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天津的導遊詞(精選6篇)

介紹天津的導遊詞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四通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雕刻時光,是四通旅行社的導遊員,大家叫我小劉好了。坐在前方駕駛位置上的是我們的隨隊司機張師傅。張師傅的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相信大家在乘車的途中一定會感到既舒適又安全的。今天能擔任本團的導遊工作,認識這麼多的教師朋友,我覺感到很榮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和要求,請您及時地提出,我將竭盡全力地爲您服務。也希望大家能積極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這裏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景點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宮爲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條街,位於南開區宮南宮北大街,1985年經市政府整理恢復其傳統風貌,命名爲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有別於一般的商業街,在這裏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國四面八方的各種工藝品、文化用品,其中以響譽國內外,具有濃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和風箏魏的風箏最有名氣,整條街充滿了濃郁的中國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那麼古文化街到底怎樣呢?還是大家親自遊覽後再作評價吧。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景點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2345,下午4點時車子將會在宮北大街等大家,希望大家不要遲到,請靠窗的遊客把窗子鎖緊,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好,請大家開始下車。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帖金彩繪,翠頂株楹的仿清牌樓,高大雄偉,上面的彩畫叫做旋子彩畫,上書津門故里四字,它肯定地指出了古文化街附近一帶是800年前的一處聚落,當時統治北方的金人在這裏建立天津城市最在的監置直沽寨。今日的天津就是以這一帶爲原始中心區域,逐漸開發拓展形成的,六、七百年間始終是天津城市商業繁華地段,對天津地區的開發起過難以估量的作用,稱作津門故里是當之無愧的。

  好,請大家隨我一同走進這條街吧,大家注意到沒有這條街的許多店鋪門面檐下、枋間都有一幅幅彩畫,這些都是開光清式蘇畫,大多是人物故事。我們來看一下集珍閣下枋間的彩畫,上面畫的是《三國演義》中的8幅畫,有桃園三結義、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鳳儀亭呂布戲貂嬋、當陽拒曹等,從西蜀角度着重刻畫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忠義英勇的故事。我們在看對面梨園閣枋間,上面畫的是古典戲曲名著《西湘記》,描寫的是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戀愛故事。

  好,現在我們轉過身來看看,天后宮山門前有兩棵高大旗杆,直插雲宵,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幡杆,高26米,幡杆由若干根銅糙木和鐵糙木接成,外層纏麻抹灰,再塗上油漆,經冬歷夏,堅固結實。據說幡杆初立時,一方面掛燈,爲往來三岔河口的漕船導航,另一方面則作爲天后宮的陪襯物,使整個建築羣顯得錯落有致,氣勢不凡。後來便爲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進香及廟會期間專門懸掛天后封號長幡使用。

  請大家繼續往前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天后宮的主體建築了。天津地方民間素稱天后爲娘娘,所以天后宮又被稱作娘娘宮。它始建於元代,以後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大家知道我國寺廟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宮卻是坐東朝西的,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津門三岔河是漕運中的必經之地,既是河運的起點,又是海運的終點,成爲河海聯運的中轉站。當時航海技術不發達,漕船經常葬身魚腹,爲滿足船民、商賈及政府官員在漕運中所需要的精神寄託,祈求海神天后對航行的庇佑,就在海河西岸建起了天后宮,廟門朝東,直面海河,南來北往的船隻,都拋錨停泊,進廟燒香。有些船隻因沒時間或某種原因無法靠岸,船民、商賈也可以在船上朝拜天后,祈求平安。這樣,既滿足了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也順應了當時繁忙的航運需求,滿足了無法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山門,爲磚木混合結構,九脊歇山青瓦頂,有三門,中間爲圓形拱門,取意古代說法天是圓的,兩旁爲長方形便門。門額上刻有敕見天后宮四字,中間拱門內有護佑三津的匾額。天后宮初建時並無此山門,這坐山門是乾隆14年增建的。

  大家隨我進去,迎面爲木結構的兩柱一樓式的牌樓,左右兩邊分別是鼓樓和鐘樓。走過牌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前殿,殿內中間供奉的是護法神王靈官,兩側爲千里眼、順風耳和加惡、加善。

  我們現在穿過前殿,來到了正殿,這裏是供奉天娘孃的地方。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我們前面說過天后娘娘可以保佑過往船隻的安全,那麼天后到底是什麼神呢?既然稱天后,必是女神無疑了,她不是玉帝、西王母那些空想編造出來的神位,而是依據實有的人和某些傳說誇張附會而成的。

  穿過正殿,我們來到了藏經閣,藏經閣舊稱後樓,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閣,建於明朝,後經多次修整。

  穿過藏經閣,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啓聖祠,也就是後殿,原爲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後來作爲存放皇會期間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輕像的地方。在天后宮內兩側的廂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館,裏面介紹了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變遷。從側面見證了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城這一說法。同時還陳列着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人,婚俗展覽等。

