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三傳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4篇)

巨人三傳讀後感範文500字 篇1

  花了一箇星期,重讀了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

  偉人大概起初都沒有立志成爲偉人的,只是他們自己執着專注於自己的事業,比常人更堅忍不拔,更富於犧牲精神,不知不覺便成了偉人。大多數偉人的人生其實充滿着很多痛苦與不幸。貝多芬一生遭受耳疾折磨,儘管才華橫溢卻不能與愛人終成眷屬;米開朗基羅青年時期就成就卓著,但一生屢遭他人誣陷;托爾斯泰創作了傳世經典,卻一生飽受內心困惑的煎熬。他們的一生雖然功成名就,但同時他們的一生又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不幸。他們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們以自己的痛苦給人類帶來快樂,以自己的不幸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精神陶冶和享受。

  羅曼。羅蘭筆下的偉人,不是世俗意義下的偉人,不是那種靠強力獲取巨大權力的偉人,不是那種以殺人無數而號令天下的偉人。羅曼。羅蘭從不爲君王皇帝歌功頌德,從不寫元帥將軍的氣勢磅礴,從不寫巨賈大商的競爭較量,更不寫政客閣僚的權謀心機。這樣的人,很多都是在虛榮和野心的驅使下爲人類造成巨大災害的人。而像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卻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人類的真、善、美而付出了畢生精力的人。貝多芬創作的不朽音樂,是他用自己的痛苦給人類留下的歡樂。米開朗基羅的傳世傑作,是他代表人類的深沉思考。托爾斯泰的小說,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這一切,都源於他們對人類的愛和對人類的信心。他們之所以是偉人,那是因爲他們“一切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上帝生存的人”,是因爲他們真正地把自己 當作“人類的忠僕”,真正地具有偉大的品格,自覺自願地傾心爲公衆服務。

  這樣的偉人有如崇山峻嶺,常有風吹雨蕩他,雲翳包圍他,而當風雨停歇時,雲翳破散時,他便更顯得偉岸挺拔了。羅曼。羅蘭把這樣偉岸挺拔的高山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時時望見他們險峻的側影而情不自禁地肅然起敬,讓我們更加真實地感到 永恆。當我們從山下回到人生的廣原時,我們便更加充滿了面對一切的勇氣。

巨人三傳讀後感範文500字 篇2

  一段緊張的期末考試結束了,寒假開始了,我們夢寐以求的大閱讀也開始了,一本《巨人三傳》擺在了我的面前,翻開並欣賞着這部偉大的傳記。

  作者講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個人,他們一箇是音樂人,一箇是雕塑家,一箇是小說家,面對苦難他們不曾放棄,他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

  貝多芬是一箇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創作了很多優美的音樂,卻不幸雙耳失聰,他的耳朵日夜作響,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折磨,聽覺是越來越衰弱,在好幾年中,他隱瞞着家人,連他最心愛的朋友也沒說,他避免與人見面,使他的殘廢不至於被他人發現,他獨自守着這可怕的祕密。在戲院裏,他得坐在接近樂隊的地方,才能聽懂演員的說話,他聽不見樂器和歌唱的高音。假如他的座位稍遠一些,人家柔和的說話聲能勉強聽到一些,人家大聲叫喊時,他簡直痛苦難忍,這種悲劇是個愁苦。

  在他的一部分作品中,能表現出來奇怪的是並非所有的作品都帶有憂鬱的情緒,還有許多樂曲反映了青年人的天真,貝多芬在悲傷中創造的樂曲是美的,也正是這些樂曲給他帶來了希望,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爲後世留下了許多優美的樂章。

  托爾斯泰是個著名的法國作家,在他的小說裏描述了渺小與偉大,描述了他的痛苦和他在痛苦中得來的和諧,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皮埃爾與安德烈是精神的解脫,他令人感到生命的結束與開始全在騷亂中,托爾斯泰如他在開始時一樣,停留在一波未平一波即起的階段中。

  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反映了在腐朽的社會中有敢於實現理想的人的悲慘,他們在努力中得到成功,給他們帶來希望,使他們繼續奮鬥!

巨人三傳讀後感範文500字 篇3

  是巨人,亦是英雄。

  他們,一箇是音樂家,一箇是小說家,一箇是雕塑家兼畫家。

  在人生憂患的征途上,他們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悲慘的遭遇,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使他們窒息,可他們仍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因爲"無論天空多麼陰霾,太陽一直都在的,不在這裏,就在那裏,因爲它長了一雙會飛的翅膀。

  貝多芬供大家欣賞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米開朗琪羅留給後世的不朽傑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裏,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描述了他們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諧,藉以播送愛的種子,傳達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上帝生存的人";"當一切人都實現了幸福的時候,塵世纔能有幸福存在".

  羅曼·羅蘭把他們稱爲"英雄".

  什麼是英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是"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只因爲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爲能傾心爲公衆服務。

  他說:"人生艱苦。而對於不甘平庸凡俗的人,則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缺乏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戰爭。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汲取他們的勇氣作我們的養料;倘使我們太累,就把我們的頭在他們的膝上休息片刻。他們會安慰我們,在這些神聖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慈愛,像激流一般飛湧迸發,支撐支撐、溫暖着我們與命運抗爭。"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爲英雄。

巨人三傳讀後感範文500字 篇4

  昨日,我去書店買了《巨人三傳》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回到家,我便先看起了《巨人三傳》……很快,《貝多芬傳》看完了。我心中對貝多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貝多芬1970年12月16日出生在萊茵河畔科隆附近、波恩一所破房子裏。父親是男高音歌手,嗜酒成性,一無是處。而母親是廚師的女兒,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艱苦。貝多芬從小就被強迫練琴,但他卻出乎人意料地從沒有憎恨音樂,反而對此十分熱愛。17歲時,母親離開了貝多芬,他擔負起養活全家人的重任。童年悲慘的貝多芬隻身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開始他的新生活。

  但事與願違。儘管貝多芬創作了許多經典樂曲,回報卻少得可憐。他依舊過着清貧的日子。

  災難來臨了!26歲時,貝多芬的耳朵漸漸失去聽力。他失聰了!這對一位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試想一下,失去聽力的音樂家如何創作,如何生活?但貝多芬沒有氣餒,沒有抱怨,繼續他的音樂創作。之後,他創作了《月光曲》、《第五交響曲》、《歡樂頌》……

  從《歡樂頌》這首膾炙人口的樂曲當中,不難看出貝多芬心中的快樂。面對困境貝多芬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堅強樂觀,步步走向人生與事業的頂峯。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向貝多芬學習。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該輕易放棄,應要無所畏懼,樂觀向上,勇往直前,克服困難與挫折,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看到貝多芬,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堅強地寫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講的就是如何在逆境下生存。

  “通過痛苦,得到歡樂”貝多芬的這句話就是他的人生寫照。這句話永遠鐫刻在我們心中,如他的歌聲永遠在我們耳邊迴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