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精選30篇)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

  遊客們,大家好!此刻我們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羣。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爲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峯,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爲它取了一箇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着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迴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遊客們,此刻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後到門廳集合。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

  親愛的遊客們:

  你們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纔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纔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箇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箇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爲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謝謝大家!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3

  天壇在北京市東南部,崇文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羣。今日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就是當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側的中山公園是祭祀豐收神即五穀耕地之所。

  在整個北京城裏,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爲光彩奪目、氣宇非凡。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爲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這是天壇內最宏偉、最華麗的建築,也是想象中離天最近的地方。祈年殿的上下三層屋頂,均用深蘭色琉璃瓦鋪蓋,象徵天色。

  壇面除中心的太極石是圓形外,外圍各圈均爲扇面形,數目也是陽數,象徵九重天,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極石上,象徵着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圜丘壇的附屬建築有皇穹宇及迴音壁。如果說天安門城樓已成爲中國的象徵,那麼,天壇祈年殿就是北京這座不朽名城的象徵。的確,這座無與倫比的建築是智慧和文明的結晶,在通高38米、直徑30米的體積內,容納瞭如此豐富的學問。

  同時,她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峯,僅憑木榫交結,斗拱支架,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絕倫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圜丘壇的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爲它取了一箇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着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特別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這就是“迴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4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纔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纔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箇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箇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

  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爲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回憶。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5

  親愛的遊客們:

  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纔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纔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箇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箇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爲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張林。歡迎來到我們首都北京天壇,首先我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天壇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築羣,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福及祈雨的地方。

  天壇完工於1420年,位於紫禁城的東南方向,全園佔地273公頃,是紫禁城面積的4倍,在中軸線上有三組非常重要的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壇,皇穹宇及祈年殿。

  在明代天壇初建之時,實行天地合祭。其位置便是今天初年殿所在的祈壇上。後來在京城的北面設地壇,專門拜祭,後來又在祈年殿的南側修建了圜丘乒壇及皇穹宇,專門祭天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規模。

  北京天壇有很多美麗的地方,現在大家自由遊覽吧!請大家不要隨地扔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導遊,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殿,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爲現在祈年殿,將屋頂改爲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裏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線路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爲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一層壇面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都會發現,壇上所有的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爲古人認爲九的極陽數。所以工匠們變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的“崇高”之意。

  謝謝你們來北京天壇,歡迎下次再來啦!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8

  我叫任_,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導遊。此刻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去天壇的路上,在那裏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登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爲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羣。天壇不僅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天壇公園,請大家跟我出發吧!此刻我們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築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焚燒。因楹柱爲檀香木,香飄數里!

  下面我們來到天壇南半部的圓丘壇,它始建於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牆。子牆內部各有一大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壁門額。內中央處,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圓丘臺。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從我們進入天壇,到處樹木蔥鬱,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羣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好了,我的介紹到那裏就結束了,下面大家能夠自由參觀。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9

  大家好!我叫林芷晴,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大家能叫我小林。今天,我們要來參觀一下在我們中國北京東南的“北京天壇”。下面請容許我爲你們講解一下吧

  天壇位於北京天安門的東南。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的地壇,此處就專爲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爲“天壇”。

  天壇的主體建築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裏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圓殿,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殿內九龍藻井極其精緻,富麗堂皇,光彩奪目。

  天壇共佔地270萬平方米,規模宏偉,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羣。它以嚴謹的規劃佈局,奇特的建築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

  相信大家聽到這裏,一定是又好奇又興奮吧,看,前面就是目的地了,在此我特別提醒:

  1、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不能大聲喧譁;

  2、不要亂扔垃圾;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0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我叫王 ,大家可以叫我王導。我是你們的導遊,請大家跟好我的腳步,我們今天的景點是北京舉世聞名的天壇。

  下面我們來到了天壇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殿有33米高大約11層樓房那麼高。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燒燬。因柱爲檀香木,香飄數里。

  下面我們已經到達“天庫”了,“天庫裏有三音石,”它就在黃穹宇裏,只要在第一個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聲一下,在第二個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聲兩下,在第三個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聲三下,所以,它們才稱爲“三音石”。

  黃穹宇裏還有迴音壁,你站在一端貼着牆小聲說話,另一端的人只要耳朵貼着牆面就能聽的特別清晰,還有立體效果哦!大家可以試試。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了。是不是很有智慧呢?

  現在我們來到了圓丘壇,它有兩個防護牆,一些階梯和古人的雕像。

  遊客們,現在你們可自由觀賞,但請注意,不要亂塗亂畫,帶小孩的遊客請管好你的小孩,兩個小時後在天壇門口見。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1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天壇。我叫“湯採璇”,你們可以叫我“湯導遊”。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朋友們,現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壇。大家往上看,有三個像似UFO的天壇。這麼大,真是氣魄雄偉!

