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精選7篇)
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 篇1
官馬溶洞不但是一箇神奇的洞、神祕的洞,而且還流傳着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據說很多久以前,在官馬山下住着一箇樸實憨厚的農民,他有妻子和一雙兒女,還有一箇老父親,一家人勤勞耕作,日子非常紅火。農民既愛妻子、兒女,更孝順老人,而且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受到四鄰的稱讚。一天,老父親病了,四處抓藥不見起色。父親的病使兒女愁眉不展。這種孝敬的心情感動了山洞裏的仙人,仙人就託夢這位農民,告訴他趕快上山取泉水給老父親喝,三天就能病癒。農民上早就進洞取來泉水給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傳開,附近村民紛紛上山取水,方圓百里的老百姓由於喝了洞中泉水,一箇個體格健壯很少患病。從此,人們稱此山洞爲“仙人洞”,洞中泉水爲“聖水”。由於每天來這裏的人絡繹不絕,進洞必須舉着燈籠、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將洞頂都燻黑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官馬溶洞曾是抗日英雄楊靖宇戰鬥、學習、辦公的地方。當時,盛傳楊靖宇曾住在仙人洞,受仙人指點,指揮抗日,連續打了不少勝仗。在恢復和整修溶洞時,曾經在淤泥中發現了用彈殼做成的毛筆,經專家考證和史料證實,楊靖宇將軍確實在官馬溶洞住過,而且這支筆就是當年楊靖宇使用過的自制毛筆,是非常珍貴的文物,洞內有當年楊靖宇將軍率領部下開會時用的石桌。幾十年過去了,石桌依然光潤平滑,默默地爲後人見證着中國人民不屈的戰鬥歷史。洞外巨大的“將軍壁”依然巍峨聳立,它已經成爲無數爲了民族的解放而獻身的英雄的紀念碑。
1996年吉林市人民政府正式確定官馬溶洞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敵人的窮追不捨中躲入了官馬溶洞,因爲洞中沒有食物,所以他以喫棉衣中的棉花度日,最終因無法消化與敵人的逼迫而犧牲。最後敵人在洞中找到了他的屍體,並埋葬了他。傳說當時連敵人都被他堅強的精神而感動。
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 篇2
不久前,我和爸爸有機會遊覽了位於吉林省磐石縣境內的官馬溶洞。在路上爸爸告訴我這洞是由鐘乳石經過上萬年的變化而形成的。想不到一箇小小溶洞的形成競需要那麼漫長的時間,這頓時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正想着,只聽爸爸一聲喊:“到了!”果然,遠遠望去,山上樹叢中隱隱約約露出一箇洞口。
我們走了上百米的山路,終於到了洞口。真沒想到,溶洞外陽光燦爛,洞內卻寒氣逼人,冷得我直打哆嗦。但這洞內神奇的景緻緊緊地吸引着我,使我忘卻了寒冷。洞口的鐘乳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像是在迎接遊客;往裏走,卻彷彿走進了一箇“動物園”:這裏有張着血盆大口的“獅子”,有永遠走不出洞的“駱駝”,有正在奔跑的“馬”,有棲息在枝頭的“蝙蝠”……我正在仰頭觀望,不料腳卻碰到了一塊大石頭上,低頭一看,嗬!這兒竟趴着一隻千年“大烏龜”,那龜頭略略偏了一點,像是正在做漫長的爬行,要去尋找生長它的大海。
再往前走,我看見了石筍、石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綻開在洞內的石花。用手摸一下,它就像平常的石頭,只有仔細觀察,才發現這些石花栩栩如生,裏面似乎有幾根花蕊,花蕊邊上的花瓣沽滿了露珠,幾乎和真花沒什麼兩樣。我正凝神觀察,忽然聽到身後傳來漬漬的讚歎聲,一轉頭,發現我後面有個十多米高的大“瀑布”,站在石瀑佈下仰望,彷彿聽到隱隱的水聲,這雄偉的石瀑佈讓人想到唐代大詩人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夭”的詩句。最後,我們來到了暗河前,從“嘩嘩”的水聲中可以判斷出,這條河很深。水不知從哪裏流來,又往哪裏流去,讓人一眼望不到頭。河邊停有一箇木筏子,似乎在等待着哪一位大膽的遊客去暗河深處探險。
太陽西斜時,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迷人的溶洞,溶洞那神奇的景色將深深印在我的記憶之中。
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 篇3
官馬溶洞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南128公里,在磐石市東北官馬鎮南7公里有一溶洞攬勝的古官馬溶洞。官馬溶洞景物奇特,巧奪天工,洞中有洞,敢幹桂林七星巖媲美。
