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導遊詞(通用28篇)
上海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光臨上海。我是上海旅行社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紅,或者紅導。現在,我們來到了外灘遊覽區。下面,我先把外灘遊覽區的概況跟大家介紹一下。
外灘遊覽區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的東方明珠遊覽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延安東路全長1300米的中山東一路兩側區域。
外灘遊覽區的主要景點有被譽爲”萬國建築博覽羣”中最高的海關大樓,在外灘門面最寬、佔地最廣、體量最大的.匯豐銀行大樓,充滿中華元素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外白渡橋,以及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黃埔公園,還有世博會前夕竣工的四大廣場。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俗稱”黃浦灘”。1843年上海開埠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塊地方,就在1845年以上海道臺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埔灘路”。上世紀初前後,就有國內外銀行入住,並逐步發展成爲”東方的華爾街”。直到1945年,才改名爲中山東一路。
解放後,特別是世博會前夕外灘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造。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世博會前夕的改造,外灘遊覽區全面提升了外灘濱水區域的環境品質、更加凸顯了”萬國建築”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特色、充分演繹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使外灘成爲上海最具標誌性、最經典的城市景觀區域。
總之,我們說:外灘遊覽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西方古典風情和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是上海都市旅遊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旅遊景區。是國內外遊客到上海遊覽必到的一箇旅遊景點。
好,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有關外灘遊覽區的概況就暫時說到這裏。下面,我們就去參觀景點吧。
上海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松江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坐落在上海松江城方塔園內。此塔在宋代熙寧、元?年間(公元1068—1094年)建於興聖教寺內,故名興聖教寺塔。又因塔呈四方形,俗稱方塔。1974年,松江縣對方塔進行了大修。修復後的方塔高42.5米,塔身分9層。方塔每層四面闢有壺門,門上有目梁,門內通道上施疊澀澡井,內室用券門,設有木梯,可層層登高。塔上屋面,各層腰檐、乎座和塔內樓板,均靠斗拱承託支撐。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仰觀塔身外形,古樸秀美,高聳入雲。頂部由覆盆、相輪、寶瓶等組成高達8米的塔剎。有4條鐵索從尖頂分別系向9層的四角塔檐,名“浪風索”。塔檐翹角處繫有銅鈴,名曰“驚鳥”,上下計有36只。風吹銅鈴,叮噹聲,悅耳動聽,響徹方圓數里。登高九層外廊,憑欄俯瞰,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1974年修塔時,發現第三層的側壁石灰層內有一幅壁畫,畫的是一尊新色佛像打坐圖,佛像清晰,色彩鮮豔,這是上海地區迄今發現的惟一的最早壁畫——宋代佛像。經專家鑑定,系建塔時的原畫。修繕時還發現在塔的底層1.5米處,有長方形地宮,磚室高約3米。中間橫臥着一尊塗金的釋迦牟尼銅佛像,在漢白玉石匣頂上是尊塗金供養人銅座像。在銅佛像旁的兩隻銀匣子上一個鑄有追薦之母,一箇鑄追薦之妻的圖樣。可見唐宋時期佛教已在松江相當盛行。地宮中還有用象牙化石替代的“佛牙”和100多枚唐開元錢幣與宋代錢幣。
上海導遊詞 篇3
上海鮮花港是上海市實施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一箇重大舉措,是一箇面向全國、服務全國、以花農培訓、花卉種植種苗出口爲主的農業園區。上海鮮花港花卉新品科普展示園是上海鮮花港以花卉新品種展示爲主的展示區,佔地面積爲28公頃。展示園內的建築各具特色。正對面是一座三十米長的白色人工瀑布,從岩石中噴湧而下。展示區的東側聳立着三個中國木匠經典風格的風車,展示出了濃濃的田園風情。區內還建造了形態各異的中國傳統木橋、木屋等。
北與上海航空港相鄰,南與海港新城相接。上海鮮花港將建設成爲海港新城的功能配套區,上海世博會花卉園藝輻射區,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實踐區。
上海鮮花港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核心區規模面積1平方公里,主要由四部分構成。1、自控溫室生產區60公頃;2、花卉新品種展示區28公頃;3、教育研發推廣區7公頃;4、配套服務區3公頃。其硬件和軟件建設爲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鬱金香花卉新品展示區佔地面積爲28公頃。園內種植了320萬株鬱金香,品種達300多種,展示區富有特色,千姿百態。320萬株鬱金香在園藝種植技術人員的精心培育下,經過土壤改良和營養基質的注入及種植方法的調整,花期可延長至4月底整整一箇月的時間。展示區的建成,能讓花卉企業和農民不出國門就能訂購到每年種植所需的新品種。經過專業技術人員調試出的一整套適合我國各地區種植的新品種、新方式能使花卉種植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近一箇月的開花期又能讓市民領略到五彩繽紛的鬱金香那迷人的魅力。展示園每年舉辦三次主題花卉展示,除三月底至五月初鬱金香花展之後,每年的5月中旬至9月底爲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的主題展示,數量爲8萬多株,品種爲20多種。
上海鮮花港鬱金香花卉新品展示園將成爲現代種植科技農業和觀光旅遊農業的新亮點,更爲廣大遊客提供了春賞鬱金香、夏賞荷、秋賞菊的旅遊新景點,農科專家稱之爲是一箇爲農民、市民服務的都市型農業經營新模式。
上海導遊詞 篇4
今日的「上海」,是一座極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的海派文化大都市。繁華的大上海處處顯現着她的獨特魅力,她的現代化和古典的融合,讓人們無法抗拒,而位於黃浦江西岸的「外灘」,百餘年來也一直作爲上海的象徵出現在世人面前。 ●上海的象徵—黃浦江。浦江遊覽一直是上海旅遊中的一箇傳統旅遊節目,每天從上海外灘“浦江之光”碼頭啓航,把您從繁華的上海市區,帶到黃浦江與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匯流入海的地方——吳淞口外的“三夾水”。行駛江心,眺望一江之隔、跨越百年滄桑的建築羣,不能不心生感慨。 水,有靈氣有財氣。水,孕育着蓬勃的生機。黃浦江,城市的母親河,上海的黃金水道。黃浦江“清遊江”遊覽船,從大達碼頭起航往北,浦西舉世知名的外灘萬國建築羣,浦東矗立於雲霄之端的陸家嘴金融中心,逐漸映入眼簾。入夜,兩岸燈火輝煌,繁華城市的古典與現代建築風格,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繽紛多姿,盡顯江岸美景。放眼遠眺,建築是凝固的美,江水是流動的美;兩岸喧鬧是繁華的美,江中寧靜是淡雅的美。上海的黃浦江,處處都能享受到美的存在。
上海導遊詞 篇5
Hi,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快樂導遊——鮑雨涵。
我來自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三小萬柳部四年級七班,是一名小小導遊員。看,這就是上海科技館,像不像一箇巨大的玻璃球?好了,我們趕緊進去吧!現在,我們乘坐電梯去一樓看看吧!
上樓後,在你的後方就是檢票口了。先別急,別忘了拿小架子上的免費地圖和展館介紹,要不然你準會迷路。要知道對照地圖的介紹,合理安排好自已的時間和行程還是十分必要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哦!下面就跟我一起領略一下各有特色的展區(館)吧!
進門後,在你的左邊有一箇巨大的綠色王國,這就是“生物萬象”景區。這裏仿照雲南的自然風光,氣候條件,分爲熱帶雨林區和石林區。熱帶雨林區包括了喬木、灌木、藤木……石林區則有各種爬行動物、昆蟲、鳥類和水生景觀等。
上了二樓往左轉,我們來到了“機器人世界”展區。請你想一想,這些鋼琴師、棋王都是怎麼工作的呢?原來,它們的動作都是由程序控制的,再加上圖像識別與語音識別的傳感技術啊!
