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300字範文(精選6篇)

論語讀後感300字範文 篇1

  這兩天,班主任常老師帶我們進入了文言文的海洋,我們學習了兩篇文言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剛學的《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是由孔子的弟子們收集孔子等人的言行編制而成的,我們學習的十則,主要是告訴我們學習方法和學習的態度,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一句話交給學習時面對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學習態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閃着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話教給我一箇取長補短,就是取別人的長處優點來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別人的短處,自己也要注意的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這讓我明白了知識就要複習,要學會從舊的知識中練出新知識的道理。

  孔子等人在幾千年前就知道這麼多的學習方法的態度,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敬佩不已,然而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可現在很多的的同學都不懂得,比如說,有的同學學到了知識,學完就是學完了,他一不記二不背,老師說的話當耳旁風,有的同學,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作業完了就沒事了,該玩就玩該喫就喫,既不復習也不預習,還有的同學,遇到難題就在那亂做,老師問他會不會,他就說會,一天蒙過去了,兩天也蒙過去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傻眼了,都是以前的時候不會也裝懂,分數一下來,就更呆了,20分30分,自己看着都臉紅,這都是不懂學習方法與態度造成的。

  學習《論語十則》,給我很大的啓發,我也學會了學習方法,所以我要好好的學習。

論語讀後感300字範文 篇2

  “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裏面的《爲政》,這是《論語》裏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說:“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着深遠的教育意義。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這句話包含着一箇道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爲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做一箇於人於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讀後感300字範文 篇3

  《論語十則》是由孔子的弟子們收集孔子等人的言行編制而成的,我們學習的十則,主要是告訴我們學習方法和學習的態度,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一句話交給學習時應對知識,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的學習態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閃着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話教給我一箇取長補短,就是取別人的長處優點來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別人的短處,自己也要注意的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這讓我明白了知識就要複習,要學會從舊的知識中練出新知識的道理。

  孔子等人在幾千年前就明白這麼多的學習方法的態度,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敬佩不已,然而古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此刻很多的的同學都不懂得,比如說,有的同學學到了知識,學完就是學完了,他一不記二不背,老師說的話當耳旁風,有的同學,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作業完了就沒事了,該玩就玩該喫就喫,既不復習也不預習,還有的同學,遇到難題就在那亂做,老師問他會不會,他就說會,一天蒙過去了,兩天也蒙過去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傻眼了,都是以前的時候不會也裝懂,分數一下來,就更呆了,20分30分,自己看着都臉紅,這都是不懂學習方法與態度造成的。

  學習《論語十則》,給我很大的啓發,我也學會了學習方法,所以我要好好的學習。

論語讀後感300字範文 篇4

  《論語》是孔子寫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箇大人物,他是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逝世於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分爲奉道、尊禮、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歡的是這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習了又常常溫習和練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箇有德的君子嗎?還有就是“見賢思齊”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看到品德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齊,要和品德好的人多學習。

  讀了《論語》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識。我以後要多讀一些關於論語的書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將來更好的衛祖國做貢獻。

論語讀後感300字範文 篇5

  寒假期間,我沒有讀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誦了老師佈置的《論語》。在背誦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孔子(公元前551至前478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他說話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之於《論語》一書。《論語》裏面內容豐富,寫有關於父母的內容,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它教育我們作爲子女的出門進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別讓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兒,不要讓父母擔心。還有寫關於人的,比如“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教導我們每個年齡階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處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令我們得益不淺。

論語讀後感300字範文 篇6

  在學習班裏,同初一預備班的學哥學姐們讀到了初一上冊的課本,其中,《論語》這篇文章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起初,我看不懂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極其深奧、奇怪的文字。後來,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大意,讓我們讀三遍,然後,背下來,我覺得非常容易,比死記硬背強多了。最後,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下面,我選了幾則論語,分享給大家。

  論語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大意是:學習之後按一定的時間複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到來,不也很快樂嗎?所以我覺得,人生,好比一塊麪包,你已經把一塊麪包喫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過完了,你可以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喫,更有用處的東西,不是嗎?

  論語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讀到這篇論語的時候,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會反省自己。我應該學會檢討,學會反省自己,同學們你們也應該行動了!

  論語之三:子曰:歲寒,然後之松柏之後凋也。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讀了這篇論語。我知道人的知識是無窮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一箇創意。

  以上幾句中,有好幾句是孔子先生寫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讀了上面幾句論語,我感覺自己又增長了一些知識,又懂了幾分道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