介紹天津的導遊詞 篇2

  海河外灘公園是天津市海河開發中最早開發、最早竣工的項目。東起塘沽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住宅小區,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外灘公園建設推倒擋在海河岸邊的三四米高的防洪牆,建高5米的漫坡式弧形山體,以滿足百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山體下建一條寬30米、長約700米的箱體商業走廊。外灘延線由文化娛樂區、商業休閒區、綠化景觀區和高臺景觀區四部分組成,以沿河木製人行步道相貫通。最爲搶眼的三組大型標誌物“海之魂”自西至東分別高達100米、70米、50米,分別矗立在第一、第二、第三景區內;三個構架像大海中航行的帆船,環繞三個標誌物形成的景觀水體約9000平方米,與蔚藍的海河水相映成輝。海河外灘公園開闊的空間無疑使其成爲濱海地區最大的休閒廣場,爲百姓休閒、健身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體現了“還河於民”的主導思想,改變目前人們臨水不親水的現狀。爲確保外灘廣場夜晚亮起來,廣場內外裝點各種泛光燈、景觀燈1萬套,另有19組風格各異的青銅景觀雕塑點綴在廣場的不同部位,極具觀賞價值。

  海河外灘公園建有全國高度最高、長度最長的噴泉景觀。其主噴高度達170米、東西長360米,這組噴泉共有27種水型,並有“水上噴火”的獨特景觀,堪稱國內水景之最。廣場建設有2.5萬平方米的綠地、花壇及熱帶雨林的綠化景觀,建設有3.4萬平方米的商業設施。

  海河外灘公園是塘沽區一項重要的還河於民的民心工程,是由國際一流大師精心設計,由塘沽建委與宏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集休閒、娛樂、購物、美食於一體的現代城市景觀經濟區,是天津市綜合開發海河的龍頭工程。海河外灘公園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是區委、區政府本着營造城市開敞空間、充分展示城市品位的思路規劃建設的。廣場東西長約1000米(岸線長900米),南北寬60-250米,是全區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還河於民”的民心工程,共拆遷公建住宅及臨建3.3萬平方米。廣場的高架平臺迎賓步道長1000米,平均寬9米,起伏高度1.8–7.5米(下爲箱體),供市民休閒、散步。在外灘的整體設計上,要求着重體現”爲民”和”超前”理念。開闊的空間無疑使其成爲濱海地區最大的休閒廣場,爲百姓休閒、健身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體現了”還河於民”的主導思想,改變目前人們臨水不親水的現狀。海河外灘公園建有全國高度最高、長度最長的噴泉景觀。其主噴高度達170米、東西長360米,這組噴泉共有27種水型,並有”水上噴火”的獨特景觀,堪稱國內水景之最。廣場建設有2.5萬平方米的綠地、花壇及熱帶雨林的綠化景觀,建設有3.4萬平方米的商業設施。爲確保外灘廣場夜晚亮起來,廣場內外裝點各種泛光燈、景觀燈1萬祝?磧?9組風格各異的青銅景觀雕塑點綴在廣場的不同部位,極具觀賞價值。另外,外灘公園上最搶眼的大、中、小三組結構大懸挑構架”碧海帆影”,自西向東分別高達100米、70米、50米,分別矗立在第一、第二、第三景區內,三個構架像大海中航行的帆船,與蔚藍的海河水相映成輝。龍舟賽前,著名的”東方公主”號遊輪還將落位外灘公園對岸,彼此間遙相呼應,相映成趣。

  天津國際遊樂港定位於以”基輔”號航母爲核心旅遊資源的大型綜合人文娛樂景區,以軍事科技和海洋文化爲景區主題,以”激情航母、歡樂港灣、旅遊名鎮”爲景區旅遊形象,創建遊樂港精神與文化樂園,逐步發展相關產業,構造景區品牌資產。近期立足於”航母旅遊”,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建設綜合性主題旅遊景區,打造中國”旅遊航母”。據權威部門預測,天津國際遊樂港建成後年接待遊客能力達300萬人次以上。核心旅遊項目位於國際遊樂港水域附近,總佔地面積約爲25公頃。包括東方水世界、遊艇俱樂部項目,其中,東方水世界佔地面積約4.6公頃,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分爲七部分:死海之戀(人造死海區)、歡樂海洋(自然海水區)、溫泉樂園區、表演區、陽光沙漠區、泥漿池、服務區等。遊艇俱樂部充分利用項目所在地區良好的海灘、航道、圍埝等條件,主要投資於遊艇購置和碼頭、輔助設施及會所建設等。遊艇俱樂部採用會員制。引進國際遊艇俱樂部運作模式,把天津國際遊樂港遊艇俱樂部建成集休閒、運動、康體、度假、商貿、餐飲、住宿爲一體的綜合性的經濟實體

  ”東方公主”號遊輪船長150.28米,寬21米,排水量10298噸,分爲八層,可裝載遊客350人,船員150人。船上設施齊備,包括:客房、餐廳、電影院、卡拉OK、遊戲室、桑拿室、游泳池、保齡球、會議室等。擬對其進行更新、升級、改造成爲集觀光、休閒、娛樂、餐飲、演藝於一體的多功能遊輪,停泊在塘沽最繁華的商業街道岸邊。

