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楊柳青石家大院導遊詞(精選3篇)
天津楊柳青石家大院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位於千年古鎮楊柳青的石家大院,是一處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的晚清民居建築羣,始建於1875年。它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舊宅,佔地7200餘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900多平方米。整個大院,60米長的大甬道的兩側共有四合套式12個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佈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從寢室、客廳、花廳、戲樓、佛堂到馬廄,無論是通體格局、建築風格、還是藝術裝飾,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遺存和當時的民俗民風。
現已開闢爲楊柳青博物館的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名聞中外的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代傑作,有造詣頗深的神品書畫師錢慧安、高桐軒等人的精品;和具有中國古建築特色的天津磚雕陳列,集中了130餘件上乘之作。磚雕俗稱“刻磚”,是古代建築的裝飾藝術,獨具一格,成就很高。
此外泥人張彩塑、民間剪紙、楊柳青風箏、民間花會道具以及民俗陳列,充分體現明末清初建築風格的石院復原陳列。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內的石府戲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宅戲樓。在西青區楊柳青鎮,建於清光緒年間,原是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四子石元士的宅第。堂院坐北朝南,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東院是三套四合院,爲長輩及各房子孫居所;西院建客廳、戲樓和佛堂,是會客、娛樂、祭祀之所。大院建築用料考究,作工精細,磚雕木刻形式多樣,常用“福壽雙全”、“歲寒三友”、“蓮荷”、“萬
石家大院福”、“連珠”等喜慶吉祥圖案。北京人要領略大院文化,不必大老遠跑到山西去,在天津西郊楊柳青鎮,就有一座規模宏大、建築精美的大院——石家大院。從北京驅車向東,不過一箇小時的車程。
楊柳青石家,從清朝中葉到民初,其財力號稱津西首富,名列天津八大家之一。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有“話劇皇帝”之稱的石揮就是石家的後代。
石家大院是石家位於石寶珩的住宅。光緒元年(1875年)動工興建,兩年後主要建築完工,之後又不斷增擴、拆改,直到石家遷走,前後累計建設近50年,才建成一座佔地6000多平米、院落15進、房屋278間的大型宅邸。石家遷走後,大院開始衰敗,國民黨時期曾多次在院內駐軍,任意拆改破壞,經過文革浩劫,大院已面目全非。1987年開始修復,歷時6年,投資560萬元,於1992年作爲楊柳青博物館對外開放。
天津楊柳青石家大院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現闢爲楊柳青民俗博物館。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稱尊美堂。始建於1875年,佔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長96米,東西寬62米,佔地面積608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9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包含十二個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佈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跨進石家大院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大青方磚鋪就的長甬道。甬道的東側,原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寢室,現在是展品陳列區,陳列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代傑作和磚雕藝術品。甬道西側,主要有花廳、戲樓、佛堂等建築,是石氏家族會晤賓朋、娛樂消閒、誦經禮佛的場所,現闢爲博物館的“石府復原陳列區”。
花廳即客廳,現已按照原來的陳設進行復原。與花廳一牆之隔的是戲樓,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戲樓,造型落落大方,特別是以美輪美奐的內部裝點著稱於世,令觀者瞠目。出佛堂,往西跨一道隔扇門,就是“天津民俗陳列館”了,這裏展現了具用濃郁地方民間特色的楊柳青風箏、剪紙、花會道具以及婚俗等。大院建築的內外檐裝修,用料考究,作工精細,磚雕木刻形式多樣,是清代津沽豪富住宅常見的做法。現爲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線路:153路、175路車到楊柳青總站,再換乘出租車,車費最多10元,徒步的話需要40分鐘左右。現在開通直達遊船,既方便又有情趣。
天津楊柳青石家大院導遊詞 篇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石家在楊柳青二百餘年的歷史,反映了石氏家族從落戶、發家、鼎盛、衰微、直至敗落的過程。
清雍正年間(1723—1735),石氏先人即從山東來到天津一帶操船營運。乾隆五十年(1785),從石衷一開始落戶楊柳青,其子石萬程頗善經營,家資日豐。到石萬程之子石獻廷時期,石家已一改累代單傳而人丁興旺,家大業大。道光三年(1827),石獻廷的兒子們遵照父親遺囑,分家另過,各立堂名。因老大石寶福早夭,老二石寶善立長門福善堂;老三石寶慶立二門正廉堂;老四石寶苓立三門天錫堂;老五石寶珩立四門尊美堂。福善堂、正廉堂以及天錫堂的後世子弟中,雖也有勤勉上進、刻意經營者,但大多是紈絝子弟,喫喝玩樂,寄生度日。到清末民初,三門的家道先後中落。而尊美堂一支,石寶珩長子石元俊在咸豐十一年(1861)科考中舉,官拜工部郎中,但以父老弟幼爲名未曾到任,反而致力於家業經營,使得買賣興隆,資產巨增。光緒十年(1884),石元仕繼石元俊之後主持尊美堂。他不僅注重家產積累,更善於擴大政治勢力。石元仕努力結交權貴,子女多與天津官紳、豪門結姻,他自己的夫人,即是兩廣總督張之洞的族侄女。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石元仕帶頭出資在家鄉辦“支應局”,使地方免除許多禍亂,因而得到清政府賞識,先後被李鴻章和慈禧接見,並賞給他一箇四品卿銜,一時名重津門,當選爲天津議會、董事會委員,從而確立了他集地主、官僚、資本家與一身的社會地位。
民國七年(1918),石元仕七十歲生日,石府接朋引客,大擺壽筵,極盡奢華。不料次年,石元仕即背生潰疽,體弱已極,很快故去。其出喪規模,在楊柳青地區可謂空前絕後,所耗財資,難以計數。加之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難收,衰落之勢初現。石元仕去世後,其家人即離開尊美堂老宅,全部遷往天津定居。民國二十九年(1940),石元仕夫人去世。因其孃家勢力不凡,喪事必得大辦,致使家業更加一蹶不振,只好負債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尊美堂的大部分住宅已變賣他人。
1987年6月,西青區人民政府將“尊美堂”宅第列爲區級文物(俗稱石家大院),加以保護,並拔資修復。在天津市有關單位的支持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歷時六年,投資560萬元人民幣,終於完成修復工作。1992年,石家大院作爲“楊柳青博物館”對外開放,屬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