溶洞具有鮮明的中國北方型溶洞特徵。洞體分爲上、中、下三層,目前已經開發的是溶洞的中、上層,其它部分正陸續開發過程中。目前,這裏已經開發的部分由6個景區組成,景觀奇麗多姿,變幻莫測,共有4種類型和20多種形態的鐘乳石。巨大的石花壁和露滴石國內罕見,堪稱東北之最;地河水清澈見底,據傳在“聖水仙河”裏洗洗手、洗洗臉,會給遊人帶來好運氣。還有“天府石林”、“仙人觀瀑”、“玉樹瓊花”、“仙山佛塔”、“駱駝峯”等諸多景觀,令遊人遐想萬千。洞內空氣暢通,常年恆溫100C四季涼爽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作爲人們旅遊的選擇之地。
官馬溶洞經專家考證,開發面積約3800多平方米,總長度490米,由5個大廳、一箇水廳組成,每廳之間由走廊相連,最大的廳約600平方米,高達30米以上。官馬溶洞是在大約一億年前地殼運動時,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佈在古生代石碳系地層中,岩石多爲石灰石和大理石,由於火山噴發的大量酸性物質長期侵蝕,地球內部的造山運動,形成了一箇雄奇瑰麗 回曲折的地下溶洞。洞外酷熱難耐,洞裏涼氣宜人,洞內深邃,色彩絢麗,景物奇特,一景勝一景,令遊客歎爲觀止。
官馬溶洞不但是一箇神奇的洞、神祕的洞,而且還流傳着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據說很多久以前,在官馬山下住着一箇樸實憨厚的農民,他有妻子和一雙兒女,還有一箇老父親,一家人勤勞耕作,日子非常紅火。農民既愛妻子、兒女,更孝順老人,而且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受到四鄰的稱讚。一天,老父親病了,四處抓藥不見起色。父親的病使兒女愁眉不展。這種孝敬的心情感動了山洞裏的仙人,仙人就託夢這位農民,告訴他趕快上山取泉水給老父親喝,三天就能病癒。農民上早就進洞取來泉水給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傳開,附近村民紛紛上山取水,方圓百里的老百姓由於喝了洞中泉水,一箇個體格健壯很少患病。從此,人們稱此山洞爲“仙人洞”,洞中泉水爲“聖水”。由於每天來這裏的人絡繹不絕,進洞必須舉着燈籠、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將洞頂都燻黑了。
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 篇4
一、進洞前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觀光、遊覽。我叫__×,大家可以叫我小×,非常榮幸能爲大家此次旅途導遊,希望我的介紹與服務能給您的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之遊留下一段美好回憶。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秦嶺南麓的柞水縣,橫跨下樑、石甕、鳳凰三鎮,距省會西安76km,距柞水縣城6公里。是以溶洞、峽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質遺蹟景觀爲主體,輔以豐富的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集科學和美學價值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地質公園。
我們即將參觀遊覽的天佛洞是公園的核心區,洞內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琳琅滿目、絢麗多姿,石筍、石幔、石帷、石瀑布美不勝收,石禽、石獸、石佛、石猴維妙維俏,晶瑩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蘑菇、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博大精深的大自然藝術宮殿令廣大遊客驚歎不已!是一孔由地球外動力地質作用雕塑出的自然珍品陳列館。
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共有大小溶洞近百個,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喀斯特溶洞羣。天佛洞所在地屬於岩溶峽谷地貌,山是
呼應山,谷是乾佑河。洞穴遊覽進出口海拔分別是769米和797米,高出乾佑河谷88m和116m。
天佛洞有1條隧道,2洞相連,3層洞道,4個廳堂,5個洞口,6大景區;全長725米,遊覽路線長498米,全程遊覽時間約50多分鐘。
岩溶洞穴,環境脆弱,一旦破壞,難以恢復。爲使我們的子孫後代都能欣賞到同樣美麗的洞穴景觀,請您協助我們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在洞內不要吸菸、不要喫食物、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要攀折敲打鐘乳石)。謝謝您的合作!
1. 進入洞口
現在我們進入天佛洞的第一個景區:迎賓景區。在4.5億多年前,地質年代名稱爲奧陶紀的時期,這裏是一片汪_大海,我們現在腳下的石頭就是當時的海洋沉積形成的,它們被稱作碳酸鹽巖,化學分子式是碳酸鈣鎂—MgCa(CO3)2,大家往左右看,這青色的石頭就是4.5億年前形成的,夠古老的吧!