上海科技館的展館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剩下的時間你們可以自由參觀了,謝謝!
上海導遊詞 篇6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爲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說:”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爲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爲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爲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爲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悅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悅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爲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爲什麼是九呢?因爲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爲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箇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着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溫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箇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麼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爲障景。不讓你一日瞭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後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於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蹟。因爲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最高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爲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傑作。也被公認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後,有座龍牆。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牆。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牆。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纔說的那條龍牆。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爲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說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爲什麼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牆,他有野心。不知怎麼,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後,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說:”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說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牆爲背景,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說”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並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麼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後,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後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妝,因爲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箇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園之遊就到此結束,希望胸們喜歡它。最後,大家必須做出選擇:是喝茶還是購物。我看,還是舉手表決。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麼?我願不願去?說實話,這正合我意。那麼我們還等什麼呢?大家走吧!
上海導遊詞 篇7
大家都知道看中國一百年曆史到哪裏麼?對的,就是上海,那麼看二十年的歷史呢?就來外灘了。外灘是上海的窗口,它集中反映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風貌,又具有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許多海外僑胞和華人都愛把上海外灘稱譽爲亞洲第一灣。是的,她美極了,請看,她從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長約1800多米,彎彎的走勢,形如新月,秀美如畫。 據資料記載,外灘原來叫揚子路、黃埔灘路。1945年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爲中山一路沿用到今天,外灘過去有着東方華爾街之稱。隨着上海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更具有現代都市氣息。1995年被評爲“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每天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數以萬計。 各位:今天當我們沐浴着改革開放的陽光,在這外灘散步,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景觀。首先,請看西面,那就是上海的象徵之一——萬國建築博覽會。大家知道,第一次戰爭以後,上海被闢爲商埠(bu)當時的上海逐漸形成了外國資本在中國最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也隨之在外灘建立。這黃浦江邊集中大批西方國家的銀行、俱樂部、夜總會等,反映了西方殖民這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這外灘上的一棟棟高聳的大樓,雖然不是由一位設計師設計,也不是建於同一年代,但卻富有共性,它們都是當時西方最流行的樣式,採用西方古典建築形式,整個建築具有莊重、雄偉的氣勢,建築色調基本統一。另外再看東面,人們在觀景臺上海還可以眺望到寬闊壯麗的黃浦江江面景色,江風拂(fu)面、江面波光粼粼(lin)、百舸爭流、白色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風光。遙望浦東跨世紀最新穎的摩天建築羣,恢弘的氣勢使外灘借得美景。外灘作爲上海的象徵,融江河景觀與建築景觀於一體,集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文明於一爐,現在讓我們由南至北觀賞一下外灘邊的主要大樓建築。
上海導遊詞 篇8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雲寺位於浦東新區合慶鎮慶豐村,原爲猛將廟舊址。1993年12月,以當地種福庵、海潮寺、觀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將堂六處廟主動統一規劃,建爲慶雲寺。明陽法師入室弟子慧覺法師主持籌建。在慶豐村、慶豐實業總公司等鼎力資助下,寺前有大山門。接大山門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天官彌勒菩薩;其背後爲護法韋馱。左右背壁爲四大天王像。過天王殿,右側爲鼓樓,內供伽藍菩薩。右側爲鐘樓,銅鐘重3噸。鐘樓內供地藏王菩薩。大雄寶殿在最後,正殿供三世如來,法身高5米,連同蓮坐、佛龕,共高9米。兩側爲18羅漢坐像。其後還有500羅漢山。三世如來後壁,背靠千手大慈大悲觀音菩薩。以當地種福庵、海潮寺、觀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將堂六處廟主動統一規劃,建爲慶雲寺。 有種福庵、海潮寺、觀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將堂等廟宇.
特色餐飲
上海是海納百川的城市,中國幾乎所有的菜系都匯聚上海,有着中華美食之稱。世界各地的異域風味也能在上海覓到蹤跡,不僅如此,各類風味快餐也總是在上海首先登近年來,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人對於飲食的要求已從單純的色、香、味、覺的品嚐發展到了養身、防 ⒔∩懟⒚廊蕕謀=∈沉疲上海的餐飲市場永遠是高潮迭起。您可千萬不要錯過去美食街品嚐美味佳餚的好機會。在上海喫飯有竅門,比如選飯店就要看大小,大了,廚房對客人照顧不過來;太小了,廚房的配料容易不齊。還要看客流量,食物新鮮非常重要,人少了菜料保持新鮮很難。因此,挑中型的餐館最好,500平方米左右的。選餐館的第一條件是看它的衛生,甚至看它的廚房、洗手間,衛生的關係很大,至少關係食物的新鮮程度。很多東西是不能隔夜的,比如魚,差一天都不一樣。
還要看服務態度,不少菜需要第一時間端給客人,怠慢了一點就不同了。進餐館不能不怕貴,也不能只怕貴,菜點得要精一點少一點,不一定就貴;上海人一般不會點上一大桌,那樣品味不過來,即使是晚宴,一般說來8個菜也夠了。喫西餐要講究節奏,每人面前一口菜或一杯酒之後,來一口純水淨口,這樣能品嚐菜的真味。中餐也應該這樣,最好每10-15分鐘上一道菜。到上海,還是喫上海菜好。打出菜價牌子的餐館還是別進爲好,大黃蛇28元一斤,草蝦28元一斤,不可迷信。建議你早餐在下榻的賓館裏喫,很多賓館都提供免費的自助式早餐。中午通常在旅遊景點附近喫飯,點菜時儘量不要標有“時價”的菜餚,問一下計量單位,有些飯店在“兩”、“只”上作手腳斬客。晚飯不一定要在賓館裏喫,成本高。上海市中心主要商區有很多美食廣場,價廉物美,服務也不錯,一般每人消費在15-25元之間。
上海導遊詞 篇9
龍華寺位於龍華路2853號,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相傳三國時,東吳孫權於赤烏五年(公元242年)爲孝敬其母而建造,並按佛經中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名。幾經修復,如今已恢復舊觀。
龍華塔位於龍華寺前,相傳初建於赤烏十年(公元247)。現在的龍華寺建於清光緒年間,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築羣。寺內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
龍華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凝重。這裏的佛像有兩處與衆不同,一是因爲龍華寺爲彌勒道場,有兩尊彌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彌勒的菩薩像,彌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稱“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寶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兩側,或是宣傳佛法的“十八羅漢”,或是保護佛法的“二十諸天”,而龍華寺大殿內,羅漢和諸天濟濟一堂。
