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解說詞怎麼寫(精選3篇)

皇城相府解說詞怎麼寫 篇1

  皇城相府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樸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羣。

  建築羣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爲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七層百尺河山樓及附屬建築107間藏兵洞,是明代建築中的珍品,也顯示出古老古堡風格。

  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佈局講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個皇城相府的建築特徵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在河山樓內還有井、碾、磨,並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護城保莊、抵禦外侵。

  皇城相府的禮制建築,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豐厚而值得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城城門外有高達8米的御書樓,康熙帝御賜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內有大小石牌坊兩座,銘刻着“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時,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陳廷敬病重期間和病故後親賜的御碑,表達了康熙對陳庭敬的敬重,是對陳廷敬生榮死貴的最好記錄。這裏,御碑之多、御書之富、保留之完整,爲國內少見。

  專家介紹,整座建築反映了明末社會狀態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陳家從陳廷敬的祖父起興盛五代,敗落後,故居陸續住進了1000多戶村民。自1998年5月以來,當地政府將村民遷出,並籌資20__萬元對建築羣進行了修繕。同時,有關部門根據史書記載恢復了一些已經坍塌毀壞的建築,並對環境進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後成功地舉辦了“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研討會”、“皇城相府首屆文化藝術旅遊節”。

皇城相府解說詞怎麼寫 篇2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城東15公里的北留鎮皇城村,來這裏幹嘛呢,大家看看不遠處的建築,是的,那就是皇城相府了。皇城相府是一座建於明清兩代的古城堡修築羣,總面積36580平方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皇城相府還是國家4A級遊覽區

  現在大家下車,跟我一起去探訪一下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吧。

  皇城相府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宏偉的建築,還在於它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陳氏家族不僅留下衆多的詩文、遺著和傳說,而且有作爲清朝極盛時期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的大量御書、御詩、牌匾、輓詩、一箇朝臣宰輔的故地,能遺存這樣多的皇帝御筆,歷史上是很少見的。皇城相府對於研究明清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哲學、建築等均有重要價值。這也正是它獨具魅力的地方。

  大家好好幹感受一下相府的獨特魅力吧。

皇城相府解說詞怎麼寫 篇3

  皇城相府的外城叫中道莊,是陳廷敬拜相入閣,升爲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之後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的。按照內城風格,條石築基,青磚砌牆,城樓、堞樓、望河亭前後呼應,左右相倚,與內城相接。既可登高遠眺,賞心悅目,觀覽風景,又可居高臨下,拱衛拒敵,外城門上鑲嵌有兩塊匾額,上爲“天恩世德”,下爲“中道莊”。中道莊含意:一是自古以來,在樊水河畔,上有梅莊,下有三槐莊,皇城處於中間地段,故名中道莊;二是說皇城的主人身居官場,恪守的是孔孟之道,故曰“中道莊”。上匾“天恩世德”四字,以示皇天在上,天賜恩德,世代不絕。

  穿過中道莊城門後看到的是這大小兩座石牌坊。它是陳氏家族用來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榮譽的功德牌坊。這座大牌坊,始建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柱三樓,枋額雕龍鐫鳳,基座瑞獸環擁,氣勢恢宏,蔚爲壯觀。牌樓上方“冢宰”二字是宰相的別稱,意爲百官之首;“總憲”二字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別稱。牌坊最下面一格,“戊戌科賜進士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吏戶刑工四部尚書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陳廷敬”,就是相府主人。他在朝爲官53年,先後擔任過吏、戶、刑、工四部尚書,併入閣拜相,聲名顯赫。封建社會推崇“父以子貴,婦隨夫榮”的倫理道德,因陳廷敬是朝廷中的一品大員,官高位顯,他的父輩以上是要加官晉爵的。所以,以上三行是分別封贈給陳廷敬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的官職。左右分別有“一門衍澤”、“五世承恩”8個大字,意思是說陳氏一門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賜。下邊則是陳廷敬兄弟子侄們所取得的功名和官職。牌樓的護柱石由獅子滾繡球的圖案組成。小牌坊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兩柱一樓,結構簡單,上面記載着從明嘉靖到清順治年間陳廷敬已經中舉,由於受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小牌坊的規模和裝飾均不及前者,但在康熙年間的大牌坊未建成之前,仍不失爲陳氏家庭的榮耀和標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