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通用7篇)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 篇1
防洪紀念塔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松花江的南岸。它是這座英雄城市的象徵,是哈爾濱人的驕傲,是遊人嚮往的地方。
防洪紀念塔是爲了紀念1957年戰勝特大洪水抗洪成功而建的,我們做爲哈爾濱人應該要感謝抗洪英雄們的偉績。
我站在塔前,發現塔身是圓柱形、高大堅固。塔基的材料是用石塊築成的,聽媽媽說那象徵着堤牢固,堅不可摧。塔身雕刻着防洪大軍宣誓上堤、運土打樁、搶險鬥爭、勝利慶功的場面,一箇個人物栩栩如生,人們的臉上都充滿了自信,看到了人們防洪熱火朝天的場面,這讓我感受到了人們的英雄氣概。塔尖雕刻了工農兵知識分子團結一致、戰勝洪水的場面。
天已黑了,我站在塔的下面,看見了水池,那噴泉有如一條金魚跳出水面,還有音樂伴奏噴泉盡顯丰姿,它象徵着哈爾濱人民已把洶湧的波濤馴服成涓涓細流。
夜已降臨,環顧四周,看着拔地而起的大樓,霓虹的閃爍,似乎看見了整座城市的騰飛,人民的智慧。
防洪紀念塔,你是我們哈爾濱人的驕傲。我愛你!防洪紀念塔!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 篇2
哈爾濱防洪勝利紀念塔,是爲紀念哈爾濱市人民戰勝“57年特大洪水”於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蘇聯設計師巴吉斯·茲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築師李光耀共同設計,塔址由時任哈爾濱市市長呂其恩確定。
哈爾濱防洪勝利紀念塔,坐落在風景如畫的松花江南岸,是 這座英雄城市的象徵。是爲紀念哈爾濱市人民戰勝1957年的特大 洪水,於1958年建成的。紀念塔由立體塔身和附屬的迴廊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塊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堅不可摧 ,塔基前的噴泉,象證勇敢智慧的哈爾濱市人民,正把驚濤駭浪 的江水,馴服成細水長流,興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階表示海 拔標高119.72米,標誌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 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誌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大洪水 時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築堤大軍,從宣誓上堤 、運土打夯、搶險鬥爭到勝利慶功等場面,集中描述了人們在防 洪鬥爭中所表現的英雄氣概。羅馬式迴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 連成弧形相襯托。
塔頂是工農兵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圓雕;塔身下 部是羣像浮雕,描繪了哈爾濱人民戰勝洪水的生動場面。搭基前 有兩層水池:上層標誌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特大洪峯時的最高水 位,它高於下層水位0.58米;下層標誌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的 最高水位。夏季池內的噴泉象徵着英雄的哈爾濱市人民已把洶湧 的波濤馴服成清涓細流。這座塔現在已成爲英雄城市哈爾濱的象 徵;來哈爾濱的人,無不到這座塔下拍照留念。 1957年,英雄 的哈爾濱人民戰勝特大洪災之後,建塔紀念,故名爲防洪紀念塔 。該建築羣由塔和古羅馬式迴廊組成,塔高22.5米,塔座上、 下兩層水池標誌着1957、1932年兩次特大洪水的水位。塔身浮雕 再現了戰勝洪水的生動景象,塔頂是防洪築堤英雄們的主體塑像 。松花江水映襯着這座雄偉的防洪紀念塔,與美麗的太陽島構成 了一道馳名於世的壯麗景觀。
哈爾濱防洪勝利紀念塔由基座塔身、噴泉、圍廊和廣場等四部分組成。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寬,帶有收分,由深綠色花崗碎石砌成,非常堅固耐久。基座上方採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鑲嵌着與真人大小一樣的24位古銅色人物浮雕。塔高22.5米,塔身橢圓形,每週由20塊反弧形凹槽的花崗岩組成。塔身的頂部雕塑着高爲3.5米的工農兵知識分子的全身立像,也有俄羅斯人蔘加抗洪場面。
紀念塔在周圍佈局上,以塔後身爲中心設有20根科林式圓柱,頂端用一條寬帶將圓柱兩端的畫壁連結在一起,組成一箇35米長的半圓形羅馬式迴廊。塔基的上下兩層水池,分別標誌着1957年和1932年兩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黃的金屬線,標示着“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出現的歷史最高水位。
1990年,哈爾濱市建設部門在防洪紀念塔前的水池裏安裝了一組大型音樂聲控彩色噴泉。
20xx年,市政府又對沿江一線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造,防洪紀念塔廣場周圍進行了拆遷整治。如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觀已經融爲一體,現已成爲哈爾濱名副其實的標誌性建築。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 篇3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 位於哈爾濱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終點廣場,是爲紀念戰勝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1957年洪水威脅哈爾濱市,水位超過1932年洪峯0.58米,全市人民戰勝洪水襲擊,於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紀念。 