現存龍華塔爲樓閣式七層八面磚木寶塔,高40.4米,塔體橙黃,剎杆高聳,其磚身和基礎部分,系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建造時的原物。寶塔各層均飛檐曲欄,姿態雄偉美觀,爲上海地區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上海導遊詞 篇10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臺”、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蒐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爲《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湧泉亭,並於寺東建報恩院供僧衆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餘的宋代銀杏樹幹,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殿。住持鶴峯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巖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衆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爲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爲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峯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於大殿左右兩側增建兩座樓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靜安寺恢復舊觀。光緒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並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後出任住持,任內無所建樹,而寺產糾紛興訟不斷,留下許多後患。1941年,德悟法師繼任住持,革弊圖新,轉向佛學教育,注重佛學研究,曾舉辦數十次佛學講座,分別禮請應慈、圓瑛、芝峯、丁福保、趙樸初、蔣竹莊等高僧、大德主講,同時成立靜安寺護法會,會同監院密迦整頓寺務,寺風頓有起色。
抗戰勝利後,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並在新山門前、“天下第六泉”井欄一側,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爲靜安寺標誌。工程竣工後,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誕及靜安佛學院開學,在揭幕典禮上,太虛大師以三喜臨門,親自主持剪綵,拈香禮佛,歡喜讚歎。與會僧俗逾萬人,成爲當時滬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間,靜安寺還於寺後門向華山路,創辦靜安小學。於南翔建立靜安農村實驗學校。該校由持松、白聖、趙樸初、毛效同、顧恆(暨南大學農學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師主持教務。兩校經費均同靜安寺負擔。
{$上海外灘導遊詞 ·上海南京路導遊詞 ·世紀大道導遊詞$}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監院密迦委託周孝廉、奚亞夫二律師,聯名致函上海市佛教會,主動提出願將靜安寺由子孫剃度制改爲十方叢林選賢制。請市佛教會主持推賢選能繼任靜安寺方丈。同時,靜安寺會體僧衆也贊同德悟、密迦這一建議,亦函呈上海市佛教會請求改制選賢。於是,上海市佛教會尊重住持德悟法師及全寺僧衆願望,於是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及全寺僧衆,舉行會議,一致決定該寺改爲永久十方叢林,並公推持松法師爲改制後首任住持,兼任靜安佛學院院長。持松法師接任時,提出四項要求:“一、靜安寺既定爲十方叢林,今後住持選舉,應由佛教會會同本市諸山代表及本寺兩序大衆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靜安寺應作爲佛教文化事業中心,逐漸減少酬應,以期成爲純粹弘法之道場。三、寺內經濟應行公開,盡力所及,舉辦佛教慈善公益事業,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潛心內學,不善外緣,重違大衆囑託,除寺內行政大計如需本人主持外,其餘事務,概由監院領導諸執事分別負責。所有瑣務應酬,幸勿相累。”獲得與會者一致通過。持松法師擔任住持後,任命白聖爲監院,四項規約,得以實施,寺務大有進展。
上海導遊詞 篇11
親愛的遊客:
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爲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爲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爲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爲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
上海導遊詞 篇12
上海美術館是一所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機構。她座落於繁華的南京西路,背靠人民廣場與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人民公園毗鄰,是一座功能健全、設施先進、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近現代美術博物館。
前身爲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於1956年8月10日開館的上海美術展覽館,1983年重新翻建,1986年10月9日改用現名上海美術館。收藏有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張大千、林風眠、劉海粟、關良、王個簃、朱屺瞻、謝稚柳、張樂平、沈柔堅、賀友直等近現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油畫、版畫、連環畫、年畫等作品。建館以來,舉辦過“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展”、“法國二百五十年繪畫展”、“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展”、“齊白石畫展”、“黃賓虹畫展”、“潘天壽畫展”,及多屆全國美展上海展區作品展等重要美展。出版有《虛谷任伯年吳昌碩畫集》及內部不定期刊物《世紀美術》、《上海美術館》。歷任正副館長有:陳秋草、魯沙白、張雲騁、沈善良、朱仁冬、方增先、夏順奎、丁羲元、陳克里、李向陽、陳龍、張堅、王新華。館址設在南京西路456號。20_年在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圖書館舊址改建闢爲上海美術館新址。
上海美術館擁有展廳12個,展覽面積6000餘平方米,配備了現代化的設施,爲舉辦各類藝術展覽提供了良好條件;而設備先進的演講廳、會議室、圖書館、美術資料數據庫及美術工作坊等,則爲學術研討和普及教育等活動提供了保證。此外,藝術書店、紀念品商店、畫廊、咖啡屋等也爲觀衆營造了充滿藝術氣息的休閒氛圍。
上海美術館現有藏品8000餘件,依託收藏,積極開展了以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爲重點的理論研究和美術館學的研究,併爲收藏保管、陳列展覽、教育推廣、中外交流等業務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條件。特別二年一屆的"上海雙年展"是中國最爲重要的展覽、學術活動之一,已成爲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品牌項目。
自建館以來,上海美術館的藏品從不足20_件增加至超過7000餘件。在經常性展出其東南亞藝術藏品的同時,還策劃了多種以國家爲關注點的展覽,分別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舉辦“從古至今”、“靈魂的聯繫:土地與人民”以及“信仰與存在”等展覽。也曾於20__年9月至20_年6月在馬尼拉的阿亞拉博物館展出了菲律賓藝術藏品。該館推出了許多在上海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展覽,包括“東南亞美術主題”、“上海的百年美術”、“我們時代的藝術”、“總統特選新秀作品展”、“英雄十年:1955年至1965年的上海藝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東南亞當代藝術作品展(上海雙年專題展覽)”,最新的展覽是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上海美術館藏品展”。它希望在本國和地區性文化背景下推動人們對藝術的瞭解和欣賞,並籍此促進上海文化環境的活躍和發展。實現上述目的不僅依靠美術館的展覽項目,另有其多語教育項目和公共項目,這些項目涉及具體介紹各種藝術趨勢並進行藝術實踐、開展公開演講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當地社會以及到上海旅遊的地區性和國際遊客的需要。
上海美術館以收藏來說,第一代畫家的作品最豐富,第二代次之,第三代最少。展出將特別突出第一代畫家在50年代所完成的一批作品。在這些畫家中,張荔英一生留下了94件作品,而且還有詳細的文字記載和資料,如日記、文稿和各類剪報等。陳宗瑞是由家人捐獻了56件作品,他的資料也相當完備。範昌乾也有46件作品。這些數目不等的展覽品,有些是畫家自己的捐獻,有些是畫家的家人捐出來,有些則是收藏家的收藏。像松年法師就捐獻了112件書畫作品給美術館、陳金川68件、鄭農22件,美術館主席盧明德醫生也捐獻了13件陳文希的畫作。
上海美術館今日才能擁有國際上最大的一批20世紀東南亞美術公開收藏。其永久館藏有超過6500件美術作品,其中包括拿督陸運濤遺贈的一批上海知名畫傢俱像畫作、由張氏遺產管理人和李氏基金所捐贈的張荔英藏品,以及最近的劉抗遺贈之作。正因爲有如此豐富的永久館藏,上海美術館才得以大大加強對本區域視覺藝術界和亞洲美術博物館學的貢獻。除了<自我成像>和<東南亞美術風景>這兩項展示本身永久館藏的展覽以外,上海美術館也曾策劃推出一些以個別國家爲焦點的展覽,<從古至今>、<靈魂的聯繫:土地與人民>以及<信仰與存在>,所關注的即分別爲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本館不久前還與菲律賓的阿亞拉博物館合作,在後者新博物館大樓於20_年6月開幕之時,在題爲<交渡>的展覽中展示來自本館菲律賓美術館藏的超過200件作品。本館的巡迴展覽計劃使本區域的美術得以在國際上廣獲觀賞。
上海導遊詞 篇13
“莫道紅樓乃一夢,澱山建有大觀園”。大觀園佔地面積1,300多畝,已建成的“大觀樓”,“瀟湘館”、“怡紅院”“稻香村”等,或華麗、或樸拙、或清幽、或淡雅,處處體現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風韻和意境。
“……走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四面琳宮合抱,迢迢複道縈行。青松指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眼前的大觀樓,恰是如此,這裏是元妃省親時族人朝覲之所,正殿主樓的東西兩 面,有含芳閣和綴錦閣,三座建築以遊廊相連,並與前庭的兩廡相接。
旁邊,則是戲臺,是元妃遊幸時觀戲的地方。整個建築羣飛光流 彩,金碧輝煌。一派帝王邸宅的氣勢。大觀樓東南,便是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從月洞門入,沿曲折遊廊,經六角亭,便可看見黛玉所掛的鸚鵡架,跨過溪水上的水橋,可來到“有風來儀”主廳。而薛寶釵的“蘅蕪院”,另是一番情致,院內不相干一株花兒,迎面太湖石玲瓏好聽嬌,魚兒在池中安逸地噴水。真可謂“蘅蕪滿淨苑,蘿藤助芬芳”了。 中華勵誌網免費提供。
