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讀後感600字(精選9篇)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1
這幾天,我讀了一篇冰心寫的《荷葉母親》散文。讀完這篇文章後不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冰心由荷葉爲荷花擋雨的情景聯想到自己母親照顧孩子們的溫馨場面。當讀到荷葉給荷花擋雨這段話時,我被荷葉感動了,明白了大自然的景物也是有親情的。我不由想起了母親照顧我的點點滴滴的事。小時候,我的身體狀態很差,經常生病,媽媽總是陪在我身邊照顧我,直到病好了。母親是偉大,但母愛更是偉大、無私。是媽媽把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給了我生命;是媽媽把我從一箇無知的幼兒帶成如今的少年;是媽媽養育了我,供我讀書,學知識……總之,媽媽對我的恩情。我永遠讀說不完。
結尾寫道:“母親!您是荷葉,我就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您,誰還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廕庇?”是啊!除了母親,誰還會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廕庇。在生活中,總是媽媽來幫忙我。每一天晚上,我寫作業到幾點,媽媽總會陪我。有的時候。我睡了,她還沒睡,給我、妹妹、爸爸和她自己整理衣裳。假如,我這天生病了,媽媽會急得要命。一會兒,問我:“喫什麼東西?要喝什麼?”一會兒去幫我買藥。一會兒陪我去掛水、打針。我是個怕吃藥的孩子,媽媽總把藥片磨成粉,到超市買一些糖果,跟藥粉一齊放進口中喫掉。雖然有了糖果的甜味,但有時我也會吐,媽媽又是擔心的要命。
母親把孩子都當成了自己的命根子。母親,是個代名詞,可就是因爲這個代名詞,使得歷史上的多少名墨客留下了關於母親的佳作,從劉燕敏的《一位母親與家長會》到老師的《我的母親》再到肖復興的《母親》……這些作者用紙筆來說明母親是偉大,母愛更偉大。從古至今,有多少名人爲母親寫過詩、文、詞啊!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2
當讀了《懷念母親》一文後,我心潮難平,震動很大。
《懷念母親》主要講的是:作者季羨林讀大二時,年僅四十多歲的母親就過世了,這對作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他很懷念生身母親。後來去外國留學,他進一步感受了自己的孤寂與傷感,又一遍遍懷念着自己的祖國母親,從未斷過。這種懷念之情,一直伴隨着作者在國外留學的十一年。
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季羨林的這種愛母親與想要迎養母親的信心真令人感動!“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嚥,寢不安席。”這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因爲母親的死去,傷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愛母的情感吶!
我想了我自己:
有一次媽媽正在看新聞,我看了看時間,對媽媽說:“媽媽,我要看動畫片!”媽媽不肯,我一把奪過遙控板,把電視調少兒屏道,還愜意的躺在沙發上,翹着二郎腿,抖抖腳,喝着酸牛奶,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完全不顧媽媽的感受。
現在,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促А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3
學習了《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使我的心深深的被觸動了。
這篇課文作者季羨林是我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他曾經有過長達10年的留學生涯,在多年的求學過程中,他遠離故鄉,遠離祖國母親。對母親的思念,對故土的眷戀,對祖國的期盼,一直伴隨他走過在異國的孤獨歲月。
這篇文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如何想念自己的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從文章中他摘抄的日記可以看出他強烈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從對房東太太的描述中可以體會到“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這時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往事:假期,爸爸媽媽因爲工作的原因,而暫時讓我住在姑姑家。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看到姑姑細心呵護表妹時,心裏總是酸酸的,不由得想起疼愛我的父母,淚水就悄悄的從我臉上滑落,真想念媽媽那雙溫暖的手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一定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4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懷念母親》,這是季羨林老先生在留學歐洲期間的一篇文章。