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導遊詞(精選27篇)

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衆多,構成了趵突泉羣。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鉢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羣之首。作爲衆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爲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爲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箇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衆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爲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爲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爲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爲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爲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啓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爲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爲何稱“蓬山舊跡”?意爲東海神山但是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爲“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爲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爲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轉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轉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爲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羣。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爲“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着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爲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遊客,那裏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着“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爲“校士館”、“師範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爲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峯”屬宋代壽山艮嶽遺物,上面佈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讚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爲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爲珍貴,稱爲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杆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裏,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爲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峯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爲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着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墻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啓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爲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蹟、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爲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爲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衆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餘,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爲向島榭,中景爲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爲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爲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着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爲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爲“宗工巨匠”,蔚爲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爲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爲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爲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臺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爲“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爲“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爲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爲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夕陽西下,我們已經遊覽完了行程裏的所有景點,感謝大家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們再見!

景點導遊詞 篇2

  查干湖稱“大水泊”,又名查干卓爾,位於省前郭縣的西北部查干湖冬季捕魚,總面積60萬畝,蓄水量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達6米,與附近的辛甸泡、新廟泡和庫裏泡三個姊妹湖泊相通,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省最大的內陸湖泊。湖泊南北長37公里,東西寬17公里,湖岸線蜿蜒曲折,長達128公里,四周環境優美,景色秀麗,風光迷人,是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蘆葦生產基地和天然旅遊勝地。

  查干湖景區位於省前郭縣的西北部,距松原市區45公里,距長春市193公里,距白城市132公里,距哈爾濱市265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景區位於前郭縣蒙古屯鄉川頭村東側,處在松花江到查干湖的入口。風景區內的敖包山上建有一座氣勢磅磷的藏式喇嘛廟–妙音寺,喇嘛廟對面,設置寬闊的廟會廣場。按傳統習惜,每年六月十四、十五兩天,在這裏舉行麥德爾經會,舉行大型化裝查碼舞會。陳列在博物館裏的塔虎城遺址沙盤、仿製的庫裏滿蒙文石碑、青山頭遺址出土的文物等更引人入勝。 風景區的最高處,一座五層仿古建築——“放眼樓”巍然聳立,如同洞庭湖畔的“岳陽”,似滇池岸邊的“大觀”。登上放眼樓,整個旅遊區的景觀可盡收眼底,。引松尾閘東側高崗處,一尊蒙古族少女敬獻哈達的大型雕塑,正以蒙古族最神聖的禮節,向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表達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歡迎。

  風景區景觀星羅棋佈,各具形態的亭、樹、閣,廊、雕像等,如顆顆明珠灑落在林海之中,常青樹婆婆環繞,把建築映襯得熠熠生輝,廣場上、湖岸邊、密林中,於朗然醒目之處,分佈着成吉恩汗、嘎達梅林、陶克陶胡及蒙古騎兵團衆勇士等歷史人物的中型雕塑和十二生肖小品,並建有一座小型植物園。

  查干湖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漁業和蘆葦的生產基地,盛產鯉魚、鰱魚、鱅魚、鯽魚等15科68種和蝦類、蘆葦、珍珠水產資源,年產鮮魚3000噸,魚苗350噸,蘆葦3萬噸,其中查干湖”胖頭魚”經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爲綠色食品。查干湖的冬捕場面最爲獨特和壯觀,數九寒天,上千人冰上作業,幾十輛機動車晝夜運輸,幾十萬斤鮮魚破冰而出,其場面堪稱全國之最。這裏也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1992年被列入省自然保護區。一座高30米、跨度直徑200米的水陸兩棲遊樂宮設在園區盡端。內部設施應有盡有,門類繁多,可同時容納數千人,在這裏觀賞遊玩。引松尾閘上邊的船渡機械,可載着遊人躍過引松橋,直入查干湖盡情遊覽湖上風光。

  規模宏大的遊樂園中,世界著名風光縮仿建築羣,使遊人宛如置身於異國他鄉,大開眼界,按照五大洲一些國家的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奇觀,依次精雕細刻、飾於園內。主要作品有古埃及金字塔、俄羅斯古代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日本大島居、美國的流水別墅等。風景區內設自由市場、仿古商業街、美食街、文化娛樂街等。

景點導遊詞 篇3

  松花湖位於市東南約14公里處,是1937年攔截松花江水建設豐滿水電站疊壩成湖形成的,這裏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松花湖的春夏時節,林木疊翠、適合避暑;秋冬季節,這裏漫山紅葉、雪蓋山湖,一派北國美景。

  松花湖名勝風景區目前共有11處景區,從松花湖豐滿碼頭向湖區走,有五虎島、臥龍潭、駱駝峯、鳳舞池、石龍壁、摩天嶺、額赫島等旅遊區。有個別景區正在開發,有的景區還保留着原始風貌。

  豐滿大壩位於松花湖西北端,是豐滿水電站的大壩。大壩始建於1937年日僞時期,是日軍爲了將東三省打造成軍事物資供應基地而實施的工程之一,是當時乃亞洲第一高壩。當年建壩過程中,有上萬中國勞工被餓死累死或被打死,十分悽慘。

  五虎島是松花湖中最著名的一座島嶼,位於距離電站大壩西南17公里的湖叉處。島上林木蔥蘢,建有省內最大的遊樂園,還建有連水橋、望湖臺、造型別致的五虎亭廊,以及古樸典雅的魚味餐館。

  金龜島是離大壩不遠的一箇湖中島嶼,因其形狀似一隻大龜鳧於水上、有頭有尾、神態酷肖而得名。島上綠樹滿崖,島中建有一座金山亭,紅柱黃瓦,氣派不凡。遊客可乘船登島,登上山亭可眺望湖山美景和大壩。

景點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我是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遊的導遊,我姓陳,你們就叫我陳導吧!你們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門,想知道莫高窟是什麼樣的嗎?聽我慢慢道來。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部,距城約25公里,洞若觀火窟開在鳴沙山東的斷崖上。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

  遊客們,洞窟數目達到492個,塑像20_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釐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爲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麼,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遊時的參觀重點。

  遊客們,你們知道嗎?莫高窟始建於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各黨路過此地,忽然見到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認爲這就是佛家的聖地,遂四處募捐,開掘了第一個石窟。消息傳開後,商旅紛紛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這樣一直延續到元代,經歷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受最重點的文物保護。

  好了,現在我介紹到這兒,請大家漫步欣賞。不能亂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畫上亂塗亂畫,要保護文物。

  謝謝!