後來地殼抬升,海水南退,秦嶺隆起爲山,柞水溶洞風景區一帶也上升逐漸演變爲陸地,經過無數次構造運動,形成的厚厚的這些碳酸鹽巖也露出了地表。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天佛洞就發育在這種石頭中。
碳酸鹽巖能夠被水溶解,岩溶洞穴是在地下水流對碳酸鹽巖的溶蝕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說,只有可溶岩中才能發生溶蝕作用形成洞穴,與此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鹽巖又可以在洞穴特殊環境下沉積下來,形成各種美妙絕倫的洞穴沉積形態景觀。從溶蝕成空洞到在再次洞內沉積是一箇漫長的過程。根據專家對洞內沉積物的同位素年齡測定,最老的形成於38.8萬年以前,而我們現在的入口處的沉積年齡10.6萬年。也就是說,我們要參觀的洞穴是大自然經過數十萬年的精雕細刻完成的傑作,下面請大家一起繼續向前觀賞。
2. 大鵬展翅迎賓
大家看前面,這是天佛洞的平面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天佛洞呈南北走向,與洞外乾佑河的走向一致。表明早期的時候,地殼處於相對穩定階段,岩溶地下水對相應高度的石灰岩進行長期的溶蝕作用,拓展了水平方向的洞穴,最終形成了似層狀岩溶發育層。後來地殼抬升,地下河下切,天長日久,水洞變成了幹洞,地下河也隨着下降,現在地下河出口在南面鎮安縣馬道嶺村乾佑河邊。
3. 觀景臺
這裏是天佛洞的其中一箇洞口,地質學家稱之爲岩溶天窗,不過它的形成不同於早期地下河塌陷形成的天窗,而是河流下切,崖壁崩塌後退使洞壁開了個口,惹得春光內瀉。
從觀景臺眺望,洞外石峯奇景羅列,乾佑河谷綠水環繞;公路,鐵路盡入眼底,南北客貨物暢其流,農房草舍,水色山光,彩霧煙霞,美不勝收。
進洞這一小段,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洞內的溫度與洞外不一樣,冬暖夏涼。這是因爲洞內溫度、溼度基本恆定的緣故,它的溫度與當地的年平均溫度基本一致。
4. 財富和健康
天佛洞本是清靜之地,因爲春光無限內瀉,於是形成了這扇神奇的門,藉以擋住外面的誘惑。這扇門的神奇之處在於,一方面它不是普通的鐘乳石,而是一箇石盾,而且因爲受光合作用的影響,在其表明生長了羊齒植物、苔蘚、地衣、藻類。向內隨着光的強度減弱,植物種類迅速減少,植物的器官和組織結構也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它將前進的洞道分爲兩邊:財富門和健康門,自古以來,事難兩全,但聰明人必然有聰明的選擇!繞行一圈,一舉兩得。
5. 玉兔觀瀑廳
現在我們來到了玉兔觀瀑廳,是天佛洞的第一個廳堂。這樣的廳堂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雨水降到地表,溶解空氣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這些溶蝕性的水溶液沿着裂隙或通過地下河水流動與石灰岩發生化學反應,將溶解的石灰岩帶走,慢慢地形成越來越大的空間,也就是洞穴。天佛洞的年齡大約在40~1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
當洞穴空間不斷擴大,以致超過了岩石穩定強度時,就出現了崩塌,然後崩塌的塊石又在流水作用下全部或部分帶走,漸漸就形成了廳堂。
大家看這裏有三塊崩塌塊石,還沒有來得及被流水溶蝕帶走,第一塊上面還長了兩根小石筍,像一隻兔子。兔子對面,大家看像什麼?對了,像瀑布。觀此瀑布,不由得使人想起唐代詩仙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來。瀑布的旁邊還有吊在洞頂的石鐘乳。所有這些在岩溶地質學上均稱爲次生化學沉積物。
