總會將昆蟲帶到家裏養,以便觀察。辛勤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它們都像你的親密朋友一樣,給你講述它們平凡生活中的不尋常的故事。

  法布爾傾注一生在昆蟲的觀察與研究中,他懷着父母對子女一樣的愛心,記錄了昆蟲的生命過程,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敬畏和讚美。整本書介紹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愚笨的毛蟲,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其中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箇設計家能畫出一箇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法布爾爲了完成《昆蟲記》幾乎是犧牲了一切。他沒有抓住一生中出現的許多機遇去巧取功利,過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卻安於清苦,坐了一輩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這張“板凳上”。最終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受到廣大人民的認可!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3

  寒假裏,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家,文學家法布爾的一篇佳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大全。書中都詳細介紹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本能、勞動、生育。

  在《昆蟲記》中主要介紹了不同的昆蟲,有蜜蜂、毛毛蟲、蛾、蜘蛛。它們都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其中,我對《狼蛛》和《甲蟲》這兩篇文章最感興趣,讓我知道了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大招,狼蛛的大招是它的兩顆鋒利的毒牙,十分可怕,可以把它的食物置於死地,而甲蟲的大招應該是它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把!比如,甲蟲辛辛苦苦運來的食物,在路途中被其它甲蟲劫走,但它從不放棄,從頭再來,直到安全運到自己的洞,才安心離開。

  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想說:“我們不能去破壞昆蟲的生活環境,更不要去傷害它們。”我們要和昆蟲和諧相處,創造我們更美好的家園。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4

  因爲喜歡,所以熱愛。我因爲喜歡看書,所以熱愛閱讀。法布爾因爲對蟲子的世界感興趣,所以他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它們、記錄它們。每一份喜歡都是那麼美好,正是因爲這份喜愛才有了《昆蟲記》。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吸引着我,還記得第一次讀《昆蟲記》,我就被小小的昆蟲世界裏無限的祕密驚訝到,在小蟲子獨特的王國裏我着迷不已。今天再一次讀《昆蟲記》,又一次被小小的精靈們所吸引,我在蟲子小小的世界裏一遍又一遍地穿行。遇見了正在脫殼的蟬,漂亮的孔雀蛾,還有捨近求遠築窩的迷宮蛛媽媽。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這迷宮蛛媽媽了。這小小的蜘蛛是織網高手,因結漏斗狀網而得名。她們結網很不容易,但是爲了寶寶的安全,寧願捨棄原來的家,捨棄完好無損的網,去很遠的地方重新築窩,用來迷惑敵人。產卵期間一直在旁邊保護着自己的寶寶。十月底,寶寶即將出世,這位偉大的媽媽用最後的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封着的窩,讓他們順利出生,自己則筋疲力盡地死去。看到這裏,我心裏好難過,用力吸下鼻子,忍住眼裏的淚水。我以前挺害怕蜘蛛的,可是看了迷宮蛛的故事,我好佩服這小小的蟲子,她脆弱卻又堅強,她渺小而又偉大。

  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從繁衍到死亡都很艱辛。我想,就像母雞呵護小雞,媽媽保護孩子,對所有生靈來說,母愛都是種本能。但正因爲是本能,所以更覺得偉大。在這小小的昆蟲世界裏,這份母愛讓我動容。

  因爲熱愛,所以堅持。每次讀《昆蟲記》都讓我驚訝,一位作家用他的一生來觀察蟲子,這份堅持讓我敬佩。法布爾對小小的蟲子的尊重和熱愛也讓我深受啓發,我想我也會一直閱讀,把喜歡看書變成生活的習慣。

  一蟲一世界,一書一人生。我喜歡這本書,哪怕再看幾百遍我也不厭倦。我喜歡閱讀,哪怕一直徜徉在書海我也不厭煩。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5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入迷,原來不是人有奧祕,昆蟲也有這麼多的奧祕,讓我懂得了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蟬是怎樣脫殼……

