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導遊詞優選(通用3篇)

吉林導遊詞優選 篇1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吉林省旅遊觀光!

  吉林省地處東北亞腹地,內陸邊境近海省份,東部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與朝鮮隔江相望,在中國版圖上處在昂首向前的“雞頭”位置,幅員面積、人口規模、經濟總量均約佔中國的2%。現轄1個副省級市、7個地級市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長白山管委會,60個縣(市、區)。

  吉林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商品糧基地和邊境省份,也是“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巍峨壯美的長白山,奔流不息的松花江,造就了吉林雄渾瑰麗的自然筋骨與富饒豐厚的資源稟賦;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列鐵路客車、第一臺激光器等衆多第一,造就了吉林現代工業的堅實基礎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天獨厚的世界“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造就了吉林農業大省地位與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的底氣;地處東北亞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古代東北亞絲綢之路起點的開放交融、長吉圖開發開放國家戰略的強力支撐,造就了吉林擴大開放與擁抱世界的寬廣舞臺。

  吉林,顧名思義,是吉祥之地、吉利之地、吉順之地。吉林省省名源於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吉林”滿語音譯爲“吉林烏拉”,“吉林”是“沿着”,“烏拉”爲“大川”,“吉林烏拉”意思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後來簡稱吉林。以省內城市名定爲省名在我國僅此一例。

  良好的生態,是吉林的突出優勢。吉林區域生態特色鮮明,東部羣山環抱、水碧天藍,中部江河相濟、林田相間,西部漁興牧旺、溼地廣袤,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4.3%,東部長白山區超過85%,中國境內野生東北虎,有90%以上在吉林活動,它們悠然自得、無拘無束,從不羨慕城市生活,中國政府已在吉林等地開展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將爲野生動物提供更舒適的樂園。

  吉林蘊藏着豐富的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39種,油頁岩等8種礦產資源儲量居中國首位。吉林擁有品質優良的礦泉水,泉陽泉、農夫山泉、恆大冰泉等一批百萬噸級項目陸續投產,中國“礦泉水城”基本建成。

  吉林風光秀麗、四季分明,春可踏青、夏能避暑、秋賞紅葉、冬戲冰雪,長白山色,林海雪原,草原風情,溼地河灘,特色小鎮,娛樂休閒,無數的好去處令人流連忘返。迷人的鄉村安然恬靜,一派田園風光;美麗的城市現代開放,處處彰顯時尚。

  作爲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這裏產業基礎雄厚,工業體系健全。坐落在長春的一汽集團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製造了中國第一輛汽車,而今,海外業務覆蓋48個國家,紅旗牌轎車長期作爲中國禮賓用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吉化公司是中國的“化工長子”,曾擁有多箇“中國第一”,中國首個碳纖維生產基地就誕生在吉化。長客公司是亞洲最大的軌道客車生產企業,生產了中國第一輛地鐵、第一列高寒動車組,高端產品出口美國、澳大利亞等20多箇國家。正在太空遨遊的“吉林一號”可謂是“吉星高照”,能清晰看到地面上不到一米大小的物體,如果您在室外向太空揮手,它一定能清楚看到,並傳回遙感圖像數據。

  吉林素有中國“北方藥都”之稱,中國有363個藥材重點品種,吉林就有其中137種,全國每12個藥品批准文號中,就有1個批給吉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在吉林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爲世界上第3個能生產和銷售基因重組人胰島素的國家。

  吉林是中國著名的大“糧倉”,農產品品質優良,綠色有機食品多。這裏自然稟賦好,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這裏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高,玉米加工轉化能力居中國第二位,賴氨酸、燃料乙醇產能居中國首位。金翼蛋品公司日加工雞蛋1000萬枚,單體工廠加工能力世界第一;皓月集團是亞洲最大的清真肉牛加工企業,同類產品出口份額居中國首位,在阿拉伯地區及很多國家的餐桌上,都有“吉林產”的雞蛋和牛肉;“吉林大米”暢銷世界,20__年杭州G20峯會被列爲指定產品。

