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東陵導遊詞(精選5篇)

瀋陽東陵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福陵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萬松聳翠,大殿凌雲,佔地19.48萬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築的"一百零八蹬"(108級臺階),象徵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標誌。

  福陵公園又稱“東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的陵墓。與瀋陽市的昭陵、新賓縣永陵合稱“關外三陵”、“盛京三陵”。東陵公園始建於公元1620___年(天聰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後經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年間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規模宏大、設施完備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羣。距今已有三百六十餘年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國,定陵號爲“福陵”,1920___年被當時奉天當局闢福陵爲東陵公園,1963年被列爲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將其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陵公園地處於瀋陽市東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個佔地面積爲557.3公頃,其中陵寢佔地爲19公頃,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自南而北地勢漸高,山形迤邐、萬松參天、衆山腑伏、百水迴環、層樓朱壁、金瓦生輝、建築宏偉、氣勢威嚴、幽靜肅穆、古色蒼然,其優美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邃人文景觀早已爲歷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築格局因山勢形成前低後高之勢,南北狹長,從南向北可劃分爲三部分: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陵寢建築規制完備,禮制設施齊全,主要建築規模宏偉,陵寢建築羣保存較爲完整。

  20___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瀋陽福陵作爲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瀋陽東陵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皇家風水寶地清東陵參觀遊覽:

  我是導遊員___X,接下來將由我爲大家介紹清東陵的歷史、建築以及這裏埋葬的歷史人物和有關傳說,希望大家在清東陵能夠感受皇家山水福祉,並給大家帶來好運和快樂!

  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20___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___年10月15日,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公佈,清東陵景區成爲唐山市首家5A級景區。

  清東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遊客旅遊觀光。20___年,清東陵景區被北京市奧組委確定爲唯一的一處京外景點,成功地接待了前來參觀的奧運賓客,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清王朝統治時期,東陵分“後龍”和“前圈”兩部分,陵區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20公里,佔地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後龍”爲“風水來龍”之地,從陵後長城開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雲,東達遵化,層巒疊翠,山秀石奇,氣象萬千。當時,“後龍”禁地派重兵駐守,負責安全保衛。“前圈”是陵寢分佈的地方,四周羣山環繞,中間野闊川平,東、西各有一泓碧水緩緩流淌,形似一隻完美無缺的金甌,可謂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寢依山面野,井然佈列在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內,其間蒼松翠柏、樓殿亭閣、門坊城垣、橋柱碑雕,無一不精,無一不美。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浹流似兩條玉帶。羣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羣,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園寢和一座公主園寢。全部陵寢以順治帝的孝陵爲中心,東側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側有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以及孝莊、孝惠、孝貞(慈安)、孝欽(慈禧)四座皇后陵,還有景妃、景雙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嬪園寢。

  清東陵目前開放的景點有裕陵、裕妃園寢、慈禧陵、慈安陵、展覽館、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廟等9處景點。

  在清東陵14座陵寢之中,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當數座落在昌瑞山主峯下的順治皇帝的陵寢——孝陵。

瀋陽東陵導遊詞 篇3

  十一長假,爸爸媽媽帶我到清東陵遊覽參觀。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是我國最後一箇王朝-清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羣,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築。

  我們此行主要遊覽了三個陵墓,首先參見的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如今地宮沒有對外開放,我們參觀了地上的建築,則南向北分別建有功碑亭、拱橋、石像生、下馬碑及各種牌樓,錯落有致、恢宏壯觀。特別是功碑亭,亭內豎立了兩塊石碑,分別鐫刻滿文、漢字,用以記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

  然後我們驅車向西大約行駛了十幾分鍾來了裕陵,它是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陵寢,導遊介紹說孝陵共修建了9年,耗銀170多萬兩。這也正說明當時的清王朝正處於太平盛世,國富民強時期,所以裕陵的修建極期奢華。陵寢門前的玉帶河上建有三座拱橋,龍鳳柱頭的欄杆,雕刻精美,在清東陵中僅最爲雄美。裕陵的地宮遍選天下最好的石材木料,廣招四海精工。內部牆壁四周佈滿了精美的佛教題材的雕刻:線條流暢細膩,造型生動傳神,好似一座石雕藝術寶庫。地宮現存放三個棺槨,中間爲乾隆皇帝,左右分別是兩位貴妃。裕陵的這些特徵反映了乾隆皇帝篤信佛教、同時也是處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綜合國力的反映。