  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爲273公頃,是明清兩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爲“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坦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門等。

  “各位遊客,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裏,歡迎大家有時間再來細細遊賞。”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2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廖,大家可以叫我廖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裏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爲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爲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爲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爲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3

  大家好,我姓x。今天是我帶領大家,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羣的中軸線向南行駛,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維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欞靈門,從東面依次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爲“雲門玉立“。大家注意到欞星的大小不同,這是因爲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小門進入。其他官員和大臣只能從右側的最小門通過。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洗臉,換衣服的地方,叫具服臺。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再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祭天。在大典前兩天,皇帝要在故宮進行齋戒,而到冬至的前一天,就要到天壇,皇帝在齋宮進行齋戒。

  今天的旅途到此結束,感謝你的支持與參與!再見!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4

  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爲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檐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爲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可是這樣一箇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

  在,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爲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欞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爲“雲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欞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爲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來到了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我請您留心每層壇面都要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也就都發現了,壇上所有的臺階數,護板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每登上一層,都要有9層臺階,檯面上的石板中間的叫做天心石,外圍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塊,以此類推,到了最外邊的第九塊。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5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爲273公頃。天壇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爲“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這一羣古建築物,可以說是世界聞名的。祈年殿啊,皇穹宇啊,圜丘啊,迴音壁啊,都是人們熟悉的名字。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祈年殿的前面。您向前看,祈年殿是不是三重頂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這是寓意天、地、萬物。祈年殿內石板地面的中心有一塊直徑88.5釐米的圓形大理石,上有天然的龍鳳圖紋,即爲龍鳳石,與殿頂藻井中央的木刻龍鳳浮雕上下對稱,相映成趣。

  有趣的是大理石的石面上的墨色紋理頗像是一條行龍和一隻飛鳳。龍紋色深,角、須、爪、尾樣樣俱備;鳳紋色淺,嘴、眼、羽毛,隱約可辨,俗名“龍鳳呈祥”石。關於龍鳳石還有一美麗的傳說,相傳這塊大理石上原來只有鳳紋,而殿頂藻井內只有雕龍。天長日久,龍鳳竟有了靈感,金龍常常飛下來和玉鳳相會。不料有一次龍鳳正在相會,卻趕上一個皇帝來祭天,金龍來不及飛回,皇帝跪在石上行禮時,將癡情的金龍和玉鳳雙雙壓到圓石裏面去了。從此,有了這一龍一鳳的龍鳳石。

  走完了祈年殿,現在我們來到了迴音壁。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是中國迄今保存較完好的具有迴音效果的古代建築,迴音其實是聲音反射作用的結果。中國各地某些半圓形拱門、拱橋、英國倫敦聖保羅教堂等都是聲學與建築學結合的產物。怎樣?是不是很有趣?現在我們一起走進來看一看吧!

  遊客們,你們知道怎麼使用迴音壁嗎?其實,迴音壁有迴音的效果。如果一箇人站在東配殿的牆下面朝北牆輕聲說話,而另一箇人站在西配殿的牆下面朝北牆輕聲說話,兩個人把耳朵靠近牆,即可清楚地聽見遠在另一端的對方的聲音,而且說話的聲音迴音悠長。現在讓大家自由參觀20分鐘,然後集合,請大家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亂丟垃圾。

  2、不要隨地吐痰。

  3、不要亂塗亂畫。

  20分鐘已經到了,現在請您自做安排遊玩,謝謝!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6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來到遊團社,我是這次天壇之旅的小導遊,大家可以叫我馮導遊。願我們能有一箇愉快的天壇之旅。

  天壇位於北京市南部,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天壇總面積爲273公頃。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爲“重點保護區”。現在請跟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天壇…

  從北門進入,我們可以看到門上有許多鉚釘。在古代,鉚釘的多少代表建築級別。而天壇北門上有這麼多的鉚釘,可見它的地位之高。向南走,我們就來到了祈年殿。祈年殿分爲三層:第一層刻着山海雲紋,像大海在翻滾;第二層刻着鳳凰;第三層刻着龍,這些刻畫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請大家再仔細觀賞一下,可以拍照留念!

  請大家繼續向前走。我們腳下的地方是皇帝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名叫圜丘。大家請看,圜丘分爲三層,第一層四面八方共有9級臺階,周圍都設有精雕細琢的漢白玉石欄杆。

  接下來的時間大家自由遊覽。注意:不能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祝大家收穫豐滿!