大觀園內的“怡紅院”一組建築。跨進鐫有“怡紅快綠”匾額的院門,只見深宅重院,富貴典雅。繹芸軒前,植着芭蕉和海棠。西屋爲襲人、晴雯等丫頭的住所,東屋則是賈寶玉的臥房,花嵌磚綠,雕牀描金,堂皇中又有點脂粉氣。中間過廳,東西兩屋,以碧妙櫥和博古架相隔。今天,這裏不僅發秀美旖旎的景色令人陶醉,還將以鮮美的魚蝦蔬果奉獻給遊人。在澱山湖風景區東面的關王廟,已開闢了一箇游泳場。岸邊蘆葦搖動,遠處水天一色,不等下水已令人到渾身舒暢。
上海導遊詞 篇14
外灘,百餘年來,一直作爲上海的意味出現在衆人眼前,她位於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千米,是90年代上海10大新景觀和10佳旅遊景點之一。外灘的東側是浩蕩的黃浦江和漂亮的外灘新堤岸,在這裏,遊客可以領略上海母新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新姿,或是漫步於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氣的明媚陽光。
外灘西側矗立着各種風格懸殊的中西建築物,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爲"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羣。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千米長的這1段,便鱗次櫛比矗立着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洪亮的鐘聲,海關大樓的身影總是最早引發來訪者的關注,海關大樓是外灘建築羣的主要建築,建於1927年,由英國設計家威爾遜設計。建築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大鐘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樣式製作,在英國造好後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鐘之1。
黃浦公園建成於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着時期的變遷,公園經過量次改建。改建後的黃浦公園,佔地31畝,在保存原有樹木的同時,使綠化面積達10.92畝,並使公園的景點佈置也得到了公道的安排。公園正門內,有——位身軀偉岸的大型青銅工人雕塑,揚着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稱爲“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圓島上,建有由-同志親筆書寫題名的上海人民英雄記念塔,塔下設外灘歷史記念館。雕塑4周,綠蔭圍繞,花團錦簇,是遊客攝影紀念的好地方;雕塑後面的紫藤架長廊,供人們休閒憩息;公園內的兩幅大板塊綠地草坪內,種有茂盛的白玉蘭、茶花、桂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公園整體佈局得體,景點排錯落有致。風景美麗的黃浦公園,集觀光、休閒、教育於1體,是旅遊觀光的勝地。
10裏南京路盡頭的陳毅廣場,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陳毅爲解放上海,建設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勞,上海人民對這位老市長充滿敬意,爲了懷念他,市政府決定在南京東路外灘建立這位老市長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顯示他1路風塵,勤勤奮懇的公僕形象,又有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儒將風度。每逢週末,在塑像前都將舉行隆重熱烈的廣場音樂會。陳毅塑像南面是廣場湧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圈橢圓的現代化噴水池。水柱隨着聲音噴射,時高時低,池底安裝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隨着燈光的變換,條條水柱照映出紅,黃,藍,綠的光束,爲外灘增加了綺麗的夜景。
黃浦江旅遊,是上海旅遊中的一箇重要的傳統旅遊節目,它不但在於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着上海的意味和縮影,還在於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裏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浦江旅遊進程中可看到橫跨浦江兩岸的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和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兩座大橋,象兩條巨龍橫臥於黃浦江上,中間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正好構成了1幅“2龍戲珠”的巨幅畫卷,而浦江西岸1幢幢風格懸殊充滿濃郁異國色採的萬國建築與浦東東岸1幢幢拔地而起挺拔雲間的現代建築相映成輝,使人琳琅滿目。吳淞口,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3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即可看到著名的“3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色彩的,3股水色彩不同,涇渭分明,構成色採鮮明的“3夾水”,實爲一大奇景。
上海導遊詞 篇15
朋友們:
下午好!現在我們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的外灘,首先,我對各位的參觀遊覽外灘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遊愉快。
新外灘共有五條旅遊路線,在您的左手邊是被譽爲“萬國建築博覽”的壯觀建築羣和寬敞的中山路,您的右手邊是波光粼粼的黃浦江以及前程似錦的浦東陸家點綴金融貿易區,眼前爲新穎獨特的觀光遊覽區。這建築羣、中山路、觀光區、黃浦江、陸家嘴彷彿樂譜中的五線譜,勤勞上海人民則好似串串間符,正組成最新最華美的樂章,歡迎着各位來賓的光臨。
地粉才能叫外灘呢?簡單的說,它過去曾是上海老城廂外的一塊蘆葦叢生的荒灘地。
1840年以後,緊鎖的國門被殖民者洋炮轟開了,上海也被迫闢爲商埠。從那時起,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隨着殖民者的“搶灘”而紛紛聳立,至本世紀30年代初,上海已從海濱小邑一躍成爲遠東最大的都市。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於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築格調是那麼的和諧統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着52幢風格各異的建築,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雲集於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箇歷史縮影。
各位請看,新外灘2號東風飯店,過去曾是十分聞名的英國總會,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樓高有6層(連地下室),樓頂南北兩端各設了望亭一座,內部裝飾極爲華麗。一層樓酒吧間當年曾因擁有110。7英尺的東方最長的酒吧櫃而驕傲一時,如今美國的肯德基快餐廳設在裏面。
新外灘12號以前是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該建築建於1923年,屬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大樓爲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築,高5層,加上頂部一半球形層頂菜有7層,鋼框架結構。樓內裝飾十分講究,設有美、英、法、俄、日等國各種接待室。這座建築英國人曾自詡爲“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爲講究的建築。
緊鄰匯豐銀行旁邊的那幢建築是上海海關大樓,爲19世紀復古主義的建築,建於1927年,爲當今世界所罕兇。大樓上面的大鐘四周均可看到走時,每隔15分鐘奏響一段短曲,鐘聲悠揚深沉,聲聞10裏。
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都出於英國設計家威爾遜之後,上海親切地稱它們爲“姐妹樓”,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標誌之一。
的“老顧客”重新前來落戶,再顯遠東“華爾街”的風采。
外灘是上海的象徵,也是中外遊客必到之處。但在以前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輛擁擠不堪,嚴重影響了外灘整體形象。爲了改變處灘的面貌,上海人民政府把外灘作爲重點加以改造。眼前這條馬路稱中山一路,是爲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也是外灘綜合改造的一部分。該路全長826米,寬45米,設6至10個車道。這條寬闊的交通線不僅僅限於外灘一帶,它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延伸,北起江灣五角場,南抵南浦大橋。到下個世紀初,這條南北走廊長達15公里,將成爲上海旅遊觀光的標誌性景觀。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濱江大道頗有特色。它不但集文化、綠化於一體,而且早晨是人們習文練武的好地方,白天是國內外旅遊者觀光遊覽的天地,晚上則是對情侶談情說愛的理想場所,聽說有許多外國朋友都慕名前來體驗生活呢。
各位來賓,漫步在新外灘觀光區,您是否感覺到,新外灘不僅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在熱鬧繁華中透出濃郁的藝術氣息。大家請看:在延安東路外灘設置主題爲“爲了明天”的藝術景觀,以6根圓柱相擁抱,與具有80多年曆史的氣象信號臺相組合成爲一組對景。海關大樓與電子瀑布鍾也是頗有新意的對景。電子瀑布鍾呈階梯式,長27米,高3。5米,設10全臺階。整個操作過程均由電腦控制,約有1000多箇噴頭水柱組成各種顏色的.阿拉伯數字,使世界各地既是那麼的遙遠,雙是多麼的親近。觀光區名副其實地成了一條容納百川,兼容幷蓄的海派特色文化的風景線。
漫步外灘,我們不知不覺已進入了黃浦公園。提到這個公園,每個中國人都忘不了昔日外國列強掛在公園門口那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那塊臭名昭着的牌子,讓當時的中國人民蒙受了極大的恥辱!如今,看眼前那60米高的上海人民英俊紀念塔,矗立在面臨水之處。威武壯觀的三柱黃崗巖塔體彷彿在告訴人們,民永遠緬懷從戰爭、五四運動和解放戰爭以來,爲洗刷民族恥辱,爲上海的革命事業而獻身的英雄們。
黃浦公園面對的就是聞名海內外的黃浦江。“月上黃龍浦水黃”,十分生動地描繪了黃浦江水的顏色。改善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它發源於無錫太湖,是上海境內最長、最寬、最深的一條河流,全長114公里;平均寬度400米,深7至9米。它的原名叫東江,又有春申江,黃歇江等別稱。相傳在20xx多年以前,上海當時屬楚,那時楚國有位大將叫黃歇,他很有治國才能,被楚王任命爲宰相,並封爲“奉申君”,管轄上海這塊土地。由於當時東江上游淤塞,,他就帶領上海人民進行疏浚,並且修正了航道,使上海的水上交通和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後人爲了紀念黃歇的功績,就把東江改稱爲“春申江”和“黃歇浦”,直到南宋時期才正式定名爲“黃浦江”。
黃浦江有兩個“孩子”,一箇叫浦東,另一箇叫浦西。新中國誕生以前,她們一家子深受三座大山壓迫,母親河身上停泊着的盡是外的軍艦和商船,“兩個孩子”也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跳黃浦”我句上海人的口頭禪,就是指舊社會實在無法活下去的老百姓,到這兒來投江自盡。