  有許多的昆蟲媽媽或爸爸爲了自己的孩子犧牲,動物的爸爸媽媽非常偉大。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可以看出法布爾在昆蟲上花費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精力,法布爾用了40多年完成的著作,讓人們更加理解到了昆蟲世界的奧祕,看出來了法布爾在觀察一箇小小的昆蟲用多少光陰,看出法布爾的耐心。

  昆蟲記不僅表現了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還注入了法布爾的思想感情,無論是六隻腳還是八隻腳,每個對象都用了法布爾數年的時間。

  法布爾的昆蟲記真的很好,是一箇非常好的著作,希望大家都看看。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6

  《昆蟲記》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的故事》,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關於昆蟲的科普文學作品。

  我讀了這本書,一下子被它清新有趣的文字,幽默輕鬆的語句所吸引。這本書用散文的形式介紹了衆多昆蟲的特點、習性等。書中講述了“會唱歌、會蓋房子”的蟋蟀、“美麗又勇敢”的蟈蟈,“聰明會享受”的角蛛以及讓人意想不到竟然是肉食動物的螢火蟲。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動物生長的奧祕,讓我知道了無論植物還是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不要去隨意傷害它們,因爲它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公民”!

  同學們,如果你們想瞭解更多有關昆蟲的祕密,就快去讀一讀這本神奇的《昆蟲記》吧!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7

  讀了昆蟲記這一本書,作者法布爾能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觀察研究,終於完成了昆蟲記這一著作,他得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一著作讓我們瞭解了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慣和他們的生存法則,也糾正了前人許多錯誤的看法。

  作者在書中很多次提到爲觀察研究昆蟲,連續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聚精會神地觀察,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向法布爾一樣廢寢忘食地學習,就有他得一半精神,何愁學習不好。作者在觀察昆蟲中,爲了證實昆蟲的習慣和特徵,一次一次地做實驗,有些昆蟲一觀察就是幾年。

  這本書真得讓孩子們好好讀讀,一方面讓孩子們瞭解許多昆蟲,另一方面主要讓他們學習法布爾的這種精神。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8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這本書是他認真觀察了幾十年昆蟲,又花了三十多年寫成的,全書記載了二十多種昆蟲,它們都非常有趣,也都很有特色。

  《昆蟲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螞蟻和蟬之間的關係,小時候讀的童話中說,螞蟻一箇夏天都在準備糧食,而蟬只是在樹上唱歌,從來不準備食物,過得悠閒自在,還笑話螞蟻總這麼忙。冬天到了,螞蟻家裏有許多他們夏天準備的食物,供他們過冬,而蟬因爲夏天沒準備食物,所以冬天來了,他們沒有喫的了,只好到螞蟻家去乞討。螞蟻對蟬說,你夏天唱歌,冬天你就跳舞吧,所以蟬最後還是餓死了。

  但這畢竟只是個童話,但當我讀了《昆蟲記》後,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我對他們有了全新的認識。其實蟬壓根都沒去螞蟻家門口乞討過,倒是螞蟻會經常到蟬家乞討,更確切地說,螞蟻是經常到蟬家去搶,所以螞蟻在法布爾的眼裏是一箇強盜。其實蟬的食譜很簡單,他只要吸樹幹中的樹汁,就可以生存下來了。一到夏天,它用嘴上那根長長的管子插進樹幹裏去吸樹汁,它就這樣開了一口井,讓樹汁源源不斷地流出來,但它被一羣口乾舌燥的傢伙圍住了,它們都搶着去分享蟬的勞動成果,可蟬當然不願意把自己辛勤鑿出來的井拱手相讓,所以他們之間會發生一場惡戰。在這些強盜中,最不甘心的要數螞蟻了,其他昆蟲在戰爭在混亂中偷偷地喝了一小口就溜走了,可螞蟻總想獨佔這口井,所以一箇勁把這口井的主人趕走,螞蟻雖然比蟬小得多,但是成羣結隊地活動,勢單力薄的蟬哪是他們的對手,它被螞蟻軍團團團圍住,在戰爭中敗下陣來,氣呼呼地撒了一泡尿,然後逃之夭夭了。螞蟻成了這口井的主人了,蟬又重新去鑿新的井了,但是螞蟻很快就把這口井的水喝完了,然後又去搶蟬新的井,可憐的蟬新的忙碌半天開的新井,還沒喝上幾口,又被螞蟻軍團霸佔了。有的螞蟻更貪心,爲了能得到更多的樹汁,還要把蟬那根開井的管子拔下來給自己用,蟬真是一隻可憐蟲。