景點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裏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爲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爲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爲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爲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景點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接下來我們要去遊覽的景點是市的隕石博物館,到那裏去看一位來自遙遠外星的神祕朋友——隕石。

  隕石是我們江城世界級的旅遊資源被稱爲“宇宙使者,天外來客”。它是在1976年3月8日隕落到市的,這次隕石的墜落相當於1.7級的地震。

  當天有衆多的百姓親眼目睹了隕石降落的一幕,據他們回憶說,最處是在天空東北部突然出現一箇紅色的火球,光芒四射,極爲耀眼,此滿月還要大。在火球的後面拖着一束光帶,夾雜着滾滾的濃煙。

  火球在遠行過程中,由於巨大的溫度以及受外力作用,隕石體產生過多次爆炸,當隕石的主體在市龍潭區金珠鄉上空發生爆炸時,一箇黃色的大火球突然發出強烈的閃光,隨之衝出三個小火球,帶着光束魚貫向西南飛行,這就是隕石中最大的三塊隕石。現在被命名爲一號、二號和三號隕石。隕石降落在了市和永吉縣附近方圓近五百平方公里的平原區域內。

  一號隕石落在了市永吉縣樺皮廠鎮靠山村十社,3月8日在北方,天氣剛剛變暖,一號隕石穿透了1.7米的凍土層,遁入地下6.5米,坑口直徑爲2.1米,當時距事發現場最近的目擊者亢永春老人回憶,一號隕石落地後,從遠處看,翻滾的煙塵逐漸形成小磨菇雲,高約50米,煙塵濃度極大。被濺出的碎土塊,最遠可達150多米。

  隕石雨剛一降落,省市中科院組織了“隕石雨考察小組”,對它進行調查,當時共收集到較大隕石138塊,總重量爲2616公斤,現已被市博物館收集展出,從一號隕石坑內取出的隕石淨重是1775公斤,體積爲117x93x84立方厘米,是目前石隕石中最重的一塊。

  隕石帶來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信息,對它們的實驗分析將有助於探求太陽系演化的奧祕。

  太陽系是由恆星太陽、行星、慧星、流星體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組成太陽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九大行星和數量衆多的小行星,小行星大多數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時常會有一些特殊軌道的小行星偏離軌道。

  因爲有這些特殊軌道的小行星,宇宙間便產生了一些星球間的碰撞,有愛好天文學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每年十一月中旬的時候,按照地球的運行規律,地球應穿過坦普爾慧星軌道,由慧星尾部噴發出細小的塵粒而散落在軌道上,正好與地球迎面相撞,同一時間,在地球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場十分壯觀的流星或流星雨。

  隕石就是因爲這種星與星的碰撞,而隕落到地球上的,據天文學家推算,隕石這位“宇宙使者,天外來客”,本是47億年前形成的,直徑約爲440千米的一箇小行星的一部門。它的運行軌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在大約八百萬年前的一次劇烈的天體碰撞中瓦解了,於是誕生了隕石的母體。隕石在第一次碰撞誕生之後,形成了一箇獨特的橢圓形空間運行軌道(近日點大約一億五千千米)進入地球公轉軌道內部(遠日點約爲四億二千千米),位於小行星帶的邊緣,這與地球的公轉軌道,就形成了兩個相交點,使它同地球碰撞成爲必然。

  1976年3月8日下午,隕石沿着它自己的運行軌道以15—18千米/秒的相對速度從地球的後面追上地球,以極高的速度穿過大氣層,於是15時2分36秒,使發生了隕石的隕落。

  在我們隕石隕落之前,美國在1948年2月28日發現的諾頓石隕石被稱爲世界之最,重1079公斤,但是隕石隕落之後,很顯然的擔當了這個世界之最的角色,那麼除了它的重量爲世界之最以外,同時還創造了另外一箇世界之最和一箇奇蹟,就是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的一場隕石雨。雨區降落範圍非常廣,分佈在東西長72千米,南北8.5千米,總面積近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隕石就其數量、重量、散落範圍以及科技含量在世界都是罕見的。隕石雨降落時,鋪天蓋地,呼號之聲,幾百裏以外,清晰可聞,落地的巨響和震波,震碎了很多居民住宅的玻璃窗,場面之宏大,威力之巨猛,如同一顆小原子彈,然而,竟無一人一畜傷亡,可謂一奇。

  目前隕石按含金量與硅酸巖的比例,科學家把它們分爲三類,即石隕石、鐵隕石、鐵石隕石。隕石屬於石隕石。據科學分析,隕石屬於橄欖石,即古銅輝石球粒隕石,是極爲珍貴的宇宙樣品。在隕石中發現了十三種氨基酸和有機化合物。在隕石內部還找到四十多種礦物質和三十多種原,其中有些礦物制是在同類隕石中的首次發現。爲揭開原素起源提供幫助,可以說“隕石的光臨相當於發射了一顆地球人造衛星。”

  那麼隕石與人類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恐龍是古代一種大型爬行動物,如果中生代末期它們不滅絕,那麼處於矇昧時代的古猿至少沒有機會變成現在的人。那麼,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呢,科學家們發現。第三邊界沉積層堆積着一層厚約幾十釐米的白色粉末。那麼地球上極爲罕見的氨基酸,因此他們推斷,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爲10公里的隕石與地球相撞,撞擊後的巨大爆炸使大多數恐龍立刻死去。爆炸後的粉末籠罩在大地上面數年之久,土溫驟變致使恐龍無一倖存,而恐龍的滅絕卻給其他新生動物帶來了生機。比如哺乳動物的出現,古猿也被迫走出了森林。隕石促成了人類的產生,由於隕石的影響,促進了生物的產生進化發展,但隕石也會帶來毀滅人類的危害性。

  各位朋友,大家看,這塊隕石,在它的表面有一層深色的殼,叫熔殼,厚度大約有0.5—1毫米左右。科學上按照它的形成次序和外表的特徵,可以將熔殼分爲初始熔殼和次生熔殼。那麼,熔殼有是怎樣形成的呢?當隕石以每秒15—18千米的高速衝進大氣層時,強烈的衝擊波使空氣分子急速的分解、電離和燃燒,溫度可以達到20__&.ordm.C,這巨大的.熱能部分地傳給隕石體,使其表面溫度達3000—3500&.ordm.C,表層的礦物質直接汽化而揮發。還有一部分,在隕石的表面形成一箇液態層,當隕石隕落到低空以後,速度與壓力急劇下降,使硅酸溶液迅速冷卻,於是形成了玻璃狀物質,微晶或雛晶。溶殼也就是在這樣的物理化學過程中形成的。另外我們看到的隕石表面還普遍具有形態多樣、大小不等的許多氣印。這是因爲隕石在大氣層中與空氣劇烈摩擦、燃燒和氣流衝擊形成的。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所參觀的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一座隕石博物館,屬於自然類,在這個博物館裏,還收藏着許多關於隕石的資料、照片以及其他國家的隕石標本等等。大家可以再仔細地看看,也可以在這裏拍拍照,留作紀念。

景點導遊詞 篇7

  官馬溶洞位於省市南128公里,在磐石市東北官馬鎮南7公里有一溶洞攬勝的古官馬溶洞。官馬溶洞景物奇特,巧奪天工,洞中有洞,敢幹桂林七星巖媲美。

  溶洞具有鮮明的中國北方型溶洞特徵。洞體分爲上、中、下三層,目前已經開發的是溶洞的中、上層,其它部分正陸續開發過程中。目前,這裏已經開發的部分由6個景區組成,景觀奇麗多姿,變幻莫測,共有4種類型和20多種形態的鐘乳石。巨大的石花壁和露滴石國內罕見,堪稱東北之最;地河水清澈見底,據傳在“聖水仙河”裏洗洗手、洗洗臉,會給遊人帶來好運氣。還有“天府石林”、“仙人觀瀑”、“玉樹瓊花”、“仙山佛塔”、“駱駝峯”等諸多景觀,令遊人遐想萬千。洞內空氣暢通,常年恆溫100C四季涼爽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作爲人們旅遊的選擇之地。

  官馬溶洞經專家考證,開發面積約3800多平方米,總長度490米,由5個大廳、一箇水廳組成,每廳之間由走廊相連,最大的廳約600平方米,高達30米以上。官馬溶洞是在大約一億年前地殼運動時,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佈在古生代石碳系地層中,岩石多爲石灰石和大理石,由於火山噴發的大量酸性物質長期侵蝕,地球內部的造山運動,形成了一箇雄奇瑰麗回曲折的地下溶洞。洞外酷熱難耐,洞裏涼氣宜人,洞內深邃,色彩絢麗,景物奇特,一景勝一景,令遊客歎爲觀止。

