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遼寧的景點導遊詞(通用3篇)

介紹遼寧的景點導遊詞 篇1

  歡迎您來到大連的後花園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

  有人說金石灘很美,也有人說金石灘很神奇,深藏着遠古的氣息,吸引人們去探索發現,不遊金石灘,枉爲大連行,已經成爲今天大連旅遊的時尚。很榮幸今天能爲大家的金石灘之旅作嚮導,就讓我們一起去真實的感受金石灘浪漫的風情,欣賞她的神祕美麗吧! 相傳,很久以前,金石灘是一箇荒無人煙的半島。直到有一天,女媧娘娘補天時不小心將一枚色彩斑斕五彩石飄落在人間。立刻爲這裏帶來了福氣天清氣暖,水靜浪平,魚蝦豐盛……美麗的小島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從此熠熠生輝。女媧娘娘喜笑顏開。於是,她捏了兩個小泥人放在小島上,並教會她們打魚、耕種。千百年過去了,當年的小泥人男漁女織,互敬互愛,無聲無息的繁衍着,並將這個小島取名爲涼水灣。那麼爲什麼現在叫它 金石灘呢?據說呀,這裏的石頭會說話,有靈性。所以人們認爲金石灘的石頭比金子還貴重,因此把這裏取名爲金石灘。

  金石灘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第一個被評爲國家4A級旅遊度假區。又是國家地質公園。

  金石灘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遊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贏得了大連後花園的盛譽;寬闊的陸地、遼遠的海域及綿長的海岸線構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浪漫畫卷;三面環海的地理位置,則爲金石灘創造了獨具

  特色的氣候優勢和旅遊環境。

  現在道旁的是金石錨地俱樂部。它位於金石灘中部海濱,及餐飲、住宿、娛樂、旅遊服務爲一體。這個建築很有特色,從空中看,就像一艘拋錨停泊的輪船,其餐廳延伸到海里,坐在這裏如同身在船的甲板上,看驚濤

  拍岸,喫生猛海鮮,應當別有一番情趣! 從這裏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金石灘東部海岸景區。他由一條長8公里的海濱貫穿着。

  我們現在到達了金石灘的文化廣場,大門兩端各立着一箇獅子狀的石刻印章,一箇上面刻着‘金石寶印’,另一箇上面刻着‘天宮奇蹟’,彷彿爲東海上奇石景區蓋上了兩個最能反映其特色的印記。廣場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反映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巨幅理石壁畫。它高2米,長112米,由960塊大理石拼接而成,象徵着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壁畫以‘盤古開天地’爲開端,現代科技文明收尾,令人浮想聯翩。

  下面我們要經過一座玫瑰園。朋友們可能要問:海邊還可以種玫瑰麼?呵呵,我們今天要見到的玫瑰花可是千萬年綻放如一的哦。所以說熱戀的男士們願爲女朋友摘星摘月,不如送給她這些玫瑰,讓你們的愛情萬年如新,永保最初的甜蜜。金石灘的石頭不僅僅是金色的,正如大家看到的,還有這些粉紅色的。爲什麼金石園的石頭是金黃色的,而這裏的是粉紅色的呢?原因在於玫瑰園是由數十塊距今七億年的藻類植物化石組成,加之內旋

  的紋理,就像一簇簇盛開的玫瑰。這座石碑上的玫瑰園是由著名作家老舍的夫人胡潔青女士題寫的。

  各位請隨我來這邊,我們所看到的是金石高爾夫俱樂部,它由中美兩國以及中國香港三家合資興建。始建於1996年,由美國設計師皮特湯姆遜設計,總面積175萬平方米,國際標準球道45個,其中9個爲燈光球道,9個爲黃草球道。其中7條球道被列入世界100個最佳球道之中,7號球道因爲極具挑戰性,被專家稱爲‘天下第一道’和‘魔鬼球道’。

