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蓮花生態旅遊度假區導遊詞(精選4篇)
長春蓮花生態旅遊度假區導遊詞 篇1
長春蓮花山滑雪場地處長春市二道區四家鄉青山村,距長春市區39公里,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僅20公里,交通極其便捷,是全國中、高級滑雪場中距中心城市最近的滑雪場。長春蓮花山滑雪場規劃佔地6平方公里,羣山環繞、山水相連,9座高低起伏的山峯酷似九朵含苞的蓮花,其中最高峯爲蓮秀峯,海拔413米。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建設競技與旅遊滑雪場的理想之地,先進的造雪系統可使滑雪期提前至每年的11月下旬,延長至次年的3月末。
目前,長春蓮花山滑雪場已按國際標準設計建造了"自由式空中技巧"和"單板U型槽"兩個比賽場地;一期開設了6條初、中、高級滑雪道,可滿足不同滑雪水平遊客的需求;新建的2條高山吊椅索道和2條拖遷索道,將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遊客送達各條雪道的起始點,並可開展滑翔傘運動。同時,這裏開展了雪地摩托、雪上飛碟、冰上滑梯、馬爬犁、狗爬犁和網球等多種運動項目。此外,蓮花魚館的魚宴、林間可容納百餘人的別墅羣、日接待500餘人食宿的運動員中心……無一不體現着家的溫馨
長春蓮花生態旅遊度假區導遊詞 篇2
看,薄雲在山峯之間穿梭;聽,小鳥在枝頭歡唱;瞧,小河在爲小鳥的歡唱伴奏。在這萬物復甦的季節,除了那愛鬧的孩子,萬物把春光都領略了,我與父母也一起走出家門去領略春天的光彩。
我與父母來到了蓮花山,拉起父母的手,我們奔向了一片樹林,樹木整整齊齊的排列在那裏,橫生的枝芽給無味的樹林增添了幾分生動。我對父母說:“這裏太無聊了,我們走吧,這兒有什麼好看的。”可爸爸卻好像聽不到我說的話,於是我拋下父母,自己跑入了大山中。
這時突然飛來了一隻小鳥,停在我的身旁,在我的耳畔嘰嘰喳喳的,好像在引我到什麼地方去,我順着小鳥飛來的方嚮往上爬。哇!這是哪兒?世間還有這麼美麗的地方。鮮嫩的綠草遍地都是,樹木交錯,鶯啼燕語,無法用語言形容,眼前的一切使我驚呆了。我閉上眼躺在草地上,仔細聽這最別緻的大自然聲音。心中暗想:這幾年,樹木過度砍伐,而這裏還能保留的這麼完整,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這麼美的地方讓人流連忘返。
在這兒逗留了許久,我又回到剛上山的地方了,爸媽知道我的性格——好玩,就在原地等我,我又與爸媽一起逛了幾處有名的景點。在爸媽遊覽這幾處地方的時候,我心不在焉,心裏一直掛着那個地方。趁爸媽不注意,我又一次溜了,我再次回到了那個地方,爲了探索這個地方的奧祕,我又往裏走了走,我找到了一條小溪,在小溪的源頭有一隻小狗,它用它的舌頭輕輕地舔着溪水,他好像是被人遺棄在這裏的,我拿出口袋裏的半根大火腿腸餵給了它。
回家後我寫了一篇日記,可這篇日記只有幾句話:蓮花之旅甚奇妙,鳥兒狗兒相歡笑,蓮花山,美妙至極。
這次踏青之旅讓我感觸良多。
長春蓮花生態旅遊度假區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前幾天,我們在參觀南越王墓、陳家祠等等許多廣州古建築時都見到不少紅色的砂岩石塊或石雕,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去參觀這些石材的出處――蓮花山古採石場。
中華民族學會採石遠遠早於四大發明的出現。當年建造城牆、宮殿和皇室陵墓,都需要大量的條石,各地也就有自己的採石場。大家看到的那些巨大壯觀的石條石塊,都會讚歎不已,但相信沒有太多人知道先人是如何採集這些石塊的。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開一開眼界。