  傳奇故事

  官馬溶洞不但是一箇神奇的洞、神祕的洞,而且還流傳着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據說很多久以前,在官馬山下住着一箇樸實憨厚的農民,他有妻子和一雙兒女,還有一箇老父親,一家人勤勞耕作,日子非常紅火。農民既愛妻子、兒女,更孝順老人,而且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受到四鄰的稱讚。一天,老父親病了,四處抓藥不見起色。父親的病使兒女愁眉不展。這種孝敬的心情感動了山洞裏的仙人,仙人就託夢這位農民,告訴他趕快上山取泉水給老父親喝,三天就能病癒。農民上早就進洞取來泉水給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傳開,附近村民紛紛上山取水,方圓百里的老百姓由於喝了洞中泉水,一箇個體格健壯很少患病。從此,人們稱此山洞爲“仙人洞”,洞中泉水爲“聖水”。由於每天來這裏的人絡繹不絕,進洞必須舉着燈籠、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將洞頂都燻黑了。

景點導遊詞 篇8

  北山旅遊經濟開發區是市政府1998年初批准建立的集旅遊觀光和經濟開發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區,佔地達518公頃。

  北山公園始建於1920_年,是市重要的勝地,地處市中心。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羣,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於林木蔥鬱、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

  北山幾百年來,已成爲人們踏春、消夏、賞荷、觀雪的旅遊勝地。更是遠近香客朝山進香,拜廟祈神的福地。遊北山可在湖上蕩槳乘舟;可在亭中小憩品茗;可在祖師廟裏拜謁祖師;可在藥王廟裏拜藥王。每年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和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遊人香客雲集,馬戲、雜技、歌舞、秧歌等各種表演,土特產品、風味小喫,琳琅滿目,盛況冠絕東北。自清朝年間便有“千山廟會甲東北,廟會勝千山”之譽。

  一九九八年引資新建了“鳥語林”景區和冰雪旅遊大世界。

  一九九九年八月,市政府聘請北京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心對北山公署前山區作了新的規劃,並投資3000萬進行改造,計劃20_年5月底完工。新的規劃由正門入口區、荷花觀賞區、九龍廣場、九龍溪遊憩區和水禽觀賞區構成。每一景觀區遊覽內容豐富,自成一體,又相互呼應,整體協調。

景點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我美麗的家鄉——安陽。很高興認識大家併爲大家服務,我是小導遊郭越博,大家叫我小博好了。

  安陽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這裏有許多名勝古蹟:有上大下小的文峯塔、聞名世界的紅旗渠、甲骨文的發源地殷墟、中國第一個文字博物館、羑里城、岳飛廟、袁林等等。這裏有許多特產:如內黃的大棗、滑縣的道口燒雞和老廟牛肉、林州市的山楂和核桃、馬投澗的小米……這裏還有數不勝數的風味小喫:像又辣又香的扁粉菜、酸酸的粉漿飯、外焦裏嫩的燒灌腸、人見人愛的三不沾。這裏還是抗金英雄岳飛的故鄉。這裏可真是風光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我首先帶領大家遊覽的是位於我們安陽市文峯路中段的文峯塔。該塔高38.65米,周長40米,五層八面,因建於天寧寺內,原名天寧寺塔,又因位於彰德府文廟東北方,作爲當地“文風”的象徵,故又稱文峯塔。文峯塔的建築富有獨特的風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點,爲安陽人所津津樂道,常作爲向外地人“炫耀”的談資。該塔由下往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寬敞,是傘狀形式,爲國內外所罕見。塔身底層的正面有雕塑精緻的園券門,門頂用磚雕刻有二龍戲珠的圖案,栩栩如生。大家請看,塔身上有許多浮雕,浮雕上的人物造型生動,神態逼真。每層檐角均懸有銅鐘,微風徐來,叮噹之聲悅耳動聽,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請大家隨同我一起登塔。我們將沿着72級臺階盤旋上到塔頂,由於樓梯向上越來越陡,請大家注意安全。現在我們來到了塔頂平臺。大家看,塔頂正中聳立着的是一座高達十米的寶瓶狀塔剎。大家向遠處眺望,安陽的美景盡收眼底。

  遊覽了文峯塔,我再帶領大家去嘗一嘗我們安陽的美味小喫。我們安陽的風味小喫店可多啦!比如小喫一條街上的特色小喫一應俱全,能讓你大飽口福。我重點向大家介紹一下扁粉菜。扁粉菜的特點是:精華在湯、營養在菜、口味在辣。扁粉菜特別注意湯的熬製,採用大骨頭、豬板油加上三十餘味中草藥爲主的獨特配方,經數十道工序熬製而成。其湯肥而不膩,有油不見油,入口綿香厚醇、脣齒留香、餘味悠長。其主菜以豆腐、時令青菜、豬血、扁粉菜條爲主,是解毒清腸、補血美容、排毒養顏的理想食物。大家喫上一碗油滾滾、香噴噴、辣乎乎的扁粉菜,既有利於健康,又能讓你辣得過癮,真是一舉數得。

  大家遊覽了安陽的名勝古蹟,又品嚐了風味小喫,是不是深深地愛上了我的家鄉安陽呢?趕快帶領您的親朋好友,也來我們安陽遊玩吧,我們熱烈地歡迎你們!

景點導遊詞 篇10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硃紅玉,是桂林旅行社的導遊,我將和大家共同度過這段旅程,感謝大家給我了這次機會,我一定會爲大家服務,讓大家在桂林玩得高興愉快,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多關照。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桂林的概況;

  桂林市著名的旅遊勝地,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秀的秀麗風光聞名於世,每年吸引着千萬的海內外的遊客帶桂林來觀光旅遊。

  桂林這一帶的山,一座座高峭聳立,拔地而起,各不相接。桂林的水蜿蜓彎曲,清澈見底,在日後的行程中我將帶領大家乘着小舟去觀賞桂林最美的一條江——灕江。灕江的水是出奇的靜,靜得我們根本感覺不道它在流動;麗江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旅客朋友們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裏了我隨時恭候大家的再次光臨,我相信大家一定對這迷人的桂林流連忘返,一定喜歡上了我這個跟桂林一樣美的導遊,對嗎?再見了!

  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景點導遊詞 篇11

  各位朋友,上午好!我叫_X,是大家此次天堂寨之行的導遊員。各位在旅行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請向王導提出,不必客氣,我將盡其所能幫助大家。預祝朋友們在天堂寨玩的開心、睡的舒心、喫的爽心!

  朋友們,您感受到了嗎?我們正處身在一箇偌大的森林公園內,這是一箇充滿洪荒味的森林公園,四野林木蔥鬱,爛漫山花傳香,白雲在藍天飄蕩,銀流在谷間漫淌,除了偶爾傳來的鳥鳴,就是一片寂靜。請做番深呼吸吧!甜蜜蜜的,會讓您精神大振;請喝口青泉水吧!會使您目清神爽。這就是迴歸大自然的享受,這就是迴歸大自然的樂趣。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是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位於安徽省金寨縣西南角,毗鄰湖北羅田縣和英山縣。天堂寨森林公園總面積爲120平方公里,境內千米高峯有15座,主峯天堂寨海拔1729.13米,古稱“吳楚東南第一關”。在這裏,發生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其中最爲著名的是明初時徐壽輝領導的橫掃大半個中國的"紅巾軍"起義,令元朝統治者聞風喪膽;近代的,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拉開了戰略的進攻序幕。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今日的天堂寨已成爲國家森林公園、著名的旅遊勝地。