  法布爾通過細緻的觀察,在《昆蟲記》中把這些動物描寫得這麼生動和有趣,讓我們彷彿看到了這些昆蟲之間的戰爭和爭奪,原來動物界與人類一樣,弱肉強食。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19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箇生動的昆蟲世界。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爲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0

  《昆蟲記》這本書裏面有非常多有趣的內容,有可憐的鳴蟬、膽小如鼠的蛐蛐、可怕的狼蛛、五毒之首的蠍子、勤勞的蜜蜂、長毒刺的黃蜂……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昆蟲的家庭生活、捕獵技巧和外貌特徵等。

  就說那可怕的狼蛛的產卵和母愛吧!狼蛛是節肢動物,身體主要分頭、腹兩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之一。狼蛛有一箇又小又圓的頭,頭上長着八隻眼睛和恐怖的毒牙,還有八隻長毛的長腿;腹是產卵用的。狼蛛真令人望而生畏啊!一年夏季的一天,法布爾在一叢迷迭香的花下見到一隻挺着巨大肚子的狼蛛,這表明它既將臨產。法布爾見了馬上用捏子小心翼翼地把狼蛛夾起,輕輕地放入一箇既透明,底部又放着泥土的大瓶子裏,留作觀察。

  幾天後,狼蛛開始產卵了。只見它先在地上織了一張網,大小相當於一隻手掌。蛛網很粗糙,也不成形,卻相當穩固,接着,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結實的絲,織成一箇圓狀的白色球體。上面留了個小口子;再把胎部對準小口子,產下一粒粒金黃的卵;;產完後,狼蛛把口子封上。最後,它把那張不成形的網用腳踹到一邊,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帶就成了它的無價之寶。狼珠媽媽把它的“寶貝丸子”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無論行路、休息、捕獵、逃跑,狼蛛媽媽與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離開。如果卵袋意外脫落了,狼蛛也會飛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愛真深啊!

  昆蟲記這本書裏面還有許許多多非常奇妙的生物,在這裏我就不一一講出來了,不過,在昆蟲記裏,我知道了,原來,小小的昆蟲也和我們人一樣,有各種各樣的感情。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1

  蜣螂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很多年了,在六七千年以前,它就被人們談到了。

  在古時候的埃及人們叫它“神聖的甲蟲”,因爲在春耕時,當地的農民看到它們推着一箇圓球狀的東西。他們認爲那個圓球是地球的模型,而且和天上的行星運行的軌跡一樣。和他們認爲小甲蟲就是從那個球裏孵出來的,其實那個球是一箇事物的儲藏室而已。

  那個球並不好喫,只是從路邊的垃圾搓成的球。不過一些貪喫的傢伙會做的大一點。球做好後,甲蟲會把球搬到適當的地方。不過那些路不是平坦的大路,而是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哪怕跌倒,也不情願回頭。有時要試上二十幾次,纔去尋找另一條路。

  不過有時還會有賊甲蟲、強盜甲蟲,來搶奪別人辛辛苦苦做出的球。但即使被搶走,它們也不懊惱,它們會從新做一箇。

  蜣螂運食物回家,路途非常艱苦,遇到賊蜣螂搶走它的食物,他也毫不氣餒從新再來。它是這樣的樂觀,遇到困難是那樣的百折不饒,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2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 . 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箇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蟲記》。