塔由圓柱體的塔身和附屬的半圓形迴廊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塊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堅不可摧,塔基前的噴泉,象徵勇敢智慧的哈爾濱市人民把驚濤駭浪的江水馴服成細水長流、興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塔座下部的兩級水池,下階表示海拔標高119.72米,標誌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誌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大洪水時的最高水位。古羅馬式迴廊高7米,諧調壯觀,環立着20根圓柱,上端有環帶連接,組成了長達35米的半圓迴廊,象徵着20世紀的哈爾濱人民力量堅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堅如磐石。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繪了當年戰勝洪水的生動情節。塔頂爲由工農兵和知識分子形象組成的圓雕,表現了戰勝洪水的英雄形象。
1998年夏,哈爾濱發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120.89米,哈爾濱軍民團結奮戰,又一次戰勝了特大洪水,保衛了家園。現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圓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標誌。 爲了進一步增強防洪紀念塔廣場的文化氛圍,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裏安裝了一組大型音樂聲控彩色噴泉,給哈爾濱市增添了一大景觀。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 篇4
我的家鄉哈爾濱有許多著名的建築,而我最喜歡的是雄偉的防洪紀念塔。
沿着繁華熱鬧的中央大街,向江邊走去,經過友誼路的地下通道,就遠遠地望見那熟悉的防洪紀念塔,像一名威武的哨兵聳立在松花江畔。走近紀念塔,映入眼簾的是塔基前的花壇和水池,塔基是用石塊砌成的,奶奶告訴我這象徵着堤防牢固、堅不可摧。圓柱形的塔身上雕刻着防洪大軍們宣誓上堤、運土打樁、搶險鬥爭、勝利慶功的場面,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我彷彿看到了軍民熱火朝天的防洪情景。塔尖上雕刻着工農兵及知識分子的形象,象徵着團結一致,戰勝洪水。主塔後環立着二十根圓柱,上端由環帶連接,組成了一箇半圓形的迴廊,象徵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牢固的堤防堅如磐石。迴廊兩端是兩幅浮雕,雕刻着羣衆歡慶勝利的場面。
往前走,來到江邊,看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回頭望着防洪紀念塔,心裏不禁爲自己是一名哈爾濱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女士、先生們:
你們好!哈爾濱是一座非常年輕的城市,義是-座中西文化合璧、極具浪漫色彩的城市。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防洪紀念塔,就是一座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的建築。防洪紀念塔不僅僅是哈爾濱市衆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爲哈爾濱市的驕傲和象徵。
爲什麼說這座紀念塔是哈爾濱的驕傲和象徵叮臼新中國成立以前,哈爾濱屢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個哈爾濱,城區街路成了行舟的水鄉澤國,男女老幼四處逃命,數萬人露宿街頭,水患使廣大勞動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災難之中。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爾濱又連續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別是1957年發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區地面4米左右,水勢兇猛,風雨交加,大水持續月餘,沿江堤壩險象環生。英勇的哈爾濱市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頑強與洪水搏鬥,終於戰勝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
爲確保哈爾濱市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1957年I1月,黨和政府決定修築市區永久性江堤。哈爾濱市人民,在天寒地凍、風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嚴冬,又發揚戰勝洪水的光榮傳統,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總出工2427萬個,完成461萬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個月完成了原定兩年完成的工程計劃,築起了堅固的百里長堤。碟建成後,爲紀念防洪鬥爭和築堤的偉大勝利,表彰全市人民的豐功偉績,修築了這座“哈爾濱市人民纂囊{簫奢至。高高聳、。塔、,它的高度是22.5米,塔基用塊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堅不可摧,塔基前的噴泉,象徵勇敢智慧的哈爾濱市人民把驚濤駭浪的江水馴服成細水長流、興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我們再來看看塔座下部的兩級水池:下階表示海拔標高119.72米,標誌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誌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大洪水時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築堤大軍從宣誓上堤、運土打夯、搶險鬥爭到勝利慶功等場面,集中描述了人們在防洪鬥爭中所表現的英雄氣概。塔的頂端是防洪築堤英雄的立體雕像,象徵着英雄的哈爾濱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永遠是戰勝困難的勝利者。