  天壇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感謝這段時間大家對我的配合,再見!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7

  我是這次天壇之旅的小導遊,大家可以叫我馮導遊。願我們能有一箇愉快的天壇之旅。

  天壇位於北京市南部,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天壇總面積爲273公頃。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爲“重點保護區”。現在請跟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天壇…

  從北門進入,我們可以看到門上有許多鉚釘。在古代,鉚釘的多少代表建築級別。而天壇北門上有這麼多的鉚釘,可見它的地位之高。向南走,我們就來到了祈年殿。祈年殿分爲三層:第一層刻着山海雲紋,像大海在翻滾;第二層刻着鳳凰;第三層刻着龍,這些刻畫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請大家再仔細觀賞一下,可以拍照留念!

  請大家繼續向前走。我們腳下的地方是皇帝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名叫圜丘。大家請看,圜丘分爲三層,第一層四面八方共有9級臺階,周圍都設有精雕細琢的漢白玉石欄杆。

  接下來的時間大家自由遊覽。注意:不能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祝大家收穫豐滿!

  天壇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感謝這段時間大家對我的配合,再見!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8

  各位遊客:

  一路辛苦了,我代表藍天旅行社歡迎你們!我的名字叫剛力,是這次旅行的導遊,

  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天壇吧!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修建了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273 萬平方米,主建築是祈年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一會兒,大家進去的時沿着中線走,將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圈丘,它有兩道護牆,大家登壇的時候會發現,所有的臺階數相同,都是九級或九級的倍數。檯面上的石級中心叫天心石,是皇帝恭讀祈天所站立的地方,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聲音特別洪亮。稍後各位遊客不妨體驗一下這奇特的效果。

  好了,後面的兩個景點就有各位自己去觀光體會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石階很滑請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我們六點鐘還在這裏集合。

  今天的旅遊觀光就要結束了,希望天壇之旅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寧的家人和朋友!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19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北京天壇遊玩。今天由我爲大家介紹天壇的歷史,我叫尤思媛,大家叫我尤導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天壇的正前方。天壇,是古代皇帝祭祀求佛的地方。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爲2公頃。天壇(TemtpleofHeaven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列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爲“世界文化遺產”。

  請大家不要掉隊,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圖丘。圓丘,在天雲南半部,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着紅色的宮牆,上面裝飾着綠色的琉璃瓦,俗都子牆。子牆四周各有一扇大門。北門叫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叫泰元門,西門叫廣利門;南面正門叫昭亨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璧門。將各門名稱的第一個字順序排爲元、亨、利、貞、元,代表始生萬物。

  謝謝大家,今天我的天壇一小時講解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0

  各位遊客:

  大家好!

  今天我——蘇,帶你們來遊覽一下我國著名的天壇。

  我國天壇建於公元15世紀上半葉,坐落在皇家園林當中,四周杏松環保,是保存完好的壇廟建築羣,無論再整體佈局還是單一建築羣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間的`關係,而這一關係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佔着核心位置。同是,這些建築還體現出帝王將相在這一關係中所起的獨特作用。

  天壇位於北京市崇文區永定門內大街左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聖地。

  天壇主要建築均位於內壇,從南到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全部宮殿、壇基都朝南呈圓形,以象徵天。整個佈局和建築結構,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禱五穀豐收的場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藍色琉璃瓦屋頂,全磚木結構,沒有大梁長檁,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撐,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價格。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1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 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纔所說的檯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纔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箇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爲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回憶。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2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這裏是在祭天大典後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諸神的寢宮,除大典外,其餘時間,衆神便在這裏休息,即人間的“天堂”。皇穹宇建於公元1530年,位於圜丘壇之北,整組建築由一堵圓形的牆所環繞,院內有三座建築,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風雲雷電諸神牌位的東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傘,其殿頂呈圓形,基座爲圓形,院落的圍牆也是圓形,這些“圓”都是敬天禮神的象徵,但也正是這些“圓”及建築,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即皇穹宇院內的三大聲學現象。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院落的圓形圍牆,它就是聞名中外的建築——迴音壁。那麼迴音壁有何神奇之處呢?其現象是這樣的:如果兩人站在兩座配殿後的圍牆下,均面部朝北對牆小聲說話,都能非常清晰地聽到對方所講的話。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呀,整個圍牆是圓形的,又磨磚對縫,牆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圍牆頂部蓋有檐瓦,聲音不宜散失,於是聲波便沿着圓牆連續反射而產生迴音。各位可以試一試,我們五分鐘後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請各位看看第二個有趣的現象。請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塊石頭,如果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會聽到一次迴音;如果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二次回聲;如果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故稱此石爲三音石。其實據聲學專家測量,如果這裏足夠安靜,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聲是無限次的,只是我們人類只能聽到三聲。這又是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環顧一下四周,你會發現,噢!原來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裏是回聲產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個有趣的地方是從丹陛上往南數的第十八塊石頭,它被稱爲對話石,其奇特之處是:如果一人站在該石板上,另外兩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西北角及東北角,那這三個人輕聲說話就象打電話一樣清晰,這是因爲他們三人所處的位置恰巧是一箇邊長爲36米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尖上,故產生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這個充滿神奇的小院裏,可能還會有其它的“祕密”等待着我們去發現,也許您就是發現者,好!下面請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對話石的妙趣,5分鐘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3