  接着往下看,《昆蟲記》是一箇個有趣的故事: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爲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不錯,作者所得到的發現,無一不來自於他仔細的觀察。試想如果沒有仔細的觀察就沒有這麼詳細的《昆蟲記》。 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鉅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爲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爲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爲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鉅製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俱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爲“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在晚年法布爾出版了《昆蟲記》最後幾卷,使他不但在法國贏得衆多讀者,即使在歐洲各國,在全世界《昆蟲記》作者的大名也已爲廣大讀者所熟悉。文學接尊稱他爲“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國學術界和文學界推薦法布爾爲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可惜沒有等到諾貝爾委員會下決心授予他這儀大獎,這位歌頌昆蟲的大詩人已經瞑目長逝了。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爲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徵。爲了昆蟲學研究,法布爾一生都在貧困中掙扎;都在與傲慢偏見作鬥爭,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因爲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擁有廣闊的昆蟲世界,因此他又比誰都富有。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荊棘叢中,田野裏,山坡上,他頂着地中海沿岸強烈的陽光和蚊蟲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沒有設備,他就用家裏的瓶瓶罐罐造一箇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箇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廢寢忘食,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萌生的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摯愛,源於他對科學與真理那種近於殉道者般的獻身精神。 《昆蟲記》以它獨特的視角,易懂的語言和具體而又生動的介紹博得了衆人的喜愛。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3

  一開始,我對《昆蟲記》並沒有什麼好感。你想想那些烏七八糟的小蟲子能有什麼意思啊?打開書,細細品讀,那些細膩而生動的文字,讓我彷彿置身於小蟲子們生活的世界。不!我怎麼能叫他們蟲子呢?他們分明是一羣天賦異稟、各有所長、執着生存、深藏不露、惹人捧腹的超級無敵可愛的小鄰居呀!帶你去認識幾位吧!

  女神殺手——螳螂

  我一直以爲螳螂是一位優雅女神!事實上它卻是一位危險的殺手!它有三大招牌武器——輕頸、大刀和鋸齒!它非常狡猾,整天一副治癒系的樣子,看起來沒有一點兒殺傷力!可蝗蟲經過她的身旁一下子就失去了生命!苦心經營的女神殺手也有自己的天敵。螳螂的天敵竟然是小小的螞蟻呢!螳螂喫蝗蟲,螞蟻喫螳螂,雞又喫螞蟻!雞長肥了!人又要喫雞!一條生物鏈就掛了上來!我覺得好有趣!你覺得呢?

  迷你強盜——紅螞蟻

  還有一種昆蟲我覺得非常奇怪,那就是被作者稱爲強盜的紅螞蟻。這一羣看似殺氣騰騰的強盜,實際上是一羣毫無一丁點兒方向感的小傢伙呀!只要2、3步的分差,它們就會迷路呢!我非常驚奇,我感覺昆蟲應該有比人強很多的方向感,比如蜜蜂,無論風有多大,它們也能順利回到家!這讓我認爲所以的昆蟲都行呢!可紅螞蟻卻不行,讓我的猜測漏了個洞呢!

  預言家——天牛幼蟲

  我十分佩服天牛幼蟲!它能預知未來!它知道自己成蟲後不能翻轉,所以都是幼蟲來建造房屋的。幼蟲建造的房屋十分巧妙,樹表處,它會留下一層薄薄的樹皮作爲遮掩自己的窗簾,作爲長大後的出口。幼蟲做好了家,就進入了漫長的蛹期。要知道幼蟲在蛹期中,頭永遠朝着門的方向。小小年紀的幼蟲很爲以後的自己着想,這點非常令我佩服!

  《昆蟲記》向我們展示了許多的昆蟲日常生活和不爲人知的一面,每隻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大孔雀蝶:爲愛而生!松毛蟲:愛排隊的氣象員!蟬是一位天生的歌手!樵葉蜂天才剪刀手……他們常用無辜的外表,隱藏神祕的超能力。他們那麼弱小,但是又那麼強大。他們亦敵亦友,互爲依存,又互相制約。可愛的小傢伙們構成了一箇神祕的世界,我迷失在他們奇特的故事裏……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4

  讀了這本書,可以看出法布爾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也可以看出法布爾是一箇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對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尤其是昆蟲,作者真實、細微、詳實的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讓我們看到了昆蟲的世界.生活中,我們也要像法布爾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5

  看完《昆蟲記》後,我十分驚訝,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更對《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感到敬佩。