  素有”海濱溫泉”美稱的天津海濱旅遊度假區位於天津市塘沽區高沙嶺東面,又叫做海濱浴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人工海濱浴場之一,國家4A級景區。這裏建有全中國規模最大、15米高的具有三個直滑道和兩個旋轉滑道的沖水滑梯。與北戴河、青島、大連等海濱浴場相比,天津海濱浴場有其獨特之處。由於這裏的沙灘極爲平緩,坡度僅爲千分之一,故潮差很大。潮漲時,平緩的沙灘形成水深適宜的遼闊天然浴場,泳客可到大海遠處暢泳。潮退時露出2-3公里寬的沙灘,成爲趕海的理想之地。浴場的面積約18萬平方米,從海岸向海灘修築了一條寬10米、長600米的引堤,連接引堤的是一箇與海岸平行的50米寬、5.5米高、520米長的人造沙灘。遊人在寬闊平坦的沙灘上可盡情享受拾貝、捉魚、抓蟹等樂趣。這裏有溫泉遊樂宮、兒童嬉水樂園;有青年人下的驚險刺激的空中跳傘、自架摩托艇、多功能複合水滑梯、海上花瓣等水上競技運動;有遊客參與性的娛樂活動,俄羅斯風情歌舞表演、海上網球、沙灘排球、足球,還爲垂釣愛好者提供了海上垂釣園。看日出、浴溫泉、觀海聽濤、休閒度假,可盡享海濱溫泉獨特魅力。

介紹天津的導遊詞 篇3

  石家大院今天主要遊覽的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的,被譽爲“華北第一宅”的石元仕的住宅。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提出,我會盡最大努力幫大家解決。同時也希望各位能給予我最大的幫助。在這裏先謝謝大家並預祝各位路途愉快!

  遊覽石家大院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石家的起家過程。石家祖籍山東省東阿縣,明代時起以漕運糧食爲業,盈利漸豐。在楊柳青落戶以後便廣置田產、重利盤剝,明末清初便發展成爲擁有四萬多畝土地的大地主。清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寵臣和珅獲罪賜死,一使女攜帶珠寶出逃,被石萬程停泊在通州的糧船收留,由此石家財富驟增,石萬程爲最早來楊柳青定居的石氏創業人。世元仕爲其第四代世孫。清道光三年(1820_年)石家折產共分四大門,各立堂門,長門福善堂、二門正廉堂、三門天錫堂、四門尊美堂。其中以四門尊美堂治家有道,財丁興旺,不斷擴建爲津西第一家,世人俗稱“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大規模建築始於光緒初年,歷經十幾年才建成,僅戲樓、客廳的主體建築就耗白銀30萬兩。1948年底楊柳青解放後到1956年,天津專署包括劉青山、張子善等人曾在此辦公,以後作爲校舍使用,大量文流失。石家大院更是難逃劫難。爲挽救這一民族文化遺產,西青區自1987年起相繼投資500多萬元逐漸修復。1991年被天津市政府批准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被市文化局命名爲天津楊柳青博物館。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就是石氏的第六代世孫。

  目前是早上十點三十分,我們已到達目的地。車現在停在了石家大院旁廣場的停車場內,下午一點的時候我們在停車場這裏集合。請大家記住我們所乘的車是藍色金龍客車!車牌號是津A12345。下車時請大家注意安全,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妥善保管。

  石家大院整座院落的建築佈局採用軸線對稱式,全院由南至北有我們現在所在的這條甬道爲中軸線,貫穿四座門樓;東面有五進四合院,爲過去主人居住的地方;西面爲石府主體建築,包括佛堂、戲樓、南花廳。大院兩側分別有東西跨院,當年女傭人住在東跨院;西跨院包括三個院落,最北面是當時石府家學,後面由男傭人居住。

  各位現在來到的就是石府的南花廳了,所謂花廳,就是石家商議大事,接待客人的地方。客廳中隔斷上的八扇屏是保存下來的珍品,雕刻工藝非常細緻,它表現的內容是四季花鳥,其特點是從玻璃兩側看圖案完全一致,看似八扇,其實十六面。當年沒有玻璃的時候中間夾的是層紗,根據年齡的不同夾有不同顏色的紗,所以也叫夾紗,起到只聽其聲,不見其人的作用。

  客廳裏還有一箇冬天用來取暖的特別設施——地爐,地面方磚都是架在梅花垛上,底下是縱橫交錯的煙道,在西方山處有一箇地爐竈口,爲地爐燒火處,入碳二百斤燃燒一晝夜,然後熱氣順煙道穿過,燒熱地面,而後順着東北角處暗藏的煙道,從屋頂排出。地爐設施在民居中實屬罕見,只有故宮裏纔有,石家當年是從宮裏學來的。