  最後我們參觀了慈禧陵,慈安太后駕崩後,慈禧大權獨攬,下令拆除三大殿重建,重修工程持續了13年。重修後的慈禧陵墓是清代皇陵中最豪華的一座陵寢。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纏繞一條立體鎏金的盤龍,龍首向下,龍尾向上,在龍鬚上有彈簧,隨着空氣流動,龍鬚自行擺動,美妙無比。白玉石欄的欄板上用雕刻成鳳在前“飛”,龍在後“追”的圖案。殿前的龍鳳丹壁石是鳳在上龍在下的圖案,採用浮雕加透雕的工藝,鳳舞龍飛,栩栩如生。慈禧陵墓地宮,由二道門組成,地宮正中漢白玉棺牀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槨,慈禧把自己的陵寢建得富麗堂皇,她的葬禮竭盡奢華,她企盼到了陰間能繼續過驕奢淫逸的帝王生活。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在她死後僅僅20年的1928年,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東陵盜案”。

  清東陵是中國封建皇陵的集成,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體現了中國歷史和文化,是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瀋陽東陵導遊詞 篇4

  瀋陽西湖,距瀋陽市區40公里,位於新民市當堡鎮境內。有萬畝水面,湖水清澈碧綠,象一塊巨大的翡翠,能夠看見魚兒在水下快活地游來游去。夏日,坐在曲橋上的涼亭裏,四周的湖面上開滿淡粉色的荷花,微風習習,送來陣陣清香。荷花在風中輕輕搖曳,象婷婷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這一刻,你會感覺已置身於江南水鄉。

  自1992年以來,瀋陽市人民政府對西湖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建設,興建了水上餐廳、遊樂廳、垂釣平臺、遊船碼頭、西湖樂園、蘆蕩迷宮等一批設施,並對西湖旅遊度假區作出了詳細的規劃。每當夏秋之際,遊人們紛紛從各地趕來,領略這塞外西湖的旖旎風光。

  看過瀋陽東陵導遊詞的人還看了:

瀋陽東陵導遊詞 篇5

  東陵公園位於瀋陽東郊東陵東街81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佔地19.48萬平方米。。福陵始建於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竣工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經康熙、乾隆兩帝增建。園內水繞山環,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

  此陵面傍渾河,背依天柱山,由前向後地勢逐漸升高,水繞山環,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佈局雖與昭陵如出一轍,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兩大特點。第一,晉謁此陵時,由正紅門到碑樓,須登108級石臺階。第二,建築物隨坡勢起伏,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

  走入正紅門,腳下是磚鋪的甬路,兩旁整齊地排列着成對的石雕,有華表、駝、馬、獅、虎等。沿"一百零八磴"臺階拾級而上,是一箇平整的臺地,正中立着一座重檐歇山式牌樓,內立"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碑文是康熙帝撰寫的,內容是歌頌他曾祖創業開國的功德。牌的兩側是祭祀用的茶膳房、果房、滌器房,均爲迴廊式硬山造,灰瓦頂建築。

  碑樓的北面是方城,這是福陵的主體建築。方城爲磚築長方形,周長約370米,牆高約5米,牆上有馬道、垛口,牆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樓,俱爲二層重檐歇山式南面正中闢門,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門樓。方城的正殿叫隆恩殿,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殿前有焚帛亭,兩側有東西配殿,均爲歇山式建築,帶回廊。殿後有石柱門、石五供和券門。

  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寶城,寶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照壁。寶城的正中是寶頂,系用三合土築成,下面的地宮埋葬着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皇后葉赫那拉氏。

  在福陵的西北原有清太祖的太妃烏喇納喇氏(阿巴亥)的陵墓,她是在清太祖死後殉葬的,時年37歲。墓前原有享殿等建築,現已不存。

  福陵規模儘管比昭陵小,然而由於它有上述兩大特點,再加之環境優美,仍獨具魅力。所以,人們遊罷昭陵,依然能興致勃勃地續遊福陵,而不會產生雷同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