  第一次讀《昆蟲記》,就被裏面生花的妙筆,幽默的敘述給吸引了,讓我感到有趣之極的故事有很多,如: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箇設計家能畫一箇比這更規範的網來。這些豐富的故事讓我浮想聯篇。這本書不僅有趣,它還生動活潑。在作者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的短身燕尾禮服;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人類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地球上還有許多小生命,如:麻雀,螞蟻,蜜蜂,這些昆蟲一直陪伴着我們 ,它們也是有生命的,也 應該得到尊重。法布爾是一位十分優秀的科學家,有一次,他爲了觀察黃蜂和青蟲的關係,竟捉來一隻黃蜂,仔細觀察,最終告訴大家——黃蜂捉來青蟲並不是當兒子養,而是把它當做幼蜂的食物。正本書中到處都體現着法布爾的精神——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百折不饒,願爲科學事業獻身,對科學的熱愛……法布爾的許多精神我都應該學習,但也有些事是我做不了的。我能學的只有他鍥而不捨,百折不饒的精神。這幾天我感覺自己的成績退步了很多,有時一遇到難題就放棄,一失敗就喪失自信,與法布爾比起來,我感覺自己太渺小了,爲自己的放棄感到羞愧。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鬥志!我要擁有持之以恆,百折不饒的精神,讓成功的種子在我的內心發芽,開花,讓成功的花朵永不凋謝!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6

  今天,媽媽從新華書店買來了《昆蟲記》給我看。我知道這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觀察記錄。於是便把書打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連續看了三個晚上,我終於看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布爾在對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的描述,體現出作者對於生活獨特的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觀賞,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對於昆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特別是蟑螂、毛毛蟲更令人噁心,而法布爾則把昆蟲當作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蟲當作一種樂趣,融入畢生心血中。因爲他喜歡昆蟲,把昆蟲當作知己來看待。

  洋洋十卷的昆蟲記,我只讀了小小的一部分,卻已從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和他觀察的仔細,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昆蟲是可愛的,有感情的,它們是大自然的生靈,而不是令人憎恨,作嘔人的對象。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7

  寒假中,我讀了老師推薦的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我剛翻了幾頁,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親身進入昆蟲世界,體驗昆蟲的生活,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昆蟲的習性,讓我從對昆蟲一無所知,到有所瞭解。

  之前,我很怕這些小蟲子,對這些昆蟲有一種恐懼感,當我讀完這本書後,在作者的引領下,我才發現其實這些昆蟲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他們都很勤勞,每種昆蟲都有自己的本領和作用,它們會分工合作。比如說蜜蜂,他們也像人一樣,有豐富的生活情感,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所以說我們對待一箇人不能單從表面上看到的去評論,而是要對他深刻瞭解後才能對他作出評價。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法布爾不怕苦不怕累,勇於探索的精神,不能因爲碰到一點小問題,就覺得自己沒辦法解決而退縮了,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爲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8

  說道蟬大家都應該知道,夏天我們到處都能聽到它的歌聲,可是誰瞭解蟬的生活習慣、繁殖以及它的朋友和敵人。

  在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給我們講述了蟬的世界。我想不到小小的螞蟻敢和龐大的蟬搶奪喫的,而不起眼的蚋竟然是蟬家族滅亡的罪魁禍首,小小的蚋把自己的卵放進蟬的卵中孵化,孵化出來的蚋的幼蟲還會喫掉其它的蟬卵。

  由於小樂豁達大度和和顏悅色,所以他把樹汁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都對小樂很友愛,只有螞蟻的立場跟大家完整不一樣,他有時候還咬小樂。最後小樂終於受不了螞蟻了,螞蟻就告訴小樂一箇故事。句意表達完整小樂只得把地位讓給螞蟻。最後小樂弄清楚了這個故事其實是騙人的,螞蟻還不情願,持續咬小樂。小樂感到又煩又疼,就飛起來。螞蟻愉快地跑到小樂的位置,成果樹汁乾涸了。小樂告知螞蟻,他愛喝的樹汁實在是自己的嘴巴抽出來的,不自己他就只能對着樹皮發愣。