  石家大院裏的又一特色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垂花門了。垂花門屬典制式建築,是宮廷傳統建築中的絕活,圖案爲蓮花倒垂所以稱垂花門。全院共建有三座垂花門,因其垂柱根據荷花的三個花期雕刻成三種不同形態的圖案,分別取名爲:“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滿蓬蓮”。

  在戲樓外的這座是最爲考究的第一道垂花門,由垂柱雕刻花骨朵圖案而取名——“含苞待放”。

  位於甬道中間的是第二道垂花門,由垂柱雕刻蓮花瓣開放而取名——“花蕊吐絮”。

  位於第二道後面的即爲第三道垂花門了,由垂柱木雕蓮花開放並接有蓮籽圖案而取名“籽滿蓬蓮”。

  這三道垂花門象徵着主人一生美好的願望,即四季平安,一代長壽,子孫萬代。

  現在我們進入石府極具特色的主體建築之一的——“戲樓”。

  戲樓歷來是皇室、王府、官宦之家或會館的專利。石府戲樓是北方民宅中最大的戲樓,位於整個大院的中間,與花廳僅一牆之隔。戲樓大部分爲木質結構,是一處集南北建築風格爲一體的廳殿。戲樓橫樑下懸雙鵰宮燈,樑柱間鑲有木雕並有12盞壁燈掛於中間立柱之上。這12根立柱爲通天柱上圓下方,取其天圓地方之意。在立柱上方還懸着圍有一圈迴廊,稱“走馬廊”是當年石府家丁護院警衛時所站之處。戲樓內共設有120個座位,中間有“官客座”後面臺階上設有“堂客座”是當年石府女眷的座位。前方戲臺約20平方米。

  戲樓建築結構設計巧妙,特點是冬暖、夏涼、音質好。戲樓的牆壁是磨磚對縫建成,嚴密無縫隙,設有穿牆煙道,地爐燒炭的熱氣從此通過。冬天雖寒風凜冽,樓內卻溫暖如春。到了夏天,戲樓內地爐空氣流通,方磚青石堅硬清涼,東西兩側開有側門使空氣形成對流,空間由高,窗戶設計的陽光不直射卻分外透亮,使人感覺十分涼爽。戲樓建築用磚勻是三座馬蹄窯指定專人特殊燒製,經專用工具打磨以後於擺疊砌,用元宵面打了漿糊白灰膏粘合,牆成一體,加上北高南低迴聲不撞,北面隔扇門能放音,攏音效果極佳,偌大戲樓不用擴音器,不僅在角落聽得清楚,即使院內也聽得明白無誤。因此,石府戲樓堪稱“民宅一絕”。

  最後,帶大家來到的是楊柳青年畫館。年畫肇始於明末津門楊柳青而得名。至今已經歷四百年的滄桑。楊柳青年畫至清代乾隆年間達到全盛時期。其繪製工藝可分爲:“勾、刻、印、繪、裱”五大工序。

  楊柳青年畫以其刀法獨特的雕板,精細絕倫的手繪,廣博的題材,潤澤豔麗的色彩,豐滿而嚴謹的構圖,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聞名於世。其獨有的藝術特點和強烈的地方特色而位居中國四大木板年畫之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和寶貴的民間藝術遺產。其代表作有仕女畫《仕女遊春》,爲一幅古代仕女生活畫,是一幅對畫,兩幅合在一起可成爲通景,即所謂的“對樓”,分開也有獨自的內容,由於這幅畫常掛在窗戶兩旁,所以又稱窗旁年畫;娃娃畫《蓮生貴子》,娃娃畫一手持蓮、一手抱笙,坐在荷葉上,“蓮”與“笙”是“連”與“生”的諧音,乃“連生貴子”之意;《五穀豐登》這是兩幅對稱娃娃畫,畫中人物頭戴紫金冠,身着馬褂蟒袍,各執一花瓶,上吐祥雲,出現“五穀豐登”四字,反映出勞動人民期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此畫因多貼在室內門上,所以又叫“門童”;還有以《紅樓夢》故事爲題材的《藕香榭喫螃蟹》、《瀟湘清韻》(又名《雙玉聽琴》)等.

介紹天津的導遊詞 篇4

  我們的車現在行事在津圍公路上,經武清,寶坻到薊縣,車程大約需要3個小時。

  今天我們將遊覽的是有着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

  古曰:連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滄溟,走薊野,枕長城,謂之盤山。

  盤山古時候稱爲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盤龍山市因爲它蜿蜒盤薄,形無定向勢如龍,故名。四正山是因爲一峯突起,四峯侍立四面,故名。無終山是以國命名,薊縣春秋時爲無終子國。魏時,曹操北征烏桓,爲其當嚮導的志士田疇曾在此隱居,後人爲紀念田疇,就把無終山寫名爲田盤山,意即田疇曾在這裏盤桓,後簡稱盤山。相信它的綺麗風光以及衆多的名勝古蹟會令您留戀忘返的。