字裏行間充溢着季老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其實,像這樣的文章,不需要老師繁瑣的講解,只需帶領學生在讀中感悟即可。在學生熟讀課文後,爲了讓他們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我還爲他們補充了資料《賦得永久的悔》。我讓學生找出能體現作者懷念母親的句子。這個環節比較順利,可等到讓學生用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時,學生的都很不盡如人意。當時我很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氣。認爲這些孩子不理解作者對祖國的情感也就罷了,可對母親的懷念也不太令學生動情。當時很不理解這些孩子,我都不敢多給學生讀,我害怕眼淚會流出來。因爲每當讀到類似思唸的文章時,我就會想起父親,想起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心就忍不住會很痛,那是一種肝膽俱裂的痛,那種痛難以言表。
不止一次的讀這篇文章,每一次都要流淚。可我的學生們卻總是那麼木然,他們的讀中沒有強烈的情感。只是爲讀課文而讀課文。回來後認真反思,換角度思考一下。我就沒那麼生氣了,因爲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中,他們生活在爸爸媽媽的身邊,享受着親人的疼愛和呵護。他們沒有痛苦的經歷,不知道痛失親人是什麼滋味。難怪他們在讀到作者失去母親時,依然語氣那麼平淡。
課文學完了,可我依然不能忘記季老的這句話:“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喫‘紅的’”。
是呀,在如今生存壓力增大、工作節奏加快、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很多人都以工作忙等藉口,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有的人認爲給老人很多的錢,給她買很多的東西,老人就會幸福,就會快樂。其實不然,老人沒有太多的奢望,他們只是希望你常回家看看。古人曾說過:記得我的中學老師也曾多次給我說過,有時間一定要多回家看看老人,等他們百年之後,你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在自己的生活裏上演。平日裏不再找藉口,工作忙沒空回家,而是儘量抽時間回家看望母親,陪伴母親。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5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六課《懷念母親》。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會禁不住掉下眼淚,文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會使我感動不已。每次讀到那些寫思念生母和祖國母親的段落,就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每讀完一篇,那種感覺就會更加強烈。
季羨林老爺爺六歲時就離開了生母,到城裏學習,而且很少回來看望母親。在他上學的時候,曾經說過,等他大學畢業一招,一找到工作就回家迎養母親。然而他的母親卻沒有等到這一天的來臨,提前去世了,於是,這給季羨林老爺爺留下了終身的遺憾,使他成爲了沒有母親的孤兒,因此,季羨林老爺爺寫道:“一箇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而相反,我們是多麼得幸福,天天都可以跟母親生活在一起,天天都能喫到母親做的香噴噴的飯菜,而就是因爲這些,我們纔不懂得去珍惜,去維護。母親是爲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也是我們生命的養料他給了我們世上最無私的愛,天下最無怨無悔的付出——父母的付出,也就是永遠不求回報的付出。在我們的成長期間,哪怕就受到一次母親的鼓勵,那也是我們一生中最溫馨、最甜蜜的事情。爲什麼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後悔莫及,才知道珍惜呢?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6
母親是崇高的,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是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兒的母親。
我打開課文書,翻在第六課的頁面上“懷念母親”這四個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我的眼簾。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不僅介紹了作者季羨林老爺爺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還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懺悔和對祖國母親永久不變的敬意。
本位主要講述的是季羨林老爺爺6歲離開母親,去城裏住。雖然曾回故鄉兩次。可都是奔喪。在他賭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就棄養了,他痛苦不堪:痛苦了幾天,這幾天不僅食不下嚥,還寢不安席。到了德國哥廷根留學時,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頻來如夢,想念祖國的念頭不斷的湧上心頭,他在這段時間寫了幾篇感人肺腑的日記,在那之後,還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散文,表達了他對兩位母親的思念之情。