現在的問題是,洞穴鐘乳石類沉積爲什麼千姿百態?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發現鐘乳石的不同形態主要與水流方式、水量大小有關。水量很小時,水象從毛孔中滲出汗水那樣,其動力作用靠的是表面張力,稱之爲非重力水。水量集中達一定程度後,可形成水滴或流水時,其運動靠地心引力,稱之爲重力水。有滴水、流水、池塘水等形式。相應的沉積物,稱爲非重力水沉積物和重力水沉積物等,往下又可分爲滴水沉積、流水沉積和池塘水沉積等。
這裏從下往上長的石筍,從洞頂向下生長的石鐘乳和兩者相連的石柱均稱爲滴水沉積,而石瀑布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稱爲流水沉積,也叫流石。
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 篇5
官馬溶洞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南128公里,在磐石市東北煙筒山鎮官馬南7公里有一溶洞攬勝的古官馬溶洞。官馬溶洞景物奇特,巧奪天工,洞中有洞,敢與桂林七星巖媲美。
溶洞具有鮮明的中國北方型溶洞特徵。洞體分爲上、中、下三層,目前已經開發的是溶洞的中、上層,其它部分正陸續開發過程中。目前,這裏已經開發的部分由6個景區組成,景觀奇麗多姿,變幻莫測,共有4種類型和20多種形態的鐘乳石。巨大的石花壁和露滴石國內罕見,堪稱東北之最;地河水清澈見底,據傳在“聖水仙河”裏洗洗手、洗洗臉,會給遊人帶來好運氣。還有“天府石林”、“仙人觀瀑”、“玉樹瓊花”、“仙山佛塔”、“駱駝峯”等諸多景觀,令遊人遐想萬千。洞內空氣暢通,常年恆溫100C四季涼爽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作爲人們旅遊的選擇之地。
官馬溶洞經專家考證,開發面積約3800多平方米,總長度490米,由5個大廳、一箇水廳組成,每廳之間由走廊相連,最大的廳約600平方米,高達30米以上。官馬溶洞是在大約一億年前地殼運動時,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佈在古生代石碳系地層中,岩石多爲石灰石和大理石,由於火山噴發的大量酸性物質長期侵蝕,地球內部的造山運動,形成了一箇雄奇瑰麗回曲折的地下溶洞。洞外酷熱難耐,洞裏涼氣宜人,洞內深邃,色彩絢麗,景物奇特,一景勝一景,令遊客歎爲觀止。20__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爲AA級景區。
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 篇6
洞口碑石孑立,攜以“官馬溶洞”四字。洞內曲徑盤桓,廊廳列布,錯落有致,“仙人壁”“石花廊”“水晶宮”“洞天松茸”,綴以三十八景,景景各異。鬼斧神工,撲朔迷離。沿着“仙狐指路”,進入第一廳“仙人堂”。洞頂變化無窮,高低不平,突兀俏麗。其中一獨立的石柱,像一隻似坐非坐的狐狸,惟妙惟肖。一尊高兩米許,腰圍三米多的坐羅漢,似睡非睡,耳鼻俱全。頭、腹、手裸露分明,栩栩如生。
官馬溶洞拾級步入第二廳,仰望平滑洞頂,由三塊巨石構成,像人工建造的屋頂。平視右側,經過兩億多年溶積而成的“雄獅”,前爪搭在石壁上,後蹄踏在石壁下,扶壁昂首,威武雄壯。後面的景觀“山中晨曦”,重重疊疊的鐘乳石,突兀林立,那深處藍色的光輝好像東方欲曉的曙光。轉身看到的是“萬古石龜”靜臥那裏,據史料記載,楊靖宇將軍曾在龜背上揮筆疾書,在此召開過祕密的軍事會議。開發此洞時,還發現了一支用彈殼做的毛筆。當我們聯想抗日戰爭歷史的時候,信步來到了令人眩目的石花廊。石花之多,形態之美,可謂溶洞景觀之精粹。石花壁面積達三十多平方米。結構清晰,羣體緊湊,形似葡萄,又如菜花,離奇新穎。由石花組成的另一組景觀“玉樹瓊花”其形如樹,更像一組美麗的珊瑚樹,斑斑點點像顆顆珍珠,璀璨耀眼;似粒粒瑪瑙,色彩斑斕。氣魄宏偉壯麗的石花崖,人間罕見。
右轉彎,進入第三廳。這一廳,廳內有廳,洞中有洞。色彩透明的乳花,像寶石一樣佈滿洞頂。叢叢石筍形成的“天府石林”,有的拔地而起;有的倒掛下垂,如棒如錘、如劍如錐。筆直的通天洞,洞內飛流直下,千古濤聲鑄成宏觀的景色(千尺崖瀑布)。“仙翁渡海”“觀音閣”“滴露佛”“蘑菇石”“地下洞”,組組景觀都極有特色。景奇任遐想,狀異動魂魄。走向下面的石谷,同過“澗谷門”,左側是熔岩形成的“石竹”,有如一片幽官馬溶洞靜的茅竹林;右側是“石瀑洞”,景觀險峻。