  古人把盤山分爲上、中、下三盤,稱爲三盤勝境。自來峯一帶爲上盤,勁松蒼翠,蟠曲翳天,是爲松勝;古中盤一帶爲中盤,嶙峋嵯峨,千奇百怪,是爲石勝;晾甲石一帶爲下盤,萬泉響澗,瀉玉噴珠,是爲水勝,真可謂松風水韻,潭影嵐光。

  好,再過一會兒,我們就要到盤山,在此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財財務,下車時請帶好我們社的標誌,以便大家相互辨認。咱們的車是6號車,車牌是津A1234,車前有明顯的盤山遊標志。下午3:00整我們準時在車上集合。好,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尤其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我們一同下車。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盤山的山門,大家請看這座造型奇特、宏偉高大的三孔牌坊,正面題額京東第一山出自愛新覺羅浦儀手書,請您注意腳下,讓我們一同步入這黃瓦紅牆的三孔山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三盤暮雨四個大字,這雅稱的來歷就是剛剛我介紹過的盤山三盤的情況。

  我們現在蹬小路向北走,大家請看,迎面這巨石矗立在這東西浮青嶺間,上有入勝二字遒勁有力,出自清末軍機大臣榮祿之手,走過這意味着我們從此就進入勝境。

  請您注意腳下,隨我上游,請大家看這西峭壁上,有兩行摩崖刻字。一行是四正門徑,盤山一名四正山,意爲此乃通向盤山的大門。另一行是鳴騶入谷,鳴騶指豪門車馬聲。古時帝王,達官貴人,爲表示對佛門虔誠,進山禮佛,常鑾輿隨從傳呼喝道,前呼後擁地進入山谷,所以稱鳴騶入谷。

  我們一會兒將會看到一塊形似元寶的巨石,瞧,就是這塊,上邊刻着幾個正楷文字: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

  目向北望,一幅幽美的畫面呈現眼前,玉帛澗上,橫着石橋一座,盤山素有步步有景,景景有典的盛譽,流傳乾隆也多次遊歷盤山,還曾與紀昀互作一對於此石橋上,傳爲佳話。

  乾隆上聯爲:八方橋橋八方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記昀下聯爲:萬歲爺爺萬歲跪到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再往前走我們就進入天成寺景區,天成寺原名福善寺,有稱天成法界始建於唐代,被乾隆稱爲奧穴主要建築有臥雲樓、江山一覽閣、大殿和舍利塔等等。臥雲樓是乾隆皇帝休息賞景,看戲體察民情之處,江山一覽閣原爲乾隆高僧空海修建,大殿是天成寺的主秒殿,內供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佛,古佛舍利塔建於唐代,相傳內藏神龍親奉舍利3萬餘顆,爲盤山至今保存最寶貴的一座古塔,塔前有一香柏與塔同齡與御碑、涓涓泉並稱天成寺三寶。

  這塊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碑,上面有乾隆皇帝親自撰題的《遊盤山記》,此文較具體地描述盤山的地理位置和他多次遊盤山的盛況。

  天成寺佳景美不勝收,無論的自然的還是人文的,都需要您去細細地欣賞和品位,下面我們就把時間交給您自己,別忘我們的集合時間是下午3:00,地點是我們的山門廣場剛剛停車的地方,請您務必準時。

  好,剛剛我清點人數,大家都安全的回來,不知道今天各位的收穫如何,也不清楚各位是否對我們的服務滿意,在此非常感謝大家這一天來與我和司機師傅的配合,希望如果下一次您有出遊想法的時候,依然會選擇我們天津中國青旅。希望將來能在一箇陽光燦爛的日子再次見到大家。謝謝!

  最新介紹天津的導遊詞4

  我們今天將要遊覽的是盤山,它坐落在北京正東90公里的燕山南麓,處於京、津、唐、承四角交匯地帶。盤山古時候稱爲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那麼盤山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東漢末年,曹操親統十萬大軍北伐烏桓,大軍行至無終國境內,正值盛夏,天降大雨,道路泥濘,烏桓軍隊佔領要道,小小的無終國一時又無法籌集十萬大軍的糧草。當曹操進退兩難之時,隱居無終山的田疇聞訊趕來軍中獻計使曹操大獲全勝。後人爲紀念田疇,將無終山改成爲田盤山,後簡稱盤山(好像和田疇沒什麼關係了,哈哈。

  盤山素以“京東第一山”着稱於世,有“五峯”、“八石”“三盤”之勝蹟。主峯掛月峯,海拔864.4米,前擁紫蓋峯,後依自來峯,東連九華峯,西傍舞劍峯。同時它尤以上盤松勝,中盤石勝,下盤水勝而着稱,合稱“三盤勝境”,並素有“步步有景,景景有典”的盛譽,乾隆皇帝曾多次遊覽盤山,並寫下“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千古名句。

