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通用3篇)
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 篇1
讀完整本書,覺得心中總帶着一份酸楚,當時的曹禺是個大學生。很難相信他在1993年的時候就能把人生大悲劇寫得如此入木三分。
這本書總的描寫主人公在命運殘忍的捉弄下的故事。專制,僞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以及那個被愛弄暈頭的女子——繁漪,所有人的命運都緊扯在一起,那麼的息息相關。一直到文章的末尾纔將祕密有高潮的跌宕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讓文章的各種尖銳矛盾環環牽制,扣人心鉉而且順接得相當自然。
在劇裏唯一帶來的一絲純淨形成敏感對比的周衝,使我影響深刻的少年。他對四鳳說的那些:“海“““船“““草“““。”都表現了他一直被困在美麗的憧憬裏,他是無辜的又是善良的人,最後卻和四鳳一起在雷雨天因一一根斷了的電線而喪失了年輕的生命。僅僅是因爲他看見四鳳被電着而急忙伸手去拉電線的的衝動,就這樣,如畫的生命退去了色彩。
而魯媽也是一箇仁慈的悲哀角色。她的孩子們不明身份的互相相戀,讓他傷透了心,指導書中的結尾。高潮不分時,一直被她辛苦埋葬得祕密才被揭曉。“走,走得越遠越好,再也不要回來了!”但看到自己親身兒女的畸形戀是還是不忍心揭開真相與必須剋制自己對兒子的鄉人的衝動,她是一箇堅強的母親。
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 篇2
讀完《雷雨》,此時正是夜闌人靜的時候。
關上臺燈、閉眼,眼前似乎還是出現一幕幕叫人不知感慨還是感動的情景。
一切源於情又止於情。第一代的恩怨債孽卻由第二代繼續承受。倘使當初周樸園沒有爲了名利狠心拋下魯侍萍和魯大海,周萍和四鳳這段不該來的愛情也就不會來,瀿漪和周萍的這段瘋狂而又心酸的感情也不會存在。而這一切究竟是誰的錯?
四鳳,侍萍,周萍,周衝,他們不該是這樣的結局啊!本來應該是一段很美好的愛情,卻在最後被套上了亂 倫的枷鎖,本來應該是一段很親密的母女情,卻爲了兩段不該來的愛情而處在了痛苦的深淵。一切的美好啊,爲什麼終歸支離破碎?不該死的死了,不該瘋的瘋了,舊社會,令人心酸的下層人的命運,何故如此?舊社會的黑暗,上層人士的腐朽終究導致了無數悲劇的發生。
我依然在想,不僅僅是舊社會,即便是現在,這樣的情況也依然在發生。也許現在會比舊社會光明的多,可是仍有那麼多的人仗着自己有錢有勢,處事橫行霸道,任意妄爲?犯法了,他們的錢可以買通律師,買通法官,然後可以不負任何責任,拍拍屁股走人,還裝出一副受害者的委屈相,扔下真正的受害者捶足搗胸,哭盡人間的不公。這樣的人他們的心難道就不會滴血嗎?而這樣的人也終究會遭到報應的吧!呵,命運,如何的作弄了這世間的人,一切的人與事彷彿盡在它的掌握之中。
我又想到了魯大海,這個個性鮮明,決不向黑暗的上層勢力低頭的青年人。他意氣風發,愛憎分明,對於一切的不平,他敢於挑戰,堅定的意志和一直堅守的原則,也讓他對上層人士嗤之以鼻。他不甘於那種“啞巴喫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下層人民的一貫作風,更不屑於魯貴那種奉承拍馬,狐假虎威的神奇,他願意爲自己以及其他所有礦工的公平挑戰周樸園,他要爲自己和其他人贏得他們應有的回報,他憎惡黑暗,也敢於挑戰黑暗,這樣的年輕人正是舊社會所有懂得反抗的人的真實寫照。他們頑強,他們堅持,在所有人都在無際的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朝更加黑暗的深淵走去的時候,只有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找尋光明的所在。
關於雷雨的讀後感700字 篇3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這個是一箇杯具。然而杯具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衆多中國杯具那樣,一箇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爲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下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悲哀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齊。錯綜複雜的關聯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爲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理解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狀況就應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生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誌。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完美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悽慘,哪來此刻的幸福甜美?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