  作爲邊境省份,吉林一直是中國的對外窗口。隨着“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吉林更是成爲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已經與全球18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國際友好城市達到56個,國際和地區航線累計達到30條,海陸空路路暢通,與環日本海國家全部實現通航。

  吉林與俄羅斯共同建設的扎魯比諾萬能海港進展順利,琿春-扎魯比諾-釜山等陸海聯運航線穩定運營。“長滿歐”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往返常態運行,現在計劃開通“長琿歐”,讓更多“吉林製造”的優質特色產品進入歐洲,當然,也讓更多歐洲產品進入吉林。

  吉林省致力於平臺建設,既有中國首個沿邊開發開放戰略平臺-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又有中國-新加坡吉林食品區、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等國家級平臺,當前正在加快長春新區建設,這是又一箇國家級平臺,吸引了一批世界知名企業落戶。

  近年來,吉林省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已開發形成了“八大”產品體系:一是銀白世界冰雪遊,涵蓋冰雪觀光、冰雪運動、溫泉養生、關東年俗及冰雪節慶在內的冰雪旅遊產品體系;二是紅色革命遺蹟遊,以瞻仰東北抗聯、解放戰爭等革命遺蹟、傳承革命精神的紅色旅遊產品體系。三是綠色生態森林遊,以白山松水等山水林木資源爲主體的生態旅遊產品體系;四是地域風光邊境遊,以中朝、中俄跨境遊、中朝俄三國環線遊爲主的邊境旅遊產品體系;五是民族風情民俗遊,以朝鮮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風情爲主的民俗旅遊產品體系;六是歷史遺蹟文化遊,以高句麗文物古蹟、僞滿皇宮博物院、長影世紀城等爲主的文化旅遊產品體系;七是現代文明工業遊,以長春“中國一汽”、吉林“豐滿水電”爲主的工業旅遊產品體系。八是傳統農業觀光遊,以農業觀光、鄉村休閒爲主的鄉村旅遊產品體系。八大系列產品體系,類型多樣、組合豐富,可選性、可遊性和體驗度高,可以滿足多重旅遊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吉林幸運地同時擁有這兩座金山銀山。在吉林,你可以搭乘“東北最美高鐵”,去領略東部茫茫林海虎嘯、中部沃野千里鹿鳴、西部草原溼地鶴舞的生態之美。你可以去中國雪質最好的雪場滑雪,在松花江畔賞霧凇,在長白山麓泡溫泉,體驗火熱冬天的冰雪之美。你還可以走入尋常巷陌,聽一聽熱情地道的東北話,嘗一嘗傳統吉菜、中國最好喫的吉林大米、世界頂級的礦泉水,看一看詼諧幽默的二人轉,在大飽口福與身心愉悅中融入民俗之美。

  遊客朋友們,接下來就請跟我走進我的家鄉、走進繽紛四季精彩吉林!

吉林導遊詞優選 篇2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和你在向海相遇,相知,相識,我感到很高興!今天這向海之旅就有我爲大家做嚮導。那麼我就長話短說,下面爲大家介紹向海……

  向海地處松遼平原邊緣,科爾沁草原東部,吉林省通榆縣西北部,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十分關注的“自然保留地”。

  向海自然保護區的地貌以沙化和鹽漬化的平原爲主,區內多固定沙丘,沼澤溼地和湖泊分佈其間:沙丘上千奇百怪的蒙古黃榆,是世界罕見的生態景觀;一望無際、神祕莫測的蒲草葦蕩,是向海的獨特景觀;三萬多公頃溼地草原,是向海核心中的核心,被世界環保組織定爲A級溼地,是中國六大溼地之首。

  向海水草豐美,是鳥類的樂園。據專家近幾年觀察,已發現293種。其中,猛禽有金雕、白尾海雕、禿鷲、隼、鶚等20餘種。還有天鵝、大鴇、灰雁、白額雁和世界瀕危物種一類保護鳥類白鸛等。向海的鶴最爲有名。全世界有鶴類14種,向海佔有6種。它們是丹頂鶴、白鶴、灰鶴、白頭鶴、衰羽鶴、白枕鶴。由於向海鶴的種類多,種羣大,有“鶴鄉”之美譽。