  聽了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盤山已經有了個大概的瞭解了,那麼盤山到底怎麼樣呢?還是請各位親自遊覽後再做評價吧。我們已經來到了景點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1234,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左邊,我們下午1點還在車上集合,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大家請隨我下車。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遊覽區入口處,這裏有一坐高大的三孔牌坊,正面爲愛新覺羅。溥佐題額:“京東第一山”,背面爲範潤華題額:“層巒疊翠”。現在咱們往裏走,過了這座黃瓦紅牆的三孔山門,迎面的巨石上,有“三盤暮雨”四個大字,是原天津市副市長毛昌五所書。“三盤暮雨”是盤山獨特景觀,位列“津門十景”之一。“三盤”說的是盤山的“三盤勝景”,“暮雨”是傍晚的雲氣。

  迎面這塊巨石當空而立,上面鐫刻“入勝”兩個大字,字徑五尺,遒勁有力,是出自清末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榮祿的手筆,入勝,意思是說我們已經開始進入勝境了。

  繼續前行,這裏有兩行摩崖刻字。一行是“四正門徑”,盤山又叫四正山,意思是此乃通過盤山的大門。另一行是“鳴騶入谷”,鳴騶,是指豪門的車馬聲。離這不遠還有一塊巨石,是什麼呢?咱們過去看看就知道了,這就是有名的元寶石了,由於上寬下窄,形似元寶而得名,上面還有幾行正揩大字:“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

  迎面這株千年古松,幹圍八尺,高足三丈,這就是盤山迎客松。千百年來,迎來了多少帝王將相,豪門貴族,善男信女,文人墨客來此觀景休息,吟詩作賦,讚美盤山。

  再往前走,我門現在看到的就是大石橋了,乾隆皇帝遊覽盤山時,就曾在此休息過,那麼現在我請大家也在這休息一下,過一回皇帝癮,我給大家將一箇故事。有一年,乾隆皇帝來到盤山,走到大石橋前,見這裏風景很好,降旨休息,隨口出了個上聯:遊盤山,走盤道盤桓數日,劉墉搶先對了下聯:逛熱河,飲熱酒熱鬧幾天。乾隆一聽熱河,立刻沉了臉,原來在這之前,乾隆曾到熱河離宮去避暑,當時那裏流傳着民諺:皇帝之莊真避暑,百姓卻在熱河中。這話傳進了他耳裏,自然大爲光火。劉墉見狀,急忙插開話說:“萬歲,這兒的景緻多美呀,您應該再出個上聯,讓大夥對對”於是乾隆的情緒又好了起來,又說了個上聯:八方橋橋八方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這倒難住了幾位大臣,而紀曉蘭上前跪倒在乾隆面前脫口道:“萬歲爺爺萬歲跪倒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於是乾隆皇帝聽後很是高興,龍顏大悅。

  好了,故事聽完了,也休息過了,請大家繼續跟我往前走,咱們的下一個景點是天成寺,天成寺舊名福善寺,猶如天造地設一般,取天成圖畫之意,故名天成寺。好,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天成寺,它始建於唐代,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清朝自康熙以後,幾代皇帝均曾巡幸天成寺,乾隆皇帝巡遊的次數最多,他的替身僧空海就在這裏出家。廟門上“天成寺”就是乾隆所提。在還沒有進寺門之前呢,請大家轉過身去看一下身後的建築物――臥雲樓,樓高兩層六楹,化棟雕樑,高脊飛檐,極爲壯觀,每逢天陰雨霽,常見白雲在山谷中穿行,或隱蔽樓身,或穿樓而過,饒有奇趣,故此得名,臥雲樓。在臥雲樓對面山腳下,有一座平臺,那是小戲臺的遺址,過去乾隆皇帝在臥雲樓休息時,御用戲班就登臺獻藝。

  現在,咱們一同走進天成寺吧,步入寺門,首先看到的就是江山一覽閣,這五個字也是乾隆皇帝所提。請大家隨我往這邊走,穿過曲廊,我們來到了一箇高壩臺上,迎面仰臥的巨石上,刻着“幽靜”兩個字。在大殿的東側還有一塊乾隆御製碑,上面是他親筆所提的《遊盤山記》和詠盤山的詩作。現在咱們再去看看萬松寺的古佛舍利塔,八角十三層,結構精巧,十三層密檐上掛有104個銅鐸,金光閃閃,山風徐來,叮咚作響,古佛舍利塔建於遼代,明代重修,現被列爲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了,到這裏我們已經把主要的景點都遊覽過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一定要注意安全,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現在解散,別忘了1點山下停車場我們準時集合,小沁在那裏恭候大家。

  人都到齊了,咱們今天的旅程也將近結束了,要和大家分開了,我真有點捨不得,小沁在這裏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如果大家對於我們的服務有意見或者建議,請一定告訴我們,我們將會及時改正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祝大家以後生活快快樂樂,身體建健康康!如果有緣,讓我們再次相會在天津。

