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的讀後感300字(精選6篇)
關於家的讀後感300字 篇1
他,是一頭耕牛;他,是一株野草;他,更是一位英雄。他,見證歷史鉅變;他,目睹風起雲湧;他,更重燃了中國人上進的心火。他就是魯迅。而臧克家的<有的人>則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魯迅,透過字裏行間,向我們展示了一箇偉大的靈魂。是的,面對黑暗的社會,面對麻木的民衆,他用犀利的筆鋒揭露了種種罪惡。反動派的兇殘行徑並沒有嚇倒他。常道英雄,何爲英雄?此即英雄!正如詩中所寫,"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的活"。在他心中勾勒出兩個大字"天下"。天地蒼茫,萬物混沌,只有他,寵辱不驚,威武不屈;只有他,用洞察一切的眼光直視社會。而如今,而我們,面對已故的魯迅先生,我們誰又能夠不汗顏呢?名利,金錢,榮譽,哪一樣不誘惑人心?又有幾個人能夠定心忍性?又有哪一個人會拍案而起來呵斥這社會的種種罪惡呢?
"人之初,性本善",在生命的日出,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不敢擔保我會成爲魯迅先生一樣偉大的人,至少,我們應該保留那種奉獻自己的忘我精神。這樣,當夕陽西下,我們能問心無愧,我對得起自己,我對得起他,那一株野草,那一頭耕牛,那一位英雄,那一位見證歷史,目睹風雲,重燃人民心火的人——魯迅
關於家的讀後感300字 篇2
這本科學家的故事,很有趣。因爲可以認識這些科學家,還可以知道科學家們的實驗怎麼做。 這些科學家分別是“進化論之父”達爾文、“發明大王”愛迪生、科學巨匠愛因斯坦、阿基米德、哥白尼……等等。他們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背後都有艱辛的故事。
讓我感到深刻的是牛頓。牛頓是怎樣發現萬有引力的呢?牛頓之所以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爲牛頓久久地思考,所有的問題在頭腦裏碰撞。經過不停地探索和研究,他終於有了自己的答案:蘋果落在地上,是因爲地球有吸引力。
還有一箇我最深刻的科學家,就是阿基米德,他發現了槓桿原理,可以抬起重量很大的東西多麼的好啊!他是怎樣發現槓桿原理的呢?阿基米德之所以發現槓桿原理,是因爲阿基米德通過多次的觀察、實驗和計算,他發現了槓桿原理。
看過這本書我明白了一箇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學習知識,才能獲得成功。
關於家的讀後感300字 篇3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偉大的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重要的是及時地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只有丟棄錯誤,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門的路。
據說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麼用具,他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箇大廢紙簍。”管理人員奇怪地問:“爲什麼要大的?”愛因斯坦答道:“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這個世界從來都是這樣,每個平凡或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只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不斷的丟棄錯誤,才能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也是一樣嘛!
當我們選擇用學習時間來看電視,玩電腦時,我們便犯下了一箇錯誤。但是隻要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就還是好學生;當我們以生病爲藉口不出去上間操時,我們便又犯下了一箇錯誤。但是隻要我們不再逃避做間操,我們就還會受到老師的好評;當我們在小測驗中遇到了難題便選擇抄襲時,我們又犯下了一箇錯誤。但是隻要停止這個手段,用心去思考這道題,我們便還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樣,每天反省自己,及時地發現並丟棄錯誤,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觀還沒有定位的我們,更需要及時地發現並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優秀!
關於家的讀後感300字 篇4
讀了《我想有個家》這本繪本,我的感觸頗深,不吐不快。
《我想有個家》這本繪本,作者是伊芙·邦婷。這本書講了“我”和爸爸因家庭變故,被迫住在機場,他們在機場要時刻提防,不被發現,併爲自己想有個家的夢想努力着。
文中講到“我看見一隻小鳥飛進機場出不去,經過幾次周折終於飛出去了。”和“當我看到別人有個家想抓狂的時候,我想起了那隻小鳥,他努力想飛出機場,最終飛出去了。”給了我很大的感觸。那段文字看似舉了一箇小鳥飛出機場的事件,實際上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暗示着,我和爸爸“人窮志不窮”,只要努力地攢錢,爲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的奮鬥,就一定會有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寓。
讀着讀着,我不禁聯想到,一些人爲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着。著名女作家張海迪,因五歲患罕見病而高位截肢。但他並不自暴自棄,而是完成自己的夢想,創作文學作品幾百多萬字。音樂家貝多芬,雙耳失聰,但並不與音樂隔絕,相反,還通過自己的靈性創作了一部又一部美妙的音樂作品。漢朝司馬遷,寫《史記》時被處宮刑,但他仍然忍辱負重,咬牙寫完了《史記》這部鉅著。這些例子,跟主人公爲想有個家的夢想努力是多麼相似。
可是,這個世界上卻有多少人放棄了自已夢想,有多少人在努力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半途而廢,有多少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這多麼可悲呀!連殘疾人都堅持着自己的夢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爲自己的夢想堅持呢?
《我想有個家》這本繪本意義深刻,僅僅通過文字和圖畫,就讓我們懂得了一箇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的道理: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夢想,不管你的處境和遭遇。因爲總有一天你會實現你的夢想,到時候你會感謝當年努力的自己!
關於家的讀後感300字 篇5
魯迅先生是我國的一位大文豪。他的文章犀利而又貶低世俗;他的爲人,更是不言而喻。如今,魯迅這個名字已經家喻戶曉。
《有的人》是當代着名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年週年寫的詩。這首詩用簡樸的語言描述了魯迅先生那崇高的自我獻身精神與舊社會中那些反動統治者的醜態。
有的人雖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卻猶如行屍走肉。有的人一生爲人民着想,這種人雖然生命不復存在了,可他們的精神卻永駐人間。有的人其在人民頭上,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願爲人民做牛馬;有的人想流芳百世,卻早已臭名昭着,有的人願做野草,然而野草青青;有的人只爲自己,大家看到他的下場;有的人甘爲他人,人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魯迅先生就是後者。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是一株野草,有了他就有希望,他更是一位英雄,人民的英雄!他的一生都在爲人民拼搏着,他點燃了幾代中國人奮發的星火,他用銳利的眼光爲我們指引着前進的道路,他抨擊黑暗、追求真理,他用尖利的筆刺向敵人,用溫暖的大手撫慰同胞們。
魯迅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那“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可貴精神將會世代相傳。既然魯迅先生能爲人民無私奉獻、鞠躬盡瘁,而我們爲什麼不能呢!所以,我們要牢記“魯迅精神”,將來做一箇像魯迅先生那樣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關於家的讀後感300字 篇6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我願做“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的人,我討厭和痛恨欺壓人民的人,作威作福。
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和反動派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告訴了我們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是多麼地可恥。誰會願意做這種人呢?這種雖生猶死的人我們痛恨,那種雖死猶生的人我們讚美,他們的精神會使我們永遠不忘,流傳一代又一代。他,就是以魯迅先生爲代表的人們,我們熱愛他,讚美他,感謝他,他們的精神我們要學習,使我們也能夠做一箇像魯迅一樣雖死猶生的人,使人民也時時刻刻爲我們而想。
讓我們都學習魯迅先生,做一箇關心別人,愛護別人,抨擊黑暗社會,熱愛人民,有價值的人吧!
我們要學習第二個“人”,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