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浦西外灘遙遙相望,其功能爲金融、貿易和對外服務,它將是新上海的核心與象徵。“東外灘”濱江大道,總長2500米,集旅遊、觀光和娛樂等爲一體,沿道設有6個頗具特色的廣場。雖然現在只聞到隆隆的打樁聲,但聲聲入耳,是五線譜上最華麗的樂章,預報着外灘更美好的未來。
上海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我是迪士尼旅遊公司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依”,接下來我就帶你們去走走吧!
大家不要走散了,我帶你們來玩”太空飛車”。不敢玩的遊客不要上去。這太空飛車是六個人坐一輛車,然後進入一箇黑黑的洞,會看見許多閃亮的星星,然後刺激的部分就來了!什麼?你問我可不可怕?很可怕的呢!你膽大的話就上去吧!還有這個太空飛車的軌道都是會移動的,你前面沒有路了,它就會移過來讓你接着跑。大家要玩的上去排隊吧。
現在我帶你們玩”青蛙跳”。這個東西是模仿青蛙做的,它會跳起來,再下去,再起來……最後跳完了就降下來了。在跳的過程中,膽小的可以大叫,那樣就不會太怕,你們要扣好安全帶,扣好了就非常安全啦!
然後是旋轉木馬。小孩子可以來玩,大人當然也可以啦!我不說你們都知道旋轉木馬是怎麼玩的吧!不想玩的那邊有一箇超市,可以買水、雪糕、帽子等。大家現在去排隊,開始彩色的轉馬之旅吧!
大家看!那邊有許多的卡通人物!有米老鼠、唐老鴨、米妮等,它們非常可愛。當然,還有許多公主: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等。大家可以和它們合影,留下這快樂的一刻吧!
現在是中午十二點,玩這麼久,大家都餓了吧?來那邊那個餐廳喫飯吧。這裏有許多美食,我就不一一介紹了,你們休息好了再出發。
好了,大家繼續玩。這裏還有許多遊戲,例如:超級袋鼠、驚險過山車、刺激海盜船…..
上海導遊詞 篇17
歡迎大家來到上海楓涇古鎮!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爲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上海市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楓涇爲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
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爲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_年曆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爲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_年曆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
上海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爲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總的說來就是溫和溼潤,四季分明。
楓涇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古戲臺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_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裏、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北大街是商業古街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過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兩邊都是兩層樓房,身處其中,抬頭望天,只能看見窄窄的一線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樓房臨街的一邊清一色都呈平面結構,看不出每一棟建築的特色和規模,而從後門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疊瓦,或騎樓高聳,或勾欄亭閣,或底層的近水樓臺,層層石級通向河埠,或倚朱閣、小軒窗,組成一道多姿的水鄉民居風光,間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遊船穿行其中,人景輝映,夕陽夕照,真是中國的水鄉,東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鋪作坊集中,手工業歷來發達。早在宋代就有鐵、木、竹、農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製作。紡織技術傳入,紡紗織布盛行,明清時,楓涇地處全國棉紡織業生產貿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萬計”。到了現代,古作坊多已破敗,保存最完整的就數375號的石泰山製藥房(藥鋪)。爲了展示古代手工業生產狀況,現將當年手工業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規劃爲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產器械,培訓有關人員,屆時向遊人展示古代織布、打鐵、製藥和製造竹木器具等手工業生產技藝。遊人也可以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在這些作坊裏,你可以挑選購買到原汁原味、土氣十足的手工藝品。當然也可以嘗試自己製作小竹筒、小鐵鏟、小鋤子、布鞋子、土布頭巾……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上海導遊詞 篇18
去了一次大連,喜歡那裏的路,那裏的天,還有空氣中瀰漫的清新的味道。但給我印象最深得卻是海濱廣場上那一條印滿腳印的世紀大道。
那是一條特殊的路—紫銅色的金屬上印滿了腳印。導遊稱之爲“世紀之路”,據說上面的腳印都是大連普通市民再普通不過的腳印。腳印雖然歪歪斜斜,但錯落有致,路的起點是一位百歲老人的足跡,路的盡頭是一位新生兒淺淺的足跡。
人的腳常常被束縛於鞋子的禁錮之中,很少有如此光鮮靚麗的.機會,我也是第一次這麼直觀、真切地去比較、欣賞個人的腳印,這可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所以我觀察得格外仔細。
我猜,那一定是個從舊社會走出的婦女的腳印。他小得可憐,扭曲的形態似乎正在控訴那個扭曲的時代。他委婉的蜷縮着,好像已無力舒展自己的身軀與思維。三寸金蓮,多麼病態的審美觀,他束縛的不僅僅是閨中婦女的一雙腳,更是古代婦女的思維,甚至是一箇民族的靈魂。
我猜,那一定是一位農民的腳印。他瘦削卻強勁有力的刻在世紀大道上。不同於常人的大腳趾,暗示着他背上的重擔;清晰可見的紋路,讓人聯想到她額上的皺紋。這隻腳印應讓所有中國人尊重,因爲她撐起了一箇民族。
我猜,那一定是一箇十多歲孩子的腳印。他漫不經心的點綴在各個大腳印中,卻格外的惹人愛憐。它光滑圓潤,顯然沒有受過生活的磨礪。它嬌小而脆弱,讓人不僅但有她是否能承擔未來社會生活的重擔。但他跳躍的靈動神態,似乎又讓人燃起希望。他和他們一定充滿活力、充滿智慧。
不同的腳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是他們對民族的熱愛,對生活的癡情。讓我們每個人,都在歷史的大道上留下光輝的腳印。
看過“上海世紀大道導遊詞”的人還看了:
上海導遊詞 篇19
海市位於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靠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爲海拔4米左右。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其中河道、湖泊面積532平方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長興、橫沙3個島嶼。崇明島爲中國第三大島.上海解放後,至1964年5月,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10個市區,以及上海、嘉定、寶山、川沙、奉賢、南匯、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個郊縣。 從1980年至20__年底,撤縣建區後,上海市轄有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南匯、奉賢18個區,崇明1個縣。
20__年末,上海戶籍人口爲1334.23萬人。其中:男性672.05萬人,女性662.18萬人,非農業人口1018.81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2104人。在人口分佈中,超過百萬人口的有浦東新區和楊浦區,分別爲172.82萬人和107.62萬人。全市平均壽命爲79.52歲,其中:男性爲77.36歲;女性爲81.63歲。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海口,主要河道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藻浜、川楊河、澱浦河、大治河、斜塘、園泄涇和大泖港等。 黃浦江干流全長82.5公里,河寬300~700米。 蘇州河全長125公里,上海境內54公里,爲黃浦江主要支流。 最大的湖泊爲澱山湖,面積約爲62平方公里。上海地區年降水量爲1100毫米。梅雨量爲235.0毫米,上海年平均氣溫,市區爲17.8℃。其它地區爲16.3℃(崇明)~17.6℃(寶山)。年極端最高氣溫市區38.8℃,其它地區爲35.7℃~37.6℃;年極端最低氣溫市區爲-2.0℃,其它地區爲-4.8℃~-1.9℃。
“申”、“滬”的由來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爲“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爲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爲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爲“扈瀆”,以後又改“扈”爲“滬”。
上海建城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鹹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爲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爲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爲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闢爲“通商”口岸。在此後的一百年裏,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歷史性變革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烈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使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已成爲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地理位置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箇良好的江海港口。
氣候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溼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__年,全年平均氣溫17.8℃,日照1686.5小時,降雨量1427.9毫米。全年6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