  森林景觀因季節而異。春來繁花似錦,夏至青翠欲滴,秋時層林盡染,冬日雪壓冰封。天堂寨位於大別山腹地,地處山區,沒有大市場集散地的優勢,沒有工業發展的優勢,但卻有着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奇博大的天堂寨,因其雲多、霧重、山高、樹密、水碧,形成了風光旖旎,無與倫比的自然景觀,被譽爲生態名山、資源名山、文化名山、藥材寶山,她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6.5%,位居我國所有風景名勝區的首位,是名副其實的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

  在過去的粗放型經濟環境下,交通不暢,當地人只能“靠山喫山”,依靠開山伐木維持生計。而現在,森林資源被保護起來,當地人民的觀念在國家倡導“紅色旅遊”的影響下也發生了轉變,同樣是“靠山喫山”,但現在卻是下大力氣去保護好這片青山綠水,努力開拓旅遊市場,依靠旅遊帶動當地發展。

  保護區內峯、石、樹、花、雲海相映成趣,景色怡人。走進天堂寨,就象走進一幅迷人的畫卷,蒼松迭翠下,潺潺溪水旁,山雨朦朧中,使人渾然覺得“山朦朧、水朦朧、天朦朧、地朦朧、月朦朧、鳥朦朧”,實有“我在山裏行,賽過做神仙”的意境。

  天堂寨是“紅軍”的故鄉,曾爲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奉獻了無數英勇的戰士和多位將軍,有“將軍縣”之美譽。其中的天堂寨馬石小學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因位於海拔1000餘高的半山腰上,而多次遭遇山洪,幾度被毀。但山裏人仍不願放棄,頑強地保存了僅有的幾間破損校舍。90年代後,外界發現了幾近荒蕪的她。一批又一批的人們在尋訪革命遺蹟、領略壯麗美景的同時,紛紛將自己的關愛帶入其中,使之成爲了“希望小學”。現在,馬石小學有4位教師和43名學生。我們歡迎有意資助希望小學的,獻出愛心,我們將義務爲類似活動提供幫助。

  謝謝大家!

景點導遊詞 篇12

  蘭亭位於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爲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之一。由於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於紹興平原、水網地帶與丘陵山區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裏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遊覽地。蘭亭所以有這麼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爲消災除兇,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爲一種水邊嬉戲的遊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爲控制,誰出節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蘊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彙編成集,並應衆人之邀,乘着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蘭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爲“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聖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緻,主要的景觀建築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建築,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爲王羲之父子合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據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聖旨的呼聲,身居當地右軍將軍的王羲之當然不敢怠慢,立即擱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寫了一箇“池”字。碑側鵝池是紀念性建築,除與鵝池碑相呼應外,還同王羲之一生愛鵝有關。王羲之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也喜歡養鵝,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書寫“道德經”換鵝的故事,凡是與紀念王羲之有關的地方大多有鵝池建築。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爲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書。中間有斷痕,爲_時所遺留。80年恢復時,無論如何找不回兩字之間的一小塊碑石。雖然已經精工相接,但旅遊者總是深感遺憾,喜歡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處用手指去彌補摩畫,時間久了,“蘭亭”二字中間的殘缺部分似乎隱約重現,蘭亭碑也就被人們戲稱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條彎彎曲曲小溪,流觴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臨水而坐,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可以說,沒有當時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沒有《蘭亭序》的誕生,當然也不可能有蘭亭如今這樣的知名度,曲水流觴應是蘭亭景區的靈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風雅之人仿古流觴。

景點導遊詞 篇13

  Chers visiteurs, bienvenue au jardin botanique de Shenzhen Xianhu.Enparlant du jardin botanique, il y en a presque partout dans le pays, n'est – cepas?Il a été construit en 1982 et a été officiellement ouvert le 1er mai1988.Couvrant une superficie de 8 800 Mu, il est divisé en 5 zones selon latopographie, la végétation et les lieux d'intérêt.Il y a plus de 1500 espèces deplantes sauvages et plus de 400 espèces de plantes tropicales. En particulier,le jardin botanique a recueilli et préservé plus de 140 espèces de plantesprécieuses menacées, telles que Metasequoia chinensis, asperges, Tung Hong,etc.Tout le monde vient de marcher pour voir, chaque plante est accrochée à unemarque, introduire sa famille, le genre, le nom scientifique, l'origine,l'utilisation, nous pouvons voir des trésors précieux, peut également apprendrela connaissance du jardin, profiter parmi eux.Mais Shenzhen Xianhu BotanicalGarden et le jardin botanique commun ont quelques différences, en bref, est "unarbre un temple, une forêt un pavillon".

  Quelqu'un a dit que le nom est si beau – Lac des fées, y a – t – il unehistoire? Oui, il est dit que trois belles fées élégantes sont descendues duciel dans l'antiquité lointaine. Elles ont traversé le versant ouest du MontWutong dans le nord – est de Shenzhen et ont été profondément attirées par lepaysage élégant ici.Bien que le paysage soit agréable, les ancêtres de Shenzhensont confrontés à la sécheresse et à la calamité, les rizières sont sèches,l'eau est aussi chère que l'huile, la famine est devenue un règlement, enregardant les ancêtres un visage douloureux et une paire d'yeux d'espoir, troisbonnes fées ont déplacé le c?ur de l'isolement, ils ont décidé de rester icipour prier pour la pluie pour les gens ici.C'était l'heure de l'inclinaison versl'Ouest, seulement trois fées avec leurs mains autour d'un cercle, mancheslégèrement balancées, une forte pluie du ciel.Ce qui est merveilleux, c'estqu'après la forte pluie, l'endroit entouré de trois fées est devenu un lac d'eaubleue et de ciel bleu. Les générations suivantes l'ont nommé "Lac des fées",espérant qu'il sera toujours béni pour les gens locaux.

  【 Deng Xiaoping Plant Banyan tree】

  Les mythes et les légendes sont toujours beaux parce qu'ils sontillusoires.Cependant, dans le jardin botanique de Shenzhen Xianhu, il y a unehistoire plus belle que les mythes et les légendes, comme hier, tout est en vue,de sorte que les gens se souviennent et se souviennent d'un grand homme.Auprintemps 1992, Deng Xiaoping, le concepteur en chef de la réforme et del'ouverture de la Chine, a effectué une tournée vers le Sud et a prononcé unesérie de discours importants, qui ont ouvert la voie à une nouvelle vague deréforme et d'ouverture de la Chine et indiqué la voie à suivre pour le grandnavire oriental de la Chine.Dans la matinée du 22 février de cette année – là,le soleil chaud brillait sur le lac Xian ondulant. Le camarade Deng Xiaoping,accompagné par les dirigeants du Gouvernement central et des provinces etvilles, a visité le jardin botanique du lac Xian avec enthousiasme. Il a loué lepaysage naturel et l'aménagement du jardin et a donné des instructions pour ?faire du bon jardin botanique, le jardin botanique a beaucoup de potentiel ?.Plus tard, il a planté un figuier de montagne à c?té du lac Xian.L'arbre n'estpas seulement un bon endroit pour visiter le jardin botanique, mais aussi untémoin d'un événement historique.Les gens disent que c'est la bénédiction du lacdes fées.Vous voyez, ce Banyan luxuriant est le grand homme nous a laissé unsouvenir permanent – les anciens plantent des arbres, les générations futuresprennent froid, s'il vous pla?t prendre des photos avec lui.

