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精選3篇)

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 篇1

  在一箇陽光明媚的下午,我讀了《童年》這本書。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

  《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高爾基。它主要講述了阿廖沙3歲時不幸父親去世了, 失去了親切的父愛,母親就帶他來到外祖父家住。和他們過着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複雜的性格,他的內心卻也有善良的一面,但貪婪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裏, 也不乏溫暖與光明。以外祖母爲代表的一些人,以他們的善良、博愛、博學和正直關心着他,給予他無限的溫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這使得阿廖沙有了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箇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書中的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那麼的困苦,但是他從未向困難屈服,而是憑着自己的勇氣和信心,成爲了一箇善良、勇敢、正直的人。而我們再想想現在的學習環境與生活條件根本無法與阿廖沙去相比。我們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被他們的愛擁護着: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想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我們現在有很多孩子都依靠着父母,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早上去上學,都要爸爸媽媽給收拾好書包,然後再去接送。還比如說,在學校,同學們之間需要互相幫助的時候,有的學生卻視而不見,不去理睬。以前的我也是這樣:有一次,同學問我一道數學題,而當時,我有好多道題都不會,她卻在我不耐煩的時候,來問我,所以我瞥了她一眼,連理都沒理她。但我看完了這本書以後,再回想這件事,我認爲自己這麼做是錯的。當別人很需要幫助的時候,無論你在多麼困難的情況下,只要你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那麼你就應該毫無怨言的去幫助別人。而我這樣做,就是沒有愛心的表現,這是我需要改正的。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發現了自己很多的缺點與不足,我要以阿廖沙爲目標,作爲我的榜樣,向他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希望大家讀了這本書,能夠一起帶動別人,向阿廖沙學習,學習他的善良、正直、勇敢、堅強和愛心。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成爲他那樣的人。

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 篇2

  寒假裏,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馬克西姆·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爲“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的童年,是在一箇充滿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野蠻的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年幼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及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箇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沙皇專制制度統治下醜惡的社會,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嚮往光明的苦難歷程。

  相比於阿廖沙,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我們絕對不會經歷阿廖沙從小就經歷過無數次的毒打,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的頭破血流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的事件。

  同阿廖沙的比較,我們的生活是彩色的、是充滿陽光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父母把我們放在嘴裏怕化了,拿在手上怕掉了,不會讓我們乾重活,更不會讓我們去打工掙錢,我們整日喫好喝好,不愁喫喝。衣食住行,根本輪不到我們去管。對於我們來說,讀好書纔是關鍵,又怎麼可能會像阿廖沙一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在同情阿廖沙之時我也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沒錯的,一箇心地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而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性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她可以說是爲自己而活,也可以說是爲別人而活。在無數箇日日夜夜之中,她讓我覺得她在爲和平爭取點什麼,也許是寧靜,也許是快樂,總讓人捉摸不透。這大概就是因爲她的善良,在爲別人付出時,她已忘懷了自己。就像冰心的《觀舞記》所寫的那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衆,也忘懷了自己”外祖母就像這個舞蹈者,她在自我付出時,她也忘懷了所有。

  而最讓我久久難以忘卻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箇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讀完書的最後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他去往了人間,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高爾基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童年讀後感800字初中 篇3

  從金豔老師那拿到《推拿》時,覺得這本書的封面雖然特別(一張漆黑的紙上寫了兩個白色的兩個字上面附帶着些沒有排列規則的點點),製作的實在太不搶眼,不夠精緻了。回到家把書翻了幾頁之後,才恍然領悟,這本書就該這樣,再也沒有比黑色更貼切書中的人和故事了。

  書中的王大夫、沙復明和都紅三個人和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受頗深。從都紅身上我感受到了盲人在生活中比常人更具有的尊嚴感,從王大夫和沙復明身上明白了什麼叫做“自食其力”。他們活得比我們精彩,比我們更懂得珍惜,感恩生活,他們不因爲自己是盲人而怨聲載道,書中王大夫因爲大家捐款給都紅,而都紅因爲自尊心的緣故生氣發怒時吼道“是誰讓你做的……虧你還是個瞎子,你還配不配作一箇瞎子!”這羣盲人眼睛雖然看不見了,可是他們的心卻是比正常人更爲敞亮。

  人活一世,都想留痕跡。有人說,人最大的目標是青史留名;有人說,即使不能流芳千古,能夠遺臭萬年也是好的。說這話的人沒有想到:在地球熱寂之後,什麼痕跡都不會留下。記得在我發表了一篇文章時,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已經留下了第一個痕跡。當時的我沒有想到,這個痕跡就像沙灘上的腳印,很快就會被海浪撫平。世界上沒有一箇人能夠在宇宙中留痕跡,這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哲人所說:“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在我看來是不難解答的。人生的目的不過是死亡而已,因爲在這世界裏生存的一切都是像塵土一樣地被時間的氣息漸漸吹走……就像在沙漠中腳跡一下子就會被吹沒了那樣,時間也會抹掉我們存在的痕跡,彷彿我們的腳就從來沒有踏過大地似的。”

  既然如此,人活着豈不和死沒什麼區別?是這樣的。這就是我對生活最終的看法。當你把這個痛苦的事實當做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接受下來之後,你就會真正地冷靜下來,內心會真正地平靜下來。你會用一種俯視的、遊戲的態度來看人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