土地面積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爲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__年,上海全市面積634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其中區域面積5299.29平方公里,縣域面積1041.21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是我國的第三大島嶼,面積爲104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水文上海地區河湖衆多,水網密佈,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澱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江、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湖泊爲澱山湖,面積爲62平方公里。
地勢上海境內除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山脈外,全爲坦蕩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爲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爲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區劃解放初期,上海共劃分爲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後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和撤縣建區,至20__年末,上海共有18個區、1個縣,共132個鎮,3個鄉,99個街道辦事處,3393個居民委員會和203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上海人口總量規模不斷擴大。上海開埠時人口不足10萬,至1949年解放時,上海人口僅爲520萬,至20__年末,全市戶籍人口已增加到1334.23萬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佔全國總人口的1%。20__年,全市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20__人。
人口自然變動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出現人口自然變動負增長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年開始始終保持負增長。20__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爲4.7‰,死亡率爲7.3‰,自然增長率爲負2.6‰。
上海在全國的地位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着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重任,在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這個人口僅佔全國1%、土地面積佔全國0.06%的城市裏,完成的財政收入佔全國的九分之一,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港口貨物吞吐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並在改革開放、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着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上海導遊詞 篇20
Shanghai Museum
Brief:
Shanghai Museum is a must-see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Shanghai.
Shan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treasures of bronzes,ceramics,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raditional paintings.
Location:
The Shanghai Museum is situated in the heart of People’s Square. Opposite to the City Hall 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moon and sun Corridor.
History:
It was built in the 1930s,formerly occupied by Zhong Hui Bank owned by a Shanghai celebrity Yuesheng Du. In 1952,it was converted into a museum. The new museum building was erected in September 1994 and most of the facilities were installed in 1995. It was entirely opened on October 12 in 1996. The five big gilt characters on the lintel were written by Yi Chen,the first mayor of Shanghai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With a collection of over 120,000 piec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12 categories,including bronze,ceramics (pottery and porcelain ware),calligraphy,paintings,jade and ivory ware,numismatics,furniture,seal carvings,sculptures,arts and crafts and costumes of Chinese minorities,Shan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collection of bronzes,ceramics,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nd there is also a special gallery of donated relics and three temporary exhibition halls.
With a collection of over 120,000 piec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12 categories,including bronze,ceramics (pottery and porcelain ware),calligraphy,paintings,jade and ivory ware,numismatics,furniture,seal carvings,sculptures,arts and crafts and costumes of Chinese minorities,Shan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collection of bronzes,ceramics,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nd there is also a special gallery of donated relics and three temporary exhibition halls.
上海導遊詞 篇21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
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爲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說:”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爲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爲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爲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爲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悅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悅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爲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爲什麼是九呢?因爲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爲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箇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着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溫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上海導遊詞 篇22
南京路步行街,西起西藏中路,東至河南中路,步行街的東西兩端均有一塊暗紅色大理石屏,上面是主席親筆題寫的“南京路步行街”6個大字。國慶50週年時落成的這條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煥然一新,成爲上海又一處靚麗的城市新景觀。
走在步行街上,可別只顧購物,千萬別忘了仔細看看市百一店(原“大新公司”)、華聯商廈(原“永安公司”)、上海時裝公司(原“先施公司”)和第一食品商店(原“新新公司”)這“四大公司”,無不把南京路的過去與今天不斷迭映在眼前,傳統與現代的交織爲這條百年老街增添了別樣的魅力。
已不算年輕的市百一店就矗立在南京東路、西藏中路口,這座解放前的“大新公司”是當時南京路上最好的建築之一,如今雖不再代表時尚和流行,卻依然是上海商業文化的一箇象徵,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最著名的百貨公司。
走在這1200多米的步行街上,時時體會到一種莫大的快樂,彩色的鋪路磚石、統一的路心售貨亭、兩邊各類時尚流行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羣、可愛的觀光小火車,以及設計別緻的城市雕塑……這些都構成了上海的現代都市風景。黃包車、香燭店、“美麗牌”香菸廣告不見了,身着旗袍、梳着盤發的上海小姐不見了,就連當年曾顯赫一時的“先施百貨”如今也完全換了樣子。現代的都市文明在這裏把所有屬於過去的痕跡抹得一乾二淨。
步行街上,隨處可以感受到這路的平易近人:地面是淡紅色石塊鋪成,乾淨清爽,不必擔心滑倒,也不會踩到髒物;還有導盲道,讓盲人也能感受到逛街的樂趣;路中間更有各式花壇、綠化帶,花壇上還設有暗紅色大理石凳椅,走累了,隨處可坐,賞路景聞花香,還可以思量一下接着去往何處,絕對的逍遙自在。
步行街上另一大景觀——步行街觀光車同樣引人注目。車由一節節小巧玲瓏的車廂組成,車廂上畫滿了精美的圖案,每節車的圖案色彩各不相同。登上車,彷彿鑽進了玩具車裏,任它帶着你逛個夠。 步行街上最多的是人,或從容信步,或匆匆疾走,或閒坐休息,或饒有興致地轉進每一家商店。街上跟人一樣多的就是各種商店了,且都是上海店家中的“大腕”:華聯商廈、第一食品商店、第一百貨、新華書店南京東路店……當然也少不了各大專賣店,“麥當勞叔叔”、“肯德基爺爺”自然不甘落後,而哈根達斯、天使冰王、必勝客也爲有閒階層提供了世界各地著名的美食。
假如肯早起,那你一定要來看看六七點鐘的步行街。那時的步行街,商店均緊閉大門,清潔工在進行路面的清洗工作,可街上卻熱鬧非凡,人們有的跳着交誼舞,有的打着太極拳,有的在溜滑板,有的在打羽毛球,真是玩什麼的都有,不像是一條商業街,倒像是一座公園,與白天的喧囂相比真是兩個世界。原來南京路步行街也是這般“淡妝濃抹總相宜”呢。