  [Temple Hongfa]

  Dans le nord du jardin botanique de Xianhu, il y a un temple Hongfa, leseul Temple du Centre – ville de Shenzhen.Le temple Hongfa a été construit enl'honneur de trois fées légendaires.En 1985, le temple des fées a étéreconstruit et rebaptisé Temple Hongfa.C'est le plus jeune Temple de Lingnan,avec une surface de construction de plus de 10 000 mètres carrés, avec desb?timents tels que le pavillon tibétain, le hall Mahatma, le temple Tianwang, latour du tambour d'horloge, etc.L'une des caractéristiques du temple Hongfa estsa floraison d'encens.Chaque jour férié, les hommes et les femmes fidèles qui serendent au temple Hongfa sont très appréciés.En particulier pendant le festivalde printemps, sur la route menant au temple Hongfa, le flux de personnes et leflux de véhicules se rencontrent, nous devons mettre en ?uvre le contr?le de lacirculation.Une autre caractéristique est que les moines du temple Hongfa sontaussi talentueux que de nombreux organes, entreprises et institutions àShenzhen. Ils ont une haute qualité culturelle et des dipl?mes, principalementdes dipl?més de l'Institut bouddhiste.Aujourd'hui, il est présidé par levénérable ma?tre benhwan. Bien qu'il ait cent ans et ait traversé de nombreusesvicissitudes de la vie, il a apporté à d'innombrables personnes un bon étatd'esprit et une foi forte pendant des décennies. Actuellement, le temple Hongfaest directement géré par l'Association bouddhiste chinoise et devient un lienpour renforcer les liens avec les bouddhistes de Hong Kong, de Macao et deChinese Taiwan ainsi qu'à l'étranger.

  [forêt fossile]

  Ensuite, je vais vous présenter une forêt spéciale dans le jardin botaniquede Xianhu – la seule forêt fossile de notre pays à ce jour.Avec le climat marinSubtropical de Shenzhen, il n'est pas possible d'avoir ici.Mais les gens deShenzhen osent le faire. Au cours du neuvième plan quinquennal, plus de 10millions de yuans ont été investis, ce qui a créé une possibilité sur plus de 10000 mètres carrés de terre.Sous le ciel bleu et les nuages blancs, les vieuxtroncs bruns, debout ou allongés, sont plus de 200! Le plus lourd est de 9tonnes, le plus haut est de 6 mètres.Les regarder, c'est comme communiquersilencieusement avec l'histoire, c'est choquant.? C'est votre plus grand pointde vente à l'étranger ?, a déclaré un fonctionnaire de l'Organisation mondialedu tourisme au Directeur du parc lors d'une enquête.

  [Musée de la paléontologie]

  ? c?té de la forêt fossile, il y a un b?timent unique – le Musée de lapaléontologie de Shenzhen. C'est un autre des plus grands jardins botaniques deXianhu en Chine, c'est – à – dire le premier musée de la paléontologie en Chineà ce jour.En entrant dans le musée, vous êtes amenés dans l'histoire géologiquelointaine.De la formation de la terre, de l'origine de la vie à l'émergence del'homme en peu de temps, vous pouvez facilement traverser le tunnel espace -temps, sentir la montée et la chute de la vie dans l'histoire géologique.?l'heure actuelle, le Musée contient des spécimens du paléozo?que au mésozo?queet au cénozo?que.Ici, c'est la première exposition publique du Dinosaure Jingyanmamen Creek, qui mesure 20 mètres de long et est le plus long animal au monde.Deplus, Zhang He, qui a joué un r?le important dans l'histoire de l'évolution desmammifères, a été le premier mammifère fossile complet du mésozo?que à êtredécouvert.Tout cela nous donne l'occasion de nous rapprocher de la science et del'histoire.

  Les visiteurs, après avoir apprécié "un arbre, un temple, une forêt et unesalle" du jardin botanique de Xianhu, ont – ils une profonde impression que cejardin botanique n'est pas l'autre Jardin botanique, se sentent vraimentdifférents? C'est la terre de Shenzhen, un endroit qui continue de faire desmerveilles, J'espère que vous aimez ici, bienvenue à votre retour!

景點導遊詞 篇14

  鹿回頭有一箇海南黎族美麗的愛情傳說:古代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獵手,頭束紅巾,手持弓箭,從五指山翻越九十九座山,涉過九十九條河,緊緊追趕着一隻坡鹿來到南海之濱。前面山崖之下便是無路可走的茫茫大海,那隻坡鹿突然停步,站在山崖處回過頭來,鹿的目光清澈而美麗,悽豔而動情,青年獵手正準備張弓搭箭的手木然放下。忽見火光一閃,煙霧騰空,坡鹿回過頭變成一位美麗的黎族少女,兩人遂相愛結爲夫妻並定居下來,此山因而被稱爲“鹿回頭”。根據這個美麗愛情傳說而建造的海南全島最高雕塑“鹿回頭”已成爲三亞的城雕,三亞市也因此得名“鹿城”。

景點導遊詞 篇15

  女士們、先生們:

  (作自我介紹…

  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全國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爲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爲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羣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聖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豐富,景色宜人。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於曲阜,黃帝生於壽丘(曲阜城東8裏處),舜於壽丘作什器的記載。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儘管這是傳說,但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從境內保存下來的20餘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

  “曲阜”一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於曲阜”800餘年,曲阜爲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箇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故山東省現仍沿用“魯”作爲簡稱。公元前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爲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爲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爲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現面積爲890平方公里,人口60餘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的有110餘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爲全國首批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爲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於1994年被聯合國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曲阜的文物古蹟十分關注,國家先後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爲了大力發展旅遊事業,曲阜又相繼開發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遊資源新格局,成爲中外遊人嚮往的文化旅遊勝地。

  孔廟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誕生於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魯都闕里聚徒講學,傳授“六世”(禮、樂、射、御、書、數),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晚年,他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爲傳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創立了“重仁尚禮”的儒家學說,把中國古代文化推向了一箇新的高峯。

  孔子死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其生前所居之堂立爲廟,“歲時奉祀”。當時只有“廟屋三間”,內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車、書等。其後,隨着歷代王朝層層加諡孔子,孔廟不斷得到維修擴建,至明、清時期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1200餘塊碑碣,令人一步三嘆。孔廟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爲中國三大古建築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二千多年來,遊人競相尋蹤憑弔,流連往返。金聲玉振坊孔廟第道門坊。“金聲玉振”四個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原意爲一首完美的樂曲。我國古代奏樂時,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磬玉振)結束。這裏比喻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讚揚孔子對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此坊建於明代,“金聲玉振”四字爲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題寫。

  欞星門孔廟第一道大門。欞星即靈星,古人認爲它“主得士之慶”,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孔廟設欞星門,意爲尊孔如同尊天。

  孔子創立的儒學及儒家思想統治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所以後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讚譽孔子,意爲他給人的好處如同天地一樣大,他的主張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因此,孔廟第一進院落東西兩側腰門題爲: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聖時門“聖時”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聖人做了比較,“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璧水橋過聖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橋,爲明代所建,因“壅水環繞如璧”,故名“璧水橋”。

景點導遊詞 篇16

  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裏就有我爲大家做一箇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爲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裏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裏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爲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_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裏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爲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裏沙漠的東移、成爲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裏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爲是南部的‘油盆’現爲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着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爲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爲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着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_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爲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爲‘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爲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着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爲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裏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裏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裏穿過、隨着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裏又被譽爲‘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着沙漠之舟、聽着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景點導遊詞 篇17

  hello,歡來到九華山,我是今天的導遊牛牛,古代詩人李白曾說過‘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大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詩。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華山的獨特美

  前兩天一場大雨剛過,喚起了九華山的漫山雲霧,所以呢,我們可以穿雲踏霧走上山徑。可以看到山路兩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遠遠望去,天台峯高穿雲間,如一把穿天銀劍聳立在雲霧之中。仰望天台,峯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