  小樂正邊喝樹汁邊唱歌的時候,有一隻母蟬飛過來說愛好小樂的歌聲,後來小樂跟那隻母蟬成了夫妻,可是小樂認爲本人越來越沒有力量了,有一天小樂逝世了停止了他蟬的畢生,他的友人都很傷心。

  蟬的幼蟲經過千辛萬苦的磨難孵化出以後,有的會被風颳走,有的會被吹到水池裏……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會遇到合適的環境生存下來。經過四年的黑暗,蟬纔會鑽出地面放聲高歌。

  大自然中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種不起眼的小東西,因爲它們都是很不容易才生存下來的,它們都是小生命。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29

  合上《昆蟲記》這本書,思緒卻仍不願離開它,好像還沉浸於其中。儘管這是我第二次讀《昆蟲記》了,但還是讓我意猶未盡,受益匪淺。這本書是法布爾寫的。法布爾也因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等桂冠。法國人法布爾用了一生的時光來觀察、敘述昆蟲,是整整一生的時光啊!這其中,他又受到多少人不務正業的斥責,又遭受過多少人的質疑,那是什麼力量讓法國人這麼執着,專一的來觀察這微不足道的小東西。

  顧名思義,所謂《昆蟲記》,講述的當然就是關於昆蟲的事情。而令我久仰大名的法布爾先生,正是本書的作者。在他的筆下,寫出了一箇個真實、可愛的昆蟲。也令我這個曾經見了蟲子,繞道而行的人,對這些精靈古怪的小傢伙兒產生了興趣。

  讀到這兒,你是不是也被《昆蟲記》這本書所吸引了呢?

  其實,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腳下的每一隻小蟲子都有着自己獨特的身世。也說不定哪一天,你和一位昆蟲“國王”擦肩而過呢!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動物們也毫不例外。

  在這些精靈身上,我看到了蜣螂爲了搬運自己的食物而不屈不撓:我看到了幼蟬爲了尋找鬆軟的土地而勇往直前;我看到了永遠屬於樂天派的蟋蟀:我還看到了……

  《昆蟲記》這本書很好,我很愛看這本書。印象比較深的有螢火蟲、金龜甲、蟹蛛。

  螢火蟲的身體會發亮,那是因爲有個白色的物質發光,但現在人們也不知道這種白色的物質是什麼。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解開這個謎。

  金龜甲很殘忍,因爲它們互相殘殺。他們把別的金龜甲的肚子劃一個口子,然後把頭伸進去,喫掉金龜甲肚子裏的肉,這隻金龜甲就這麼痛苦的死去了。我們生活中要團結友愛,不要像金龜甲一樣互相殘殺。

  蟹蛛是橫着走路的,和螃蟹走路一樣,所以叫蟹蛛。蟹蛛織的絲很細,風一吹就斷了。蟹蛛很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們都在媽媽織的絲袋裏,到了秋天,蟹蛛媽媽的生命快到頭了,小蟹蛛快要出生了,但是絲袋太硬了,小蟹蛛咬不動,蟹蛛媽媽使出了最後的力氣,咬開了絲袋,小蟹蛛從絲袋裏出來了,蟹蛛媽媽永遠的離開了小蟹蛛。母愛真是最偉大,我們愛母親!

  你看過《昆蟲記》嗎?如果還沒有的話,就說明你已經落伍啦!心動不如行動,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呀!

  《昆蟲記》,我會永遠記住它的!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30

  我們這個世界是五彩繽紛的,總是充滿了各種有趣的事情。我原來以爲只有人類的世界纔是多彩的,現在我發現了一箇更多彩的世界,那就是昆蟲世界。暑假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就是昆蟲學家法布爾用畢生精力寫的《昆蟲記》。在這本書裏,法布爾向我們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昆蟲趣事,包括它們的習性、特點,覓食和婚俗,這是那麼的奇妙的事情啊!