介紹天津的導遊詞 篇5

  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代表青年旅行社歡迎大家到來天津,我是大家此行的導遊,我叫沁香,大家叫我小沁就行了,在我旁邊的是咱們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多年得的駕齡而且對路況非常熟悉,一定可以讓大家覺得既舒適又安全!大家如果在旅途中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告訴我,我會竭誠爲大家服務,也希望大家可以配合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共度一箇美好的旅程!預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我們今天將要遊覽的是盤山,它坐落在北京正東90公里的燕山南麓,處於京、津、唐、承四角交匯地帶。盤山古時候稱爲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那麼盤山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東漢末年,曹操親統十萬大軍北伐烏桓,大軍行至無終國境內,正值盛夏,天降大雨,道路泥濘,烏桓軍隊佔領要道,小小的無終國一時又無法籌集十萬大軍的糧草。當曹操進退兩難之時,隱居無終山的田疇聞訊趕來軍中獻計使曹操大獲全勝。後人爲紀念田疇,將無終山改成爲田盤山,後簡稱盤山(好像和田疇沒什麼關係了,哈哈)。

  盤山素以“京東第一山”著稱於世,有“五峯”、“八石”“三盤”之勝蹟。主峯掛月峯,海拔864.4米,前擁紫蓋峯,後依自來峯,東連九華峯,西傍舞劍峯。同時它尤以上盤松勝,中盤石勝,下盤水勝而著稱,合稱“三盤勝境”,並素有“步步有景,景景有典”的盛譽,乾隆皇帝曾多次遊覽盤山,並寫下“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千古名句。

  聽了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盤山已經有了個大概的瞭解了,那麼盤山到底怎麼樣呢?還是請各位親自遊覽後再做評價吧。我們已經來到了景點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1234,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左邊,我們下午1點還在車上集合,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大家請隨我下車。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遊覽區入口處,這裏有一坐高大的三孔牌坊,正面爲愛新覺羅.溥佐題額:“京東第一山”,背面爲範潤華題額:“層巒疊翠”。現在咱們往裏走,過了這座黃瓦紅牆的三孔山門,迎面的巨石上,有“三盤暮雨”四個大字,是原天津市副市長毛昌五所書。“三盤暮雨”是盤山獨特景觀,位列“津門十景”之一。“三盤”說的是盤山的“三盤勝景”,“暮雨”是傍晚的雲氣。

  迎面這塊巨石當空而立,上面鐫刻“入勝”兩個大字,字徑五尺,遒勁有力,是出自清末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榮祿的手筆,入勝,意思是說我們已經開始進入勝境了。

  繼續前行,這裏有兩行摩崖刻字。一行是“四正門徑”,盤山又叫四正山,意思是此乃通過盤山的大門。另一行是“鳴騶入谷”,鳴騶,是指豪門的車馬聲.離這不遠還有一塊巨石,是什麼呢?咱們過去看看就知道了,這就是有名的元寶石了,由於上寬下窄,形似元寶而得名,上面還有幾行正揩大字:“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

  迎面這株千年古松,幹圍八尺,高足三丈,這就是盤山迎客松。千百年來,迎來了多少帝王將相,豪門貴族,善男信女,文人墨客來此觀景休息,吟詩作賦,讚美盤山。

  再往前走,我門現在看到的就是大石橋了,乾隆皇帝遊覽盤山時,就曾在此休息過,那麼現在我請大家也在這休息一下,過一回皇帝癮,我給大家將一箇故事。有一年,乾隆皇帝來到盤山,走到大石橋前,見這裏風景很好,降旨休息,隨口出了個上聯:遊盤山,走盤道盤桓數日,劉墉搶先對了下聯:逛熱河,飲熱酒熱鬧幾天。乾隆一聽熱河,立刻沉了臉,原來在這之前,乾隆曾到熱河離宮去避暑,當時那裏流傳着民諺:皇帝之莊真避暑,百姓卻在熱河中。這話傳進了他耳裏,自然大爲光火。劉墉見狀,急忙插開話說:“萬歲,這兒的景緻多美呀,您應該再出個上聯,讓大夥對對”於是乾隆的情緒又好了起來,又說了個上聯:八方橋橋八方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這倒難住了幾位大臣,而紀曉蘭上前跪倒在乾隆面前脫口道:“萬歲爺爺萬歲跪倒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於是乾隆皇帝聽後很是高興,龍顏大悅。

  好了,故事聽完了,也休息過了,請大家繼續跟我往前走,咱們的下一個景點是天成寺,天成寺舊名福善寺,猶如天造地設一般,取天成圖畫之意,故名天成寺。好,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天成寺,它始建於唐代,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清朝自康熙以後,幾代皇帝均曾巡幸天成寺,乾隆皇帝巡遊的次數最多,他的替身僧空海就在這裏出家。廟門上“天成寺”就是乾隆所提。在還沒有進寺門之前呢,請大家轉過身去看一下身後的建築物——臥雲樓,樓高兩層六楹,化棟雕樑,高脊飛檐,極爲壯觀,每逢天陰雨霽,常見白雲在山谷中穿行,或隱蔽樓身,或穿樓而過,饒有奇趣,故此得名,臥雲樓。在臥雲樓對面山腳下,有一座平臺,那是小戲臺的遺址,過去乾隆皇帝在臥雲樓休息時,御用戲班就登臺獻藝。