  我們現在還在半山腰,我看很多遊客似乎都已經很累了呀,那我們停下了休息一會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現在這裏也是很美的,有沒有一種神山住的地方那種感覺,休息夠了我們就繼續,因爲九華山的全景啓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登上山峯,所以爲了不虛此行,走吧,一起上,一起加油。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我們終於登上峯頂,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空氣特別清新呢,而且在這裏耳聽松濤流泉,環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羣峯猶如朵朵蓮花在雲海中若隱若現,極目遠眺,大江如練,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這裏,還是不是有一種神仙般的感覺,難得有這麼新鮮的空氣,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幾下,我們現在就慢慢欣賞九華山的美吧。

景點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唐山旅遊,我是本次導遊員,大家可以叫我,坐在我右手邊的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他駕駛經驗豐富,技術一流,請大家放心乘車,爲了避免大家上錯車,請記一下我們車牌號是XX12345。今天的唐山之旅就將由李師傅和我共同爲大家服務,我們一定努力讓您滿意,懇請您對我們的服務多提寶貴意見。因爲景區人多,麻煩大家記一下我的手機號,以方便儘快找到我。在此祝大家玩的輕鬆、遊的順心。

  下面呢,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唐山。大家對唐山的印象都是唐山大地震吧。地震並沒有震倒唐山人,反而震醒了唐山人,唐山的抗震精神延續了一代又一代。 首先,介紹一下唐山的歷史。唐山有着悠久而光榮的歷史。據考古證實,在遠古時代,唐山的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唐朝貞觀十九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10多萬唐軍東征高句麗。唐太宗於九月下令班師。唐太宗率軍途經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駐,當時唐太宗不知其名,詢問周圍官員,沒有人知道叫什麼山,太宗想,既然都是我大唐土地,就叫唐山吧。以後此山遂名“唐山”,這是唐山得名的開始。隨着清代晚期“洋務運動”興起,清光緒三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由此,唐山近代工業開始。 唐山的經濟發展迅速,是近代工業搖籃、北方瓷都,中國的第一袋機制水泥、第一座機械化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和第一件衛生陶瓷都是在這裏誕生的。明代永樂年間,山西省介休和山東省棗莊等地居民先後移居唐山,帶來制缸技術,羣集於市區東北的兩個地段,利用就地原料和燃料生產缸類產品。兩地分別取名爲東缸窯和西缸窯。清代光緒年間,開始生產棕釉粗碗,並有施化妝土的灰胎白瓷和少量仿古瓷應市。以後在近代工業影響下,啓新瓷廠、德盛瓷廠及東西缸窯各陶瓷廠先後採用機械設備和新技術。1979年唐山瓷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爲“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着廣泛的影響,想必大家還記得06年春晚上的舞蹈俏夕陽吧!?它生動活潑的體現了唐山皮影文化。

  唐山是一座名人誕生和成長的地方。李大釗,張愛玲,曹雪芹等,都影響了一代人。李大釗,是河北唐山樂亭縣人,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初期兩個核心領導人之一。

  唐山市是一座沿海現代化的城市,它有名鳳凰城。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是吉祥和諧的象徵,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這裏的唐山人,從古至今都過着幸福和諧的生活。大家請透過車窗向外看,這一排排高樓聳立在街道兩旁,街道上的行人的臉上都掛着幸福的微笑。

  大家來唐山旅遊,避免不了要喫唐山的名菜和小喫,那麼唐山有什麼特色呢?鴻宴肘子,一品丸子,皮皮蝦肉水餃等,小喫有棋子燒餅,蜂蜜麻糖、花生酥糖、唐山酥糖、白菜大餎餷等,來我們唐山,不僅讓你心裏甜,還得嘴上甜!

  說了這麼多,大家要問了,你們唐山這麼好,歷史這麼悠久,有什麼旅遊的地方呀?別急,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唐山的景點,我們唐山有著名的皇家陵墓羣清東陵,清東陵清東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最後一箇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羣,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築,共建有皇陵五座—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與佛、道、儒於一體的景忠山,海拔610米,清康熙帝曾御題“天下名山”,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有四帥殿、三道茶棚、碧霞元君廟、東佛閣等大小景點30餘處。此處集佛、道、儒三教於一山,佛道

  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山上古巖崢嶸,蒼松蔽日,峽谷清幽,雲霧飄渺,1872級臺階直達峯頂,自然景觀鬼斧神工,風格獨具,素有“靈山秀色”之美稱。

  紅色景區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中國煤炭工業的活化石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美麗的南湖和曹妃甸溼地,和抗震紀念碑紀念館,地震遺址。大家這幾天的唐山之旅就會到這些地方,感受我們唐山的特色。朋友們,唐山概況我就講到這裏。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這幾天的唐山之旅,到這裏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這幾天我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在這裏給大家道歉了,希望大家以後還能來唐山旅遊,希望我還能爲您服務,朋友再見!

景點導遊詞 篇19

  1、丹鳳門遺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它建於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沿用歷史長達240餘年,是唐朝皇帝進出宮城的主要通道。丹鳳門上部建有丹鳳樓,是皇家頒佈赦令,舉行宴會等大典的重要活動場所。丹鳳門北對大明宮主殿含元殿,東西爲順城街,直南爲長安城南北長1500米,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與唐大雁塔遙相呼應,構成了唐長安城的重要景觀軸線,展示了盛唐皇室的無上威儀。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鳳門”爲“明鳳門”,約四年後恢復舊稱。丹鳳門作爲皇帝宣赦的固定場所,每逢宣赦日,門前一側立高杆,上懸金雞,一側臵鼓,百姓聚集門前廣場,待皇帝登樓,囚犯在鼓聲中被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爲記:“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杆下鼓千聲”。

  現在的丹鳳門遺址位於今西安市自強東路道北地區,中國都城考古均有重要價值,被文物考古界譽爲“盛唐第一門”。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是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爲三層框架結構,內部空間用於保護展示丹鳳門遺址,城樓上用以開展各種儀式活動。爲實現保護展示建築的可逆性和達到文物保護的要求,建築結構與遺址邊沿距離大於60釐米,城臺與城牆部分外表建材爲城磚肌理。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外牆色彩全部選用淡棕黃色,目的是使這座建築既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築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又有別於其它仿古建築。色彩上採用渾然一體高度抽象的手法賦予遺址保護展示建築有如雕塑感和現代感。

  唐李益曾有詩:《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龍負日昇天門。鳳凰飛來銜帝籙,言我萬代金皇孫。靈雞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宸居穆清受天曆,建中甲子合上元。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升中告成答玄貺,泥金檢玉昭鴻恩。雲亭之事略可記,七十二君寧獨尊。小臣欲上封禪表,久而未就歸文園。

  2、含元殿遺址

  含元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屬皇宮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規制宏偉,地位尊崇,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地位相當。

  含元殿建成於唐高宗龍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爲都城長安的主要標誌建築,稱著當時,傳名後世。關於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華《含元殿賦》所說:“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說,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貞,括萬象以爲尊”。說明含元二字源於《易經》。武則天時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與宮名相統一,至唐中宗即位後才恢復舊稱。

  含元殿殿堂坐於三重高臺上,臺基高3.5米,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兩閣和供大臣登殿的龍尾道。殿、閣之間有飛廊相接,兩閣之下有南北排列的東西朝堂、肺石和登聞鼓、鐘鼓樓、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御道。這一建築組羣,構成了唐代大明宮內規模宏偉、禮制莊嚴的外朝聽政區域,是唐王朝的皇權象徵和國家標誌。

