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精彩導遊詞(精選3篇)

內蒙古精彩導遊詞 篇1

  您想在毛烏素沙漠腹地感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秀美景色嗎?請到承載厚重蒙古歷史文明的察罕蘇力德旅遊區。被列爲“中國十大民族文化旅遊品牌”之一的察罕蘇力德旅遊區距旗府所在地13公里,景區以察罕蘇力德爲中心,呈現分層環狀分佈格局。旁邊美麗的查干寶力格河迂迴蜿蜒,小河兩岸草木葳蕤,牧草滴翠。一年四季都在查干寶力格河畔開展豐富多彩、民族風情濃郁的旅遊活動項目,主要有馬隊迎賓、蘇力德祭祀、祭敖包、牧戶做客、騎馬漫遊、賽馬、射箭、博克、乘坐勒勒車、湖中乘船、篝火晚會、民族歌舞、民俗表演、彩車-、美食品嚐、沙丘日光浴、狂歡節等。那高亢的牧歌,蒼勁的馬頭琴聲將令您回味無窮。

  烏審召旅遊區位於烏審召鎮政府所在地,距旗府所在地78公里,國家AAA級景區。主要由烏審召廟、牧區大寨陳列室和烏審召生態化工園區等景點組成,烏審召是鄂爾多斯四大召廟之一,也是鄂爾多斯佛教協會所在地,清朝康熙52年正式賜匾命名。20xx年至20xx年對寺廟進行大規模修繕以來,香客絡繹不絕,到此感受烏審召深厚佛教文化的薰陶,無不十分恭敬地頂禮膜拜,共沾法喜。整個寺廟呈現出一派香火旺盛、幸福和諧、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烏審召廟每年舉行6次大型的法會活動,其中最大的一次活動是農曆6月15日舉行的集佛教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體育活動爲一體的查木文化節。

內蒙古精彩導遊詞 篇2

  廣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稱南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境內,賀蘭山西麓的一箇山谷之中,距巴彥浩特鎮東南23公里左右,該寺有6個屬廟,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規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廟。由二十餘座建築羣組成。其整個建築氣勢宏偉,富麗堂皇。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大經堂、黃樓寺等。其中供奉西藏第六世0-遺體寶塔的大殿稱爲“黃樓寺”。黃樓寺是一座兩層樓閣的建築,其前部爲81間,後部爲49間,全部用黃、綠色琉璃瓦砌成,極爲富麗。據說,在這座殿內,除西藏0六世遺體而外,還保存着飛天人像化石、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寶劍等珍貴歷史文物。

  廣宗寺始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是由班自爾扎布臺吉之子阿旺多爾濟遵照師父—六世0-遺願所建。寺內共有大小廟宇15座,共20xx多間。廟與廟之間則配以吉薩(倉庫)僧房。伙房內安有1噸多重的青銅鑄鍋,可容納4噸多水。廟建成後,從超格圖呼熱廟(昭化寺)請來六世0遺體供奉在廟裏,尊爲該寺的第一代格根(-),名德頂格根。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阿拉善第三代王羅卜桑多爾濟上報清廷理藩院,御賜用蒙、漢、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宗寺”匾額(藏語名噶旦丹吉林),從而取代阿大希邁德里廟的原名。清道光年間進行了擴建,並把阿拉善第六代王爺囊多布蘇隆的靈柩供奉在寺內。清穆宗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該寺在兵亂中被燒燬,光緒年間修復。現有廟宇、僧房70多間,並舉行廟會。

  廣宗寺依山而建,高低參差錯落,四面環山,松柏長青,溪流如帶,風景十分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十六羅漢被迎請至漢地時,在此過夏安居而被記載於有關經書中,五世0的《十六羅漢禮供》,六世0的《阿拉善神祈供》以及章嘉國師若必多傑爲廣宗寺(南寺)所寫的寺規《三學昌盛之日光》中都記載當時活動的情景。

  南寺第二代葛根(-)圖布丹嘉木蘇在他《瞻卯山薰香祭》的前言中更是具體地寫到“早在有法術的和尚將十六羅漢尊者迎請至漢地時,在賀蘭山做過夏安居和在此地由居士達磨做施主的歷史載於五世大寶所作的羅漢禮供圓滿中。班禪一切知曾親口作預言,那時羅漢作夏安居之地是現在的噶丹旦吉林的所在地,並明示達磨居士也是誕生於此寺溝內。據老人們說在特布克山頂有羅漢足跡,果然於今清晰可見。”據《六世班禪傳》中記載,圖布丹嘉木蘇(即溫都爾葛根)於一七六九年謁見過班禪巴丹益布,並授過-傳錄。上述引用的話,很可能是兩人交談時班禪所講。這是南寺作爲聖地而名揚佛教界的一箇原因。

內蒙古精彩導遊詞 篇3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察右後旗旅遊觀光。

  (導遊員自我介紹)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領略察右後旗的風光美景,希望我的導遊服務能夠令各位滿意,使我們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在遊覽的過程中,您將瞭解到察右後旗悠久的歷史文化,觀賞到秀麗的湖光山色,親身體會到我們察右後旗人民的真誠和熱情。察哈爾右翼後旗位於內蒙古中部陰山北麓,屬烏蘭察布市後山地區,周邊與7個旗縣相鄰。總面積3910平方公里,總人口20.74萬人,由蒙、漢、回、滿等8個民族組成。察右後旗旅遊業起步於20__年,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20__萬元,建成了寶格達烏拉生態旅遊區(藍天蒙古大營)和阿貴烏拉旅遊區(阿貴廟)。自兩個旅遊景區建成以來,生態保護面積已達到30平方公里,接待國內外遊客近50餘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達2700餘萬元。一位內蒙古知名書法家董明先生至此地一遊後留下了錄某公《察右後旗攬勝》小詞一首的墨寶。詞曰:“烏蘭察布,後旗風光秀。經濟騰飛人和睦,喜跨小康之路。

