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東陵導遊詞(通用5篇)
河北省清東陵導遊詞 篇1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寬2.17米,厚0.73米,屓頭刻6條蛟龍,碑額篆刻“大清孝陵神功聖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滿文在右(西),漢字在左(東)。碑文內容主要記載了順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聖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樓要在先帝入葬後由嗣皇帝營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寫。孝陵大碑樓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寫。這篇碑文長達1700多字。在大碑樓外周圍是磚墁地,俗稱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華表,亦稱擎天柱。大碑樓在四根華表的襯托下,更顯得氣勢恢宏。
據傳,清朝皇室家法規定:凡後世皇帝有失國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聖德碑”。可是,1840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道光皇帝對此隻字不提,卻以自謙的口吻說自己治理國家的功績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並論,於是下了一道諭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聖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後,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聖德碑,成爲定製。
石像生
我們眼前的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爲清東陵的案山。過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兩側設置的石人、石獸的總稱。石象生放置在神道兩側,象徵帝王生前的儀帳和護衛。石象生一般有兩種,即石人和石獸。石人又稱翁仲。據說,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長一丈三尺,異於常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後,秦始皇懷念他,特製翁仲銅像立於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見到銅人,竟以爲是活着的阮翁仲,嚇得望風而逃。從此,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爲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設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園寢不設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規模爲最大,共有18對,從北往南依次爲:文臣3對、武士3對,馬立、臥各1對,麒麟立、臥各1對,象立、臥各1對,駱駝立、臥各一對,狻猊立、坐各1對,獅子立、坐各1對,最南端爲一對石望柱。孝陵石像生從北到南長達870米,猶如兩列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在迎接着謁陵者的到來。孝陵石像生不僅石雕像多,序列長,有立、有臥、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樸粗獷,突出寫意的風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現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馬征服天下,朝氣蓬勃,不可戰勝的氣勢。它們與蒼松翠柏相互映襯,使神道聖潔、莊嚴、肅穆,氣勢非凡。
清東陵的風水和選址
風水一詞最早出於伏羲時代,伏羲根據自己研創的簡易圖,推理出地球有過一段是風與水的時期。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爲上,藏風次之。”風水,又稱堪輿、圖宅、青囊、山水之術等,是東方神祕主義的一箇重要組成部分。
河北省清東陵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
歡迎來清東陵旅遊觀光。您現在已進入“風水寶地”。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同各位一道欣賞探尋這規模宏大、體系完整的皇家陵墓羣。首先,預祝各位朋友旅遊愉快身體健康。
清東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東陵位於北京以東125公里處的遵化市境內,位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五大城市腹地。這裏每年有大批中外遊客湧入。是一處旅遊、觀光、休閒的好去處,人稱東方古埃及墓羣。
清東陵自康熙二年(1663年)葬入清王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福臨起,至1935年同治皇帝的二位皇貴妃入葬惠妃園寢赴,歷時272年之久。共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計161人,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羣。
進入清東陵,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間六柱十一樓的石牌坊,高13米,寬32米,它是清東陵陵區的標誌物,每根石柱的夾杆石上,雕有雙獅戲球、奇花異獸、二龍戲珠圖案,曾經歷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石雕彩繪依然依稀可見,歷經兩次大地震,石牌坊依然巋然幾立,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更顯得雄偉壯觀。
石牌坊以北,便是清東陵的總門戶大紅門,這是清東陵“前圈”內諸多建築物中唯一的一座廡殿頂建築,有三個門洞,兩側連接着陵區的“風水牆”,門外東西兩側各立一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的下馬牌。
進大紅門,是一條長達5600多米、寬12米、用磚石鋪成的神道。神道東側的第一座建築是具服殿,供帝王謁陵時休息、更衣之用。
再往北,在神路中央矗立着一座高約30米的重檐九脊歇山頂建築—神功聖德碑樓。樓內bixi背上豎立着高6.7米的神功聖德碑,碑上用滿漢兩種文字記載着清朝定鼎中原後第一帝順治皇帝的“豐功偉績”。據傳,清初欽定凡後世皇帝有失國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聖德碑”。可是,第六帝道光年間的1840年,爆發了第一次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道光皇帝對此隻字不提,卻以自謙的口吻說自己治理國家的功績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並論,於是下了一道諭旨,不許給他立功德碑。所以自道光後,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聖德碑,成爲定製。
河北省清東陵導遊詞 篇3
東陵目前開放的景點有裕陵、裕妃園寢、慈禧陵、慈安陵、展覽館、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廟等9處景點。