  此外,向海還有狍子、黃羊、蒙古兔、狼等37種獸類;青魚、草魚、鯉魚、鰲花等19種魚類和林蛙、白條飾蛇等14種兩棲爬行動物。

  那麼向海的歷史沿革是,向海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1年,是經吉林省人民政府以吉政函第27號文批准建立的,爲白城專署直屬林業事業單位,後委託通榆縣人民政府代管。1986年7月,國務院第75號文批准向海爲”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爲省林業主管部門和縣政府雙重領導。1983年至1992年,原國家林業部和吉林省林業廳投資在保護區進行了一期工程建設,總投資160萬元。在林業主管部門和省、市、縣各級領導及國內外自然機構的關心和支持下,向海自然保護區的全體員工,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成績。1992年加入”世界溼地公約組織”,被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爲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中”國際重要溼名錄”,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評審爲”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1991年第五屆意大利桑迪歐國際生物保護節上,反映向海保護區的專題片《家在向海》奪得了評委會主席特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代表資格獎,吉林電視臺導演程捷被評爲特別女性獎。1992年,李鵬帶着唯一的一部專題片《家在向海》參加在巴西召開的世界環保大會,把向海介紹給了世界。

  1993年5月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准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199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八屆人大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使保護區的規範化管理有了法律依據。1993年4月吉林森警總隊派出一支森警大隊進駐向海保護區,配備了森林防火車等設施,切實加強了向海保護區的防火、禁獵等保護工作。1996年在一期工程建設完成的基礎上林業部批准計劃投資939萬元進行一期續建工程建設。1995年經省編制委員會批准向海保護局晉升爲縣(處)級事業單位。

  1999年10月,由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和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合作編制完成《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 —20年)》,確定了向海保護區爲內陸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是溼地生物物種的遺傳基因庫。並使向海保護區朝着健康有序、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1999年內,國家給向海保護區專項投資1065萬元用於分洪入向,造林、種草、封山育林等生態工程建設,初步建立了較完善的保護體系。1999年11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將向海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調整爲省林業部門和通榆縣雙重管理,以省林業部門爲主,整體上劃歸省林業廳管理,作爲省林業廳直屬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調整,理順了國家對向海保護區的建設投資渠道,加大了對向海保護區自然保護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20年7月5日,吉林省省長洪虎到向海保護區現場辦公,視察了生態工程、博物館、並對涉及向海保護區生存和發展的移民、旅遊發展等問題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界同仁的關心下,保護區的全部職工努力拼搏,艱苦奮鬥,來迎接大好發展機遇和未來嚴竣的挑戰。

  下面給大家3個小時的時間,讓大家自由活動,留念拍照。3個小時後請大家回大我們的旅遊車上。

  好了,遊客朋友麼!我們今天的旅行就這樣結束了餓!希望我今天的服務你能滿意,若有不周之處好請指出,小磊以後回更好的爲你服務!分別之時沒有什麼送給大家的禮物,祝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裏健康,快樂……

  再見!