  讀着這本書,我感覺到自己和法布爾一起在院子裏、在田野裏、在山上一起觀察着、研究着昆蟲們。我們扒開草叢,聞着泥土的氣息,拿着放大鏡,和昆蟲們熱情的交談着。你看!在初夏,屎殼郎正奮力地滾着糞球、蟬蛻掉了殼正在大聲的高歌……

  但我同時也傾聽到了昆蟲們的控訴,人類亂砍亂伐,已經造成昆蟲的生存空間在縮小,大量的灌木叢消失了,昆蟲們失去了家園;人類頻繁的使用農藥,昆蟲們常常因爲人類的農藥而死於非命,昆蟲們過着有今天沒有明天的生活;人類憑藉自己的喜好隨便滅絕某一種昆蟲,人類完全不懂,每一種昆蟲的存在都有它的規律,人類沒有權力去終結任何一種生物。如果從外星球來一箇生物來隨意滅絕我們,我們是何感想呢?昆蟲的世界和人類的世界一樣平等,它們是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的。如果我們失去了昆蟲世界,我們人類的世界也將不存在了。爲了昆蟲、爲了我們人類的生存,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愛護環境!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31

  對昆蟲而言,我並不瞭解多少。但是自從看了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寫的《昆蟲記》以後,對昆蟲方面的知識瞭解了很多。

  昆蟲種類繁多,爲了觀察昆蟲,有多少人會選擇用自己的儲蓄買荒地觀察昆蟲那些無聊的小東西呢?但是法布爾這樣做了。可見法布爾是多麼熱愛昆蟲。

  法布爾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寫的。他先寫動物的名稱,再寫動物的生活習性,然後介紹動物的住宅。每當法布爾寫到動物實驗的時候,他總要先把怎樣做寫下來,然後再介紹爲什麼結果是這樣。

  每一箇動物,幾乎都被法布爾描寫的淋漓盡致。爲什麼呢,因爲法布爾非常細心,每次觀察昆蟲,連一箇小小的細節都不錯過。不像我,每次做事都大大咧咧的,一件事做得不好,做完了也就過了;觀察什麼東西,大概觀察一下就行了;寫什麼東西,大概概括一下就行了。不過看了法布爾精細地描寫後,我也決心要做一箇細心的孩子了。

  《昆蟲記》是一部傳世佳作,希望這本書代代相傳,每個人都做個像法布爾那樣偉大的人!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32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一些鮮爲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麼出那麼準確的網;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長篇昆蟲學鉅著。作者法布爾以散文式的文學,向我們講述了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有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後代等等,都做了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真實地領略到昆蟲世界、昆蟲的生活。而《昆蟲記》的作者被譽爲“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法布爾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法布爾懷着對萬物生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在五十餘年深入到奇妙的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五十餘年,法布爾始終堅持不懈、不斷探索、追求真理,才能夠完成這部昆蟲學鉅著——十卷本的《昆蟲記》。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讚頌,更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昆蟲的史詩”向世人展現了一箇奇妙而複雜的昆蟲世界,這個“昆蟲的荷馬”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堅持不懈、不斷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還有自己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和渴望。

《昆蟲記》初中讀後感 篇33

  《昆蟲記》又使我受到了無限的啓發:

  蟬,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雖然在炎炎夏日爲我們唱出美妙的歌聲,可人們似乎並不喜十分歡它。可是法布爾卻開始了他對蟬的研究。很快,他便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勤勞的螞蟻卻是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辛辛苦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這使我懂得看待問題時不能光依據別人對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覓真正的答案,並且要細心去發現,大膽的鑽研。

  《昆蟲記》這部書,讀起來像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可當你深入去瞭解它,你便會發現,世間萬物如此神奇,如此奇妙。便覺的法布爾不僅是一位昆蟲學家,還是一位作家!法布爾把許多昆蟲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入神,而且把昆蟲歸結在一起。他爲了瞭解昆蟲的特徵,並輕身去做,輕身去體驗。就算我們不能從《昆蟲記》裏學到什麼,至少我們能從法布爾身上學到他那種精神!

  《昆蟲記》我從你那學了不少知識,你讓我受到無限的啓發!你讓我沉迷於其中,你讓我體會到你那優美的文字,你那神奇的奧妙!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