  廟連蒙古大營,景區景點繁榮。民族風情濃郁,旅遊產業新興(調寄清平樂)”。這珠聯璧合的文藝作品,不正是該旗社會風貌的一箇鮮明的寫照嗎?好了,就讓我們帶着詩情畫意去遊覽旗內幾個代表性的旅遊景區吧。

  〔阿貴廟〕

  阿貴廟位於白音察干鎮東南10公里,是一座藏傳佛教即黃教喇嘛寺廟,始建於康熙八年(1669年),以後經過250多年的陸續修建,形成了氣勢宏偉的建築羣落。由於坐落在阿貴山上,俗稱阿貴廟,清康熙皇帝賜名善福寺,蒙古語叫賽恩寶音圖。整體羣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山上山下錯落有致,遠遠望去,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每當夏季,山下小溪順溝由西而東涓涓流淌。綠草如茵,植被繁茂,山泉汩汩,野花盛開,爭芳鬥豔。幾棵古榆紮根在山石間,遒勁挺拔。小鳥鳴唱,鴻雁翱翔,景色宜人,一幅天然畫圖。登山遠眺,山嶺相連,此起彼伏,溝壑縱橫,氣象萬千,身臨其境,心曠神怡。阿貴廟實爲北方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遺憾的是在中被毀壞。阿貴廟恢復修建工作現已取得顯著成果,一座百年古廟再現於人們的眼前。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在阿貴廟附近山上祭敖包,同時舉行那達慕大會。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廟節,也叫廟會,佛事活動非常隆重,遠近牧民羣衆扶老攜幼,驅車乘馬蜂擁而來,熱鬧非凡。從農曆六月十六日開始誦《雅日乃經》,直至八月初二誦經結束。從五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三,各種佛事活動頻繁,也是旅遊的最佳時期。以阿貴廟爲中心的阿貴烏拉旅遊區現爲國家2A級旅遊區。

  〔藍天蒙古大營〕

  位於白音察干鎮西北11公里、208國道西側2公里處。氣候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季風氣候,日照較長而氣溫偏低,夏季涼爽怡人。暑夏時平均氣溫比北京低7℃,比大同、呼市低3—4℃,是難得的康樂氣候黃金時期。這裏地形開闊、地勢平坦、水草肥美,綠色草原中以白色蒙古包和羊羣點綴,再現了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象。藍天蒙古大營分生活區、別墅區、活動區、雕塑區和蒙古大營區,現已擴建爲寶格達烏拉生態旅遊區。來這裏旅遊的人,可以參加或欣賞騎馬、射箭、摔跤,參與游泳、攀巖、民族歌舞、篝火晚會等。這裏是體驗察哈爾蒙古族民俗風情和避暑、度假、觀光、娛樂的好地方。

  〔八號地巖文巖畫〕

  八號地境內巖文巖畫相對比較集中,大約在5平方公里範圍內有巖文巖畫近百幅,尤其是賽忽洞村南有一座巨石堆成高約10米左右的山丘,很像人工假山,千姿百態,十分壯觀。石塊有房子那麼大。東邊向陽的石面上寫有黑色藏文。據說是“南無阿彌陀佛”之意。奇怪的是每到夏秋季節,孩子們玩耍時,用石頭或鐵器將墨字蹭掉,成爲白印,但只要雨水淋過,白印處又呈現出墨色字跡。小山南面一塊較大的孤石上,刻有好似舞姿的單人像,十分引人注目;靠東的一塊巨石上畫有“小鹿”或“小羊”圖形;小山西邊一塊巨大的傾斜長石上,有一道磨得十分光滑的印跡,很象是孩子們玩耍的滑梯板。距此不遠處還有很多巖文巖畫,可供遊人觀賞。 巖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野獸、飛禽、家畜、狩獵、放牧、人腳印、車輛、舞蹈、動物蹄印、十二生肖、牙形、畜圈、符號、人面像、雲、太陽、交媾等等。其中尤以家畜和放牧爲最多,反映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情況。據研究,這些巖畫是先民在漫長的年代裏陸續製作,其中屬於新石器時代製作的畫面有車輛、放牧、騎者、動物;北朝時期的巖畫,多爲圖案化、程式化和抽象化的圖形,以及酷似古突厥文字母的符號,此外,還有長矛、二齒杈、動物圖案等;隋唐、元明清代作品有神像、文官立像和虎等。壁畫內容反映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他們的思想意識,是極爲原始質樸的繪畫藝術品。巖畫以青銅時代遊牧人作品爲主,作畫的民族有原始民族部落,其後則有匈奴,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其中,尤以突厥巖畫最有特色。究竟爲什麼先輩把繪畫藝術留在岩石上,而且歷經風吹日曬,仍保持完好,至今仍是謎。遊人來此遊覽,心生豪邁之情,又可通過巖畫一覽古代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全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