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景點導遊詞精彩(通用3篇)

吉林景點導遊詞精彩 篇1

  座落在朱雀山旅遊經濟開發區內,距市區僅11公里。滑雪道長200米,寬50米,適合初學者滑雪娛樂。雪橇場地長150米,寬30米,可“放爬犁”嬉戲。人工湖湖面約7000平方米,可在上面滑冰、玩冰陀螺等。遊人還可在在狩獵場中打山兔、打野雞等。在山門外遊客可乘坐馬拉雪橇、狗拉雪橇、羊拉雪橇到雪場。

  朱雀山滑雪場佔地八十多公頃,經過幾年的更新和完善,已頗具規模。來到山門外,首先迎接你的是雪場的馬拉雪撬、狗拉雪撬、羊拉雪撬,它們將把你送到雪場。雪場的滑雪道長200米,寬50米,非常適合初學者滑雪娛樂,配備的牽拉式索道,大大減輕了遊人的體力消耗。雪撬場地長150米,寬30米,“放爬犁”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雪上游戲,也是成年人喜愛的運動,可令遊人充分感受風馳電掣的快感。大門入口處的人工湖,湖面約7,000平方米,冬季遊人可在上面滑冰、玩冰陀螺、堆雪人兒,使遊人盡享冰雪活動的樂趣。在滑雪道的東側,有一佔地約4,000平方米的狩獵場,打山兔、打野雞,又可讓您再過把打獵癮。

  朱雀山滑雪場自開業以來,每年冬季都接待旅遊者近三萬人次。目前,雪場的設施、設備得到全面改善,朱雀山滑雪場以新的面貌歡迎四海賓朋的到來。

吉林景點導遊詞精彩 篇2

  北山公園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羣,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於林木蔥鬱、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每年農曆四月的北山廟會期間,山下有歌舞、秧歌等民間表演,熱鬧非凡。北山風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區,是吉林市的一張名片,由北山風景區管委會管理員。

  吉林北山有九座山峯,如九龍嬉戲,清康熙年間曾名九龍山。山後有溝名臥虎溝,據傳曾有猛虎臥於溝內。康熙二十一年,聖祖任皇愛新覺羅·玄燁東巡來到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吉林烏拉。聽風水先生說:吉林烏拉有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方星宿守護。此地藏九龍一臥虎,又瀕臨一江天水(松花江,滿語松阿里烏拉,天水之意),是蟠龍臥虎之地,有帝王之氣。這番話使康熙皇帝感到不安,於是他命寧古塔將軍將九龍山鑿去數座,以破吉林烏拉帝王風水。據《雞林舊聞錄》載,“七門嶺有兩峯對處爲‘過龍脈’,亦鑿斷之,以破其兆”。九龍山因此更名北山或北大山(因其位於吉林將軍府已北)。乾隆四十一年修建玉皇閣後,也有人稱玉皇閣山。

  北山廟會曾發生過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1925年6月18日(農曆四月二十八日),正值北山藥王廟會,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消息傳到吉林市。中國共產黨員毓文中學教師馬駿領導教師和青年學生,在北山廟會上向各界羣衆演說募捐,散發傳單,宣傳革命,聲援上海工人的反帝鬥爭。據當時的報紙載,他們的演講,“痛哭流涕,口乾舌燥,遊人無不爲之感動”,紛紛傾囊爲上海受難同胞募捐。在吉林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玉皇閣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平面略呈長方形,佈局嚴謹,有明顯的中軸對稱線。建築物依地勢構築,分爲前低後高兩組,錯落有致。前院由山門、鐘樓、鼓樓、祖師廟、觀音殿、老郎殿及胡仙堂組成。山門內兩側有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塑像。過了山門是一座木牌坊,上懸“天下第一江山”橫額。牌坊東側第一座是祖師廟,供奉釋、道、儒三教始祖,即如來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觀音殿。牌坊西側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戲祖師唐明皇;第二座是胡仙堂。後院由朵雲殿及兩廂客房組成。朵雲殿是正殿,高兩層。上層供奉玉皇大帝銅坐像,玉皇是總掌天道之神,道教奉爲神界最高主宰。兩側伴侍的神像爲千里眼及順風耳;牆壁上繪二十八宿彩像。下層供奉的是瓊宵、碧宵及雲宵三宵娘神像。玉皇閣雕樑畫楝,美奐美輪;樓宇磨磚對縫,精巧處令人擊節。

  北山古建築羣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關帝廟正殿供奉蜀漢大將關羽塑像,兩側是關平、周倉配像。正殿懸掛匾額,是清乾隆帝東巡吉林時御筆親題。正殿對面爲戲臺,兩側還有鐘樓、鼓樓、翥鶴軒、松風堂、澄江閣、暫留軒等建築。

  藥王廟又名三皇廟,始建於清乾隆三年,其後經過兩次重修。藥王廟有正殿三間,東西配廡各三間,另有藥池、春江山閣、靈仙室等建築。正殿供奉天皇、地皇、人皇及藥王孫思邈,並附祀華陀、張仲景、李東垣、吳岐伯等名醫。山下還有兩個人工湖,名叫南湖和北湖。湖邊建有水榭、長廊、湖心亭,景色優美。夏天北湖滿種荷花,縷縷飄香;南湖遊船如梭,風光旖旎。冬天山上積雪,湖面結冰,又是滑雪溜冰的勝地。

吉林景點導遊詞精彩 篇3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20xx年被命名爲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迴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爲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處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佈局分別被喻爲“龍”、“鳳”、“龜”、“鱗”、“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羣美術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築羣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

  高家崖、紅門堡、崇寧堡三組建築羣比肩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於貌似千篇一律中千變萬化,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各自卓越的個性風采。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築羣內的兩主院均爲三進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廂的繡樓外,還有各自的廚院、塾院,並有共同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家丁院)。周邊牆院緊圍,四門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其或隱或現,多種多樣的門戶,給人以院內有院、門裏套門的迷宮式感覺。現在,高家崖各院廳堂及居室內,依照“尊卑分等,貴賤分級,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內外有別”的封建禮制格局,將靜升王氏家族歷代流傳下來的大量傢什物品已分門別類地陳列於其中,基本上恢復了王家當年的歷史風貌。

  紅門堡建築羣的總體佈局,隱一箇“王”字在內,又附會着龍的造型。除前堂後寢的院落外,爲順應地形,一部分又應變爲前園後院。各院間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磚、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樸粗獷,還保留着明代風格;大多數則同高家崖一樣,皆清代纖細繁密之典範。設立於紅門堡東三甲的中華王氏博物館,是目前海內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館。

  崇寧堡建築羣的總體建築與紅門堡相似,建築意象爲“虎臥西崗”的院落佈局,整體建築斜倚高坡,負陰抱陽,堡牆高聳,院落參差,古樸粗獷,近於明代風格。設立於崇寧堡內的“力羣美術館”,陳列着靈石籍當代著名版畫家力羣先生的全部作品,是力羣總體藝術形象的結晶,它將歷史地傳之後世,並在文藝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宗祠作爲王氏先祖靈魂棲息的家園,1998年以來,已有數千名海外王氏後裔相繼到此觀光並拜祖敬香。

  王家大院作爲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築文化遺產和民居藝術珍品,開放近20xx年來,在海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廣譽爲“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和“山西的紫禁城”。另外,還有一箇流傳很廣的口碑——“王家歸來不看院”。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