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精選8篇)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1

  吉林文廟位於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築羣。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佔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築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築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聖旨興建的。,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鑑於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築),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於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於宣統元年()文廟的主要建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牆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爲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爲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岩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纔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岩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爲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爲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爲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爲“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2

  文廟位於吉林市昌邑區文廟衚衕,始建於1920年,是東北最大的文廟,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並稱爲中國四大文廟。它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築羣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

  該廟座北朝南,規模宏偉,共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東西配廡等。院外照壁前有兩隻石獅子,照壁北面兩側有東西轅站,照壁後面正中有泮池、狀元橋。吉林文廟內還有孔子生平事蹟展覽、聖蹟石刻圖陳列、歷代衍聖公及夫人繡像展等。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3

  文廟位於吉林市昌邑區文廟衚衕,始建於,是東北最大的文廟,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並稱爲中國四大文廟。它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築羣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

  該廟座北朝南,規模宏偉,共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東西配廡等。院外照壁前有兩隻石獅子,照壁北面兩側有東西轅站,照壁後面正中有泮池、狀元橋。吉林文廟內還有孔子生平事蹟展覽、聖蹟石刻圖陳列、歷代衍聖公及夫人繡像展等。

  看過"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4

  吉林文廟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是清乾隆皇帝御批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同時也是東北地區建築年代較早、建築等級較高、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築羣。

  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古典建築羣,其建築仿皇宮之制,佔地16354平方米,東西寬74米,南北長221米,有殿堂配廡64間,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輔助性建築呈對稱狀排列,四周由3米高紅牆環繞,正門前爲長40米,高5米的照壁。進入正門建築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構成三進院落,整個文廟紅牆黃瓦,殿宇軒昂,富麗堂皇,宛如帝王宮殿,整體建築佈局合理,結構嚴謹,配飾雕琢無不精工。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爲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爲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岩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纔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岩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爲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爲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爲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爲“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於古曲建築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築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築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羣。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5

  吉林文廟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是清乾隆皇帝御批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同時也是東北地區建築年代較早、建築等級較高、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築羣。

  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古典建築羣,其建築仿皇宮之制,佔地16354平方米,東西寬74米,南北長221米,有殿堂配廡64間,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輔助性建築呈對稱狀排列,四周由3米高紅牆環繞,正門前爲長40米,高5米的照壁。進入正門建築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構成三進院落,整個文廟紅牆黃瓦,殿宇軒昂,富麗堂皇,宛如帝王宮殿,整體建築佈局合理,結構嚴謹,配飾雕琢無不精工。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爲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爲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岩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纔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岩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爲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爲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爲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爲“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於古曲建築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築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築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羣。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6

  文廟位於吉林市昌邑區文廟衚衕,始建於1920_年,是東北最大的文廟,與曲阜孔廟、南京孔廟、北京孔廟並稱爲中國四大文廟。它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互通的歷史見證。吉林文廟建築羣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封建社會所建的地方文廟中是獨有的。

  該廟座北朝南,規模宏偉,共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東西配廡等。院外照壁前有兩隻石獅子,照壁北面兩側有東西轅站,照壁後面正中有泮池、狀元橋。吉林文廟內還有孔子生平事蹟展覽、聖蹟石刻圖陳列、歷代衍聖公及夫人繡像展等。

  大成殿

  大成殿是吉林文廟主體建築的核心,典型的宮殿式建築,它高屋建瓴,周繞四廊,玉石雕欄,雄峙於近兩米的月臺之上,它體量宏大,形象華美,凌駕於四周門廡殿堂之巔,突顯了孔子在人們心目中至高無尚的地位。大成殿髙19.46米,面闊36米,進深25米,十一開間,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築,重檐歇山式殿頂,雙重飛檐,高浮雕龍鳳脊,正面九龍,背面九鳳,黃琉璃瓦覆頂。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7

  吉林文廟位於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築羣。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佔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築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築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聖旨興建的。,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鑑於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築),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於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於宣統元年()文廟的主要建築——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牆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牆稱照壁。此牆比其餘三面的牆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闢爲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後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闢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 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築,爲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 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岩石構築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纔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岩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樑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爲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徵。樓星門之後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爲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築,脊爲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後無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築。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築,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聖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聖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爲“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於古曲建築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築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築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羣。

吉林文廟導遊詞範文 篇8

  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古典建築羣,其建築仿皇宮之制,佔地16354平方米。進入正門建築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三大主體建築構成三進院落。

  吉林文廟建築結構嚴謹,其整體建築的基調和格局匠心獨運,它運用沿中軸線延伸層層遞進院落組成的序列向主體建築過渡,空間的寬窄大小、建築的高低多少,各單體建築的形制、尺度、比例、色調、繁簡明暗華樸,用以表現尊卑主次的倫理綱常和等級秩序,突顯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各部分建築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襯托,其組合排列主次分明,是“和”的建築美學觀的體現。

  吉林文廟爲大式建築,主體建築、照壁、圍牆均以黃琉璃瓦覆頂。大成殿雙重飛檐,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築,歇山式殿頂,龍鳳脊,正面九龍,背面九鳳。

  大成門(五間)是祭祀孔子的正門,其建築風格別具一格,採用的是高浮雕龍鳳脊,正面配飾五龍背面配以五鳳,宮殿式建築,極具觀賞性。大成門左右爲兩個掖門,東曰“金聲”,西曰“玉振”。大成門廊檐下立有兩塊吉林文廟建廟碑,左側石碑爲:同治十年碑記;右側爲:民國十一年碑記(斷碑)。崇聖殿(七間)位於大成殿後,爲孔子的家廟,大式建築,鏤空龍脊,原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牌位,後曾陳列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的《歷代衍聖公絹質繡像陳列》。吉林文廟主體建築兩側建築爲輔助性建築,呈對稱狀排列。大成門南爲四柱三楹的石質“欞星門”,欞星門南爲漢白玉“狀元橋”,狀元橋南爲高5米的“照壁”(萬仞宮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