  在金石灘最東側的海灘岬角,有一片最年輕的岩石層鰲灘。這裏之所以取名爲鰲灘,是因爲這裏的龜裂石和著名景觀神龜尋子都與龜有關。而‘鰲’就是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相傳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且在九子之中只有一條是真命天子,而鰲就是烏龜身龍頭的龍,可見鰲灘的確是金石灘的風水寶地。 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金石灘的鎮灘之寶龜裂石啦!金石灘的龜jun裂石形成於6億年前的震旦紀,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塊體最大、斷面結構顯露最清晰的沉積岩標本。因此它不僅是金石灘一寶,也是世界地質學界的極品。

  據考證,類似的石頭目前在地球上僅有兩塊,另一塊在加拿大,但塊體面積比這塊小。世界地質學的權威人士來此參觀後,曾多次在世界地質學論壇上宣佈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龜裂石在中國大連的金石灘,它不但是中

  一絕,也是世界一絕。

  關於龜裂石的形成過程,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鄭轍曾這樣敘述:6億年前的震旦紀是生命誕生的新紀元,是我們這顆年輕的星球的青春期,那時的太陽比現在的熾熱,以致那時的’地球也如同燃燒的火,處處充滿着躁動。

  我們腳下這片原本是一大片沼澤地,正是在那個時期被曝曬成幾米深的裂縫。後來經過地殼變遷,這片沼澤下沉到海底,裂縫被夾雜着生命殘體的砂石添滿,形成了沉積岩。經過無數的歲月,滄海變桑田,這片岩層露出了地

  表,逐漸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現在,在世界各地所能看到的震旦紀地層都已失去了往日顏色,惟有在這裏,您纔看到那個火紅紀元的真實本色。有人說啊,如果能摸一下這塊寶石,他就會使人長壽。

  今天,大家隨我一起遊覽了美麗而神奇的金石灘,想必您一定感觸很深。人們都說,來過金石灘的人不願離去,去的人還想再來金石灘。我也期待着朋友的再度光臨,希望大家能夠將金石灘介紹給親朋好友,讓更多的人分享石灘的瑰麗神奇紅海灘旅遊區位於盤錦市的西南端,綿延於雙臺子河口防洪大堤百餘里的沿海灘塗上。它以全球保存的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溼地資源爲依託,以舉世罕見的蘆葦蕩爲背景,構成一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遊區域。

  那麼紅海灘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紅海灘的確切出現時間無法考證,有學者稱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紅海灘。

  有人說:紅海灘是活的,始終追趕着海浪的蹤跡。灘塗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紅海灘也就踩着它的足跡,一步步的走向大海。

  盤錦境內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大小21條河,流域面積1200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1/3,其中有三條大河在這裏入海,西邊是大淩河,隔海相望的是凌海市,東面是大遼河,與營口市相接,中間就是雙臺子河。可以說每一條河都記載着盤錦的歷史變遷,每一條河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紅海灘碼頭坐落在遼河三角洲的入海口處。這條雙臺子河有人也叫它遼河,但此遼河到底是不是彼遼河呢?遼河古稱遼水、句輛河、杞柳河,稱天下名川之一。因多次氾濫,河道也屢次變遷。在1851年(清咸豐20xx年)遼河東冷家口(現盤山縣壩牆子)決口,河水衝入了現在的雙臺子河。而那時的雙臺子河還不是河,而是由於大海漲潮落潮沖刷成的一條潮溝。決堤後,遼河水一半經雙臺子河入海,一半經原來故道入海。但由於雙臺子河沒有堤壩,水患還是沒有徹底根治。

  爲了防護雙臺子河的洪水,1896年,清政府花費3百萬兩白銀,大規模興建了雙臺河大堤,雙臺子河正式成爲了遼河瀉洪道。1958年,當地政府正式截流,雙臺子河獨立承受了遼河水,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盤錦母親河。

  紅海灘形成並非神話,而是遼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程產物。遼河從上游帶來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入海處形成鹹淡相溶的大量物質在這裏沉積,形成了退海之地—灘塗。由於灘塗含有大量的沉積物質,所以適於鹼蓬草生長。鹼蓬草從生長髮育的初期階段到逐漸變紅,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錦紅,形成紅海灘。