吉林導遊詞優選 篇3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松原查干湖風景區遊覽。查干湖在蒙語中叫“查干淖爾”,意爲白色的湖。查干湖南北長37千米,東西長17千米,水域總面積420平方千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查干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鯉魚、鰱魚、鯽魚、武昌魚等15科68種。近幾年,查干湖的蝦類、珍珠類等水產資源也得到有效地開發,肥美的湖蝦早已擺上了遊客的餐桌。查干湖四季分明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的自然資源,爲野生、水生動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存環境,使查干湖又成爲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在湖畔草原和湖中小島上有狐、兔、獾等野生動物20多種,有野雞、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珍禽鳥類80多種。20_年8月,查干湖經國務院批准列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各位遊客朋友,查干湖的旅遊開發始於20_年,那一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查干湖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先後建設了妙因寺、成吉思汗召、王爺府商業區等一系列景觀景點,修建了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開發了竹後遊湖、水上娛樂、冬網捕魚等遊樂項目,完成了遊客服務、商貿服務、郵電通信等服務設施,把原來的小漁村建設成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查干湖冬捕被評爲中華百大美景奇觀,被譽爲“冰湖騰魚”,單網捕魚最高產量16.8萬公斤被列人世界吉尼斯紀錄。曾舉辦十屆“中國吉林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包括韓日、港澳臺等國內外重要新聞媒體紛紛來查干湖採訪報道。旅遊節期間,舉辦了攝影、書畫、詩歌、楹聯和垂釣等大賽。20_年“查干湖冰雪捕魚旅遊節”被評爲“中國十大自然生態類節慶”。開發區還通過參與、協助拍攝影視劇等進行宣傳促銷,先後有《聖水湖畔》《美麗的田野》《天道無欺》《成長》和《關東漁王》等影視劇在查干湖拍攝,其中《聖水湖畔》在中央一套及地方電視臺熱播後,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應,極大地推動了查干湖旅遊業的迅猛發展。查干湖旅遊度假區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溼地、草原風光及蒙古族風情爲特色,冬季以冬網捕魚、展現查干湖悠久漁獵文化爲主要內容,集觀光、娛樂、休閒、度假、餐飲、購物等功能爲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各位遊客朋友,到查干湖旅遊不得不看的就是冰雪捕魚(冬捕)的過程。冬捕的第一道程序就是“祭湖醒網”。查干湖冬捕前要舉行祭祀儀式,盛裝的蒙古族姑娘爲漁工們獻上奶幹,喇嘛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漁把頭,漁把頭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後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之後率衆喇嘛按順時針方向繞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轉三圈並誦經。之後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端起酒碗,雙手舉過頭,開始朗誦祭湖詞。

  第二道程序是“拉網捕魚”。喝完壯行酒之後,隨着漁把頭一聲“上冰”,所有參加冬捕人員,跳上拉網車或爬犁,三掛大馬車,60多號人,浩浩蕩蕩開赴冰上作業。這時鞭炮齊燃,趕馬車的吆喝聲、漁把頭的號子聲、爆竹聲、喇嘛的誦經聲、馬鈴聲、鼓聲、號角聲,在神祕的查干湖面上飄蕩。網車到達網場後,漁把頭根據湖的底貌及水深,確定位置後,開鑿第一個冰眼爲下網眼,再由下網眼向兩邊各數百步確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或燈),漁把頭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數百步,確定爲圓灘旗,再由兩個圓灘旗位置去前方數百步處會合,確定出網眼,插上出網旗,這幾桿大旗所規劃的冰面,就是網窩。漁把頭插出翅旗後,由打鑹的沿下網眼向翅旗處每隔約15米鑿一冰眼,之後下穿杆(長18-20米的細杆),由走鉤將插人冰下的穿杆用走鉤將之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後端系一水線繩,水線繩後帶大絛,大絛後帶網,跑水線的水股子拉着水線繩帶動大絛向前走,馬拉馬輪子絞動大絛帶着大網前進,後面是跟網把頭用大鉤將網一點點放入冰下,並隨時掌握網的輕與沉。兩側網前進到出網眼後,已將整個網全部下人水中,此時水中的魚全部圍在網中。接下來是出網。由三匹馬拉動出網輪,由出網輪上的旱絛和卡鉤配合將雙側網合併一起,96塊網組成的一張大網,一次同時拉出。每翅的3塊,稱爲一拉,分16次拉出。第一拉沒魚,第二拉開始出魚。最後,因網肚是網後端的一箇兜,一箇網肚最多能容納百萬斤的魚,撈完網肚中的魚後,將網肚拽出冰面,將魚裝車運走。由打鑹、扭矛、走鉤的將網再次裝到爬犁上,到此,一網次冬捕結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