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通用3篇)
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 篇1
讀完《雷雨》,此時正是夜闌人靜的時候。
關上臺燈、閉眼,眼前似乎還是出現一幕幕叫人不知感慨還是感動的情景。
一切源於情又止於情。第一代的恩怨債孽卻由第二代繼續承受。倘使當初周樸園沒有爲了名利狠心拋下魯侍萍和魯大海,周萍和四鳳這段不該來的愛情也就不會來,瀿漪和周萍的這段瘋狂而又心酸的感情也不會存在。而這一切究竟是誰的錯?
四鳳,侍萍,周萍,周衝,他們不該是這樣的結局啊!本來應該是一段很美好的愛情,卻在最後被套上了亂 倫的枷鎖,本來應該是一段很親密的母女情,卻爲了兩段不該來的愛情而處在了痛苦的深淵。一切的美好啊,爲什麼終歸支離破碎?不該死的死了,不該瘋的瘋了,舊社會,令人心酸的下層人的命運,何故如此?舊社會的黑暗,上層人士的腐朽終究導致了無數悲劇的發生。
我依然在想,不僅僅是舊社會,即便是現在,這樣的情況也依然在發生。也許現在會比舊社會光明的多,可是仍有那麼多的人仗着自己有錢有勢,處事橫行霸道,任意妄爲?犯法了,他們的錢可以買通律師,買通法官,然後可以不負任何責任,拍拍屁股走人,還裝出一副受害者的委屈相,扔下真正的受害者捶足搗胸,哭盡人間的不公。這樣的人他們的心難道就不會滴血嗎?而這樣的人也終究會遭到報應的吧!呵,命運,如何的作弄了這世間的人,一切的人與事彷彿盡在它的掌握之中。
我又想到了魯大海,這個個性鮮明,決不向黑暗的上層勢力低頭的青年人。他意氣風發,愛憎分明,對於一切的不平,他敢於挑戰,堅定的意志和一直堅守的原則,也讓他對上層人士嗤之以鼻。他不甘於那種“啞巴喫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下層人民的一貫作風,更不屑於魯貴那種奉承拍馬,狐假虎威的神奇,他願意爲自己以及其他所有礦工的公平挑戰周樸園,他要爲自己和其他人贏得他們應有的回報,他憎惡黑暗,也敢於挑戰黑暗,這樣的年輕人正是舊社會所有懂得反抗的人的真實寫照。他們頑強,他們堅持,在所有人都在無際的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朝更加黑暗的深淵走去的時候,只有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找尋光明的所在。
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 篇2
讀完整本書,覺得心中總帶着一份酸楚,當時的曹禺是個大學生。很難相信他在1993年的時候就能把人生大悲劇寫得如此入木三分。
這本書總的描寫主人公在命運殘忍的捉弄下的故事。專制,僞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以及那個被愛弄暈頭的女子——繁漪,所有人的命運都緊扯在一起,那麼的息息相關。一直到文章的末尾纔將祕密有高潮的跌宕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讓文章的各種尖銳矛盾環環牽制,扣人心鉉而且順接得相當自然。
在劇裏唯一帶來的一絲純淨形成敏感對比的周衝,使我影響深刻的少年。他對四鳳說的那些:“海“““船“““草“““。”都表現了他一直被困在美麗的憧憬裏,他是無辜的又是善良的人,最後卻和四鳳一起在雷雨天因一一根斷了的電線而喪失了年輕的生命。僅僅是因爲他看見四鳳被電着而急忙伸手去拉電線的的衝動,就這樣,如畫的生命退去了色彩。
而魯媽也是一箇仁慈的悲哀角色。她的孩子們不明身份的互相相戀,讓他傷透了心,指導書中的結尾。高潮不分時,一直被她辛苦埋葬得祕密才被揭曉。“走,走得越遠越好,再也不要回來了!”但看到自己親身兒女的畸形戀是還是不忍心揭開真相與必須剋制自己對兒子的鄉人的衝動,她是一箇堅強的母親。
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 篇3
最初接觸雷雨是上高中時,課本上講的,當時聽老師講了那麼多還是不能從中有所感悟。(lz13)直到最近我右一次讀它,才真正從中思考分析。曹禺曾說:“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這句話讓我知道他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平坦的。這也讓我更加深信正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才使他產生了偉大的作品,訴說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
周樸園,作爲劇中中心矛盾的焦點,無疑是情感衝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樸園,或許還能說是仍有一絲純淨殘留。可自那個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後娶了門當戶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在三十年後,他重又認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徹頭徹尾的猜忌,懷疑與恐懼。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來也許會對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脅,是真相揭穿後自己將面臨的尷尬處境,而不是對侍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憐愛。他口口聲聲的說他一向留着她喜愛的傢俱,說他保留她的習慣,珍視那繡了梅花的舊襯衣,可說到底,這些都不是正因愛,都是正因要彰顯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其實哪裏有什麼情呢即使以前有過,那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給侍萍五千大洋,承諾包管她的生活開支,要她們永遠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門——全都,全都,是爲了他自己。對他而言,感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薰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於魯侍萍,杯具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運無疑是坎坷苦難的,但何嘗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場感情,她也是錯誤締造者之一。可女生啊女生,你爲何糾纏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愛三十年,三十年以後還仍拘泥於自己所受的委屈與災難愛也好,恨也好,難道最終受傷的不是自己麼。既然如此爲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間你將這一生的苦難歸於命運,歸於看不見莫不着的生命之線,唸叨着如何苦如何悽慘,緊緊抓住那血紅色的恨意,執拗的不願放手。難道這就是你生命價值的所在麼堂堂正正的對峙,隨後瀟瀟灑灑的揚頭離去,總比自行降自己於他人身下要舒暢,不是麼。
這不僅僅僅是一箇故事。這是一箇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醜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麼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刻,沒有什麼事能真正到達永恆。人生如夢,夢裏淚雨滂沱。夢醒之後,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