從河南路口開始,步行街結束,繼續向東。一直到南京東路外灘,行人似乎又從21世紀墜入一箇陌生又熟悉的時空,似乎是狄更斯筆下的英倫街景,似乎是在父輩的照相簿中見過。狹窄的街道,四方高大的建築,灰色調的圍牆和百葉窗,高高的天花板,尖尖的屋頂,每一棟樓都記載了一段曲折跌宕的故事。夕陽爲它們添上一層薄霧,黃黃的街景透出一種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特有的迷離的浪漫。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迫闢爲通商口岸,後成爲帝國主義公共租界。二三十年代,南京路既是帝國主義者耀武揚威的“十里洋場”,又是一條富有革命傳統的馬路,著名的“五卅慘案”就發生在南京路上。
近年來南京路發生了鉅變,新的商廈羣體及賓館拔地而起,大型商廈與百年老店、名店、特色商店交錯林立,互爲襯托。老介福商廈、電器商城、曼克頓廣場、海倫賓館、絲綢商廈、新世界商城、華聯商廈、一百商廈、廣電大廈、輕工大廈、上海商城、錦滄文華大酒店等現代化的大型、高層建築使南京路更加雄偉、繁榮,據統計,南京路每天客流量在170萬人次以上,連續多年蟬聯全國零售商業企業前三名的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海華聯商廈、上海新世界商城都在南京路。南京路商廈羣內名品薈萃、琳琅滿目。各地的名、特、優、新產品,以及進口的名牌商品,不下數十萬種。幾家老字號特色商店的商品,尤爲名聲卓著。
南京路的夜景分外迷人。火樹銀花不夜天,霓虹燈一條街是上海的一大景觀。許多海外遊客稱讚說:這裏的燈綵不亞於東京、香港、曼谷等任何一箇鬧市地段。
上海導遊詞 篇23
園內中部大觀樓羣組,建築氣勢宏偉,是爲元妃省親所造,東是綴錦樓,西爲含芳閣。大門內西側爲賈寶玉住的怡紅院,是一座兩路三進的院落。林黛玉住的瀟湘館在東側的翠竹叢中。體仁沐德一組建築是元妃省親時更衣休息處。薛寶釵住的衡蕪院是由藤蘿山石和小樓組成的院落。此外,還有田園風光的稻香村、妙玉修行的攏翠庵等建築羣組。
大觀園是一箇大型仿古建築羣和現代園林。位於澱山湖的東岸,分東、西兩大景區。東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園、桂花園爲主要景觀。西部則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筆意,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築羣體。東部景區面積9公頃,古典建築近800…
0平米,有大觀樓、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等20多箇建築羣。室內陳設華麗雅緻,園內古樹名木與朱柱粉牆相互襯托,兼有皇家林苑氣派和江南園林秀麗風格,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大觀園東部栽樹木100公頃共34萬株,另有“梅塢春濃”、“柳堤春曉”、“金雪飄香”、“羣芳爭豔”等景點。其中“梅塢春濃”是上海地區賞梅的最佳處。
繁華上海導遊詞5
古鎮楓涇,地處上海西南。歷史上,她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她與滬浙五區縣(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鎮地位及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按照楓涇鎮“十五”規劃綱要,充分利用楓涇鎮所具有的區位優勢、環境容量優勢、潛在的經濟發展能力,至規劃期末,逐步將楓涇鎮建設成爲以商貿、交通、休閒、居住、文化旅遊等爲城鎮主導功能,規模合理、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齊全,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具有鮮明特色風貌的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現代化宜居城鎮。因此,楓涇城鎮性質確定爲:經濟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生態新鎮。
楓涇爲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爲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_年曆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鎮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是一箇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文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爲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佈,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
楓涇文化發達,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傢俱雕刻、竈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爲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金額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築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留連。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臺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於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在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古戲臺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_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_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裏、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_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楓涇民風淳厚,崇尚耕讀,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狀元、56名進士、125名舉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縣、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狀元許克昌;明代曾跟隨鄭和下西洋的太醫院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及官至內閣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範、圍棋國手顧水如、著名漫畫家丁聰、國畫大師程十發,革命前輩袁世釗、陸龍飛等。他們爲楓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蹟和典故傳說。
上海導遊詞 篇24
豫園位於黃浦江西岸繁華熱鬧的上海老城,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面與上海城隍廟和豫園商城鄰近,是舉世聞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有明代四川佈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一走進豫園就彷彿置身於明末清初之時,隨着人流,漸漸的就走進了個大約能容納近幾千餘人的小廣場,站立在廣場間,中央有個扇展,扇面的字畫,有的波瀾起伏,有的神采飄逸,有的柔中有剛。
環顧四周那8層的天裕樓樓頂是凝暉樓,人們站在這畫棟雕樑的閣樓上眺望,欣賞這如詩入畫的美景正面是華寶樓,每當逢年過節人們就歡坐此地觀賞樓閣好戲,身後是合業樓也就是有名的小喫廣場。小廣場東面是城隍廟,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內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居民全部在城隍娘娘聖誕(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廟內包括廟附近的商家全部張燈結綵,爲城隍神歡慶聖誕,廟內香火旺盛,流光異彩,璀璨瑰麗,宛若仙境。若是恰逢假日,更會形成遊客雲集,行人如織,人氣鼎盛的場面。
隨着人流我來到城隍廟對面的個大門,大門旁的兩根石柱上掛着一幅邵華澤的對聯:古邑獨鍾潘公明神,熔鑄百年精華;申城偏愛老廟新宇,再造世紀輝煌。
這時我已陶醉在這美不勝收的景色中了,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九曲橋,橋上人流熙熙攘攘,橋下魚翔底,靜靜的湖面上佈滿了碧翠欲滴的荷葉,像是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翡翠扇似的,把湖面蓋得嚴嚴實實。湖面上浮游着斑斕的色彩,好像誰在下面撒下一串珍珠。當微風徐徐地吹過,湖面上微微蕩起的細碎漣漪,彷彿一匹新緞折出的輕皺,格外絢麗悅目。
園裏的圍牆,蜿蜒起伏,頂上飾以龍頭,並用瓦片組成麟狀,象徵龍身,一垛牆如居龍游動,稱爲龍牆。在我國古代,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是不能隨便用在建築物上作裝飾的。豫園在建龍牆時已是清末,而且“龍”只有三,四個爪子,是爲了避去“五爪金龍”之嫌。點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軍城北指揮所。玉玲瓏是立在玉華堂前的一塊高約4米、玲瓏透剔的巨石。據說是宋代花石崗遺物。豫園的主要建築是三穗堂,建築寬敞,是當年主人舉行筵宴的地方。此外,園中值得觀賞的還有一對元代鐵獅,300多年的老藤和一株四百多歲的銀杏。
它那古老悠久的歷史淵源,色鬱味醇的民族風格,使得豫園成爲上海最爲著名的旅遊景區。
上海導遊詞 篇25
Shanghai, is China's largest economic center and trade port, is thenation's largest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city, also is the national importa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trade center, finance and information center, islocated in 31 degrees north latitude 14 points, east longitude 121 degrees 29points. Shanghai is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nt, the east faces theeast China sea, south is near hangzhou bay, west of jiangsu and zhejiangprovinces,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i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snorth-south coastlin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vast hinterland, the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superior, is a good jianghai port. Comprises inchongming island, covers an area of 1041 square kilometers, is the third largestisland in China.