  旅客們,大家好!我叫,我很高興成爲大家的導遊,本次我們去的地方是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爲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檐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爲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

  可是這樣一箇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4

  大家今天好!我是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天壇,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之一。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欣賞它美麗的景色和建築,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預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擴建,至清乾隆年間建成。它從建成開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專用祭壇,一直延續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結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闢爲公園,從此後“任人遊覽”。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爲205萬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四組古建築羣,有古建築92座6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羣。天壇有3500餘株古松柏、古槐,樹齡逾數百年。

  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祭壇,也是中國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結晶,其宏偉的建築、蒼翠的古樹、豐富的文物收藏既記載了中國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記載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對我今天的導遊有什麼不滿意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5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黃導遊,我將帶領你們一起進入世界遺產——天壇。希望我能爲你們在這留下美好的回憶。

  天壇,中國現存的天壇共有兩處,一處是西安天壇,另一處是北京天壇,其中屬北京天壇較爲著名。天壇是皇帝用來祭天、祈谷的地方。我將爲你們介紹的是北京天壇。

  首先,我們來到圜丘壇。它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板。每層的欄杆頭上都刻有云龍紋,在每一欄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圜丘壇有外方內圓有兩重矮牆,象徵着天圓的地方。

  然後,我們來到皇穹宇。它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其正殿及東西廡共圍於一平整光滑的圍牆之內,人們在牆的不同位置面牆說話,站在遠外牆邊的人,能十分清晰的聽到,此爲迴音壁。

  接下來,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祈谷壇。它爲三層,高5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祈年殿爲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頂,寶頂鎏金。

  好啦!今天的旅程結束了,在這裏我希望很多人都可以來天壇這裏旅遊!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6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遊覽天壇公園。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今天由我帶領各位朋友遊覽天壇公園裏的祈年殿、圜丘和迴音壁。下面我們先遊賞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建於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也是北京旅遊的標誌。1751年修繕後,改名爲祈年殿。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祈年殿直徑達32。72米,頂部爲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層層收進,總高38米。因爲天是藍色的,所以殿檐用藍色琉璃瓦鋪砌而成,以此來象徵天。

  這座圓形石壇就是圜丘,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壇周長534米,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層。如果大家數數就會發現,每層臺階的數目都是“9”的倍數。因爲我國古代把單數稱爲陽數,“9”是“陽數之極”,象徵着皇帝的權威。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太陽石,也叫天心石,站在上面呼喊或拍手,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明顯的迴音。

  大家跟着我的腳步,我們繼續向前走,待會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自己觀賞一下,拍照留戀,但是一定要注意要文明觀賞。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7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曹宇翔。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說,現在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是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臺,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爲了紀念,該爲天壇。爲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瞭望景寺,這裏可以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明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爲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在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年作爲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壇爲三層圓形石臺,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爲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天壇終於形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8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天壇遊玩。今天由我爲大家介紹天壇的歷史,我叫尤思媛,大家叫我尤導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天壇的正前方。天壇,是古代皇帝祭祀求佛的地方。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爲2公頃。天壇(Temtple of Heaven 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列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爲“世界文化遺產”。

  請大家不要掉隊,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圖丘。圓丘,在天雲南半部,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着紅色的宮牆,上面裝飾着綠色的琉璃瓦,俗都子牆。子牆四周各有一扇大門。北門叫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叫泰元門,西門叫廣利門;南面正門叫昭亨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璧門。將各門名稱的第一個字順序排爲元、亨、利、貞、元,代表始生萬物。

  謝謝大家,今天我的天壇一小時講解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請大家不要破壞文物,大聲喧譁,希望給找打五星好評喲!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29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裏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爲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爲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爲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爲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北京天壇的導遊詞500字 篇30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小宇。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去北京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爲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說,此刻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是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臺,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爲了紀念,該爲天壇。爲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瞭望景寺,那裏能夠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禮貌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爲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此刻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作爲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壇爲三層圓形石臺,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爲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天壇最後構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說也說不盡,期望您有機會細細遊賞。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