  含元殿作爲外朝場所,主要用來舉行元日、冬至大朝賀儀式,及一些特殊活動。唐朝的元日大朝賀源於古代的朝貢制度,是通過貢物和朝覲的方式來規範中央與地方、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關係的一種禮儀,而日本、天竺(印度)等遠來之國的朝貢,則屬於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的意義。唐朝冬至大朝賀始於開元八年,唐玄宗時開始施行,此後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賀,儀式規模則參照元日朝賀。每逢朝會日,含元殿場面熱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別向皇帝拜賀新歲;還有少則數國,多則十國,操着不同語言,穿着不同服飾的外國使節或首領,列隊登上含元殿,依次覲拜。每逢此時,含元殿都成爲各民族政權開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據日本史籍載,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羅,提出抗議,玄宗特許將日本使節調至東列第一,新羅則調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話。

  唐代詩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氣勢和大朝會的盛大場面所震撼,留下了許多詠頌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張祜《元日仗》詩:“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軌奏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鳳門開白日明。”更有李華做《含元殿賦》,洋洋三千言,頌盡含元殿乃至大明宮的氣象萬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紛亂,硝煙四起,大明宮多次遭遇黃巢、朱玫等軍閥戰亂損毀,含元殿也最終毀於兵禍之中,存世220餘年。

  現今的含元殿遺址位於今西安市東北部自強東路以北,唐朝滅亡後,歷代都有史地研究者親臨考察。上世紀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遺址全景。

  解放後至今的多次考古發掘表明,含元殿遺址整體保存狀況基本完整,遺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棲鳳閣、翔鸞閣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殘損的建築構件。含元殿址依龍首塬南緣而建,殿基高

  15米多,雄踞於全城之上,前景開闊。殿身主體東西面闊十一間,75.9米,南北進深4間,42.4米,高3.5米。面積3210平方米,與北京故宮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寬約5米的“玉階”三級,建有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左右外接東西向廊道,與翔鸞、棲鳳二閣相連。此二閣爲三重子母闕形式,下方爲高大的磚砌墩臺。由於破損嚴重,僅存長約28米的斜坡道,爲原龍尾道遺址。含元殿包括二閣在內建築羣總寬約200米,氣勢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氣魄的物質體現,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築藝術水平。

  1998—中國、日本三方對含元殿實施了遺址保護工程,形成了現在遊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遺址臺基。

  3、龍首渠支渠遺址

  清《唐兩京城坊考》中有記載:“龍首渠,一名滻水渠,隋開皇三年開。西北,分爲二渠,東渠北流,經通化門外至京城東北隅,折而西流,入東內苑爲龍首池,餘水經大明宮下馬橋下。”龍首渠支渠遺址位於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南沿以南130米處。

  大明宮考古發掘後,在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以南130米處發現一道東西向的一條人工渠道,已探知區域長度400餘米,渠道口寬3.6米,深約1.6米,渠道兩壁較陡直,局部有磚砌護岸,渠上又建築有3座間隔幾乎等距的橋樑,中央橋址正對含元殿遺

景點導遊詞 篇20

  長城文化遺產“萬里長城——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爲完好、規模最爲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萬里長城——嘉峪關”初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長城由西長城、東長城和北長城三部分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內外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共同構成了嘉峪關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嘉峪關遊擊將軍府:也稱遊擊衙門,初建於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遊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遊擊將軍府陳列分爲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爲中心,着重展示古代遊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後院是遊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遊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長城第一墩: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墩臺北距關城7.5公里,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邊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依託古墩臺興建的文物景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景區包括討賴河墩、地下谷、觀景平臺、滑索、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羣、“中華龍林”等功能區。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爲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爲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懸壁長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故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古代巖畫石關峽是嘉峪關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裏是中國古代絲綢古道興亡更替的見證。石關峽內的黑山岩畫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摩崖淺石刻畫,其時代爲戰國,它是我國北方地區時代最早、距離城市最近的巖畫,是198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嘉峪關的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蹟。巖畫主要分佈在西北距嘉峪關市14公里處的黑山之中,共有巖畫150餘幅。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物、狩獵、舞蹈、操練、廟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畫對於研究西北地區遠古社會的民族、宗教、生態、自然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西部地區巖畫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園——新城魏晉墓羣”是20_年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魏晉磚壁畫墓是“果園——新城魏晉墓羣”的一部分,位於嘉峪關市區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在這裏分佈着魏晉時期的古墓葬千餘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古墓葬出土的660餘幅彩繪磚壁畫,真實描繪了中國魏晉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的狀況,其內容包括牧畜、農耕、兵屯、狩獵、營壘、出行、驛傳、宴樂、舞蹈等。這些磚壁畫是研究魏晉時期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實物資料。繪畫筆法簡練,畫技高超,其繪畫內容在美術領域填補了我國魏晉時期繪畫史上的空白。

景點導遊詞 篇21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導遊小李。今天我們要去的風景名勝區是聞名中外的峨眉山。

  關於峨眉山還有一箇傳說:從前,峨眉縣城西門外,有一箇西坡寺。有一年,來了一箇白髮蒼蒼的老畫家,這畫家和寺裏一箇和尚交情很好。後來,老畫家跟和尚告別了,臨走時送給了和尚四幅畫,並囑咐和尚要把這四幅放在箱子裏,過上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拿出來掛。可和尚覺得這麼好的畫放在箱子裏太可惜了,於是就把那四幅畫掛起來了。

  一天,他出去後回來,見到四位姑娘,覺的很眼熟。侯來才發現那些姑娘是牆上的畫。他立刻去追,應爲姐姐們跑得快,他只抓住了四妹。四妹見不得脫身,就喊:“大姐、二姐、三姐,快來救我!”三個姐姐見四妹被和尚拖住不放,就罵:“這和尚真不害羞!”四妹因爲隔得遠,只聽到“不害羞”三個字,以爲姐姐們在罵她,羞得滿臉緋紅,無地自容,便立刻變成一座山峯。和尚忽然不見了姑娘,面前卻出現了一座大山,心想,你變成山我也在旁邊等着你,反正不能放走你。三個姐姐見四妹變成了一座山,也變成三座山等着她。

  後來,和尚死在山旁邊,變成了一箇瓷羅漢,依然守着山。人們在那裏修了一箇廟,就叫“瓷佛寺”。四姐妹變成的四座山峯,一座比一座美。後來人們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寫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就叫大峨山,二姐就叫二峨山,三姐就叫三峨山,四妹就叫四峨山。至今,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還並肩站在一起,只有四峨山隔了一段距離。

  峨眉山的風景美不勝收。多少文人墨客慕名拜訪,他們留下的’詩詞文章、行蹤遺蹟,尋之不盡、數之不清。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嵋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漠讚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爲“天下名山”;峨眉山還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就是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遊客們,峨眉山已經到了,請大家帶好要帶的東西,我們就出發旅遊觀光。在遊覽期間,請大家不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要保護環境和着仙境般的峨眉山。

景點導遊詞 篇22

  在嶺南山區客家人聚居的村子裏,人們隨處可看到許多風格獨具、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築: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客家圍龍屋存世最多,也最爲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爲最具中國民居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客家圍龍屋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在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爲“一進三廳兩廂一圍”。普通圍龍屋佔8畝、10畝,大的佔地30畝以上。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壘。屋內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生活的典型縮影。