大家再往主塔後面看,環立着20根圓柱,上端有環帶連接,組成了長達35米的半圓迴廊,象徵着20世紀的哈爾濱人民力量堅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堅如磐石。迴廊兩端是兩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業的羣衆笑逐顏開、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獵獵紅旗指引下闊步向前、歡慶勝利的場面。1998年夏,哈爾濱發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120.89米,哈爾濱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力支援下,軍民團結奮戰,又一次戰勝r特大洪水,保h了家園。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根金色曲型圓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標誌。
這座具有濃郁的異國風格的精美雕塑建築的設計者就是黑龍江省著名建築設計師—李光耀,哈爾濱很多經典建築都出自他的設計
爲了進一步增強防洪紀念塔廣場的文化氛圍,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裏安裝一組大型音樂聲控彩色噴泉,給哈爾濱增添了一大景觀。 1996年,在廣場前又放養r 500羽和平鴿。1998年,市政府對防洪紀念塔廣場進行r整頓改造,拆除有礙觀瞻的建築和攤鋪,新闢建r假日休閒廣場,使了‘一場更加寬敞、壯觀。
防洪紀念塔廣場還是哈爾濱市舉行大型政治、文化和體育活動的場所之一。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在首都北京舉行,這座英雄廣場成爲亞運火炬傳遞的東端起點。第24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人城式的紅地毯,就是從廣場鋪向中央大街,全長1380米,寬3.3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地毯,已載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
防洪紀念塔是哈爾濱人民勤勞、智慧和勇敢的寫照,今天她正激勵着946萬哈爾濱市人民去譜寫新時代的篇章,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 篇6
我的家鄉2113哈爾濱有一箇標誌性5261的建築。那就是聞名遐邇的防洪紀念塔。4102它是這座城市的象徵。
防洪紀1653念塔坐落在美麗的松花江和繁華的中央大街交匯處,是人們爲紀念戰勝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造的。高大的`紀念塔造型典雅,雄偉壯觀。塔尖上的工農兵手持鮮豔的旗幟與藍天相互輝映。塔身下方一圈浮雕描繪了當年戰勝洪水的動人畫面,我彷彿看見了人們爲保衛家園,不屈不撓地與洪魔抗爭,終於戰勝了特大洪水的感人場面。塔底部有兩條金色的橫標,記錄着1957年和1958年兩次洪水的水位,這是留給後人的永遠記憶。塔的後方是一箇三十多米長的半圓形長廊,二十多根圓柱與環帶相連。象徵着家鄉人民團結一致堅不可摧的鋼鐵意志。
塔前有一箇水池,裏面安裝了音樂噴泉。每當夜幕降臨,噴泉伴隨着優美的樂曲,在彩燈的映照下噴出五顏六色的水柱,令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這時的塔前廣場,彷彿是一箇神奇、美妙的仙境。人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裏,聽音樂、賞美景,散步聊天,輕歌曼舞,這裏成了歡樂的海洋。
美麗的防洪紀念塔,是家鄉人的驕傲,也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我愛防洪紀念塔。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導遊詞範文 篇7
爲確保哈爾濱市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1957年I1月,黨和政府決定修築市區永久性江堤。哈爾濱市人民,在天寒地凍、風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嚴冬,又發揚戰勝洪水的光榮傳統,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總出工2427萬個,完成461萬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個月完成了原定兩年完成的工程計劃,築起了堅固的百里長堤。碟建成後,爲紀念防洪鬥爭和築堤的偉大勝利,表彰全市人民的豐功偉績,修築了這座“哈爾濱市人民纂囊{簫奢至。高高聳、。塔、,它的高度是22.5米,塔基用塊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堅不可摧,塔基前的噴泉,象徵勇敢智慧的哈爾濱市人民把驚濤駭浪的江水馴服成細水長流、興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我們再來看看塔座下部的兩級水池:下階表示海拔標高119.72米,標誌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誌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大洪水時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築堤大軍從宣誓上堤、運土打夯、搶險鬥爭到勝利慶功等場面,集中描述了人們在防洪鬥爭中所表現的英雄氣概。塔的頂端是防洪築堤英雄的立體雕像,象徵着英雄的哈爾濱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永遠是戰勝困難的勝利者。大家再往主塔後面看,環立着20根圓柱,上端有環帶連接,組成了長達35米的半圓迴廊,象徵着20世紀的哈爾濱人民力量堅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堅如磐石。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