Shanghai 100 km wide from east to west, north and south long 120 km, thecity's land area of 6340.5 square kilometers, including outer ring within thecity covers an area of 610 square kilometers. Existing 18 districts (huangpudistrict, xuhui district, luwan district, jing 'an district, changning district,zhabei district, putuo district, yangpu district, hongkou district, baoshandistrict, qingpu, minhang district, the pudong new area, jiading, jinshan andsongjiang districts, nanhui, fengxian) (for) and 1 county. Shanghai north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four seasons, full of sunshine, abundant rainfall.Short, moderate and moist climate of Shanghai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winterand summer is longer than the other. A year 60% of rainfall concentrated inflood season from may to September, flood season have a spring rain, rainy,autumn rain three phases of the rain. Change and clear all the year round: longwinter and summer, short spring, autumn, winter, about 126 days, and around 110days in summer,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 two together about 130 days. Annualaverage temperature was around 16 ℃, July and August is the highest temperature,monthly average of about 28 ℃; Lowest in January, the monthly average of about 4℃. Winter without cold, summer without heat, can travel throughout the year, andthe two season, spring, summer is the best tourist season.
Shanghai's history is not long, but opened since 1843, formed the fiveparty clans, a ble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hanghai'snew financial securities, futures, foreign exchang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the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market, established the position of Shanghai as an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center, but also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Shanghai's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October 20__, the APEC conference washeld in Shanghai, Shanghai as one of the new century international economic,financial and trade center status has been preliminary established. Entering the21st century Shanghai, prosperity and open here sow, Oriental pearl TV tower,jinmao tower,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pudong internationalairport, all depict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 open prospects, of the 21stcentury Shanghai, glory and dream here convergence, Shanghai museum, Shanghaigrand theatre, the urban planning museum, all make a broad feelings of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the new century o
上海導遊詞 篇26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進入花橋收費站呢,就標誌着我們開始進入大上海了。很奇怪,爲什麼我們總是在上海前面加一箇“大”字呢?就因爲這坐城市的規模、面積、人口世界之最,就連土爾其的伊斯坦布爾也無法與上海相提並論。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海派的風情,現代化的渲染,到處可見的車流人流,隨處可見的外國人。所以,美國著名旅行家馬克休斯都說“來到上海彷彿來到了西方”。的確,上海這座大都市給人們的印象就如同它是一箇很西化的城市。
那麼上海到底有多大呢?我們從3個方面來剖析吧。第一是它的車多。上海的車輛估計是全世界最多的,光上海的出租車就有4萬8千多輛,全世界飽有量第一。這第二就是人多。上海常住人口有1千2百萬左右,當然不算外來人員。它的總數人口約爲近3000萬左右的人口。人口的密度爲每平方公里2萬人左右。這個數字是不是讓大家很喫驚?如果你趕上節假日來這裏,尤其是幾大商業區那就應了一句話“上看嘴下看腿了”。最後是樓多。來到上海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哇好高的樓啊!好像我們進入了水泥森林般的城市。上海這幾年的發展很快,高樓大廈像雨後的春筍一樣,光我們上海浦西的高樓30層以上的就有1026懂。看看,是不是很厲害?那麼上海的實際地域面積多大呢?有9000多平方公里。通過以上的幾組數字,大家是否感覺到,大呢?我想不用我多說了吧。
上海導遊詞 篇27
朱家角,也就是我們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摺扇形的小鎮組成,他們鑲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澱山湖畔一顆明珠,如今這顆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帶318國道的依託下,放射出更奪目的光彩。由於這是一座千年古鎮,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爲首批四大文化名鎮之一。
朱家角這樣的小鎮之所以聞名是因爲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簡單給各位介紹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處江、浙、滬二省一市交通要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靠虹橋國際機場,北連崑山,南接嘉興,西通平望,澱山湖下游、黃金水道漕港河穿鎮而過。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名勝古蹟比比皆是。在玩膩了一箇個雷同價高的人造景觀後,人們莫不驚訝於上海市郊還有一塊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觀,在這裏可以尋找一種迴歸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無怪乎一位同濟大學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後,不覺讚歎:朱家角有這麼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僅是上海一寶,也是國家的瑰寶。中國臺灣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爲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戀,爲清淳幽靜,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在視察了古鎮朱家角後,不禁欣然命筆,寫下了全國曆史名鎮朱家角幾個大字。
同時,也正是因爲有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許多影視導演慧眼相中,而紛至沓來,把水鄉古鎮的婀娜風姿,一次次地搬上銀幕、電視,有時會出現幾部影視同時開拍的盛況,朱家角一時成了海內外影視競相拍攝的熱點,被人譽爲滬郊的好萊塢。
上海導遊詞 篇28
原上海站建於1908年,過去叫北火車站(北站),位於天目中路寶山路口。
上海北站是連接我國陸上南北交通線的樞紐之一。從上海北站沿滬寧線北上,可以連接津浦、隴海等線,到達合肥、天津、北京、西安,烏魯木齊、豫陽、長春、哈爾濱等地;經滬杭線南下,可連接浙贛等線,到達南昌、福州、廈門、廣州、昆明、貴陽、成都、重慶等地,每天抵達火車近五十班次,擔負着全國旅客發送量的百分之十四點三。
上海站最初的建築面積只有二千平方米,"一00二八"和"八0一三"事變,受到戰爭破壞,雖幾經修建,運營能力有限。爲改善運輸條件,上海市政當局決定於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正式動工興建一座與上海這座大城市相稱的新客站。
鐵路新客站是上海80年代的一項大型綜合建設工程,1987年12月28日正式啓用。新客站設計通行能力72對,車站廣場全日與高峯小時的人流吞吐設計量分別爲57.5萬人次和5萬人次;車輛吞吐量分別爲3.3萬輛次和0.3萬輛次。根據人流、車輛吞吐量和用地條件,確定新客站設置南北兩個廣場。廣場規劃面積爲9.7萬平方米,其中南廣場約6.7萬平方米;北廣場爲3萬平方米,行人、車輛交通及停車面積分別爲1萬平方米、0.72萬平方米和1.28萬平方米。旅客可就近乘車,減少繞道,改善了乘車條件。同時與地鐵一號線和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明珠線"相交,形成高效的客流集散地。
南廣場由一箇中心廣場和左右兩個輔助廣場組成,基本呈對稱佈置。通過東西出口廳前的步行帶向前延伸環抱呈蟹鉗形中心停車場,中間佈置綠化島與站房主樓大門相對,成爲整個廣場的中心。公交線路的終點站分散佈置在東西出口廳的前方。北廣場利用南北向的孔家木橋路和東西向的交通路作爲車站進出的主要道路。廣場出口廳的北側和進口廳東西兩翼,分別佈置了機動車停車場,靠近進口廳設置多條交通終點站,廣場東西兩端都設有非機動車停車處。
評論(0)