  客家圍龍屋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梅州客家圍龍屋那一座座羅圈式的圍龍屋穩坐山腳下,隨着山腳地勢參差,朝向各異,一字形排開,猶如一羣剛獲得豐收的老農自得地坐在田頭,把酒話桑麻。一般來說,客家圍龍屋都是繞着水塘倚山而建。於是在梅州客家圍龍屋等鄉村,你常常可以見到幾十座圍龍屋錯落有致地、成網狀分佈在池塘邊–此爲風水師所說的“網狀風水”。網能打魚,而魚在中國文化裏常有吉利、富餘、多子多孫之意。圍龍屋的整體佈局是一箇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箇太極圖。

  客家圍龍屋的特點:

  以土樓、圍龍屋、殿堂式圍屋爲代表的客家傳統民居,類型不一,風格有異。然而,其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則是它們突出的共同特點。

  1.堅固性:現在的福建、廣東梅州一帶的圓形、方形土樓,一般都有200-320__年乃至500-620__年的歷史。它們歷經風雨洗刷,強烈地震,颱風襲擊,至今安然無恙,巍然屹立在叢山峻嶺之中。

  2.安全性:歷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漢人,他們南遷至閩粵贛邊區山區後,爲防止土著和盜匪的打劫及猛獸的襲擊,他們建造的土樓、圍屋,皆防範嚴密,甚爲安全。

  3.封閉性:客家民居,不論土樓還是圍屋,五鳳樓,裏面的每一箇房間,廳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樓梯相通,住戶生活方便。然而,它們對外則是全封閉的。土樓一般只開一箇正門一箇後門,或一箇正門兩個側門,圍屋,圍龍屋的各橫屋,半環形圍屋,皆設有門樓。萬一有盜匪打劫,只要把門一關,便封閉得嚴嚴實實的。

  4.合族聚居性:客家土樓,圍龍屋,五鳳樓等,一般都規模龐大。永定“承啓樓”有300多箇房間,面積5376平方米。“遺經樓”有五層樓,面積10336平方米,光是廳堂便有51個。難怪日本一位建築學教授看了永定土樓後寫道:“這動人的客家土樓,與其說是一幢龐大的住宅,不如說是一座小城市”。

景點導遊詞 篇23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的麗江古城。我是陳藝涵,大家可以叫我小陳,今天的由我來陪同你們來到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

  現在我來到了麗江古城。在麗江古城的街道依山勢而建,順着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的花紋圖案栩栩如生,自然雅緻,非常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這就是四方街。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一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四方街是一箇梯形的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衆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四方街爲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樑,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有石拱橋、石板橋、廊橋等其它橋。大家可以在這裏看看風景,拍一拍照片。

  請大家在這裏細細遊賞,感謝你們的到來,大家在玩的過程,注意安全,注意環境衛生,祝願大家玩得開心!

景點導遊詞 篇24

  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築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後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爲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爲“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爲上廬山的國內外遊客,提供了更爲便捷的條件。以後,又有人在廬山修築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讚美廬山:“予行天下,所遊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峯便有171座。羣峯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羣,被譽爲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裏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

  傳爲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後的《山海經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0xx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傑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爲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後,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爲、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餘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唸佛的淨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彙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景點導遊詞 篇25

  其實,大槐樹的後代早已遠播全國、枝繁葉茂。直到今天,冀、魯、豫各省的許多村莊人家都有一種習慣,就是把槐樹看成吉祥樹,種植在庭院裏、大門口和大路兩旁。槐樹長大後,凡是老槐樹都被視爲“神樹”而供奉。據說,這種習慣就來自當年移民“競折槐枝”、遷到新居全家栽種的做法。600多年後,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子孫後代,已經遍佈海內外。

  (祭祖湖源)正是源於選種共同的“老家”認同和”老家”民風的波遷四方,纔有了千百萬移民後裔自發地回到洪洞“老家”尋根祭祖。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洪洞槐樹都要舉辦大型祭祖活動,前來尋根祭祖的人絡繹不絕。供奉有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的祭祖堂,便成了移民後裔虔誠進祭的“聖殿”。

  祭祖堂正北的獻殿,在古代是祭祀場所,裏面的祭壇和祭祀表演,既可以體驗祭祀文化,也能夠提供祭祖服務。祭祖堂東邊的望鄉閣和西邊的溯源閣,分別是品一品家鄉水、敘一敘老鄉情、選購一些“老家”物品的地方。

  各位也可到民俗遊覽區體驗一下移民先祖的生活情景,或者到移民實證館,看一看遷民聖旨、府縣官印、移徙執照、洪武通寶和永樂通寶。尤其那些買賣契約、分家文書、家譜、神抵、牌位、碑碣等,彷彿仍在顯示着遷民們對“老家”的深深思念。

景點導遊詞 篇26

  四面山因山脈四面圍繞,故名。山勢南高北低,最高峯蜈蚣嶺海拔1709.4米,最低處海拔560米。佔地240平方千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年均氣溫13.7℃,降水量1522.3毫米。景區景觀以原始森林爲基調,衆多溪流、湖泊、瀑布點染於蒼山綠樹之間,丹霞地貌豐富其自然色彩,目不暇接的動、植物更爲景區增添盎然生機。

  四面山的瀑布最爲壯觀。有大小瀑布100多處。瀑布傾瀉激盪,掀起滿天煙霧,轟然鳴響,數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其威勢。望鄉臺瀑布高152米,寬40米,居我國高瀑之首;水口寺瀑布高94米,懸掛在一箇天然洞穴之下,景象奇特;鴛鴦瀑布比翼齊飛,撩人遐思。風景區內的洪海湖,湖水晶瑩清澈,靜如明鏡,蜿蜒逶迤於深山峽谷、莽莽森林之中。盪舟湖上,心曠神怡。

  四面山原始綠闊葉林帶在同緯度中保存較好,有植物150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19種,其中刺桫欏是3.5億年前的史前殘遺植物。動物207種,其中屬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16種,省級保護動物8種。四面山不愧爲我國“物種基因的寶庫”。主要景點有大窩鋪、八角尖、坪山、吊橋、花果山、水簾洞、駱駝山、象鼻嶺、猴子山、老虎嘴、倒流水、和尚山、摩天嶺等。

景點導遊詞 篇27

  華光樓的古,說的是它的年代久遠。華光樓建於唐朝,是唐朝滕王李元嬰在閬中做刺史時所修建的,從唐朝算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華光樓是清代同治6年重建的,至今也有142年代歷史。

  小李請大家猜猜華光樓有多高?華光樓是閬中古城最高的地方,樓爲4層,通高36米,“閬中有座華光樓,半截插在天裏頭。”想必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大家都比較熟悉,華光樓比岳陽樓還高出近15米、比滕王閣更高出18米。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吧!

  華光樓的靈,說的使它的靈驗。小李問大家一箇問題,請問華光是指的是什麼?大家可能都不是很清楚,那麼現在我就來告訴大家“華光”之名,是由民俗崇拜祀奉火神“華光大帝”而來。華光”是一位人們頂禮膜拜的神靈。華光本家姓馬,華光是歸位後封的。因他憑着三隻如電神目察遍三界善惡,爲凡間廣播福廕、懲惡揚善,被人間萬世擁戴,玉帝龍顏大悅,再封其爲南華帝君,主管天下四方火神,世稱華光大帝或華光天王。

  華光樓爲四層,一層爲過街門樓,是我們出入古城的重要通道。二樓陳列的是歷代華光樓的建築模型;三樓陳列的是與閬中有關的書法藝術作品。朋友們,還記得剛纔我說過華光樓是整個古城觀景的最佳處嗎?對了,四樓就是最佳的觀景平臺。

  說到這裏,大家一定很眼饞了吧?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上去一飽眼福吧。由於樓梯狹窄,遊客又比較多,請大家上樓的時候注意安全。

  這邊走,慢慢行。

  謝謝!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