這篇感人至深的違章,寫出了季羨林爲沒有盡上孝道而痛恨自己。這是我想起了另一篇短文《一小口的差距》。這篇文章寫了和季羨林爺爺相反的舉動,說明季羨林老爺爺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敬意和愛慕。
這時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媽媽正在看電視劇,我看了看時間,靜悄悄地把遙控器拿走,把電視調到了動畫片,津津有味喫着麪包,看着電視,根本不顧媽媽的感受。
和季羨林爺爺相比,我愛媽媽的請就如同一杯水,季羨林對母親就像廣闊無邊的大海。我愛祖國就等於一顆剛發芽的“嫩苗”,而季羨林老爺爺懷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的“參天大樹”一樣高大。我是多麼幸福啊!長這麼大,從來不知道離開母親,離開祖國是什麼滋味,什麼感受。我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愛護,教育,在家裏受到爸爸媽媽的呵護,愛撫。
毛主席有一句話說的好:“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我想,季羨林老爺爺就是這樣愛國,敬國的人,他這種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令我終生難忘。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7
今天,我懷着喜悅的心情,讀了一篇感人的文章,叫《懷念母親》。這篇文章讓我知道:母愛是偉大的。
這篇文章寫了作者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嚥,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 年11 月寫的四篇感人日記中,我讀出了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以後,他寫了一篇名爲《尋夢》的散文,表達了他熱愛祖國母親和生身母親的情感。
本以爲他從小失去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學習會一蹶不振,沒想到他卻沒有愛受到任何一點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母親,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說:“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終後悔的卻是沒能孝敬母親。真值得敬佩呀!
現在,我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他(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小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量去孝敬父母,長大了去建設祖國母親,成爲國家有用的人才。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8
作者把紅臉上的荷葉比作母親,在暴風雨來臨時,荷葉總是無所畏懼的保護紅蓮。母親正如荷葉,當挫折來臨時,母親總是擋在前面安慰我們。但是我們安然無恙時,母親此時可能揹負着巨大的痛楚,我們又何嘗體會到了呢!如果大風來臨之際,紅蓮無荷葉的阻擋,就無一絲生存的期望。母親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擁有了生命之花,當我們在綻開自己美麗的花朵時,又何嘗想過在母親的襯托下才使我們顯得美麗。我們何嘗想過在風雨中,我們是怎樣撐過來的。在風雨中,如果只有我們美麗的紅蓮,我想我們也到不了這天。每當我們痛苦的投入母親的懷裏時,母親又何嘗不是與我們分擔痛苦呢?
每當我們撒嬌,對母親發脾氣時,母親的心理何嘗不是忍受着劇痛。每一天我們去上學,母親總是擔着心,中午只盼一箇小小的電話,而放學總是慢慢地等着心卻無比的着急,等我們到了家,母親總會因爲孩子安全回家而感到開心。不好喫的過期的,總是由她來喫,給我們夾的總是美味。
蓮花正如我們,母親正如荷葉,在暴風雨中與我們共患難。
《母親》讀後感600字 篇9
每個人都有兩個母親:一箇是生養自己的母親,一箇是祖國母親,這就是《懷念母親》這篇文章告訴我的。
剛讀到這篇文章的題目,我還以爲講的是作者對自己目前的思念。他的母親怎麼了?是去世了?還是作者離家在外地?一連串的問題在我的腦海中打轉。
我開始讀正文了。第一段講的是他對生母和祖國的敬意。我很奇怪,他怎麼提起祖國了呢?
我繼續讀第二段,這一段寫了他的母親已經去世了。這樣讓我的第一個問題得到瞭解答。我頓時覺得作者的命運很悲慘。接着,我往下看第三段,這一段說作者來到了歐洲留學,所以想念祖國母親。我想:“這個作者是誰?怎麼回去歐洲留學呢?”所以,我看了一下作者標明。令我不可思議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季羨林老先生。我已經久仰他的大名,今天終於看到他的文章。
四到六段式分寫作者懷念生母和祖國母親的。這讓我對季老先生多了一份敬意。因爲這表明他對生母和祖國母親的感情很深。
第七段寫的是作者在歐洲待了十一年。十一年啊!換做是我,會想年祖國瘋掉的,更不要說像季老先生這樣熱愛祖國的人了。
這篇文章讓我對愛國、愛母親有了新的認識。我受益匪淺。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