  現在,咱們一同走進天成寺吧,步入寺門,首先看到的就是江山一覽閣,這五個字也是乾隆皇帝所提。請大家隨我往這邊走,穿過曲廊,我們來到了一箇高壩臺上,迎面仰臥的巨石上,刻着“幽靜”兩個字。在大殿的東側還有一塊乾隆御製碑,上面是他親筆所提的《遊盤山記》和詠盤山的詩作。現在咱們再去看看萬松寺的古佛舍利塔,八角十三層,結構精巧,十三層密檐上掛有104個銅鐸,金光閃閃,山風徐來,叮咚作響,古佛舍利塔建於遼代,明代重修,現被列爲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了,到這裏我們已經把主要的景點都遊覽過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一定要注意安全,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現在解散,別忘了1點山下停車場我們準時集合,小沁在那裏恭候大家。

  人都到齊了,咱們今天的旅程也將近結束了,要和大家分開了,我真有點捨不得,小沁在這裏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如果大家對於我們的服務有意見或者建議,請一定告訴我們,我們將會及時改正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祝大家以後生活快快樂樂,身體建健康康!如果有緣,讓我們再次相會在天津。

介紹天津的導遊詞 篇6

  大家看我們身後的就是鼓樓商業街了。我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引見。鼓樓商業街重建後是以鼓樓爲中心,向北,南,東延伸,構成三條繁華的商業街道。整個街區都是明清建築作風,是集旅遊,文化,休閒,文娛,購物於一體的大型旅遊商賈步行街。我們後面的就是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它對面的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還要說是鼓樓。鼓樓位於城的中央,我們在這裏就能夠遠遠的看到。鼓樓其實並沒有鼓,實踐是鐘樓。樓上原有一副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原來大鐘每日早晚各敲54下,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大鐘每天提示市民的作息時間,與人們日常生活親密相關,因而鼓樓被列爲天津衛三宗寶,即鼓樓,炮臺,鈴鐺閣之首。重修後的鼓樓共有四層,下面三層是天津危陋平房改形成果展,四層爲鐘樓,新鍾重達3頓。新建鼓樓又以新的風姿成爲天津的意味。

  在東街上還有全國第一座以戲劇爲主題的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原址。一會兒我會在那給您做細緻地引見。下面就讓走進鼓樓商業街來領略一下它共同的文化氣息。

  我們如今看到的就是廣東會館的戲樓,這些是當時看戲的茶座,大家先找個位子坐下歇一會兒,聽我簡單地給大家引見一下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始建於  我身後的這個舞臺是伸出式舞臺,這種舞臺三面接觸觀衆,您坐在下面時視野不受阻撓,可與演員到達充沛的表情交流。自中國舞臺建築中絕跡了。因而,廣東會館的戲臺成爲我國伸出式舞臺建築的絕唱。

  大家抬頭看,舞臺頂部有一箇螺旋狀的藻井,小巧剔透,富麗堂皇。它由數以百計的斗拱組成,演員在舞臺上不用擴音器,它將聲音吸進,再折射進來,可以堅持自然的音質和音量。而且我們發現戲樓內和舞臺上沒有一根柱子,您的視野不受阻撓。同時,舞臺僅比空中高一米,您的視野也根本是平視的;假如您坐在高4米包廂裏,俯視臺上的角度爲100—150度,正好契合生理視覺特性;這表現出戲樓的設計者充沛地爲觀衆着想,很好地處理了視、聽效果的問題。

  我們看這塊匾額,寫着“薰衣南來”,意義是好運從南方飛到北方來;在它下面是鑲嵌着“天官賜福”的彩色鏤空木雕,中間有一箇穿紅袍的天官,他站在祥雲之上,手指着紅日,意爲“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着一箇仙童,手裏託着一箇花瓶,瓶裏插着三枝氈,意爲“平升三級”。也就是說升官發財的日子不遠了,還要連升三級;在天官的身後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個角浮雕着口銜桃枝的蝙蝠,意作“福從四方來”。整個畫面緊湊勻稱,可謂彩色木雕的傑作。

  會館建成後,在1920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在此發扮演講“我億萬萬同胞,同牀異夢,何難稱雄世界”。還有許多藝術家像鄧穎超、梅蘭芳等都在此演出過。作爲全國第一座戲劇博物館,我們在戲樓的後面展出了戲劇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箇劇目,將近百十人。再有,後面還有一箇四合院,包括中國戲曲開展史,中國京劇開展史和梨園拜師堂。

  現場講解到此完畢,下面的時間,大家能夠本人旅遊。在此提示大家旅遊中留意平安,保管好本人的財物,我們的匯合時間是12:00,到時我會在車場恭候大家,我們的車牌號是津A1111,白色車。

  我們一天的旅遊就要完畢了,效勞中的缺乏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見。俗話說:“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重逢”。希望能有時機再次爲大家效勞。謝謝!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