蓮花山目前有四大景區:石景區、蓮花古洞景區、野營遊樂區和文物古蹟區。“蓮花聖境”是廣州市十大旅遊美景和番禺八大旅遊美景之一。其中石景區就是我們要看的主要內容:一座有20__年開採歷史的古採石場。千百年來古代勞動人民憑一錘一釺將一座一座石山開採出來,經過自然風化造就無數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巖、燕子巖、飛鷹巖、八仙岩、觀音巖、蓮花石、南天門、神仙橋、仙人榻、雲梯、無底洞、蓮花飛瀑等等。真是“人工無意奪天工”,千姿百態,雄偉壯觀,非“歎爲觀止”四字可以形容,是國內最具旅遊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蹟。這裏更有模仿古代採石的現代採石場,讓遊人瞭解古人採石的技術。
據地質學家考證,蓮花山石爲紅色砂礫岩,可作磨刀石,廣州市內的“嶺南第一樓”――鎮海樓的樓基和西漢南越王墓墓室的巨型石板都是紅砂岩,基本上可以證實都是從蓮花山開採的。廣東省內還有幾處古採石場,以東莞和南海最爲著名。東莞的採石場,在石碑附近,那裏的石質爲紅色砂岩,巖體通斥,中間有沙礫。由於當年工匠分工、分地開採,留下了一間間石房子般的遺蹟,所以那裏又有個古名,叫“十八房”。另一箇重要的採石場在南海西樵山上的石燕巖,因爲採石採成洞後許多燕子住在那裏而得名。
蓮花山是由45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其中有座麒麟峯,峯頂上有塊圓形的巨大岩石,形狀極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所以這裏才得名爲蓮花山。蓮花山上還聳立着一座蓮花古塔,建於明代,是廣東省保存最爲完好的磚木結構塔。由當時的番禺人李惟風等人興建,應該是一座風水塔,因爲廣東人相信許多大河大江口都必須有一座鎮水寶塔纔不會發生水害,不過它也一直起到航標的作用。
這座塔爲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紅牆綠瓦,高近60米,外面看起來是9層,裏面其實是11層,非常奇特。每層塔檐都爲綠色的琉璃瓦和瓦當,屋檐角掛有風鈴,風過即發出陣陣脆響。裏面的通道極狹窄,只能容下一人通過,兩人相遇時,其中一人要退到樓層的中廳避讓。登臨塔頂,可以看得很遠,遠眺漫漫珠江中的百舸爭流和更遠處的田園風光。這座塔由於雄踞珠江入海口處,是往來船隻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座標,所以又有“省會華表”的美譽。它與廣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崗塔一起合稱“珠江三支檣”。
蓮花塔下有蓮花城,有“廣東長城”之稱,它建於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面積約1萬平方米,城建在山頂,俯瞰珠江航道,是一箇重要的軍事據點。鴉_戰爭期間,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把它作爲抗擊英軍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在虎門),至今城牆仍保存良好,山腳下有寬達1萬多平方米的巖洞,是林則徐當年的將帥府,裏面已經修復如舊,可以看到兵營等遺址。