  鹼蓬草’,因爲它呈翅膀狀,學名叫‘翅鹼蓬’。不過當地老百姓還是習慣地叫它紅鹼蓬,它是唯一一種可以在鹽鹼土質上存活的草。海的滌盪與灘的積沉,是紅海灘得以存在的前提,鹼的滲透與鹽的浸潤,是紅海灘得以紅似朝霞的條件。每年4月長出地面,初爲嫩紅、漸次轉深,9月是它紅得最爲濃烈的時候,不要人撒種,無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鹽鹼滷漬裏,年復一年的生生死死,死

  這片壯麗的紅海灘擁有着一箇古老悽美的愛情神話。相傳,在這條大河入海的地方,有一條水路連接着遼東彎裏的水晶宮。水晶宮裏住着老龍王和他心愛的女兒紅袖,龍王只有一箇女兒,百般寵愛,從不讓她出宮半步,生怕她有什麼閃失。紅袖在龍王的呵護下漸漸長大,出落的亭亭玉立,端莊秀美。故事就發生在紅袖十六歲那年的夏天。

  這一天,老龍王突然接到玉帝的聖旨要他上天議事,老龍王放心不下女兒,百般叮囑了一番,才上天去了。紅袖一箇人在宮裏有些寂寞,她忽然聽見從河口的地方傳來一陣陣悅耳的笛聲,便偷偷出了龍宮,沿着水路一直來到河口。她偷偷浮出水面,看見一箇年輕的後生坐在灘頭吹着蘆笛。

  那年輕的後生叫蘆生,是個孤兒,清晨出海打魚,傍晚就在灘頭折一枝蘆葦,對着夕陽吹奏。紅袖被蘆生深深的吸引住了,年輕的心房迸發出第一朵愛的火花兒,於是每晚,她便都來到灘頭,躲在葦蕩中偷偷的看着自己的心上人。終於有一天,紅袖大膽地化做一位紅衣少女來到了蘆生身邊。兩人一見鍾情,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紅袖又把龍宮裏的珊瑚草種在了這片灘頭上,傍晚兩人就依偎在草地上一起看天上的月亮。

  天上一日,凡間一年。等老龍王回宮時,才發現自己的女兒已經和一箇打魚郎在一起生活幾年了。老龍王勃然大怒,他趁蘆生出海打魚時,掀起了滔天巨浪,將蘆生的漁船打翻,害死了蘆生,將可憐的紅袖押回龍宮。紅袖知道父親害死了丈夫,於是她每晚都到灘頭前,對着月光哭泣。慢慢地淚哭幹了,眼睛裏流出了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片灘頭上原本翠綠的珊瑚草都被染紅了。

  如今,一片一片的紅珊瑚已經長滿了所有的灘塗,向每一位路過的人講述着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老人們還說,即使是現在,在月亮半圓的晚上,你還可以在這裏聽到紅袖那如泣如訴的聲音。

  紅海灘放眼望去,一望無垠的紅色海灘宛如一幅紅霞似火、巨型紅色的地毯覆蓋於渤海之濱,其間有彎彎的小溪、片片蘆葦,或翠綠色或金黃色,呈現出一派鷗翔鶴鳴的溼地風光,真不愧爲世界罕見的自然景觀。

  這裏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在此遷徙、停歇,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黑嘴鷗、大天鵝和蒼鷹等。據調查,在這裏棲息着236種鳥類。

  在衆多的候鳥中,最爲著名的是溼地之神丹頂鶴。丹頂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吉祥和福壽的象徵,又稱‘丹頂鶴’。

  有這樣一箇動人的傳說:丹頂鶴原來是一箇善良、漂亮的漁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都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他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邊等她的丈夫回來。有一天海上起了大風暴,從此魚郎再沒回來過。姑娘悲痛欲絕,但她任然期盼丈夫會回來。她每天向佛祖祈求,乞求佛祖保佑她心愛的漁郎平平安安。一邊乞求一邊磕頭、一邊磕頭一邊哭泣,頭磕破了,血跡蓋住了額頭,嗓子也哭沙啞了。最後終於感動了佛祖,佛祖把她變成一隻鳥,能在空中尋找她的丈夫。大家看她額頭的紅色,就是磕破頭時流出來的血。並因此而得名丹頂鶴,‘丹’就是‘紅色’的意思。