援石壁漸進,清爽襲人。來到第四廳,如入癡迷夢境。該洞有“澗谷”“小天池”“石溪”“仙人觀瀑”……。“鍾乳瀑”如巨大的帷幕徐徐下落,爲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幅雕塑畫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左顧“擎天柱”,正與它的孿生兄弟“巨首猿人”連袂而立,佇立稱雄,令人深感嘆止奇觀。右盼“仙人觀瀑”,一位“仙人”靜靜地坐在起伏迭翠的峯巔之上,舉目眺望對面的飛瀑,聆聽浩瀚的濤聲,令人產生淨化超脫之情。
順着四十九級雲梯廊道而下,在踏上高懸的雲梯,向前眺望,是一箇巨大的峽谷。向下看,有如萬丈深淵;向上看,陡峭一線。走下雲梯,來到第五廳“凌霄寶殿”,面積約四十多平方米。全洞呈錐狀,殿高數十丈,可容千餘人,雄渾俊俏,紫氣氤氳,景色奇特,層層繞壁的橫紋像樹木的年輪,它生動地記錄了當年這裏地殼變遷的歷史。
官馬溶洞通過浮橋,來到地河“水晶宮”,這條清澈的地下河流,洞水相連,冥冥一色,靜影沉壁,清晰可辨。但它究竟多深多場,流向何方,令人叵測。另一景觀“仙人谷”,該洞曾是水下洞,經過地殼沉降後露出水面。那被水浸蝕的痕跡,就像大海的礁石被波濤衝擊而形成的各種高低不平的石窩,起伏變化,妙趣橫生。這樣的奇觀,不僅使人們聯想起那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
便遊官馬溶洞,盡得奇情雅趣。溶洞的景觀千姿百態,神韻風采。她美在不加修飾,不經雕琢;而在質樸歸真。如果說名揚天下的本溪水洞好似一位秀麗的少女,那麼,這座神采飄逸的溶洞更像一箇英俊的少年;如果說桂林的七星巖景觀好似少女經過梳妝打扮,而這溶洞的瑰麗卻渾然天成,更富有大自然的靈氣。
最新官馬溶洞導遊詞 篇7
官馬溶洞的範圍很大,洞連洞,洞中有景,景景傳神,遊人進洞將在洞中走平洞、上天洞、下地洞,彎彎曲曲,直下20米的地洞進入水洞,全長480米,全洞有6個展洞幾十個景觀。溶洞中有“仙人壁”、“石龜靜臥”、“夫府石林”、“仙翁渡海”、“水晶宮殿”等形狀奇異的各式景觀。所有這些形象生動的景觀,都是經過千萬年一滴滴形成的,水滴到地面,就變成了石筍,石筍和石鐘乳最終連在一起,就變成了石柱、石花、石幔等神奇瑰麗的景觀。
溶洞的範圍很大,洞連洞,洞中有景,景景傳神,遊人進洞將在洞中走平洞、上天洞、下地洞,彎彎曲曲,直下20米的地洞進入水洞,全長480米,全洞有6個展洞幾十個景觀。溶洞中有“仙人壁”、“石龜靜臥”、“夫府石林”、“仙翁渡海”、“水晶宮殿”等形狀奇異的各式景觀。所有這些形象生動的景觀,都是經過千萬年一滴滴形成的,水滴到地面,就變成了石筍,石筍和石鐘乳最終連在一起,就變成了石柱、石花、石幔等神奇
溶洞裏有一條地河,名爲小天池,其水清澈、甘冽,水深數十米,在一箇面積約爲800平方米的大廳中緩緩流過。地河岸邊,有一尊慈眉善目、面帶笑容、袒胸露腹的彌勒佛,這是工匠在開鑿隧道時偶然發現的。他笑容可掬,可那雙睿智、深邃的目光,卻似乎穿越層層疊疊的岩石,看透世事的變幻、人間的冷暖。
沿石階、鐵梯而上,遠遠地傳來巨大的流水轟鳴聲。一道九米寬的瀑布,從30多米高的鐘乳石上奔湧而下。細流如絲如縷,飄逸瀟灑,被譽稱“淑女浣紗”;湍流似銀簾垂掛,水珠飛濺,蔚爲壯觀。
有一箇美麗的傳說,爲官馬溶洞增添了神祕色彩長眉大仙曾隱居於此,修煉成仙,並以瓊漿聖水普救衆生,所以人稱此洞爲“仙人洞”。“仙人洞”是此洞原名,因地處原官馬鄉,故又稱“官馬溶洞”。
有一箇真實的故事,讓人對官馬溶洞肅然起敬楊靖宇將軍與他的抗聯戰友,曾在此召開過祕密會議。一箇石龜的脊背,曾做過將軍的寫字檯。開發此洞時,有人發現一隻用彈殼做成的毛筆,印證了這段歷史的真實性。
官馬溶洞中,有一處露滴岩石,極象騰空而起的蘑菇雲,如何形成這般形狀,尚待研究;由此而構成的地下溶洞,也尚待開發。神奇的官馬溶洞喲,你究竟還有多少祕密要告訴世人?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