進入石景區,很快便感到驚險叢生,向右一轉就是通往燕子巖的小徑。小徑都是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峭壁下就是深深的碧潭,這都是當年石匠們採空了石材留下的遺蹟,後來雨水積蓄,確確實實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兩股戰抖,心底發寒。著名的燕子巖兀然而立的巨石大約有近40米高,上面居然有一雙層小亭,有迴廊連接山徑。小亭周圍都是懸崖峭壁,三四十米高,如刀削般,就像智力在幽幽的水潭裏,實在是鬼斧神工,面前是兩簾瀑布,潺潺而下。
燕子巖下,有石板小橋,迂迴於懸崖峭壁和清潭之間。沿石徑迤邐前行,左手就是蓮花石,過茂林修竹,石洞石橋,可以看到著名的“百福圖”。這裏雕有一百個福字,難就難在這一百個福屬於各種各樣的字體,有篆體、隸書、楷書、行草、行楷等等,沒有一箇是重複的,可惜現在的字跡有些脫落,顏色斑駁,但仍然可以想象當年雕鑿時的艱難。一路向前走,還會經過石梯、石廊、石橋、白蓮池、浴仙池、觀音巖,獅子巖等景區,許多石壁上都有歷朝歷代的題刻,各具特色,千姿百態,令人歎爲觀止。
1994年。在古蹟區削平了一箇山頭,聳立起一尊用260噸青銅鑄成,高36.88米的望海觀音,開闢了“觀音聖境”。整個觀音像外貼180兩金箔,金光燦燦,耀人眼目,加上下面的石座蓮花高4米,所以總高度達40.88米,聳立在蓮花山頂,面向浩瀚的獅子洋,使航行在珠江的大小船舶多了一箇航標。入夜,四_烈燈光照耀下就像觀音顯聖一樣,讓夜航的船舶又多了一座燈塔。蓮花山“望海觀音”像是目前金箔銅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築觀音閣,內設大小觀音一千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觀音閣。廣東以及香港、澳門的善男信女,都千里迢迢前來參拜,人潮絡繹不絕,香火極旺。蓮花山旅遊區還在每年6~8月舉辦盛大的蓮花節,展出上百個品種,數千缸蓮花,是廣州地區旅遊傳統大節慶活動之一。
長春蓮花生態旅遊度假區導遊詞 篇4
蓮花山並沒有想象中來得那麼美麗,入門時的第一感覺:還不如廣州的白雲山,論奇花異草的種類,蓮花山不如白雲山上的多;論山勢,蓮花山沒有白雲山大;論票價,蓮花山倒是比白雲山貴6倍。這是爲什麼呢?
正當我們打算草草結束此行時,正好步向了燕樂亭,站在形似木頭的護欄邊往下看,一種強烈的地勢美猛然地攫住了我所有的感覺,那像是一口大大的天井,你站在井的最高處,把一切都盡收眼底:往下,湖水流光溢彩,一行行人正沿着曲徑行走,大人小孩子的聲音都是那麼清甜美;樹木參差不齊,眼前盡是鬱鬱蔥蔥的一片;遠眺,是一片蒼茫的海,據說那是珠江的入海口,遠處幾隻海船,在煙波裏朦朦朧朧着,偶爾會有隻海歐飛過,盎然了一灣柔美心情。坐在亭邊的小石凳上歇息片刻,呼吸山林裏的綠意,彷彿,有一種綠意也被吸進了心靈裏。心境剎那顯得很很靜。連說話都是一種多餘。
蓮花山較白雲山多了一份禪意或許是因爲裏面的禪寺給了我這樣一種感覺第一次,一生中的第一次,那麼主動地虔誠裏地握着香火在神龕前點香,連姿勢都是那麼講究,耐心十足地等着香點着,留心地看着青煙嫋嫋,閤眼有板有眼裏磕拜,那一刻,似乎正在握住哪一方遞來的一雙手,感受那一端傳來的教化30提供:旅遊資源大全,免費旅遊交易平臺,旅遊社區,旅遊軟件,把祈福都化在一聲聲只有自己才能聽得明的呢喃裏
去蓮花山就不能不看望海觀音了吧?觀音銅像高達40.88m,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她慈眉善目,高高在上,俯瞰她腳底下的那長長長長的臺階,把慈愛灑向人間。而我則是仰望着眼前的那長長長長的臺階,心裏想着:這有多少級呀?我們如果誠心地拾級而上,就應該可以見到那一片空靈的神明之地了吧?
站在觀音神像前,許個心願,化作在天宇間灑下的幾滴雨水裏……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