在清東陵14座陵寢之中,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當數座落在昌瑞山主峯下的順治皇帝的陵寢——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長達5600多米、寬12米、用磚石鋪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寶城、寶頂,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連線,將孝陵的數十座形制各異、多彩多姿的建築相貫串,形成一條氣勢宏偉、序列層次豐富、極爲壯觀的陵區建築中軸線。它雖然因勢隨形,多有曲折,但曲不離直,明確顯現了南北山向的一貫,配合了山川形勢,強化了主賓朝揖的天然秩序,產生了極富感染力的空間藝術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長的神路,也是最壯觀、最富藝術性的神路。由於其他各陵的神道都與孝陵神道相連,所以孝陵神道也稱爲清東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進入清東陵的標誌性建築,採用仿木結構形式,五間六柱十一樓,面闊31.35米,高12.48米,是全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構築而成。石牌坊雖然歷經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兩次劫難,但依然巋然屹立,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更顯得雄偉壯觀。石牌坊南有天台山和煙墩山東西對峙,形成陵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爲“龍門口”,常年水流不斷,當年皇帝來謁陵要臨時搭建浮橋通行。“龍門躍鯉”歷來被譽爲東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這作山峯因爲它的形狀象漢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東陵的風水中,是清東陵的前朝山。
大紅門
石牌坊以北是大紅門,它既是孝陵的大門,也是整個清東陵的總門戶。面闊58米,進深11.15米,單檐廡殿頂式建築,是整個清東陵內等級最高的建築。
大紅門是陵園的正門,是謁陵者和帝、後、妃棺槨的必經之處。大紅門前左右各設一座下馬牌,上面用漢、滿、蒙三種文字雕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謁陵者在進入大紅門前必須提前下馬、降輿,步行通過。
具服殿
大紅門北側路東的這座建築叫具服殿,也稱更衣殿,是供前來謁陵的帝、後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個陵園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聖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這座重檐歇山頂的高大建築,是孝陵的神功聖德碑亭,簡稱大碑樓。
大碑樓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須彌座上,通高約33米,每面檐牆面闊25米多。每面牆各有一箇拱券式門洞。樓內正中有一箇巨大的形似海龜的神獸,叫贔屓。傳說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各有所好。贔屓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負重、長壽,故讓它馱着巨大的石碑,以示萬古長青,永垂不朽之意。
河北省清東陵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皇家風水寶地清東陵參觀遊覽:
我是導遊員___,接下來將由我爲大家介紹清東陵的歷史、建築以及這裏埋葬的歷史人物和有關傳說,希望大家在清東陵能夠感受皇家山水福祉,並給大家帶來好運和快樂!
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20__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10月15日,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公佈,清東陵景區成爲唐山市首家5A級景區。
清東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遊客旅遊觀光。20__年,清東陵景區被北京市奧組委確定爲唯一的一處京外景點,成功地接待了前來參觀的奧運賓客,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清王朝統治時期,東陵分“後龍”和“前圈”兩部分,陵區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20公里,佔地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後龍”爲“風水來龍”之地,從陵後長城開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雲,東達遵化,層巒疊翠,山秀石奇,氣象萬千。當時,“後龍”禁地派重兵駐守,負責安全保衛。“前圈”是陵寢分佈的地方,四周羣山環繞,中間野闊川平,東、西各有一泓碧水緩緩流淌,形似一隻完美無缺的金甌,可謂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寢依山面野,井然佈列在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內,其間蒼松翠柏、樓殿亭閣、門坊城垣、橋柱碑雕,無一不精,無一不美。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浹流似兩條玉帶。羣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羣,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園寢和一座公主園寢。全部陵寢以順治帝的孝陵爲中心,東側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側有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以及孝莊、孝惠、孝貞(慈安)、孝欽(慈禧)四座皇后陵,還有景妃、景雙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嬪園寢。
河北省清東陵導遊詞 篇5
前方低矮的山丘叫做“影壁山”是清東陵的案山,就像是皇帝辦公桌一樣,雖然不大,卻是天然形成,是清東陵風水學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清東陵遊覽可以涉及到很多領域,建築學,哲學,美學,風水學,天文地理。佛教道教儒教,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前方出現的就是一系列的石像生。石像生在漢代叫做“翁仲”秦朝大將,當年抗擊匈奴,用來看門戶的,明清兩代增加石獸。這18對石像生由北向南分別是:文官,武將,馬,麒麟,大象,駱駝,狻猊(suanni)獅子,和望柱.獅子是百獸之王,給皇帝看守門戶,外面的遊魂野鬼是不能夠進入的,也就相當於現在的警衛員,狻猊區別於獅子的是毛髮,狻猊的是直髮並且在頭上有獨角,也叫獨角獸,官方成爲獬豸(xiezhi)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他面前就可以說明白了!沒理的人當時就被喫掉了,所以清朝有一級官員的官服上就是繡的獬豸,相當於想在的檢察院院長。然後就是駱駝,被喻爲沙漠之舟,性格比較溫順,代表皇帝擁有忠臣良將。大象代表和平,取“和平有象,天下太平”之意。麒麟,有麒麟送子之說,保佑皇家子孫興旺之意,然後就是馬了,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馬至今都是滿族圖騰,所以馬肉,狗肉滿族人都是不喫的文臣武將的品級大小按照胸前補服判斷。龍是親王等級。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燕、五品鴻、六品白鷳、七品鴛鴦,八品鵪鶉,九品麻雀
然後就是龍鳳門了!像是西遊記的南天門,這裏曾經是西遊記的外景地,據說皇帝的棺木穿過此門就可以進入到極樂世界了!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