  紅海灘地上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從大門開始一直全部是木製的,它是全國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木結構。盤錦紅海灘這個牌扁,這是國家旅遊局長 何光瑋先生於1999年8月18日親筆提寫的。

  這座橋叫做‘九曲廊橋’,自岸邊逶迤延伸,直探進海中。這是全球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純木質旅遊景點,全長680米,由夯進灘裏達3米的2998根木樁組成,建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矗立在潮漲爲海,潮落爲灘之地。

  在中國的園林建築中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橋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着極重要的地位,趙洲河上趙洲橋,瘦西湖畔有小紅橋,昆明湖上有玉帶橋,就是在天上,我們的老祖宗也還修了一座鵲橋。橋承載着歷史故事,也傾訴着愛情傳說。我們腳下的九曲長橋,就承載着大家的這一段愉快的時光。

  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名叫九曲橋,也就是說它有九道彎。之所以把它建成九曲橋,一是因爲它全長千餘米,又在海灘之上,這樣拐彎抹腳的便於加固,以增加對海潮衝擊的承受力,這就是運用幾何中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徵。大家一定知道,九在中國文化中的涵義是代表着帝王皇權,是最高的象徵,古時候皇帝身邊的很多事務都有九的稱謂。如北京的九龍壁,稱呼皇帝用的至尊。而今我們走在九曲橋上,也可以感受一下帝王的威風,走出吉祥如意。(知道它們是怎麼夯進灘裏去的嗎?也許大家不能相信,這一根根木樁,都是全人工的。爲了保護生態環境,大連古建公司沒有使用任何機械設備,沒有藉助任何外力。他們緊緊抓住每天潮漲潮落的短暫空隙,用純人工的力量把這一根根木樁深深地夯進灘裏。

介紹遼寧的景點導遊詞 篇2

  本溪水洞位於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後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沖水巖洞。這裏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衝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衝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爲‘天下奇觀’。輔洞爲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箇泄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後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着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着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遊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

  這裏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裏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製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裏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泄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裏是旱洞,呈橢圓形。這裏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遊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遊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爲“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餘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爲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並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裏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遊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兇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後一宮—“源泉宮”。這裏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湧出。

  遊客朋友們,我們已經遊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並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朋友們盡情地觀賞了這座水洞的種.種奇觀,大家可能要問:如此大的洞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下暗河水源來自哪裏呢?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積下來。以後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爲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岩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着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岩,成爲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爲洞穴,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爲花中珍品。

介紹遼寧的景點導遊詞 篇3

  民國十六年五月(1920__年),以陵寢爲中心闢爲“北陵公園”,如今佔地面積332萬平方米。其總體規劃是以陵寢爲中心,分陵寢、陵前和陵後三部分。園內的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其中芳秀園是北陵公園的園中園,總面積4萬平方米,種植了近200種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櫻花盛開,滿園飄香;盛夏荷花競放,柳浪聞鶯;深秋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蒼松挺拔。縱觀整個園林,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青,奇花異石,小橋流水,頗有江南之秀。園內建築與景觀巧妙結合,用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藝術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爲一體,構成了一幅天然畫卷,吸引大量的中外遊客來此參觀。北陵公園擁有30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盪漾,柳岸成蔭,乘坐腳踏船、快艇觀光遊玩,泛舟湖上,別有一番情趣。現在北陵公園已是聞名中外的旅遊景區。現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罷隆恩殿,經過明樓,即可至寶城。寶城在方城北端,爲月牙形。寶城又稱寶頂,其下即地宮,安置着墓主夫婦的棺槨和陪葬品。登上寶頂,向四下一望,綠樹環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於城市山林中,一種恬適之感油然而生。現在昭陵已闢爲北陵公園。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數里的古松羣。現存古松二千餘棵,松齡達三百多年,搖曳挺拔,參天敝日。這些蒼翠的陵松在金瓦紅牆中構成昭陵又一壯麗景觀,其中的“神樹”、“鳳凰樹”、“夫妻樹”、“姐妹樹”、“龜樹”等更是別具特色。

  瀋陽昭陵古老的歷史、神祕的皇陵、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成爲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爲之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的瀏覽勝地,亦成爲世界各國人民瞭解中國、瞭解瀋陽的窗口.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